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五十二章太子与蠦蜰

暮汉昭唐 第二百五十二章太子与蠦蜰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按规矩而言,嫡长子为太子,应是情理之中。故张虞如若称帝,张洛理应为太子。

而张虞为何犹豫,实在是担心张洛不成器,以后为了张唐国祚,不得不更替太子,从而引发风波。故张虞想等到诸子稍大年纪,再做决断。

但张虞一旦称帝,若不及时立太子,储君之位空缺,势必会引起诸子的争储之风,继而大概率会爆发党争。

一番考虑之下,张虞诏贾诩入宫咨询,以免自己思虑有失。

“南寇虽未除,但中国一统。是故天下幅员辽阔,治下百姓千万,非贤者不能治政。今立长子为太子,又恐长子无能,为求国祚兴盛,不得不罢黜,如此实伤人心,故孤有欲观才略之意。不知卿有何见解?”张虞问道。

“孤视卿为肱骨、心腹,望卿能如实进谏!”为免贾诩耍滑,张虞提醒道。

贾诩捋须而吟,说道:“大王忧虑长远,非常人所能及。昔时立季历而树姬昌,隆周享七百之期;黜临江而罪戾园,炎汉定两京之业。因此储副之重,社稷系以安危。”

“以此详观历代,以周、汉之鉴观之,先是有长子,再有废除之事。而罢黜嫡长子,乃因其不逊,不得不罢之。大王何不观两汉之所为。如高祖欲废惠帝,因商山四皓而留用;世祖废太子,乃因东海聪慧而改立。旧事如此,大王何不效之?”

作为顶尖谋士,贾诩知道如何用不同案例来劝说君主。如今面对张虞的疑虑,贾诩前后用了四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周国时,姬昌的爷爷公亶父认为自己的少子季历最有出息,孙子姬昌年少聪慧,故便废了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的继承权。季历上位之后,大大扩张周的势力,为周伐商奠定基础。

第二个例子,便是汉景帝时,废临江王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刘彻上位之后,不用多说,无疑是扩张狂魔,向外征服大片土地,并打败了匈奴。

第三、第四例子,便是刘邦思废太子与刘秀更替太子之事。

贾诩通过四个例子告诉张虞,不是嫡长子一定当太子,而是作为嫡长子拥有优先权。凡事换太子都是太子不成器,故不得不换,而未有将太子与其他子嗣放在一起比较。

一番劝说下来,张虞心神大畅。作为后来人,他总因历史上二代亡国而担忧,故不敢妄立太子。然真正的做法应该先考核嫡长子,如果嫡长子不行,通过对诸子长期的观察,再从中选择合适之人。

“卿洞察之语,当开孤之顿悟啊!”

张虞笑眯眯说道:“太子受封,卿可教授东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贾诩暗生警惕,恭敬说道:“诩学识浅薄,岂敢教授太子?何况诩年老体衰,精力匮乏,能为大王分忧,便是仆思虑之限。”

通过劝立而攀附上太子,换作一般人大概屁颠屁颠就去了,但贾诩何许人?

贾诩生性谨慎,他深知君王禁忌,那些可以触碰,那些不能触碰。如贾诩对自己的定位便是私人谋士,因此他服务的对象不是朝廷,而是仅限张虞一人。

如太子犯错,才能不足以继承大位,张虞咨询他是否罢黜。贾诩将会为张虞选择最适宜的建议,而听与不听就不是他所能决断。

因此贾诩不会选择服侍张洛,除非张虞临终托孤,他作为私人谋士才能服务下任君主。

至于争权夺利?

贾诩的态度很简单,为人知足常乐,干该干的事。不该干的事,他绝对不碰。

见贾诩有自知之明,张虞放心不少,笑道:“卿解孤心中一忧,今值用膳之时,卿可留居宫中陪宴。”

“拜谢大王!”贾诩恭敬道。

在君臣用膳之际,郭图经汇报趋步入堂。

见贾诩能与张虞用膳,郭图心中有几分嫉妒。

须知自他出任侍中以来,因张虞秉持近臣不亲,外臣不疏的原则,对秘书台官吏没有额外优待,仅有极少次才能一同用膳。而贾诩不同,作为张虞心腹外臣,每次入宫都能享受食膳。

将杂念压下,郭图说道:“大王,图有密事上报!”

“文和非外人,今有何事但说无妨!”张虞示意郭图落座,说道。

“大王可记得孔融、祢衡二人?”

张虞放下筷子,蹙眉说道:“若无记错,孔融、祢衡二人因不逊袁术,被强行送入关中,经我丈人举荐,出任东观秘书郎。今是何状况?”

孔融、祢衡二人被袁术挟送至关中起,因担心有人报复他,故非常聪明攀附上王宏。而王宏因看重孔融、祢衡二人名声,于是便出面庇护,并求了个闲散官职给二人。张虞不好驳王宏的面,于是让二人辅修《东观汉记》。

“大王,孔融于前日宴上,鼓吹刘协品德,邀诸卿共推刘协复辟。其中祢衡在宴上鄙夷大王,言大王~”

恐张虞生气,郭图吞吞吐吐不敢深言。

“祢衡说什么了?”

“言大王出身卑微,得汉之恩诏,得妻族之扶辅,方才有今日之盛!”郭图硬着头皮说道。

“孔融匹夫,上不能辅国家,下不能安郡县。恃孔圣人血脉之名,蛊惑人心,不杀不足以平人愤。”

张虞脸色骤冷,杀意顿生,说道:“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今自取灭亡,孤当从其意也!”

“大王慎重!”

见张虞想杀祢衡、孔融之念,贾诩连忙劝道:“大王威震天下,斩公孙,亡袁绍,擒袁术,所杀之无不为扬名天下之辈。而此二人虽有虚名,但却不能与二袁、公孙相比。大王屠征虎狼,今杀蠦蜰之辈,不仅不能扬名,反而恐惹臭嗅上身。”

蠦蜰者,后世俗称臭虫。贾诩将祢衡、孔融二人比作臭虫,既抬高张虞身份,又变相告知张虞斩杀二人的后果,即捏死臭虫,将留臭味于身。

张虞怒气微退,说道:“蠦蜰虽不能似虎狼残害性命,但蜰虫骚扰却令人夜不能寝。”

贾诩沉吟少许,说道:“既不能亲弑蜰虫,何不如驱赶蜰虫出户,以令他人杀之。昔袁术遣送二人于大王,盖与此意相同。”

闻言,张虞若有所思,说道:“文和之意,欲送二人出使?”

贾诩捋须而思,说道:“祢衡志大才疏,口无遮拦,今可令其出使辽东。公孙度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见祢衡狂妄不逊,必难容之。而孔融名扬四海,士民无不礼遇,当另寻计策。”

祢衡年轻气盛,虽有才能,但自视甚高。而公孙度心胸狭隘,当年起兵之后,杀了不少欺凌过他的大族子弟。祢衡到了辽东,一旦管不住嘴,公孙度可不会惯着他,生气之下就会处死。

张虞冷笑说道:“孔融无大智之才,徒凭虚名以进仕,若非碍于名声,孤早杀之。”

对于孔融其人,张虞打心底厌恶,不是因为孔融站在支持汉室那边,而是孔融为人极端自私与无视百姓性命。为了他眼中忠孝,孔融甚至不惜破坏规则。

如孔融出任北海相,有人遭父丧,在墓侧哭泣时,因神色无憔悴,孔融便以不孝而杀之。有一盗贼因母亲病愈后想吃新麦,便偷盗邻居熟麦,孔融得知此事,以勤养母亲为由,特别嘉奖盗贼。

以上逆天之操作,初看觉得孔融做法正确,但细看一番,纯粹是孔融凭个人喜好,行事标新立异,严重破坏国家法纪与社会风气。

郭图眼珠子微转,说道:“大王欲杀孔融,何不先毁孔融名声,再严惩治罪,如此或能令人心服口服。”

“公则何计?”

“可污蔑孔融昔在北海时,有不遵朝廷之念,大王再遣心腹之人治罪,孔融下狱可诛矣!”郭图说道。

张虞蹙眉说道:“蔡、王二公礼重孔融,今凭不遵之罪,安能令他伏法?”

顿了顿,张虞沉吟了下,说道:“自朱符病故,交州无主。今下诏封孔融为交州牧,令他南下至交州上任。若孔融不守敕令,罢黜官职,流放陇山。”

相比自己下手杀孔融,张虞更倾向让孔融自取灭亡。孔融南下至交岭上任,若中途投靠曹操,张虞便能以投敌之罪惩治。若孔融至交州上任,作为地方霸主的士燮必然不能容忍,或囚禁之,或伏杀之。

“大王欲行借刀杀人之策,然恐有官吏为孔融求情,并非议大王!”贾诩说道。

“以文和之见,当如何是好?”张虞问道。

“大王!”

贾诩拱手说道:“孔融与文远将军有怨,今让孔融至淮北,诏抚旧吏门人。时临近边疆,诸事难料,文远将军应愿为大王效劳。”

张虞微微点头,对贾诩之策颇是满意。上次孔融至关中求粮,便是张辽出面惩治,打了好几巴掌。今惩治孔融,让张辽出面最合适不过。毕竟因临近边疆,如发生兵戈之事,难免会出现伤亡。

“公则,你代孤书信一封于文远,切记不得被外人所知。”张虞叮嘱道。

“诺!”

郭图领命告退后不久,受张虞相招的钟繇、杜畿二人经通报入殿。

“拜见大王!”

“坐!”

张虞指着坐席,说道:“孤离京远征多时,多赖二君主持国家大事。今不知国中近况如何?”

“禀大王!”

钟繇跪坐于席,恭敬说道:“关中、河北无大变化,经什翼、张既二人征讨,凉州诸郡悉数承平;幽燕修运河,有将忤逆叛乱,然被董昭都督兵马讨平。故凉、幽二州已是臣服,其中幽州牧刘和受诏离蓟,将至长安拜谒大王。”

征讨袁术之前,张虞让什翼、阎行、张既三人率兵征讨凉州。卢水胡拒不臣服,什翼大破之,斩俘胡万余人,并合凉州诸豪驱逐卢水胡,先后交战十余次,首领治元多被斩,余部悉数臣服。

卢水胡破,什翼威震河西,在去年秋冬的数月间,武威、张掖及张掖属国、敦煌、酒泉等五郡国归附唐室。而诸郡县虽说依附,但因凉州初降只顾,什翼留驻河西,以震慑不轨之徒。

至于幽州地区,先前张虞听取众人意见,发动幽州百姓修河渠,将燕云的滹沱、泒二水与白沟汇通,彻底打通黄河与海河水系的河道,让幽州兵粮以舟舸能抵达黄河。

修缮河渠之时,董昭利用职权,侵占了幽州诸郡守的职权。但诸郡知董昭代表张虞,故并无强烈的反抗,让董昭征调不少百姓,乃至将校的门客都有服徭役。

而燕将贺琛因不满属下服役,遂与董昭爆发冲突,后担心董昭报复遂起兵叛乱。然董昭早有准备,在第一时间便征调兵马征讨,贺琛身死兵败,麾下两千户部曲悉数编户齐民。

张虞沉吟少许,问道:“幽、凉二州既已归附,不知二卿有何见解?”

“禀大王!”

钟繇说道:“幽州牧刘和入京,今幽州无人主事,以繇之见不如让董昭兼任幽州刺史。以幽州刺史之职,督修河渠,并治幽州民生。”

“可!”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董昭才策谋略不弱文和、公达,出任幽州刺史绰绰有余!”

董昭智谋在国中属于一档,又弃袁绍而投张虞。故按道理而言,张虞会引董昭为心腹。

然张虞经过考察,觉得董昭人品不及贾诩、荀攸,其人功利心太重,如果大用之,势必会产生问题,因此并未亲近。而今在幽州干得出色,足以说明能胜任幽州刺史。

“凉州呢?”

“凉州诸郡户籍单薄,地广人稀,土地荒芜,今下只得遣人徐徐治理。”杜畿说道:“仅是张掖属国未有贤人治理,以畿之见,大王不如废属国而改郡,再委官吏治理。”

“不仅于此!”

钟繇念及一事,补充说道:“什翼驻兵于张掖,其闻西域动荡,上疏请愿西征,为大王招降西域诸国。”

“西域归由西域长史治理,而西域长史归由敦煌郡调遣。今先让什翼西驻敦煌,探明西域动向,再做打算!”张虞说道:“张掖属国设郡一事,由尚书台决意,其郡守当选熟悉关西事者就任。”

“诺!”

ps:今天有事,暂一更,后续尽量补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