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四十一章好戏上演

暮汉昭唐 第四十一章好戏上演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月,受袁术出兵京畿影响,天下形势为之而变。

不说袁绍、张虞各调兵马赶赴京畿,而在雒阳的士民因经历了群雄讨董之事,对动荡格外敏感。今得知袁术出兵京畿的消息,士民被吓得多是惊恐,纷纷舍业出逃。

袁术名声一如既往地差,从向张虞索要马匹一事中就能看出几分端倪,毕竟连同列争雄天下的张虞,他都敢书信招之索马,何况他治下的士民。

袁术在南阳时,行事放纵不说,治下松弛,常纵兵劫掠,饱受压迫的南阳百姓或北逃至嵩山里,或是南逃荆南水泽中。

在刘协东迁雒阳之后,为了重建京师,刘协遣官吏到嵩山内招揽不少百姓,迁其至雒阳安居耕作。如今袁术来了,为了不受其迫害,京畿百姓再次出逃,携家带口投奔关中。

关中之前虽说混乱,然自被张虞所据以来,今不敢谈吏治清明,做不到路不拾遗,但却能说无兵戈迫害,且凡是流民皆能分到百亩荒田耕作。

宫城上,刘协伫立于城上。望着西逃关中的京畿百姓,回想年少雒阳时期的繁华,念及他与诸公为了恢复雒阳人烟而辛劳付出的过往,刘协忍不住落寞而叹。

“兵乱今时一起,心血付之一炬。此番兵事之后,雒阳恐再无人烟。”

“陛下既忧雒阳无民,何不如遣兵阻止百姓出逃!”台梁说道。

“朕尚不知未来,何况百姓乎?”

“民生多艰,何必为难!”

刘协手拍女墙而叹,说道:“西逃关中尚能有活路,留于雒阳难料生死。”

“陛下仁义!”台梁赞道。

刘协摇头不语,心中多是伤感。作为大汉天子,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而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何必为难为了生存的百姓?

“陛下!”

刘备披甲持疏,虎步而行,至刘协跟前时,双手将奏疏奉上,说道:“河北袁绍遣颜良南下,今颜良屯兵于河北渡口,奉送袁绍奏疏于陛下!”

刘协伸手打开奏疏,见到袁绍劝他北渡黄河避难的内容,眉头不由紧皱。

见状,刘备小心问道:“敢问陛下,袁绍何时率大军南下?”

刘协将奏疏示于刘备眼前,说道:“袁绍言,大军调度缓慢,而今袁术大军已是出发,故欲让朕先率诸卿北渡至河内,待他击退袁术,再复雒阳庙堂。”

“玄德有何见解?”刘协问道。

“禀陛下,备以为相比袁绍,今不如西行弘农,向张虞以求庇护。”

刘备神情微正,说道:“张虞心怀汉室,故有破李傕,夹辅汉室,东迁雒阳之所为。而观袁绍坐视朝廷危难不理,驱逐朝廷郡守,之前更有蓄意另拥朝廷之念,故今若要避难,何不如至张虞帐下。”

张虞之前所立的人设太好,以至于刘备认为与其寻求袁绍的帮助,不如寻求张虞的庇护。

“那张虞今下是否出兵?”刘协问道。

“据冯芳书信来报,张虞身患头疾,不能亲统兵马出征,今让征南徐晃率军出兵,与张杨会合于河阳。”刘备说道:“陛下若欲离雒避难,备愿率兵竭力庇护陛下。”

“能坚守城郭否?”刘协问道。

“恐是困难!”

刘备摇头说道:“臣兵少粮乏,而卫将军无守城之心,加之城池难言险峻,今若遭袁术重兵包围,恐难久守。况陛下为万金之躯,岂能身临兵戈。”

刘协面露犹豫之色,他之前想坚守雒阳,令袁绍、张虞二人率兵来救。然今刘备认为不能久守,那他岂不是真要弃雒阳而走。

“招董、杨、士孙诸公议事,看是否坚守雒阳;若不能坚守,当出走何方?”刘协吩咐道。

“遵命!”

很快,董承、杨彪、孔融、士孙瑞等人至宫墙上,向刘协拱手问事。

见到诸卿到齐,刘协将袁绍奏疏交于众人传阅,问道:“诸卿为朝廷上士,今袁术兴兵上雒,袁绍又上疏请朕避走河内,玄德以为可走关中,不知诸卿有何高见?”

闻言,董承连忙说道:“陛下,袁绍与袁术为兄弟,今袁术兴兵来犯,难料袁绍是否与之共谋。以承之见,陛下不如出走关中,以暂避袁氏侵害。”

“卫将军所言差异!”

孔融冷笑说道:“陛下为天子,坐镇雒阳,袁术岂敢侵害?以融之见,留守雒阳,等候诸侯兵马来援方是上策。若仓促出奔藩镇,岂不让天下人嗤笑?”

“孔君既持大义,为何舍北海奔走京畿?”董承反问道。

孔融脸色难看,说道:“袁谭以数万兵马围困北海,而我以数千老弱固守北海数月,城破出逃非战之罪,而是外无援兵。不似董将军手握兵马,却不敢与袁术交锋。”

“我手中军士是为护卫天子之兵,若兵马凋零无人,陛下将无兵马可御。”董承向刘协拱手,义正言辞,说道:“忍一时之辱事小,若天子无兵马护卫,则何以中兴天下!”

董承虽贵为国舅,但他依旧是军阀思维,死死抓着兵马,不愿为刘协拼命。今张虞来信,让他莫投袁绍,他自会偏向之前扶持的张虞。

“杨公呢?”刘协问道。

杨彪迟疑片刻,说道:“袁绍与袁术虽为兄弟,然二人势同水火,故袁绍断不会援助袁术。且以今情形观之,彪以为袁绍可信。河内为张虞与袁绍共有,二者互为牵制,因至河内避难稳妥!”

“不然!”

吴硕说道:“冯芳出使张虞,张虞虽身患头疾,依旧遣将出兵,不谈迎奉天子之事。而袁绍恐陛下被张虞、袁术所得,故请陛下至河内。以硕所料不差,待袁术撤军,袁绍将生迎天子于信都之念。”

“张虞为迎救天子,不惜以袁术为尊,并迎天子东迁雒阳。秋冬粮荒之际,张虞不惜运粮供给朝廷,故张虞若不能信,天下恐无诸侯可信。”

闻言,刘协念起之前听信梁绍言语,竟让朱儁出兵征讨张虞,顿时心生羞愧。

今观天下诸侯,除了张虞、刘和能信任外,别无其他人可信。而刘和远在幽州,今下危难不寻张虞帮助,怎能去寻袁绍呢?

“朕欲北渡河阳,转寻关中避难,不知君以为如何?”刘协看向士孙瑞,问道。

士孙瑞捋须思虑良久,说道:“陛下西至关中避难可行,但恐袁绍会有所不满。若袁绍不满,则形势难料尔!”

“那以卿之见,今至修武避难?”

“如吴尚书所言,待袁术撤归南阳,张虞、袁绍必生纠葛。”

士孙瑞犹豫说道:“请陛下斟酌利弊行事!”

“先至河阳!”

刘协沉吟少许,说道:“河阳为河内重镇,若形势变化,再安抚袁绍不迟!”

杨彪张了张嘴,欲劝刘协至修武,但见手握兵马的董承、刘备二将支持到张虞治下避难,却只能叹了口气,不再言语。

杨彪偏向袁绍,除了与有袁氏姻亲之交外,更重要是他觉得张虞内外不一,今朝廷到了张虞手上恐不知道又会有什么波折。

且不言刘协遣使者通知张杨,告知朝廷欲东迁河阳之事。而今通过雒阳官吏通风报信之故,淳于琼、颜良、张郃等袁氏将领收到刘协欲率文武西迁张虞的消息。

“怎么办?”

颜良眉目凶狠,向淳于琼、张郃二人,问道:“明公让你我迎奉天子于朝歌、河内之交,然天子却欲率文武北渡河阳。今若迎不得天子,你我恐受明公责罚,我欲出兵迎天子至朝歌,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张郃犹豫少许,说道:“若出兵迎天子于朝歌,恐会惹怒张虞。彼时张虞、袁术合兵相攻,明公恐难应付。不如先遣人询问明公,再行定夺之事。”

张郃摸不准袁绍的心思,他为了推脱责任,仅能用万能话术应付颜良。

颜良不乐意,说道:“明公委任与你我,今岂能推脱大事!”

颜良考虑不了那么多,他只知袁绍让他出兵南下迎奉天子,今若让张虞迎到天子,他必然会受责罚。

淳于琼脸颊微红,因是在喝酒之际被颜良拽了过来,心中烦闷,说道:“明公让你我迎天子,今若让天子到张虞手上,岂不受明公责备,况明公与张虞矛盾重重,两军迟早一战。大事由明公料断,你我听候军令便可!”

见张郃沉默不语,颜良说道:“既无异议,我随即点兵奔袭,看能否于邙山劫迎天子,二位则率兵引为后援。”

“诺!”

在颜良率骑连夜南渡黄河时,因苌奴占据轩辕关,袁术大军畅通无阻,兵马直扑雒阳。而袁术为了担心刘协出逃,遣南阳猛将黄忠率骑卒为先锋,昼夜兼行二百里,今距雒阳仅数十里。

反观张杨所部,在袁术、袁绍两君争先抢夺天子时,反将天子往外推,为了不让天子北渡河阳,张杨与徐晃、郭图商议之后,决意将渡河的船藏起来,并佯装袁绍士卒焚烧津渡,以拖延刘协渡河的时间,为袁术所部争取时间。

当然了,为了防止袁绍抢得天子,徐晃所部待命,观察雒阳动向而出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