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一百九十三章中原得失

暮汉昭唐 第一百九十三章中原得失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神武元年,二月。

“殿下,臣依令在淇水口筑枋头堰引水,将淇水改道,使其东注以通白沟(黄河故道)。”

殿内,许攸将淇水口河图奉上,说道:“今之漕船由黄河登岸,陆运数十里转白沟,水运可通至邺城。反之,冀州诸郡粮饷先运至邺城,再至枋城陆运入大河,河北之粮将能调度于四方。”

白沟本为黄河故道,在黄河改道东流入海之后,乃是河北地区少有从西南—东北流向的河流,几乎是贯穿了冀州。然白沟水量稀少,水期不稳定,舟舸难以通行,不利调度河北资源。且因无河流连通幽州,导致了幽州虽归顺张虞,但未能深度掌控。

故张虞在降服河北后,采纳鲜于辅、田豫、许攸等人之见,以白沟为主要河道,连通河北诸郡,强化他对河北的控制力,并有利于后续征讨中原。

在综合情况下,考虑到人力情况,张虞让许攸负责一期工程,即丰富白沟水量,以便能行舟舸。

许攸主事期间,修筑枋头堰,引淇水东注白沟,以丰富白沟水量,令其得以行舟。在上游维修了王景修治黄河时期的菀水分水溉田系统,灌溉良田多达百顷。

张虞手指河图,问道:“白沟至大河仅数十里,今能否引大河水注白沟,或是让白沟之水分渠黄河,以省让陆路转运之劳。”

“恐是不便!”

许攸摇了摇头,说道:“先时修缮河道,攸本欲仅筑枋头堰,引淇、清二水东注白沟,令宿胥口与大河相连,使舟舸回溯流转,省转运之功。然宿胥口低洼,不修筑河堰,白沟之水泄流大河,水量大减,为能通行漕运,攸不得不于宿胥口再筑石堰,令菀、淇、清三水东注白沟。”

张虞微微点头,根本问题在于白沟的水量小,受雨水季节影响大。欲让白沟常年维持能漕运的水位,在源头上需有稳定供给水流的河水,如果为了追求与黄河连通的效果,反而会影响了漕运。

“白沟东北注海,不经邺城,今怎与邺城连通?”张虞问道。

闻言,许攸上前指点河图,介绍说道:“白沟虽不经邺城,但支流洹水出太行,流经邺城南。是故朝发邺都桥,暮济枋头堰,舟舫行白沟,兵粮不绝尔!”

说着,许攸得意说道:“白沟渠通,经魏、清河、安平、河间四郡,注渤海之滨。如欲舟通幽州,修河渠以连漳、滹沱、泒三水便可。若殿下不弃,攸愿主持修缮河北水道。”

“修渠之事关键,不宜草率决断。”

张虞瞧着河图,说道:“子远修渠有功,今暂封卿为枢密院长史。”

许攸神情微露不悦,张虞封赏百官时,他受封都亭侯,享食邑三百户,与田丰爵位同,他便有所不满。然今修缮河漕有功,他本以为张虞会大手笔封赏,不料不仅没有加封食邑,所领的官职亦是未在众人之上。

“怎么?”

见许攸未做声,张虞偏头望去,问道:“莫非卿有不同之见?”

“谢殿下封赏!”

当着张虞的面,许攸不敢直接抱怨,仅能郁闷受领官职,暗忖:“若无自己献策,张虞安能下冀州?”

在许攸眼里,他的官职至少超出众人,纵不能为长吏,亦是与贾诩、董昭之流并尊。然他却与田丰并列,实属令他不爽啊!

其实张虞所赏许攸官爵已经不低了,尚书令杜畿食邑方才八百户,贾诩、荀攸各六百户,董昭四百户,因此许攸受封三百户已是文臣序列里的第二梯队。

至于田丰为何与许攸官爵相同,则是在于田丰在安抚冀州上出力甚多。

田丰属于是汉朝旧臣,个人在冀州名声显赫,为袁绍效力之后,田丰深得冀州官吏钦佩,在军中亦得兵将的尊敬。在为张虞效力以来,田丰常常奔走,安抚或劝降袁氏旧部,其功劳不比许攸差多少。

当然了,许攸借修缮河道事宜,中饱私囊,兼并良田,已让张虞大减印象分。

“殿下,白沟虽说经殷、海二州而注渤海,但常山、中山、赵、巨鹿等郡欲与白沟连通,需先注漳水,于河间与白沟相会,再折溯流西进,将绕行上千里,此将不利于漕运。”

观察河图少许,田豫拱手说道:“豫以为不如在魏郡内开河渠,以连白沟与漳水。殷州诸郡漕粮能先至魏郡,再南至白沟,而非先至河间郡,再转白沟。”

白沟与漳水同属于西南——东北流向的河流,二者相汇于河间郡,如依白沟而漕运,则殷州诸郡粮草需至海州的河间,再换白沟河道方能运抵河内,其间绕行上千里河道,将费时费力。

故田豫以为不如在魏郡内打通两条河流,以节省绕行的时间,及转至海州而产生的行政沟通成本。

张虞盯着河图上的漳、白二水,不由点了点头,感慨说道:“河北平坦辽阔,水系错综复杂,若能将诸水连通,则河北之粮将源源不绝以注黄河。若天下太平,孤必从之。然天下纷乱,却不敢徒发徭役。”

对于田豫的建议,张虞颇是心动。毕竟农业社会下,水运永远是最便捷、最省力的运输方式。然修缮河渠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堪比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殿下,征讨中原用关西之兵,食河北之粮,幽州不伤民力。今白沟已有河水,不妨让幽州自疏河渠,令滹沱、泒、漳三水互通。”

田豫沉吟几许,说道:“今时劳累修渠,及中原安定,兵粮云集幽州,将能伐辽东尔!”

“是啊!”

张虞略有意动,依照之前规划,关西兵将征中原,冀州士民供给辎重,而地理偏远的幽州则不会影响太多。幽州若能打通诸水与白沟的河渠,后续征服辽东或是威降辽东,则是顺理成章之事。

见张虞有意,许攸贪图修缮河渠之利,说道:“殿下,田参军所言不无道理,攸愿至幽州,为殿下修筑河渠,令河北之粮以注黄河。”

闻言,张虞瞄了眼许攸,见其如此积极,便知许攸必然又想从中取利,遂生厌恶之心。

张虞未理会许攸,看向众文臣,问道:“令幽州自修河渠,不知诸君有何见解?”

董昭腹有成稿,拱手说道:“殿下,幽州归而未治,故不妨以修缮河渠之名,实为深治幽州。即河渠疏通,则幽州归治矣!”

之前有言,修缮河渠堪比大规模军事行动,民夫需征调,而兵将需看护民夫,因此将调动上下全州诸郡官吏及诸将帐下兵马。

基于这点考虑,董昭认为不如通过修缮河渠,渐将幽州的权利集中到中央手里,有利于后续调换官吏至幽州上任。

“公仁之见不无道理!”

张虞微吟少许,说道:“子远修缮河渠许久,风吹日晒,多有疲惫。今不如由公仁操劳,孤封卿以尚书仆射之职,兼河道都督,持节赴任幽州,准领三千兵,负责幽州河渠之事。”

“臣领命!”

董昭毫不犹豫,作揖领职。

见张虞委职于董昭,许攸脸上尽显不满之色,嘟囔说道:“无我筑堰,何来白沟漕运!”

在他眼里,白沟既是他所疏通,那么河北水利便因由他负责,今张虞所为乃卸磨杀驴之举。

贾诩在许攸身侧,听到许攸嘟囔埋怨之语,恍如无事人般,神情淡然自若,仅是有意识竖起耳朵听。

张虞不知许攸埋怨之声,今张虞无意用许攸修河渠,便是厌恶许攸以公济私之举。

许攸修筑枋头堰时,淇水灌溉近百顷良田,其中被许攸侵吞有半数之多,皆为上等良田。征发徭役时,许攸趁机让民夫帮他修缮房子,有这些事为前例,张虞怎愿让许攸修缮幽州河渠呢?

“二袁互伐,诸子分崩,伐袁尚否?”

张虞目光从河图上移开,询问众人道。

“白沟疏通河北,辎重供给不缺,可伐袁尚矣!”田丰积极说道。

“伐袁尚易,恐袁术出兵为援!”

郭图捋须而思,说道:“袁术若出兵中原,则殿下将伐袁术,而非征袁尚!”

“郭侍中所言有理!”

荀攸说道:“袁尚依附于袁术,今伐袁尚,袁术断不会坐视不管。殿下一旦出兵,则是伐袁术,而非征袁尚。故以臣之见,殿下用兵之前需好生谋划一番。”

“袁术!”

张虞微眯眼睛,他颇是认可众人之言。

袁尚虽与袁谭互相征伐,但袁尚背后有袁术,他若出兵中原,袁术大概率会出兵。届时兵事将会变成他与袁术的决战,而这一战或许关乎中原胜败,他如能击败袁术,不仅能南据兖、豫,还能一举灭海滨诸袁。

中原诸州既归他所用,那么离天下一统不远矣!

“诸子所言不无道理,伐袁尚是为伐袁术。”

张虞负手踱步,沉声说道:“是役关乎中原得失,国中先行筹备军粮,待有河南军情传至,再商议征讨袁氏之兵略。”

“诺!”众人齐声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