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669章 封闭的回部叛徒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69章 封闭的回部叛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莫子布紧锣密鼓准备西征的时候,西域准部(北疆)和回部(南疆)的动乱已经开始趋于缓和。

这是因为挑起动乱的一方,也就是勾结浩罕汗国的回部叛民,他们能延伸的力量,已经基本到达了极限,

此前,在殛灭准部以后,满清对西域的统治还是很有章法的。

在封爵方面,满清设立了哈密札萨克和硕亲王,吐鲁番、库车多罗郡王、阿克苏多罗贝勒(享受郡王待遇),拜城、何阗、乌什等三部辅国公以及一个乌什回部轻车都尉。

在地方具体城市治理上,又在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喀什等地设立三品阿奇木伯克到六品伯克,人数约为三十八人左右。

同时,各大城市又设立驻回部大臣或者军将,招募回部人作为绿营兵等等。

这三机构互相交叉,封爵是区域部族首领,还有一定的宗教权。

伯克是当地本城市管理者,但只能管回部百姓,不能管汉蒙西僰等民族。

驻回部大臣则不但管理汉蒙等百姓,还可以监管伯克,掌握驻军。

这种管理制度,比汉唐时期士兵只在大城市驻扎和周边屯田,下面完全依靠本地王公,又高明了不少。

不过,满清在西域统治的压力之大,却又是汉唐所没有的。

原因就是汉唐时期,不管是西汉面临的贵霜帝国,还是大唐面临的昭武九姓,甚至之后扩张到河中的大食帝国,他们都很难对汉唐帝国造成满清时期这样大的宗教压力。

昔日匈奴与突厥虽然强大,但都没有对西域诸国完成宗教控制,唯有如今,河中对西域的宗教影响是极为强大的。

哪怕浩罕的安集延人蔑称回部为‘十回回不如一安集延’,带着一种老大哥,甚至老爷的姿态看回部人,但回部人仍然接受。

原因就在于回部人认为,他们与武吉别克人是同族,武吉别克人没有受外族(中央政府)统治,又居住在和卓(圣裔)传经布道之地,本来就比他们高贵。

而回部人要回归自己族群,变得跟武吉别克人一样高贵,那就只有摆脱异族统治,追随圣裔和卓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最后把真主的声音继续向东传播。

用这种功绩,来使自己变得高贵。

这就是清代回部人的中心思想,也是历史上他们叛乱丛生的最基本的原因。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跟着中央王朝也没什么好处。

你统治他,不统治他,他的日子都是那样,那自然就更希望和自我以为的同族在一起,或者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了。

只是可惜,这片古老的土地,回部人才是后来者,虽然他们居住在这里,但西域并不是回部人的西域,而是中华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既然搞分裂,那就要有会送命的觉悟!

乌噜木齐城,大虞开府宁夏郡王李献文已经把王府都搬到了这里。

不过地图上的形式却不太好看,目前大虞别说西域了,连北面的准部也没有完全实控。

仅仅只占据了哈密、吐鲁番、巴里坤、古城(奇台)、乌噜木齐、喀喇沙尔(焉耆)、库陇勒(库尔勒)等八个大城市。

其余连伊犁都放弃了,西边的前哨站就是距离乌噜木齐仅仅只有一百三十公里左右的玛纳斯。

当然,这一切都是伪装,大虞朝就如同一头隐藏在灌木中老虎一样,把两朵毛茸茸的耳朵和圆圆的大脑袋露出来,看上去有点杀伤力,但更加萌萌哒。

至于锋利的爪牙,强壮发达的肌肉,尖锐的虎牙,都隐藏起来了。

当然,也有现实的原因,那就是西域的大,是超过内地人想象的。

比如乌噜木齐府,从最东端到最西端拉条直线,基本就是浙江省南北的直线距离,面积上,新疆则快有浙江十六个大了。

这么大的领土,人口又特别少,乱子起来之前的乾隆时期是一百零三万人,现在有没有八十万都是未知,与之对比,浙江省的数据则是两千三百万和两千六百万。

加上到处是戈壁大漠和高山,因此作战的后勤压力特别大,大小和卓之乱的时候,乱兵规模就是两三万人而已。

而大虞又要把这仗打成碾压局,还要进军河中,军队数量就不能少,不然连重要城市镇守的士兵都抽不出来。

可是人数超过三万,后勤就会很困难,要是超过五万,那就一定会发生粮食短缺。

甚至一次性进军个五万八万的话,还会因为骤然增加的人口太多,而直接把当地的生态给干崩溃,连饮水都会成问题。

毕竟西域不是汉唐时候的西域了,当降水线和气温不断南移之后,这里已经无法支撑汉唐时期朝廷动用连士兵带民夫,动辄八万十万的进军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李献文现在正在采用的,即建立一条从兰州到乌噜木齐的补给线。

为此,李献文将所有的移民,都安排在了从兰州到乌噜木齐的路线上,让他们在兰州-凉州-甘州-肃州-沙州-哈密-吐鲁番-乌噜木齐的沿线屯垦。

这一路来,西北使司建立了补给兵站七十一处,补给农业合作社农场一千七二十七处,动员百姓超过五百万。

确保了军队从兰州出发,每五十里必定有一处可以补给。

九年时间,李献文就办了这一件事,但可以说居功至伟,因为有了这一条完整的补给线,大虞才能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

没办法,要真的将西域控制在手中,就必须要这么做,虽然有漠南漠北的蒙古部落可以依靠,但你不能完全依靠他们。

完全依靠他们,就会加重他们的话语权,反而会让朝廷在一定程度,至少是在政策上受到蒙古王公的挟持。

所以主力作战,还是要汉人自己,蒙古骑兵只能打辅助。

王府中,李献文拨了拨算盘,把今年的收支总账算了算,然后无奈的摇了摇头。

又亏了一千七百万银元,除了汇聚八万大军的费用,还有安置百姓的费用,人吃马喂,花钱如流水。

“大王,朝廷的报销预算下来了,户部给了六百万,兵部给了三百万,工部给了八十万,吏部给了六十万,其余六百六十万全部是陛下筹集的。

其中一百六十万是陛下内帑,二百万是复兴拓展银行的无息借款,三百万是江南银行、汇通银行、钱塘银行的低息借款。”

听到王府行军司马的汇报,一身粗布衣服的李献文长长叹了口气,向着东边拱了拱手。

“还是陛下知道我们这些人的苦啊,朝廷一下批不出来这么多预算,就用内帑和银行借款来填补,不管怎么样也要把咱们的钱给足。”

李献文之所以一脸的感激,同时对几百万银元的贷款一点也不在乎。

那是因为这虽然是贷款,但并不需要他的宁夏郡王府来偿还,也不需要西北使司衙门,或者甘肃、准部两行省衙门来还。

而是会在未来,统一由朝廷算作军费,用后面这些年的朝廷财政一笔一笔偿还,账期可能高达十年到十五年,以此减轻财政压力。

说白了,李献文只是坐镇西北,不是把西北封给了李献文。

如果要李献文承担债务,那么未来西域、河中打下来之后,就只能封给李献文,不然没有让私人出钱为国家打仗的道理。

“大王,内廷参谋军官司八百里加急,陛下口谕,西北军可以开始行动了。”

行军司马刚走,李献文麾下的第一悍将罗思举就赶了过来。

李献文接过内廷秘令一看,一贯沉稳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雀跃的神色。

这位掌控西北的大王背着手,深吸了一口气,“九年了,我李献文在西北杀人无数,又用刀枪逼着六十万汉人离开家乡到准部屯垦,恨不得杀我,甚至生吃了我的人,多不胜数。

同时,为了骄兵,这些年我们不但没有收复一寸失地,反而还让出了伊犁,每年骂我是懦夫、无能的奏章能堆满一个箱子。”

李献文把手一挥,拳头紧握,眼眶发红,“今日,终于到了我们西北军,一展心中抱负的时候了。”

罗思举也被说的热血沸腾,修整好几年,憋屈了好几年,终于有仗打了。

可谁知道,李献文下一句话,就让他大吃一惊,“通知毛祥新,佯败一两次,然后逐步退出玛纳斯。”

“大王,不能退了,玛纳斯一失,乌噜木齐就会直面敌军。”

罗思举赶紧摇头,他倒不是怕自己怎么样,而是李献文就在这,万一有点闪失,那他就百死莫赎了。

“哪有什么敌军,我看他们都是强弩之末,哈撒客人我们用不了那么多,也卖一点给回部叛贼,到时候杀起来就没心里负担了。

今年大雪快要到了,我估计陈光耀的西征军得明年四月才可以迂回到位,等干翻罗刹人,堵住哈撒客人后路的消息传来,至少是明年底,甚至是后年了,咱们时间多得是。

罗思举,年后一旦敌人来临,我会撤到北面的迪化城,而让你在乌噜木齐坚守,把那些杂碎,都引出来。”

此时的乌噜木齐和迪化,还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在乌鲁木齐河以南,主要用作商贸。

迪化则在河北,俗称汉城,更重军事和屯垦。

“末将遵命!”罗思举听到李献文不会留在完全就是土墙垒起来的乌噜木齐,而是会退到有城墙、敌楼等防御系统的迪化,心里立刻就安稳了不少。

等罗思举下去安排后,李献文又把次子李兴泰叫了过来,“你小子不是一直要上战场嘛。”

说到这,李大王都有些咬牙切齿了,这逆子,来了准部就闹着要打仗,总觉得是他这做父亲的,拦着不让上战场。

“我让你去镇守库陇勒,给你五百土尔扈特部人,再让你把白莲宗齐林部两千人也带上,记住,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你可敢去?”

库陇勒就是库尔勒,是乌噜木齐南大门焉耆的南大门,回部来的叛贼,主力一定是走库陇勒的。

而且就在库陇勒西边一百来公里的玉古尔(轮台),就已经是变民驻扎的地方了,想来自己进一步引蛇出洞政策实施的时候,这里一定是叛军攻击最猛烈的地方。

但李兴泰听完,却毫不在乎的一笑,“那些叫花子乞丐军,当年十倍之众围住兆惠却不敢打,竟然让被围的兆惠靠吃军马、啃树皮扛了过去。

如此胆小如鼠,怯懦如羊,就算来十倍之众,父亲放心,也绝不可能打破我李兴泰镇守的城池。”

“军中无戏言,小子,你我虽然是父子,但要是夸下海口却完不成任务,你不死在战场上,也一定会死在老子军法之下!”

李献文郑重的看着儿子李兴泰。

李兴泰则行了一个军礼,“大王,请拨三百支射日来复枪相助,末将愿立军令状!”

李献文点了点头,这小子还是知道好歹的,库陇勒城墙还算坚固,土尔扈特南四旗的也是地头蛇熟悉环境。

如果再有三百支能用长弹(米涅弹)的射日来复枪,应该就可以守住了。

回部,喀什噶尔。

此时这里已经被浩罕汗国占领了,呃,确切地说,浩罕还不是汗国。

因为浩罕国君主的大汗称号,并不是随便自称的,而是继承了蒙古察合台汗国的汗位。

历史上,要到浩罕君主打下塔什干之后,才会被武吉别克人推举为大汗,现在还没有获得。

不过此时的浩罕国,可比历史上强大多了,因为大虞的退缩,让浩罕上下看到了吞并回部的机会。

是以四年前,他们就击败了镇守喀什的阿奇木伯克,占领了这座南疆明珠。

紧接着,浩罕借着大和卓波罗尼都儿子萨姆萨克的声望,陆续迫使回部大部分教长、城主向浩罕臣服,基本上吞并了整个南疆。

不过,回部人并没有迎来所谓的好日子。

因为这些被他们认为是同族的浩罕人到了回部之后,却直接把回部人当成了奴隶看待。

这些安集延来的浩罕士兵,到处霸占当地人的土地、牛羊,甚至妻女。

他们以防备异教徒的名义,看上了谁家就直接踹开房门,进去当主人。

而原本的男主人要是敢反抗,轻则挨顿好打,重则丢掉性命。

萨姆萨克走在喀什噶尔的街上,只见市面一片惨淡,耀武扬威的全是挎着腰刀,提着火绳枪的浩罕士兵。

至于本地人,都低着头,急匆匆的来去,好像生怕在阳光下停留久了就会沾染上祸事一般。

萨摩萨克虽然认为自己是来自布哈拉的圣裔,但他们祖辈的势力范围就是这片地方,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因此看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

没走多久,棍棒殴打与哭泣的声音,从路边一栋房子里面传了出来。

一个蛮横的声音响起,明显是安集延口音,“她已经十四岁了,不是小姑娘了,完全可以来服侍我了!”

“不,你杀了吐尔迪,霸占了我,现在还想霸占我的女儿,看在真主的份上,你们不能这么做,不能这么做!”

伴随着尖厉的女声嘶吼,还有细细的小女孩哭声,以及更加凶狠的棍棒击打在人体上的声音。

萨姆萨克张了张嘴,好像要说什么,但他身后的追随者赶紧阻止了他。

“和卓,汉人越来越不行了,他们已经退缩到了乌噜木齐,很快喀喇沙尔(焉耆)也会守不住。

没有了满清凶猛的骑兵和火枪兵,汉人是统治不了回部的,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浩罕国纳尔巴图陛下。”

这些蠢货,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知道什么是恐怖的煤铁帝国。

嗯,其实也不怪他,哪怕是后世那个资讯发达的年代,河中人里面读书少的,也同样不明白中华,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帝国。

因此,萨姆萨克心里升起的一点点怜悯,迅速在他以为的,很夸张的实力对比面前消融了。

他捂着耳朵,快步向前,那惨叫声,一会就听不到了。

就在他刚刚压下心头不舒服,走进喀什噶尔总督府的时候,浩罕总督穆罕穆德.艾马尔,向他告之了一件好消息。

“尊贵的和卓,在哈撒客信徒兄弟们的打击下,真主的光辉照耀下,汉人已经放弃了玛纳斯。

他们支撑不住了,很快,等到天气变暖,我们就要合兵拿下迪化,然后一路向东。

这些异教徒,很快就要付出代价,为他们在东方的残忍,付出血的代价!”

萨姆萨克硕大的脑袋连点直点的,他很庆幸自己站在了胜利者一边。

这个还算有点知识的叛贼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只不过这个了解很偏差,他直接把实控哈密都做不到的大明,当成了汉人王朝的常态。

所以他和他的追随者才会觉得,没有满清的骑兵和火枪兵,汉人就不可能来到回部。

这就是读书读一半的坏处,萨姆萨克完全没想到,大明之前还有大汉和大唐。

很快,他就要见识到,什么是汉唐雄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