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三十四章许婚事,议南征

暮汉昭唐 第二百三十四章许婚事,议南征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卿少游雒阳?”

殿内,张虞与诸葛瑾亲近交谈,问道。

“董卓乱政前,瑾随叔父至雒阳游学,粗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儒家之学,不敢言精通。董卓乱政时,中原兵乱渐起,瑾随叔父留居南阳,后又随行豫章。”诸葛瑾并无隐瞒,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说道。

张虞问道:“卿既游历四方,料想当有远见。今孤初下荆州,中国将安,不知卿可有见解?”

诸葛瑾沉吟少许,说道:“自董卓乱政起,天下骚乱已有十年。十年之间,无岁不征,无年不战,烽火连天,民不望生,稼穑枯槁。大王欲安中国不难,以瑾之拙见,轻徭薄赋,劝民归田,勿伤民事,便能令百姓臣服。”

“边缘尚有强寇,寇未清平,兵戈岂能入库!”张虞神情淡然,说道:“卿所言可为太平之法,而不能为兴平之术。”

诸葛瑾微思半响,说道:“试问大王起兵几载?兴起之地民众劳累否?赋税征收重富而轻贫否?”

“大王南征北战,见解远超在下,料想应知其中之不同!”

此言一出,张虞不由重新打量诸葛瑾,显然诸葛瑾心有沟壑,或许才能不及超世之臣,但在劝谏上倒有一手。

“子瑜不妨直言!”张虞语气放缓,说道。

见张虞未有动怒,诸葛瑾松了口气,说道:“禀大王,大王所制赋税与两汉不同,今每户征收三石粟,绢(或布)一匹,绵五两。此赋比袁术时虽稍低,然每户民情不同,有优劣之分。豪强之家隐匿户籍,百数十人以一户上报,此法当亲豪强以薄百姓,故大王宜当革新。”

张虞微微颔首,对诸葛瑾的说法保持赞同。

当年草创基业,为了得到豪强、大族的支持,张虞有意淡化丁口、田亩数量概念,取而代之是以户来征收赋税。百姓与豪强的赋税征收金额差距不大,毕竟一千亩田与一百亩田的两家负担赋税都是一样。

这一点张虞与钟繇、杜畿等核心人员其实都有意识到,仅是因战事连年,中央无法投入太多精力,不得不沿用原有政策。

当然了,如果不是有大头盐税作为补充,张虞集团早就会出现财政紧缺的状况。

而今天下大部被征服,或许如诸葛瑾所言,可以考虑改革赋税,将赋税征收制定更加合理些,不仅能让中央拥有更多的财富,还能让底层百姓减负。

见张虞不说话,诸葛瑾壮胆说道:“而大王兴起之地为并州,并州人丁稀少,从军兵将众多,故不如降并州赋税,既不损赋税大额,又能示大王仁德之心,更能令余州士民尽心,奢求天下归一,赋税皆能减免。”

“善!”

张虞点了点头,赞叹说道:“卿见解不俗,不愧受蒯越称赞。”

说着,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兖州初下,十不存一,田亩荒芜,人丁单薄,诸郡甚缺太守,今不妨出任济北郡太守。”

兖州初下,户籍总数不足十万,合并郡县并非不可。然张虞考虑到含权量问题,最终放弃合并郡县,而是选拔降人中的贤能者出任郡守或县长。

豫、荆二州中人口较多的郡县,则由追随张虞已久的文士出任,以便众人都能享受到胜利果实。毕竟手下人得不到升迁,迟早会心生怨言。

“拜谢大王!”

见张虞提拔自己出任郡守,诸葛瑾欣喜而拜。

“免礼!”

张虞虚扶了下,笑眯眯问道:“卿家中可有弟妹?”

闻言,诸葛瑾不明所以,愣了下,说道:“臣家中弟妹有四人,二妹、三妹皆已嫁为人妇。二弟、三弟尚在家中耕读。”

“令弟之中可有名诸葛亮者?”

“有!”

诸葛瑾如实说道:“乃臣二弟,其字孔明,恰二十岁之龄。”

“孤与水镜先生畅聊时,言令弟为荆楚之俊杰,虽说年少未入仕,但却有匡扶济世之才。”张虞笑吟吟,问道:“不知与卿相比何如?”

诸葛瑾思索少许,说道:“禀大王,臣弟之才十倍于臣,天资聪慧,有宏图之大志,常好自比管仲、乐毅。”

说着,因担心张虞怀疑自己自吹自擂,诸葛瑾补充说道:“臣闻举才以贤,今诸葛亮虽为臣弟,但臣却不敢妄言。”

“娶妻否?”

“嗯~”

诸葛瑾迟疑了下,说道:“未有成亲,但有谈亲之家!”

“既未成亲便好!”

张虞打断说道:“孤叔父膝下长女及笄,今正为其寻觅良人。孤闻令弟身高八尺,相貌俊朗,又既有才学,孤便将从妹许于令弟。”

张虞从妹即张杨长女,起兵之前,张杨妻子柳氏便生下一女。今及笄之龄,张杨有意为爱女寻良婿,登门求婚之人不少,但因张虞没松口,张杨不敢决断。而今诸葛亮没娶妻,张虞干脆做主许婚。

强行许婚诸葛亮的用意已是不用多说,如果能让诸葛亮入仕唐,张虞将得到一个忠诚度爆表的全能型人才,往后将无需为宰辅之才而忧愁。

毕竟钟繇年纪不小,加上政务之事劳累,钟繇总不能在任上干到死,总归是要退休。

依照汉代七十岁退休的规则,钟繇目前五十岁,大概有二十年的政治寿命。如果提前操劳而死,也就十余年的政治寿命。

当然了,即便钟繇能活到七十岁,张虞也很难让钟繇干满二十年。故钟繇离开丞相之位后,杜畿上位接任,诸葛亮则能等到杜畿卸任后上位。

彼时诸葛亮大概四十余岁,正值政治生涯巅峰时期,若他还在位的话,恐已是年近六旬老者,身后之事可尽管交于诸葛亮,而不用担心朝政败坏。

“啊!”

张虞所想之事,诸葛瑾不知。今他没想到能够被张虞看上,毕竟他的弟弟虽说出色,但张虞一面没见,就直接了当赐婚,实在让人惊讶

他不明白为何大王钟意自家弟弟,莫非大王已是了解过自己弟弟?

“怎么?”

张虞故意问道:“卿作为兄长,莫非不能做主?”

“可以做主!”

诸葛瑾犹豫说道:“大王欣赏臣弟之心,仆感激不已,能与大王结亲乃葛氏之荣。但婚姻之事还需深议,尤其大王未亲见臣弟。不知可要面见大王之后再定婚事?”

“孤虽未见过孔明,但却深知令弟,婚事无需多说,便就此商定。至于召见之事,及前将军至宛城,再一并见之。”张虞不容置疑说道。

“臣代葛氏叩谢大王恩典!”

见张虞主意已定,诸葛瑾内心大喜,再次叩拜张虞。

诸葛瑾告退之后,张虞午休用膳,中间再小眯半响,便召见陈国武将。

依照官职高低,张虞先接见黄忠。

黄忠虽说年岁已大,但张虞却知黄忠老而弥坚之特性,能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可见武艺之不俗,故有意重用。而黄忠虽心念故主,但见张虞既娶袁氏女为妃,又善待袁氏一族,于是便答应为张虞效力。

张虞拜黄忠为定海将军,统领水师兵马五千之众,屯兵于樊城。

黄忠告退之余,张虞接见了王威、韩晞二将。

王威与徐晃出身相同,皆为郡吏。袁术入主荆州,王威凭讨贼之功,被袁术所赏识,后续一路升迁至将军。在袁耀归降前,王威属于是少有的主战派,建议突袭张虞,仅是无人愿意听取。

张虞与之策对,见王威对答如流,在军事见解上别有独到之处,纵不及文聘,其之差距也不大。欣赏之下,张虞拜为中郎将,督领水师五千人。

韩晞,南阳韩氏子弟,少读兵书,颇有见解。其先祖为东汉开国元勋韩歆,甚至能可追溯到韩王室,属于是南阳郡豪强。

一番交谈下来,韩晞见识谈不上长远,指挥用兵谈上不高明,于是张虞拜授行中郎将。归由王威统领。

临近天黑时,方才轮到韩浩觐见。

“今孤初下荆州,江南三寇未除,不知元嗣有何见解?”张虞问道。

韩浩沉吟良久,说道:“欲平三寇,无水师不能平寇。昔孙坚伐巴蜀,大舟随孙氏入蜀,故大王今需修缮舟舸。而修缮舟舸,组建水师非一时之功,如以一岁建舟,次年操练,快者二岁可用水师,慢者三载可伐贼。”

“舟舸修缮旷日持久,兵马留守边疆耗粮巨大。以浩之见,大王可令兵卒军屯于肥沃之地,积累谷食。时水师历经数载而成,则军屯已有成效,届时征讨贼寇将无运粮之劳,大王必能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张虞点了点头,欣赏说道:“元嗣之策是为良见。大军用度关键在于军粮,军粮如若充足,讨平贼寇易也。无需转运之劳,岂不便捷!”

“军屯之事既由君所提,便由卿负责荆州军屯之事。。”

韩浩所献的军屯计策,为张虞解决了留兵驻守问题。毕竟留兵在边疆驻守,关键在于军粮供给。从中原调兵粮太遥远,如果本地能自产供给,则能节省不少军粮。

故韩浩建议让唐军趁修缮舟舸之时,让士兵军屯种田,既能解决军粮,又能当后续征讨之粮,不失为高明之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