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十二章豫州形势

暮汉昭唐 第十二章豫州形势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爽不愿出迎王允,无非是想争口气。今王允驱车亲自而来,则是给足荀爽面子。

在王允的盛情邀请下,荀爽出任豫州别驾,为豫州二号人物。因荀爽与王允同乘一车,孔融自身档次不够,唯有与太守阴修同车。

而张虞虽说州属武官,俸禄与荀爽、孔融同为百石,但身份实在差距巨大。故张虞与荀彧、郭图、钟繇等同行,一同前往府堂。

中午时分,奔波的众人在侍从的引路下,才在大堂落座。

因县堂并不宽敞,阴修将宴席从大堂设到侧堂,共有二十余张座位。

程普非常识趣,趋步上前,拱手说道:“使君,仆乃粗鄙武夫,恐不识礼仪,不便居列席,今请至侧堂列座。”

“好!”

王允点了点头,叮嘱说道:“路途劳累,让众人多吃些。菜肴如有不够,无需拘束,尽情吩咐侍从。”

“诺!”

张虞向郦嵩使了下眼色,示意让他带着什翼、郝昭等人到侧堂列席。

郦嵩向王允行礼,徐徐趋步而退。

孔融坐在席上,见张虞立于王允身侧,笑眯眯道:“济安可有未了之事吗?”

言语带着惊奇,似乎在好奇张虞为什么没和程普侧堂用膳。

张虞心中顿生厌恶之情,但没有说话,而是看向王允神情。

王允捋须而笑,说道:“我已无要事,济安可在堂中寻一案席而坐。”

“诺!”

孔融顿愕了下,问道:“济安识酒觞歌赋?”

不待张虞开口,王允笑眯眯说道:“文举实有不知,济安为我兄门婿,不仅善弓马,亦识经学。”

“门婿?”

孔融惊讶了下,问道:“可是旧弘农太守长文君之婿?”

“然也!”

王允微微颔首,向左右列席之人,介绍道:“济安两鞬开弓,左右奔驰。时长社之役,皇甫将军被围城中,济安单骑陷营,以通内外之音讯。故长社之捷,济安功勋卓著。”

说着,王允笑了笑,说道:“左、右中郎将临行出兵时,多次讨要济安。我因左右无人,豫州残寇犹在,不敢放行于那二位将军。”

这番话下来,孔融则是无话可说,不好继续阴阳怪气张虞。

若是边塞武夫,与他们同席宴饮,孔融自有意见。今张虞既是王宏女婿,又有王允的背书,则是勉强可同座。

在汉代社会,若要得到别人尊重,经学渊博与门第出身二者,你总要占一头。

毕竟东汉自刘秀起,以经学便上升到国家意识层面。你可以出身贫寒,但若想要有名望,得到别人认可,还需拿出过硬的经学知识。

张虞无治经学问,欲得到别人尊敬,唯有靠那勉强值得诉说的王门女婿身份。

瞧了一圈,张虞见荀彧身侧无人,主动坐到荀彧身侧。

“荀功曹!”

“张都督!”

荀彧嘴角含笑,说道:“此为末席,张都督可往前列席。”

张虞摇了摇头,笑道:“会酒觞,但不通歌赋,不敢高坐!”

若与孔融一起坐着用膳,张虞怕会膈应地吃不下饭,还不如主动与荀彧同坐末席,拉近些关系。

宴席上,张虞除了与荀彧熟络聊天外,则就专心用膳。

张虞向荀彧敬酒,问道:“文若兄,虞心怀疑惑,至今不解缘由。而我闻颍川人杰辈出,可有何人能为虞解惑?”

荀彧回敬一樽,笑道:“彧难受人杰之称,据彧所知陈群,陈长文与钟繇,钟元常,此二人有经学博广之才。君若欲求教学问,今下或可向钟元常求问。”

张虞摇了摇头,笑道:“若欲问时政之弊,不知可问询于谁?”

“时政之弊?”

荀彧略有惊讶,问道:“试问君有何疑惑?”

张虞以时政之弊为问,仅是想从荀彧口中得到颍川其余大才消息。

思索少许,张虞含糊说道:“天下为何混乱?”

荀彧沉吟良久,说道:“天下松弛,实因律法不严。如能严肃刑法,选拔贤才,罢黜小人,以圣人贤君治世,则天下太平矣!”

“仅此而已?”张虞问道。

“不仅于此!”

荀彧笑了笑,说道:“治国弊政之事,岂是三言两语可以细明。我今时所言,不过是那浅薄之语。”

“不知济安为何有如此之问?”荀彧反问道。

张虞神情如常,说道:“汉室颓废,黄巾乱起,欲扶汉室,岂能不知时政之弊。如若文若不弃,今愿向君讨教。”

荀彧今时仅是二十出头的小郎君,尚不是日后名扬于世的荀令君。今面对张虞的请教,荀彧顿有些受宠若惊。

沉思良久,荀彧说道:“实不相瞒,彧今学识浅薄,不敢为济安之师,今有一人或能为济安解答?”

“何人?”

“我之堂兄荀悦,荀仲豫。其少小习经,过目不忘,尤好著述。济安如若有心求学,可登门向我堂兄拜会。”荀彧说道。

“荀悦?”

张虞在记忆中不断搜索‘荀悦’姓名,但始终不得所获。显然荀悦若不是无能之辈,便是郁郁不得志之辈。而以荀彧推荐来看,荀悦大概会是后者。

“不知较君才学如何?”张虞问道。

荀彧摇头而笑,说道:“彧才疏学浅,与堂兄相较,弗如远甚!”

“何公以王佐之才盛赞友若,若君为才疏学浅之辈,怕天下皆粗鄙村夫。”张虞笑道。

“何公笑时之语,不可当真!”荀彧连忙谦让,说道:“若济安有意拜会我兄,还需注意一事!”

张虞敬酒说道:“劳友若细言!”

荀彧抿了口酒,说道:“仅是我兄性子沉静,不喜外人打扰,济安如欲拜会,还需多多谅解。”

“多谢友若!”

张虞再问道:“我于长社时,曾闻荀攸,荀君公达,有卓越之才,不知可否有假?”

荀彧虽不知张虞为什么热衷了解俊杰,但出于今下交谈愉悦,耐心说道:“荀公达习读兵书,长有谋略。黄巾乱起时,公达曾有多预言之。及阴府君退守颍阴,多有用公达之策。”

“若济安有心拜会,抽空登门拜问便好!”荀彧说道。

张虞微微颔首,赞道:“我丈人言,颍川诸族,唯荀氏最贤。命我若能至颍川,当多多拜会诸君,增长学识。今与友若交谈,果如丈人之语。”

盖因受历史影响,张虞对荀彧的感观,更多是以变扭二字形容,似忠汉,又似忠汉。且不说自己能否将他招募,但以荀彧之所为来看,张虞心中存有芥蒂。

但芥蒂归芥蒂,经与荀彧交谈后,张虞不得不承认荀彧的见识、才学、修养都非常出众。这是除王允之外,张虞所见最优秀的士人。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荀彧未来会超越王允。

在张虞与荀彧的聊天中,宴会渐渐到了尾声。

因有公事需理,王允拒绝了饮酒歌赋这种娱乐性活动。

王允擦拭了下手,问道:“元基为颍川郡守,今可知豫州情形否?”

阴修沉吟少许,说道:“豫州中以汝南、颍川、陈三郡黄巾最盛,今波才、彭脱虽说重创,但汝、陈二郡依有残党。”

“汝南太守赵谦正率兵征讨黄巾残部,形势暂时不明。陈王宠因藏有数千张强弩,据城安民,屡退黄巾,故形势并不严峻。”

顿了顿,阴修说道:“仅是陈王违背诸侯王律,如按律法而言,恐有不法企图,还需上表朝廷。”

王允捋须而思,说道:“陈国之事,我略有耳闻。今天下骚乱,陈王保境安民,虽有违背律法,但若无陈王聚兵退敌,则陈国早已被黄巾所据,今需依势而为,而非苛求罪责。”

“今治豫州之重,在于安抚颍川乱民,铲除汝南贼寇,收复陈国县邑。”

思考许久,王允说道:“当下左、右中郎将受命征讨大敌,而我豫州无重兵可用。先令陈王派兵收复陈国县邑,再命赵谦征讨黄巾残党。汝南地广县多,若赵谦难平,需速速上报。”

顿了顿,吩咐说道:“今豫州缺乏兵马,劳元基调拨千人于我。”

“诺!”

“济安何在!”

“在!”

闻言,张虞趋步出列,拱手应道。

“你既为州中都督,州中军事需多上心!”

“诺!”

ps:今晚有事,更新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