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四十八章十年之诺

暮汉昭唐 第二百四十八章十年之诺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策遇刺而亡的消息,因有意封锁之故,尚未传至荆州。

今张虞一路巡视汉江,从宛城至襄阳,再乘船入云梦泽,召见江夏、南郡地方大族,以安边人之心。

巡视而归襄阳,因青、徐二州渐安,曹操回兵江淮之故,张虞遂生班师之念。

临行前,张虞考虑一番,采纳钟繇所呈奏疏,撤消商郡,将商於八百里复归京兆尹治理。为了拆分南阳郡,从南阳、江夏二郡中析出章陵郡,下辖章陵、蔡阳、随县、湖阳、平氏、襄乡、复阳、平春、南新等九县,委杨阜出任郡守。

堂内,张虞语气亲和,说道:“君自陇右效力以来,随军征伐,屡谏良言,德才兼备,有公辅之节。而今南人初附,边郡不安,特拜卿为章陵太守,代孤安抚离散之民,征剿山湖之寇。”

杨阜时常的进谏虽让张虞头疼,但张虞却也因此欣赏他。今中原疆域版图急剧扩大,与杨阜同批为官的陇右士人先后已出任郡守。如赵昂拜武都郡守,尹奉出任中山郡守,姜冏拜博陵郡守,阎温拜雁门太守。故若不让杨阜外任,反而是压制了杨阜的发展。

“大王赏识之恩,仆不敢相忘!”

杨阜作揖问道:“今初任章陵郡守,仆有一小求,不知大王准否?”

“卿但说无妨!”

杨阜说道:“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所下新科,皆以明罚敕法,乃是国策之根。然所领九县,疆域初定,人心浮动,如依严法治之。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此非合大王教化之意。”

“昔先王治天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乱。仆以为章陵郡依远城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随机应变,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南方承平,然后齐之以法,则章陵郡安矣!”

杨阜这段话不难理解,无非是章陵郡初设,又临近边郡,今因兵事之故,无非依照内陆郡使用严法治理,更应强调长吏手段的灵活性。如有不顺敕令之人,如果依照制度处罚,恐会令百姓不满,会让江东之人得利,故只要不违反律法,不如让长吏随机应变治理。

及唐灭南方之时,天下归一,章陵郡民习惯了唐朝的治理,那么后续便能尽依唐制治理。

“卿未治郡,便知治郡之要,孤心无忧尔!”

张虞笑了笑,说道:“章陵郡事尽依卿之意,稍后侍从将授印绶于君。”

“遵命!”杨阜领命而退。

及杨阜告退,郭图出声说道:“今班师长安在即,荆州诸郡虽有郡守,但却无刺史料理政事,还需大王择选贤才出任。”

“荆州刺史?”

张虞沉吟少许,看向众人问道:“诸卿可有适宜人选?”

“大王,都督徐晃性情严谨,今既都督军事,何不令其再兼政务,以便荆州专御敌寇。”郭嘉举荐道。

“恐怕不妥!”

荀攸蹙眉说道:“荆州与孙、曹、刘三家相邻,徐晃责任重大,今再兼任政务,安能余力?以攸之见,大王还需另委刺史。”

张虞说道:“荆州共有六郡,户籍数十万,政务琐碎复杂,纵有属官辅佐,公明亦分身乏术,故设刺史乃是必须之事。”

相比豫、徐、青三州,荆州已被张虞整合,将军政之权同授予徐晃反而不好,尤其南阳旧为陈国京畿。

说着,张虞看向郭图,问道:“公则,杨赞今时何如?”

“禀大王,自京城迁至长安,并州归由长安治理。然事务繁杂,并州之事难以顾及。故今依钟丞相与杜令君之意,欲杨赞出任并州刺史。”郭图将从几份奏疏中抽出,上呈至张虞手中。

张虞在雁门建功时,杨赞出任平城县长。张虞一统并州,杨赞便凭投效升迁为雁门太守。后续杨赞凭资历与在雁门所立功绩,其实早就能转任至别郡出任郡守。但由于杨赞能得汉、胡人心,并搭建起互时框架,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故张虞只得一直让杨赞出任雁门郡守。

而今随着唐一统中国格局的形成,并州无法再继续归由中央直辖,因此需寻觅合适的并州刺史。那么在雁门工作十余年,一直未有升迁的杨赞便进入中央眼中,大概率就任滨州刺史。

张虞畅读奏疏,笑道:“孤本欲让杨赞荆州刺史,然诸公言杨赞深谙代朔之事,欲举为并州刺史,那便依诸卿之意。今可另寻贤卿出任荆州刺史。”

张虞虽为君主,但对于政务官们的意见,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张虞都是选择尊重。何况实如钟繇、杜畿所讨论,杨赞任并州刺史,比出任荆州刺史更合适。

将奏疏搁下,张虞回想脑海中的出色郡守,猛地从尘封的记忆中想起一人。

“崔钧近况何如?”张虞问道。

郭图沉思良久,说道:“禀大王,西河太守崔钧治郡十余年,从平周一县之地,先后恢复离石、中阳、皋狼、蔺县四县,从数百户之数,有籍上万户。今西河郡虽不复有美稷之地,但已非虚设之郡。太守崔钧坚守十余年,教化匈奴,……于国有大功。”

崔钧,便是崔州平,因兄长起兵讨董,崔氏被董卓盯上。当年若无张虞一统并州,让崔钧留任西河,恐怕崔钧会如历史轨迹一样,逃知至荆州避难。

自被张虞留任西河郡,崔钧承诺会恢复西河郡民生起,他的命运就被改变了,坚守西河郡十余年,并为张虞监理南匈奴。

张虞初下并州,西河郡仅有平周一县,后续张虞下关中,便制定战略,每年分批掳掠羌胡,征讨叛乱的南匈奴部落。经历长时期的打击,西河郡陆续恢复了大河以东四县,并向大河以西设立坞堡或迁居胡部。

人口方面,西河郡将被掳羌胡编户齐民,并招揽流离汉人,或是塞上杂胡,及接受关东地区迁民,经十几年的功夫,崔钧才将户籍增至上万户。

当然了,西河郡发展至今,不是没有问题。因为快速吸纳人口,接受了大量胡人人口,导致郡内胡风剽悍,百姓不事生产,好畜牧之特性。

然因随着关中、河北的承平,百姓回归农业生产,故对牛羊的需求变多,在崔钧的主持发展下,形成了独特的耕牛产业,西河牛名声渐起。

渐知西河郡细情,张虞心情颇是感触,说道:“崔州平坚守边郡,教化民众,迁民安居,励精图治十余年,方有今之西河郡。为壮其功绩,封崔州平为亭侯,显食邑百户,迁任荆州刺史。”

“诺!”

文臣一般难以封侯,但今张虞念到崔钧一人发展起西河郡之功绩,特例封赏为侯,算是作为特例一激励唐国地方官。

“大王,尚书台奏请诸郡太守文疏在此!”郭图将余者公文上呈。

张虞浏览一遍,不由点了点头。奏疏上所列出任郡守皆为良吏,还有及时归降的有功之人,如山阳郡守陈群、颍川郡守薛夏、汝南郡守李牷、泰山郡守凉茂、沛郡守傅干。

“准丞相、尚书台所奏请!”

张虞拾起最后一封文书,见文书中乃是张辽为汝南李通与豫州诸将表功之事,让张虞不由打起几分精神。

李通本为江夏平春人,黄巾军作乱时,其与乡人陈恭起兵,占据了汝南的朗陵县。李通后续兼并了拥有两千户的周直,再借陈恭被属下所杀,兼并了陈恭的兵马。兼并诸部后,李通势力大涨,再击败了黄巾军吴霸,成为汝南郡内一霸。

袁术进军豫州时,李通率部归降,迁为裨将军,封为都亭侯,并拜阳安太守。张辽征讨豫州时,李通再降张辽,为张辽前驱,击败了豫州诸将,如瞿恭、江宫、沈成等。并辅佐张辽,击败占据沛相张赤,张赤名下五千多家党羽悉数归附。

当然了,张虞在奏疏中,还看到熟悉的名字刘辟。

“李通率万余家部曲归降,屡立功绩,盖有军功。今封李通为安汝将军,封都乡侯,食邑五百户,拣选兵马五千,转屯荆州。让尚书台拆析汝南,挑选良吏就职。”

李通与泰山诸将近似,都是混乱时期下崛起的军阀。而这些军阀因能力问题,或是说志向问题,他们无意争取更多的地盘,仅希望守着一亩三分地,利用乱世中攒下的基业横跳,以获取更高的官爵。

而对于这种小军阀,张虞的原则不变,兵马编入唐军序列,准许自领兵马,但部曲一律需编户齐民,失去对部曲的人身控制权,赋税要缴到中央手里。

张虞考虑了下,笑道:“刘辟为孤旧时熟人,今迁行中郎将,调归张辽统率。”

“遵命!”

郭图笑道:“刘辟为黄巾余孽,早被大王屡败。今为大王效力,令人难以预料!”

“哈哈!”

能从黄巾之乱混到天下即将一统,刘辟的运气比历史上好多了,甚至洗白混成正规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