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628章 顽强的乾隆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28章 顽强的乾隆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南洋是大虞朝的天下,唐山也是大虞的天下,岂有同一圣主治下而制度异同者?”

“唐山内外,法司迥异,此乃亡国之道,我等青年太学生,正应该上书陛下,请开共和议会,使内外如一。”

“泰西诸贤者曾有天赋人权之言,此说我虽不是完全赞同,但其中隐含之对人之肯定,我却是赞同的。

这既然大家都是自然平等的人,都是陛下赤子,为何南洋人有参政议政之权,我等唐山之人都没有呢?”

“对,我们应该上书,请陛下乾纲独断,开共和议会。”

阿森坐在南京洪武太学图书馆外的草坪上,听着周围同学们的高谈阔论,细细的把每一个人的发言,都大概记了记。

洪武太学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命名,由原本的应天金陵太学扩建而来。

因为有人说一个太学用应天二字,实在有些不合时宜,所以干脆连金陵二字也不要了,直接改成洪武。

而在进入洪武太学法律系学习之前,阿森先已经在瓜州陆军军官学院学习了两年。

当然,两年并不足以让他这皇太子学完全部科目,就更别提拥有带兵的能力了。

他转学,是他父亲,皇帝莫子布要求的。

因为莫子布发现,阿森对于军事,实在是没什么天赋,同时作为皇太子,他的时间很紧张,不可能真的在陆军学院呆满五年。

所以不如了解个皮毛后,把重心转到阿森最擅长的方向来。

“贞吉老弟,你也说两句吧,我们还不知道你赞不赞同在唐山也开共和议会呢?”

主持这场‘键政’活动的,是洪武太学文史院的助理讲师陶必铨。

此人是湖南安化人,性格豪爽,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号称友朋遍天下.

只是考了三次秀才,皆不中,没那个做官的命,于是退而求其次,来做了洪武太学的助理讲师。

不过这位陶助理虽然自己考试能力一般,但他八岁的儿子陶澍,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据说明年就要越级进入高学学习了。

阿森在洪武太学的化名为王贞吉,嗯,其实这样不算是化名,这个名字是他的太子右春坊属官的,此人也是即将入宫的阿森初恋王贞仪远房堂兄。

“陶兄,小弟才入学两月,一切都还懵懵懂懂,实在不敢置喙此等国家大事,但看诸位兄长贤达都赞同,想来定然是很有道理的。”

这是阿森遗传自莫子布的最强大技能,即能在各种情况下说出一套既能让别人舒服,又不让自己陷入必须做出选择境地的话。

他可是皇太子,此时要是做出了有选择发言,未来被人翻出来,也是不好的,所以阿森干脆不回答。

陶必铨看着他这个表现的很想进步,但是关键时刻却有些躲躲闪闪的新生,总觉得这人身上有股他没见过的气质,第六感总是提醒他,一定不要惹这个人。

想到这些,陶必铨点了点头,“贞吉老弟做事就是谨慎,你说的也对,国家大事总不能谁都来指指点点。

若是不通圣人经典,不晓格物丹化,不读陛下巨著,不知海内海外,东方西方者,确实要仔细发言。”

此时,由于莫家是海外遗民出身,所以南洋华人称呼母国的唐山二字,已经被全国人接受了。

唐山原意为大唐江山,广义代指中国。

狭义则就是指传统的汉地二十五省(包括广南和乐浪),其他地方则被称为南洋、东洋、塞外、雪区、西域等。

目前广义的代指已经很少用,大多数唐山就是指狭义。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太学生在太学里面,非常热闹的讨论要上书皇帝请开共和议会。

乃是因为大虞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至少是在大虞最发达的江南和珠三角地区是这样。

譬如在江南,江南士绅豪商集团,这个提法就很有迷惑性,让人觉得似乎在江南,都是簪缨世家、士绅大门控制了商业,豪商都是出自这些门第。

这在大明,或许是成立的。

但是在大虞,并不是,因为大虞朝的生产力、需求、供给、市场规模等等都比大明时期扩大了五倍不止。

这种剧烈的变化,导致了许多商业活动脱离了当地大户的掌握,天量的利益,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团体就能控制的。

因为我们并不能把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看成一个人,认为它们拥有统一的意志。

实际上在这个利益集团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是披着簪缨世家的姓,但是为自己干活。

有人是簪缨世家的白手套,但不想继续给人当狗,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有人确实是大豪绅的一员,但他不想用他的能力来为家族服务,到头来自己得不到多少。

而经商,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干的事业,历来投入到这里面的人,大概率都是亏钱的人绝对比赚钱的人多。

它不但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一个有头脑,有远见的人来掌控。

所以对于真正掌控着簪缨世家的这批人来说,他们一来需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仕途上去,二来也不一定读书做官做得好,你经商就能经的好。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改开早期,大量握着权力的二代们,也就是卖批文而已,真正能打造商业帝国的,严苛点来说一个也无。

所以这些掌握了地方权力的簪缨世家,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挑选一些人代替他们,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去进行商业活动。

这在之前的重农抑商的环境中是可以的,因为那时候的经济活动,更依赖于权力,体量也没那么大。

但到了现在,就完全行不通了。

是以到了现在,在利益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人才掌舵的时候,江南的士绅豪商集团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剧烈分化。

大量成功商人,急于摆脱背后家族、权力的掌控和制约。

而他们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就是皇帝召开共和大会,他们凭借强大的财力和影响力,当选议员。

虽然议员这个身份,并不能等同官员,也没有多少实权,但地位崇高,身份摆在那里。

若是成功竞选上一省的共和议员,那就算是巡抚,还得是本省巡抚这样的现管,要把你吃干抹净,也还是需要很大一番气力的。

同理,在这些大商人下面,也涌现出了很多平民出身而成为中小资本家,资产阶级的人。

他们可能到不了省议员这个层次,但即便是府州县的议员,也可以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府州县官吏的无礼骚扰,以及应付复兴公司这种庞然大物的店大欺客。

而这些太学的学子,他们大部分都出身于这种资产阶级家庭。

比如陶必铨,他的兄长就是一个给兴唐太平府(马鞍山)江南钢铁厂,供应铁矿石的中等资本家。

若是唐山开了共和议会,他兄长就很有可能在落籍的兴唐太平府当选府议员,那他们陶家的这份家业,就更有保障了。

甚至不但是这些人,其他一些比如码头工人领袖,城狐社鼠的黑社会头子,做不了官,但是在地方上很有名望的乡贤,都希望自己能当选议员,以对抗来自官吏的强大掌控力。

阿森看着学长们在那里慷慨激昂的发表观点,脑袋不停地点,父皇常说,议会之权不能自上而下的赐予,而要自下而上最后顺势而为给予。

因为赐予之权,实是因为下面根基不牢固,拿不稳这权力,所以需要君主用威望来加强。

此举无异于揠苗助长,所获之权,如水中浮萍,无根无系,一个浪头打来,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只有下面人实力具备,开始不断通过自己的声音甚至斗争,来索取自己的权力,此时根基已有,帝王再稍微扶持一下,就大势已成了。

而之所以要成立共和议会来分权,阿森心里也明白的很。

只有这些生于民间的第二股力量为君王所用,他们为君王提供民意和金钱,君王用权威给他们作保,双方相互需求,才能让大虞皇室真正影响到民间。

这里的关系稳固了,再加上由内廷转运司与复兴公司形成相对独立的财权。

内廷参谋军官司加五军都督府形成相对独立的军权,将全国核心精锐控制住。

锦衣卫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慎刑司,经历司,殿前司组成的秘密警察和特务组织掌握监察权。

那么帝王的地位就相当稳固了,才就可以把最繁琐的治理中央地方之政务,交给以宰相为首的文官。

从而从直接责任人这个框架中跳出来,以异论相搅为基础,去做裁判,做调解员,做定海神针,做全体国人真正的君父,屁股下面的位置方能长久一些。

觉得自己已经观察到了下面最显著的变化,阿森相当兴奋,一结束就赶紧往皇宫而去,要去给父亲报喜。

而在南京紫禁城的春晖殿中,莫子布正在笑嘻嘻的调侃对面一个头发胡子灰白,总是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怨气的老头子。

“弘历,怎么样,这江南诸府都走了一遍,比起你那时候,朕干得不错吧。”

原来这个瘦高的老头子,竟然是前清皇帝乾隆。

要说我乾隆这生命力,那真不是盖的,十年前,六十七岁的他气急攻心中风,当时就直接瘫倒不能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之后更是丢了帝国,被莫子布拘押,经历了想要绝食结果被掰开嘴巴灌肉粥的屈辱。

莫子布都要以为乾隆活不了几年,结果活到现在1788年,乾隆七十七岁,反而更精神了。

他不但没有要翘辫子的迹象,反而除了还是很面瘫以外,说话没问题了,人也能杵着拐杖走几步了。

“哼!”乾隆听到莫子布调侃他,当即隐去了脸上的怨恨,他不想莫子布从他这里得到一点点的爽感。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乾隆回忆了前半生很多的美好,才让他的脸,不那么扭曲,继而换上一副看傻小子的悲悯。

“莫昭,你就是个蠢货!

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知不知道这共和议会代表了什么,上一个这种议会,要了英王查理的脑袋。

那个共和议会所代表的,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所谓大宪章,不过是藩镇割据,臣子逼迫主上的罪证而已,不过是我大清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翻版而已。”

乾隆越说越是兴奋,甚至笑出了声,“哈哈哈哈,你一定想说,中华不同于英格兰。

哈哈,不同就对了!

因为在中华这么干,不过是在玩异论相搅而已,实质仍旧没有突破党争的窠臼。

而党争,不管当时看起来多么势均力敌,但一定会有是输家!

无论是后汉的阉党和士人,李唐的牛党与李党,北宋的新党与旧党,还是朱明的阉党与东林党,他们最后都论出了输赢。

而往往伴随着这个输赢的,就是天崩地裂,因为党争就代表着置天下于不顾,为反对而反对,轻则民不聊生,重则社稷倾覆。

莫昭,你等着看,如是报应来的快,你自己也许会亲眼目睹这一切!”

莫子布看乾隆说的咬牙切齿,他反而神态轻松的走到乾隆面前,伸出手,指着他嘿嘿一笑。

“弘历,你急了,你破防了,都开始诅咒我了,开始一厢情愿的只往坏的方面去分析了。”

“我!”不知道怎么的,乾隆一看着莫子布在他面前露出轻佻的一面,怒火就会不可遏制的燃烧起来,他很想冲着莫子布大喊一声:‘你笑你妈呢!’

但是乾隆忍住了,除非他想断子绝孙。

“其实吧,你说的有点道理,党争历来就是危险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君王,开启党争不啻于给自己宝座下堆炸药。”

莫子布先是肯定了乾隆的见识,这方面这老小子判断的非常精准,但随后,莫子布伸出右手食指在乾隆眼前摇晃了几下。

“但朕不同,朕不是来为雷州莫氏这一家一姓来做帝王的,朕要做的,是尧舜禹汤那样的真正的上古贤君。

值此大争之世,只有能尽力挖掘出民族能量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而朕让权,放权,正是在释放出中华数千年的民族伟力!

我给南洋人放权,要的不是他们回报我多少赋税,多少奇珍异宝,而是要他们为子孙后代占下大量富饶的土壤。

我给中小资本家放权,巩固皇朝根基只是附带,主要的作用,是要激发出他们的所有能量,让他们为这个伟大的民族带来更多煤铁枪炮!”

说着,莫子布停顿了一下,死死盯着乾隆,“为了这个目的,就算朕这个大虞皇朝国祚与你的满清相当不过百余年,那也是值得的。

因为到时候,少了一家一姓的尊荣,万家万姓却将获得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这就是朕,一个真正的汉家圣君明主,与尔这等蛮夷之主的区别!”

这句话,真的太伤乾隆了。

因为这老小子,一直在为自己不是汉人而遗憾。

他更能清楚的知道,如果他是一个汉家君王,将会拥有无限的可能,至少可以真正按照他的意愿,来大刀阔斧改革这个古老的国家。

乾隆自信,他至少能比罗斯的彼得一世做的更加出色,只是这一切,都毁在了他只是百来万旗人的皇帝,这个根基问题上。

乾隆还做不到自己革自己的命!

“wa!”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摇晃两下后,乾隆一口瘀血直接吐到了地上,人也迅速萎靡了下去。

“陛下真乃尧舜也!”听了莫子布的话,别人还没什么,一个半老徐娘的女子,盈盈下拜,满是赞叹,“上古圣贤之君,也无过如此了!”

莫子布看着这个女人,颇有些哭笑不得,“你姐夫都已经吐血了,你还为了儿子这么气他,放心,福康安好着呢,他死不了。”

这个半老徐娘不是别人,正是福康安的母亲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的大姑姐和亲姐姐都是乾隆的后妃,所以莫子布才说乾隆是叶赫那拉氏的姐夫。

“贱人,贱人,这个南蛮子是狗屁的尧舜,我我…。”

噗通,乾隆还没喊完,带着他来的永炎,也就是历史上的嘉庆差点被吓疯了,他现在日子过得还行,可不想就这么被砍了脑袋,

“父亲!”他噗通一声跪下,大声哀嚎了一句。

乾隆泪眼双流,看着跪在地上的嘉庆,把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给咽了回去。

叶赫那拉氏看都没看乾隆一眼,同时也没有否认莫子布的话,而是立刻下跪,做出一副哀戚的模样对莫子布说道:

“陛下还请赦免福康安吧,六年了,福康安丢了东北三省,在老林子中艰难求存,连至亲都背叛了他。

他一边要面对大虞的围剿,一边还要警惕罗斯人,纵有三头六臂又如何,请陛下饶了他吧,我傅家愿意拿出所有家产,求得陛下宽恕。”

福康安的问题,不是抓不到,而是莫子布没太想去抓他,也不愿意出动太多资源,就为去逮住这么一条倔强的小鱼。

此外,莫子布还存了一点小心思,外东北太远了,需要一个有点能力的人去把外东北各族给集合起来,方便莫子布随时抽调他们。

而最熟悉这个操作的,无疑就是福康安。

从能力上来说,福康安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这家伙非常骄横,很容易自满。

比如后世满清的经典一战雪山奔袭廓尔喀,前半段非常完美,简直是战神。

但是后半段,这个家伙飘了,竟然在冰天雪地中让士兵用四抬大轿抬着他,到地方就坐在帷幄中指挥,搞起了留侯和诸葛武侯的考斯普雷。

结果清军上下骄横,在前期打出大优势的情况下,竟然没能拿下阳布(加德满都),还在帕朗古之战中吃了一定的亏,被迫虎头蛇尾的接受廓尔喀人的请降。

唔,如果外东北的历练,能把福康安这些坏脾气磨掉,那莫子布整缺一个镇守高原的人选呢。

对于现在达莱和噶厦政府,莫子布一直不满意,甚至抱有极大的警惕。

“叶氏,你应该知道,我不是要你们傅家的钱,不然你们也无法保留到现在,福康安也没不是一定要了他的性命,明白吗?”

叶赫那拉氏跪在地上连连点头,心里却在咆哮,‘那里就别熬鹰了啊,再熬下去,我儿子不是被罗斯人打死,就是被外东北严酷气候折磨死了。’

但叶赫那拉氏不敢明说,只能连连哀求莫子布开恩。

刚吐完血的乾隆心里一片悲凉,挣扎了爬了起来,因为他也很担心福康安。

不但因为这小子有可能是他的种,还因为纵观上下,福康安也算是旗人中坚持到最后的了,乾隆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那么叶氏,你应该明白,福康安真是要愿意归顺的话,他早就上书求饶了,可这么多年来他从未有过此举。”

莫子布想了想,熬鹰熬的也差不多了,确实该收网了,让福康安带着雅克萨以北的部落投降吧,顺便把罗斯人全部清理出去。

叶赫那拉氏听到莫子布终于松口,顿时大喜,跪在地上回答道:

“福康安最是好面,臣妾这就去信,告诉他要是不来投降的话,他娘我和他妻子伊氏,就自荐入宫,为陛下当暖床女奴,其必不堪忍受,就会主动出来投降了。”

卧槽!知子莫若母,你这女人,还真豁得出去啊!

这若是母亲和妻子被俘,被迫去给皇帝做了女奴,那没什么,福康安反倒可以以此为恨,凝聚人心。

可要是母亲和妻子主动,那这个人就丢大了,还会极大损害福康安的威信。

“贱人.,你们叶赫部真是汉人的狗啊!”

乾隆听完,看着昔日最喜爱的人妻如此做派,再次破防,他又大骂一声,一口血吐出来,人直接就被气昏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