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一百八十五章九卿六部二府

暮汉昭唐 第一百八十五章九卿六部二府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一月,长安飘起雪花,深宫已是白雪皑皑。

深夜,偏殿内灯盏长明,张虞在踱步徘徊,在墙上悬有一幅长长的巾帛。

巾帛上,赫然是唐王国各级官职名称,而在名称左右有众人姓名与之一一对应,然纵观下来却有几处位置空缺。

“夫君怎不休息?”

见到张虞迟迟未入里屋,王霁披着外袍从而出,关心问道。

“开国登基在即,百官封赏未定,今在深思尔!”瞧着巾帛上名称,张虞头疼说道。

既要开国,那便要给众人封官授职,而如何封官授职则是令人头疼之事。

在开国之前,因张虞以开府治下,故诸多官职模糊,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别不大,常有低官配高职的情况,如负责人事的杨俊。而今封赏百官的话,势必会产生明显的上下分化。

且之前诸事由钟繇、杜畿负责,眼下如若开国称王,那唐王国诸事便需要尚书台诸吏及九卿负责,其人选则是又要思考。

“丞相—钟繇,御史大夫—辛毗,大理—王晨,尚书令—杜畿,尚书仆射—董昭,吏部尚书—杨俊,户部尚书—庾嶷……京兆尹—常林……侍中—郭图,侍郎—郭嘉……”

王霁目光先是在王晨上停留了下,之后瞧了圈名单,发现其中所缺少的文武,问道:“荀攸、赵咨何在?另外庾嶷追随夫君十余年,今仅拜为尚书恐会令人不满,有损夫君名声。”

“嗯?”

“贾文和呢?”

张虞蹙眉说道:“夫人所言,我岂会不知?仅是不知如何安顿荀攸、赵咨、贾诩等人,另外荀攸、贾诩为我谋士,今若授予高官,往后将需留守长安,无法随我征讨群豪。”

“至于庾嶷,他追随我多年,兢兢业业勤勉盐铁之事,为我供给军资,我岂能无意重用?其所拜户部尚书便是执掌国之用度。”

王霁疑惑问道:“口赋、田税、盐铁为大司农所领,今何不让庾嶷出任大司农,而是以户部尚书授之?”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自光武以来,尚书台渐夺三公九卿之职,而我今欲令三公为荣职,令尚书诸曹部属领职权之事。”

王霁沉吟了下,说道:“夫君偏好尚书台,欲用尚书台夺九卿之权,故夫君何不重拟官职,以数百石小吏而领重权,此非长久之策。”

“况汉制以来,便乃尚书台选拔孝廉,与天子共论朝事,制定国家方略,再由九卿领事。因此尚书台若夺九卿之权,则九卿形同虚设,九卿之上为丞相,丞相将弱于尚书令。”

“钟繇为夫君元从,是为萧何、邓禹之辈,杜畿若权高于钟繇,则将起纷争尔!”

张虞不由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王霁,出乎他的意料,王霁竟对东汉官职这么清楚,同时明白他偏用尚书台可能带来的弊端。

东汉的尚书台属于内朝官,辅佐皇帝料理政事,制定国家战略,肩负人才选拔。而三公九卿为外朝官,负责执行之事。相比西汉时期的三公九卿,话语权少了许多,甚至权利渐渐被尚书台剥夺。

如以东汉官职为模板,那么张虞有意将尚书台扩大化,从内朝官变为外朝官,事以尚书台为主,让九卿围绕尚书台运转。

而依照张虞设想施行,那么尚书令拥有的权利不比负责九卿的丞相弱,甚至能与之分庭抗争,这便是张虞所犹豫的地方,他不知道是否该强化尚书台的权利。

“夫人怎知国制?”张虞问道。

王霁从容说道:“夫君既要开国,我闲来无事便请教父亲,咨询国官之制。”

张虞沉吟了下,问道:“度支户部,夫人可有见解?”

“国家大事,妾不敢多说。但自夫君下关中,盐铁之利占国收半壁,故庾嶷执掌盐铁时,将军府诸幕僚及钟元常、杜畿,无不敬重庾嶷。而外人常将三者并重,今下夫君将庾嶷置于钟、杜二人之下,恐庾嶷将生不满。”

王霁微吟几许,说道:“国如大家,授发俸禄,下赐奖赏,供给军资是为重中之重,若是无钱将何以运转?”

张虞微眯眼睛,经王霁的提醒,他渐渐意识到问题,他的官制以东汉为模板,但问题是东汉没有施行盐铁官营,因此盐税占国家比重很小,而大头是人头税。

而今在田赋上,他废除单人赋税,施行了户税。在盐铁上,他采取盐铁官营,其中盐税占收入半壁,那么他必须制定适配盐税的制度。

之前将盐、铁税独立,交由庾嶷管理,提高了庾嶷的地位,不就意味着他若将度支交由户部,并由尚书台管辖,那么尚书令的权利将会变得庞大,之后渐夺丞相之权,这将不利朝廷的稳定。

考虑良久,张虞有了想法,决意效仿宋朝设立计相制。

自唐朝之后,盐铁官营为古代王朝关键赋税,渐渐超过田赋。盐税占宋朝收入半壁,元朝更是占了八成,明清时期的盐税依旧占据大比例。

其中宋朝为了制衡行政与军事,单独将财政独立出来,设立了三司管理,拥有度支之权的三司由是成为计相,位置仅次于行政首脑。因此不如效仿宋朝,单独将财政部门拎出来,负责军、政部门的审计,掌管天下钱财度支。

“夫人所言不无道理,钱粮为国之根本,那便将官营盐铁独立,单设计司,下辖盐曹,铁曹、审计曹。由庾嶷出任计司使,不与户部并设。”

说着,张虞便持笔将庾嶷在户部尚书侧中划去,写上了崔琰的姓名。

“为何不将田赋一并交于计司?”

见张虞不撤销户部,而是单独再设司,王霁不能理解问道。

张虞笑了笑,解释说道:“田赋若由计司管理,岂不让州郡官吏受计司管理,那么尚书台作用何在?”

王霁虽说知道点国制,但却知道不深。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复杂,中央对地方考核最关键的指标不就是钱粮与人口吗?

今若将钱粮剥离,那么在州郡官吏眼里,尚书台将无权过问他们的钱粮征收情况。因此尚书台将会失去对地方州郡管理的积极性,而计司又不负责考核,那么州郡官的考核很容易出现踢皮球的状态。

历史上,王安石推行元丰改制,之所以废除三司,改由户部负责度支,本质上就是因为三司负责了国家一切支出与收入,而户部不具备财政权,那么便容易出现职权不清晰,冗官严重。

因此吸取宋朝财政权的杂糅,将盐、铁等官营的税种独立,为尚书台、司农留有田赋的职权,那么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职权不清晰。

“计使、丞相、尚书令!”

既有了三大实权负责人,张虞脑海中渐渐有了完整的中央制度体系,接着在钟繇名字旁写下录尚书事,又在庾嶷侧写下平尚书事。

计司负责官营盐铁,具有审计朝廷各级部门的财政支出的权利;丞相领九卿,负责具体事务执行;尚书令领六部,负责监督九卿与考课地方官。

尚书台为计司、丞相、尚书令、御史大夫议事之地,为朝廷制定每年的财政计划,及共议政务大事。

见张虞忙碌一番,依旧未有贾诩、郭嘉等人名字,王霁问道。

“那不知何以置贾诩、荀攸等卿?”

闻言,张虞提笔顺势在空白区域写下‘枢密院’三字,列有荀攸、贾诩、田丰等人名字。

“枢密院莫非乃执掌军机之所?”王霁问道。

“然也!”

张虞搁笔于山架上,笑道:“世之忌讳者,莫过将不知兵事,以文臣代武将。而我从征四方,谋略多依仗以上诸君。故设枢密院,以治诸部将校,参谋军事,领事者为枢密使,以荀攸任之,张杨为副职辅之。而诸卿参议军事,需冠以参枢密事,或议枢密事。”

宋之枢密院,明之五军都督府,本质是欲分行政首脑的参议军事之权。而张虞自领兵事,那么干脆让自己幕僚团参议军事,并顺势组建枢密院,以便他调整各军情况。

见张虞设计井井有条,王霁眼里闪过异色,她本以为自家夫君年轻,对兵家之事谙熟于心,但不一定对朝廷的制衡之术清晰,然不料夫君竟已有腹稿,将财政、军事剥离,而在政治上又沿袭东汉尚书台制略,九卿执行的官制。

念及于此,王霁为自己当初选择张虞而庆幸,谁能料到区区边豪子弟竟能有朝一日成为帝王。

在王霁回忆过往时,张虞则继续勾勒他的蓝图,将侍中与侍郎合并秘书台,属于是内朝官,而负责人为郭图,赵咨则掌机密文书。

“夫君,后汉之时,九卿与六部权责多有不清,今若不改而沿袭之,故难免纠纷!”王霁提醒道。

张虞笑道:“九卿六部权责划分,我于明日与钟繇、杜畿二人会面,共商军政大事。”

今与东汉相比,唐国增设计司与枢密院二部门,因此急需与众卿议事,以便众人明细权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