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844章 拿破仑的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莫子布此时站在莫公泽的位置,他就会发现,欧洲历史上的拿破仑战争,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谁没有那么烂的战争,至少在前几次绝对是这样的。

拿破仑.波拿巴出身可以说比较低微了,虽然他天赋横溢,在战争中的指挥艺术和统帅能力放到中华五千年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能排到前十甚至前五的存在。

但在政治智慧和整体大局的战略眼光上,拿破仑被他的出身和受过的浅薄教育,给拖累了,而且是严重拖累。

因为拿破仑此时拿到的,是始皇帝的横扫**一统天下的剧本,或者说是汉高祖的老骥伏枥,承秦遗志统合天下的剧本。

这两个剧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整合一个文化相近的地区,做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情。

中华历史上如果没有以始皇帝为代表,秦国历代君王统一天下的理想,比一直践行。

没有汉高祖建汉之后,继续一步步完善大一统,将又快要散成一团的中华整合起来,就不会有后世华夏文明分久必合的韧性。

欧洲,可以说也走到了这个极为关键的路口,命运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拿破仑.波拿巴。

但实在可惜,拿破仑没有始皇帝那样的家学渊源,也没有汉高祖那样天纵英主,见微知著,无师自通。

他在军事上是成功的,但在战略上却是一直在不断犯错误,最后把所有可以拉拢的人,转着圈的得罪了一个遍。

包括但不限于把普鲁士逼到反法同盟中去,进攻曾经的铁杆盟友西班牙,对着只想保留最后面子的亚历山大一世脸上猛扇,逼的俄国人举国跟他死磕。

特别是拿破仑求娶亚历山大一世妹妹叶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的事情,堪称作死小能手的经典操作。

因为亚历山大一世是个恋妹狂魔,跟他妹妹叶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有染,说是妹妹,实际上还是最爱的情妇。

亚历山大一世甚至将妹妹叶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当时两人同时住在圣彼得堡城,但只要超过一天没见面,就必定要肉麻通书信的。

这种情况下,拿破仑这哪是上门去求亲的,他是上门去给亚历山大一世戴绿帽子的,是嫌法军扇亚历山大一世的脸还不够,他还要亲自去扇。

结果就是这一个求婚意向,成为了压倒亚历山大一世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这位号称神圣王的沙皇彻底又坚定的走上了反对法兰西的道路。

就这样,靠着拿破仑毫无远见,迷信武力的神操作,文化差距并不大的欧洲,失去了最后一次统一的机会。

至少说,西欧法兰西周围这一票国家,文化差异真不大。

大航海时代又有了海上商船的连接,彼此经济活动紧密,不存在以往那种单靠地形就可以割据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大革命深刻影响了这几个国家,他们内部把法兰西当成老师的知识分子和社会高层,说是车载斗量绝不为过。

可以说,时机和生产力都成熟了,拿破仑如果有始皇帝和汉高祖的眼光与手段,是非常有可能将英法西意四国捏成一个整体的。

真要这四国能组合到一起,那就是真正的罗马帝国重生了,世界历史也不会再有美利坚什么事。

只可惜,这种事没有如果。

1805年10月3日。

在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命令下,法军大兵团向莱茵兰地区开进。

右翼以让.拉纳和若尚阿.缪拉为主,大名鼎鼎的帝国近卫,也就是历史上的拿破仑老近卫军就在右翼中。

中军以路易.达武的第三军,让.苏尔特的第四军为主力。

左翼则包括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奥古斯特.马尔蒙的第二军,以及少量巴伐利亚公国仆从军。

三路大军接近十二万,浩浩荡荡,军容之鼎盛欧陆罕见,他们不但行动迅捷,纪律严明,且士气高昂,高唱战歌的战士们只用双脚,一天就能够行军超过四十公里。

这是由于法兰西大革命的果实虽然落到了拿破仑及其追随者手中,他们当上了皇帝、亲王、公爵和元帅,但这胜利的果实他们没有全部吃完。

其中一部分主要以土地的形式,流入了社会的最底层,造就了超过两百万拥有三十亩左右土地的中农,以及一些富农。

甚至许多革命前无地的农户,也拥有了几亩可以让一家吃半饱的宝贵土地。

这与大革命之前百分之九十农民只有用百分之三十最差土地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大革命还废除了大量强加在农民身上的苛捐杂税,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几乎完全砸碎了农民对贵族的人身依附。

可以这么说,尽管法兰西大革命中的土地革命非常不彻底,无地农民在所有农民中的占比依然超过三成。

但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华这种耕者有其田的进步政策,法兰西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实现了破除贵族迷信,其所带来的威力是巨大的。

数百万法兰西中农为了保卫他们在大革命中得到的土地,踊跃参加了帝**队,以饱满的热情为国家献出忠诚。

而与之相对比的,英格兰的士兵是警察拿着绳子,从各大城市的贫苦工人,各地乡村极度贫苦的农民中,强行征召的。

奥地利的士兵,也是在政府出动秘密警察的高压下,逼迫所有适龄男子都必须登记,然后从中挑选的。

至于沙皇罗斯帝国,绝大部分的基层士兵完全是由毫无人身自由的农奴组成。

这些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享受到多少好处,拼命的事却要由他们来承担,能有多少主观能动性就怪了,一旦严酷的军法控制不住他们,逃跑是必然的。

可以说,战争还没开打,就已经胜负已定。

奥地利,萨尔茨堡。

奥军的军事会议完结,作战方案正式敲定,奥皇弗朗茨一世力挺的新任参谋长卡尔.马克.冯.莱贝里希男爵,得意洋洋的收获了掌声。

以他为首的这些奥地利主战派,给出的作战方案是入侵巴伐利亚选侯国,促使法兰西军队主动来进攻。

此时以慕尼黑为中心的德意志南部巴伐利亚选侯国,是德意志民族中除了奥地利和普鲁士以外,最强大的的。

特别是1777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幼房的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三世薨逝并绝嗣。

同为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长房,普法尔茨选帝侯卡尔.泰奥多尔兼任巴伐利亚选帝侯之后。

经过半个世纪的拆分,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再次一统巴伐利亚、普法尔茨两个选帝侯国,实力飞速攀升。

而此时,他们又投靠了法兰西,希望利用法兰西的力量壮大巴伐利亚,让巴伐利亚成为欧陆新强国。

为此,继任的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甚至捏着鼻子,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奥古斯塔嫁给拿破仑.波拿巴的继子欧仁.博阿尔内,以帮助对方从非贵族上升到顶级贵族的行列。

从这些方面来说,奥军参谋长莱贝里希男爵选择进攻的敌人没有问题。

巴伐利亚一直是神罗内部的不安分者,1779年奥地利还与之爆发过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现在又投靠了法兰西帝国,可以说是奥地利的腹心之患。

奥地利攻打巴伐利亚,既能解决卧榻之侧的潜在强敌,又能攻法兰西帝国之必救,调动法兰西人来进入奥军布置好的口袋中。

但是,莱贝里希男爵这个计划中很大一部分,是要依靠俄军来协助防备奥军右翼的,不然十几万奥军不可能单独击败十几万法军,必须要俄奥联军一起作战才行。

而俄军虽然连沙皇都到了维也纳,参与了反法同盟成立的会议,但俄军的主力,仍然还在波兰南部,靠近波西米亚的地方。

这倒不是俄军故意拖延,而是主要由农奴组成的俄军,士兵实在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军官逼的没有办法,他们就不愿意快速行军。

俄军的这种情况,在与大虞的里海北岸之战中稍微好点,因为当时是保家卫国,害怕大虞冲进来在他们家乡烧杀抢掠,所以积极性很高,当然大虞也是这么干的。

而这次,是远征去他们完全没去过的地方,跟对他们家人和财产毫无威胁的法军作战,俄军上下的行动能力和作战意志陡然降低了一个纬度,行军速度慢的离谱。

满场赞誉声中,飘飘然的莱贝里希男爵突然看到了三个不合群的家伙。

皇帝的亲弟弟卡尔大公,堂兄斐迪南.约瑟夫大公。

以及莱贝里希男爵最讨厌的比利时亲王、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兼匈牙利总督斐迪南.卡尔.阿尔布雷希特亲王,也就是莫公泽。

反对他这完美作战计划的,就是这三个家伙。

“这实在太不合理了,俄军现在刚刚进入波西米亚,距离这里至少还有一百维也纳里,这么远的距离,俄军急行军也至少需要十五天以上。

如果在这个空隙,法兰西的军队赶来,是完全可以将我们反包围的。”

此时奥地利帝国里程单位用的是维也纳里,一维也纳里相当于大约7.3公里,也就是说,俄军距离到达指定位置,还有至少七百公里。

卡尔大公说俄军能在十五天赶到,已经是非常高估的了。

莱贝里希男爵见到皇帝都已经认同的他的作战方案了,这三人还在反对,于是不管卡尔大公的身份愤怒的回怼道:

“英勇的罗斯帝**队一定会准时到达的,这是伟大的亚历山大沙皇陛下亲自承诺的!”

“愚蠢!”此时作为名义上北路军主帅,但又临阵被弗朗茨一世皇帝搞骚操作,派了莱贝里希男爵作为参谋长来夺走军队指挥权的斐迪南.约瑟夫大公,已经愤怒出离了。

奥地利帝国好多次关键战役,就是由于令出多门而失败的。

三年前的霍恩林登战役之所以败的那么惨,完全是弗朗茨一世皇帝总想让自己的亲信掌握君权,导致奥军有四个统帅而被法军痛打的,现在竟然还不吸取教训。

“太愚蠢了,男爵,你把十几万帝国精锐军队的安危,寄托在别国君主的一个承诺中。

我请问你,如果罗斯帝**队没有像沙皇陛下说的那样及时赶到,导致帝国再遭受一次霍恩林登惨败。

这个恶果,是我们承受还是别人承受,沙皇陛下会因为一个口头承诺,而来承担这个损失吗!”

莱贝里希男爵被斐迪南.约瑟夫大公骂的涨红了脸,他还要反驳,却听见王座上的弗朗茨一世皇帝说话了。

“作为臣子,你不应该质疑一位强大君主做出的承诺,大公,我相信罗斯帝国的军队一定会在我的兄弟,亚历山大沙皇承诺的时间赶到的。”

斐迪南.约瑟夫大公本来还想说的什么,但听到皇帝弗朗茨这么说,难受的闭上了眼睛。

很明显,斐迪南.约瑟夫大公质疑沙皇的话,又被弗朗茨皇帝认为在质疑他的选择和能力,让弗朗茨非常不乐意了。

“亲王,你认为呢?”一句话成功让斐迪南.约瑟夫大公闭嘴后,弗朗茨皇帝干脆亲自出马,把视线投向了最后一个刺头,比利时亲王莫公泽。

“臣愿意率比利时亲卫团与陛下在一起。”莫公泽比卡尔大公和斐迪南.约瑟夫大公滑头多了。

当然也是因为他不在乎奥地利帝国输的多惨,只要国家不崩就行,甚至输的惨一点,反倒方便他行事。

弗朗茨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斐迪南亲王避而不谈就是认怂了,反正他也没指望比利时陆军(鲁藩三卫)出战,这些赛里斯近卫军们狡猾的很。

“陛下,我请求从北意大利的军团中调拨三万人北上,万一罗斯军队不能及时赶到,可以用这三万人先稳固右翼的防守。”

都这时候了,卡尔大公依然在为奥地利帝国的未来而担忧,他甚至咬着牙从他自己指挥的南路北意大利方面军中抽出三万人来。

莫公泽看着卡尔大公,忍不住在心里为他以及奥地利的士兵和百姓们默哀了三秒钟,摊上这样的皇帝,真是他们的劫数。

弗朗茨一世皇帝觉得卡尔大公实在太不识趣了,不过看着弟弟瘦弱的身体和焦虑担忧的眼神,弗朗茨一世强忍不适点了点头,随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会议室。

不得不说,卡尔大公确实是奥地利这边最有军事天赋的统帅,他准确预感到了法兰西军队的动向,那就是趁着俄军没有到位,从右翼迂回先打垮奥地利军队。

但法兰西军队的行军速度,却大大超出了这位大公爵的预料。

卡尔大公抽调的北意大利三万人才走了一百多公里,俄军刚刚到达维也纳以西,距离奥军主力所在的乌尔姆地区还有三百公里的时候,法兰西军队就已经完成了对奥地利军的大包围。

此战,法兰西军队来了个大迂回,从普鲁士南部穿过,绕过巴伐利亚选帝侯国的主要领地,直插奥军背后,堵住了奥军的退路。

10月8日,若尚阿.缪拉率先发动进攻,他在奥军东北面的维尔根廷,击败了奥地利将军弗朗茨.冯.奥芬贝格的五千多军队。

缪拉用两倍于奥芬贝格的精锐近卫军,突袭了这位可怜的奥地利将军,以至于奥军没来得及展开就被法军的骑兵击溃了阵线。

奥芬贝格绝望的退往维尔根廷市政广场附近,率领麾下仅剩的第三十七步兵团三千人企图顽抗。

但很快法军炮兵和掷弹兵就赶到,他们凶猛的火力让奥军军心崩溃,只经过短暂交火就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奥芬贝格在混乱中倒是避免了像霍恩林登战役那样被俘的命运,但他麾下的五千五百人几乎全部完蛋,死伤超过五百,另外有三千人被俘。

10月9日,苏尔特元帅向着更南边的奥军最重要后勤枢纽奥格斯堡与兰茨贝格进军。

奥军主帅莱贝里希男爵冯克根本没想到法军会突然出现在他后方,压根没有布置多少守军,奥格斯堡与兰茨贝格迅速被攻占。

这一下奥军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因为奥格斯堡不单是奥军的后勤补给中心之一,还是奥军从普鲁士南部退回维也纳的必经之路。

得到消息的莱贝里希男爵大惊失色,他赶紧派兵去增援乌尔姆东北面的金茨堡,因为这是目前奥军向东撤退的唯一选择。

虽然比不上奥格斯堡向东一片坦途,但有总比没有好,只要金茨堡在手,还是能率领主力跳出法军包围圈的。

结果没有任何意外,路易.尼古拉.达武元帅已经在金茨堡等着奥军了。

虽然奥军火炮远比法军猛烈,金茨堡也还在奥军手中,但在正面交锋中,奥军步兵完全被法军步兵吊打。

法兰西的良家子用饱满的热情,钢铁的意志,将奥地利抓壮丁抓出来的部队打的溃不成军。

奥军指挥官只能让匈牙利骑兵冒险增援,但已经被法军勇猛震慑的匈牙利骑兵未开战胆已丧,他们发起了三次集团冲锋,但都被迅速变阵的法军步兵打了回来,死伤惨重。

而法军在前线指挥官吉拉德.拉库里上校战死之后,依然没有乱了建制,很快按照军衔重新组织起了临时战斗指挥团队,顶着炮火继续进攻奥军步兵。

战斗打到下午,奥军士气崩溃,只能撤退,法军趁机攻占金茨堡,控制了这个位于多瑙河畔的重要渡口。

到了此时,奥军指挥官莱贝里希男爵才觉得自己可能要完蛋了。

因为金茨堡的法军数量比奥军要少一些,火炮只有奥军的八分之一,却能顶着金茨堡上火炮的直接轰击,把奥军打崩溃。

这表明,法军在经过拿破仑的训练和整顿之后,比霍恩林登战役时又要进步了很多。

而奥军还不如霍恩林登战役时,因为很多奥军精锐早就死在了霍恩林登,现在好多都是临时征召的。

绝望中,莱贝里希男爵准备向北突围,从美因茨南部向东返回布拉格。

但法军再次展现了他们的战斗力之强大,已经不是奥军能碰的了。

两万三千奥军在莱贝里希男爵的亲自指挥下,进攻位于奥军驻地乌尔姆以北的哈斯拉赫等地。

法兰西将军皮埃尔.杜邦仅仅以四千人镇守这片关键之地,在奥军两万三千人不计代价的猛攻下,依然稳稳守住了哈斯拉赫一线。

皮埃尔.杜邦部以六百人伤亡的代价,杀死杀伤奥军一千二百人,俘虏了接近六千奥军,莱贝里希男爵只能选择仓皇的退回乌尔姆城,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10月13日,奥军再次从另一个方向突围,仍然被堵了回去,随后法军合围,将乌尔姆城完全包围。

仅仅六天后,10月19日,退路完全被断,粮食军火等物资完全丢失的奥军粮食吃光,多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了。

莱贝里希男爵以下四万多奥军,耻辱的向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投降。

八万进入巴伐利亚选帝侯国的奥军,只有米夏埃尔.冯.金迈尔中将率领的一万多奥地利军队突围而出,其余六万多奥军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奥军在这场荒唐的战役中,损失极其惨重,光是被俘的将军就有二十几位,火炮损失超过一百门,仅仅对法军造成了不超过三千人的死伤。

奥皇弗朗茨一世再次用他智慧的小脑瓜,搞砸了这场事关奥地利国运的战争。

他先是用亲信抓军权,摒弃了所有正确的意见,随后又把十万大军的生死寄托在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一句承诺上。

这一战,拿破仑的法兰西军队是打得不错,但要不是弗朗茨一世烂成这样,绝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随后,撤退的金迈尔将军部奥军碰到了已经到达布劳瑙,由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两军合并开始撤退,法军在拿破仑的命令下尾随而来。

库图佐夫在恩斯河边部署阻击,希望能击退法军安全撤退。

战斗中,路易.达武率领的法军士气高昂,经过了几百公里的追击依然军容严整,两千多法军先锋以极强的战斗力,迅速突破了俄军的拦截。

库图佐夫在山上看见法军从远处猛攻而来,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像极了在里海北岸那些高喊着万岁的契丹近卫军。

霎时间,库图佐夫知道他这样的安排挡不住法军,随后留下巴拉格季昂中将迟滞法军,他则率领大部队离开,因为俄军的中军和后卫不知道巴伐利亚的奥军已经全军覆没,还在往这边集结。

三天后,法兰西主力在阿姆施泰滕追上了殿后的沙罗名将,格鲁吉亚王子巴拉格季昂,双方爆发了激烈战斗。

法军士气高昂,顶着俄奥联军的地利优势不断猛攻,俄奥联军损失惨重,半天内奥军就损失了超过一千人,俄军战死三百多,还有数百人被俘虏。

不过巴拉格季昂还是顶住了法军的攻势,并利用山顶的火炮让法军也损失了接近一千人,法军指挥官,拿破仑皇帝的姐夫约阿希姆.穆拉特不得不停止追击。

而库图佐夫也看清了战场的形势,在奥地利人已经失去信心的时候,这仗没法打了,他也没必要为了奥地利人去硬抗士气正旺的法军。

库图佐夫迅速调整策略,向北渡过多瑙河撤退,同时烧掉了多瑙河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桥梁来迟滞法军。

但库图佐夫这一走,维也纳门户大开,法军只要修好了桥,维也纳就无险可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