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三十六章幼虎终大,争夺天子

暮汉昭唐 第三十六章幼虎终大,争夺天子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薄山上,雪花纷飞,少年声啸山林,群鸟尽绝。

“大同之国,君上所崇。共建王室,扬威华夏。咨尔中条,愿为君上之先锋,披肝沥胆,矢志不移。夙兴夜寐,勤勉不懈,唯君命是从。矢以勤勉,矢以勇猛,忠诚不渝,诚心可鉴。一心同德,贯彻始终!”

数十字的训词铿锵有力,胡儿少年高声诵读,其胡语口音虽重,但依旧可听出众少年的热血。

见胡儿少年意气风发,张虞不由点头,谓郭图说道:“公则所书训词甚好,少年宣誓诵读,当能凝聚精神。”

“多谢君侯夸奖!”

郭图谄笑道:“为让亲兵少年效忠君侯,图杂糅《孝经》,追溯炎黄血脉,令先生时常讲授思政。”

为了让胡儿少年效忠自己,张虞让郭图负责思想工作,借鉴《孝经》中的部分思想,并宣讲华夏大同理想。

而华夏大同之理想,非所谓爱护百姓,而是建立以中原夏人为核心的华夏天下。张虞的目标为建大同王朝,而胡儿少年便以此目标而奋斗。

毕竟想凝聚众人的意志仅凭所谓的施恩可是不够,而是要营造宏伟的目标,并讲明追求目标的原因,营造团体荣誉氛围。之后将目标投射于君上,唯有依照君上效力做事,才能实践目标。

当然了,为了摆脱原有环境影响,张虞让人故意教授原生部落后且封闭,且不利于华夏大同。

而经如此思想熏陶而出的少年,必然会始终为张虞效力,甚至说会为稳固边疆而鞠躬尽瘁,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传播华夏文化,毕竟他们是真正的接班人。

什翼抽空插嘴,说道:“除教授思政外,仆让骁骑教授骑射,偶尔会教授兵法。”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授兵法不够,需另授治政之学,让少年通文善武。”

“诺!”

“请君侯训话!”郭图伸手请张虞为众少年讲话。

“善!”

在众少年的热烈的目光下,张虞趋步至小台上,以半官方的形式讲话。

“诸子既入中条军,今后无论在何方,无论是何时,诸子便是为同僚,我便是诸子父君。而入军首要便是同心协力,遗忘旧时之过往,为远志而勤学……共建大同。”

张虞所讲得内容多以亲切口吻而说,向众少年强调遗忘过往,追求更宏伟的目标,鼓励勤学,以便长成之后为他效力。之后张虞如以往一样,深入众少年群中,关心少年生活,好似温暖的太阳。

“我若没记错,你是叱奴?”张虞到少年跟前,用胡语问候道。

见众人望了过来,叱奴脸颊发红,下意识直立身子,肃声说道:“禀君父,我今名为丘郎,而非丘敦叱奴。”

“取汉名了!”

见又一胡儿被忽悠瘸了,张虞拍着肩膀,勉励笑道:“你骑术不错,我少年时骑术未有你出众,今后你多勤习兵事,好为我征讨叛逆之人。”

“遵命!”

丘郎挺起胸膛,脸上露出追求理想之色,扬声说道。

在部落里,叱奴不知生活目标,仅知为了生计而忙碌。而到了君父治下,他不非叱奴,而是中条军中的丘郎,将追求建设大同之国,为君父开疆拓土。且他出色骑射不再用于狩猎,而是用来干更有意义的事。

用君父与先生的话说,他们的任务便是开疆拓土,镇守控卫边疆,用马蹄征服叛逆。而这事业非他之前所能想象,似乎是贵人们偶尔谈及之事,如今他也成为其中一员,甚至说他更有资格谈及这种事。

他自入中条军中以来,如饥似渴学习汉人知识,为得便是干番事业,为不辜负君父的恩待,为施行君父理想而努力。

丘鹿部与过往生活,他已渐渐遗忘,唯有父母让他难忘。然他为了父母更好的生活,他必须在此积极奋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少年中逛了一圈后,张虞见少年们愈发狂热与推崇他,心中既有得意,更有暗隐忧虑。其得意在于他的目标达成,而忧虑在于中条军往后是否会难以控制。

陪同张虞巡视中条军的崔琰面露疑虑,说道:“争锋天下短短数年,君侯养胡儿恐难成事!”

张虞笑了笑,说道:“胡儿虽说年少,但终有长大之日。今时植树,是为待日后遮阴。”

相比崔琰的疑惑,贾诩心中则是忧虑,他已渐渐看出张虞培养中条军的目的,授文习武是为栽培人才。

在拥有效忠于他的人才之后,张虞随时有掀桌子的权利。而拥有掀桌子的能力后,张虞的统治将会愈发稳固,甚至说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历史上,刘秀中兴汉室之后,担心军功集团把持朝政,于是进文吏而退功臣,可其代价是什么?

在于士族掌握出仕权之后,成为刘秀巩固统治,整治士族的阻力。典型便是大司徒欧阳歙,在刘秀执行度田之政时,查出欧阳歙出任汝南太守时,贪污受贿上千万钱。

而张虞如今在培养超脱士族与功臣的一方势力,虽说是用于治理边疆,但万一调到汉地,或是说至中枢任职,其情况则就不同了,三方鼎立的局势必会比双方并立的格局更加稳定。

贾诩捋须暗叹:“幼虎虽小,但长大必会食人。而食人与否在于君侯,君侯所图远大啊!”

其实贾诩所思考的内容,张虞在早期没考虑到,他仅是想培养山竹人用于维稳边疆,确保他在边疆的统治。但实际来看,张虞大一统之后,为了巩固他在地方上的统治,或许真的会引入无依无靠的中条军儿郎平衡形势。

且不言张虞在腊月之时,探望薄山上的中条军的胡儿少年。而远在信都的袁绍则是通过雒阳公卿的口信,得知了张虞欲迁天子于安邑的谣言。

袁绍端坐案几上,手捋胡须,面容尽显思虑之色。

“雒阳来信言,张虞遣使至雒阳,请天子就食安邑。而天子虽说拒绝,但河内却盛传张虞欲出兵京畿,迎天子于安邑。”

袁绍环顾众人,说道:“诸位皆为智谋深远之士,不知有何高见?”

沮授率先说道:“张虞粗定山西,兵强马壮,昔东迎天子便得大利。而今若迎天子于安邑,则能挟天子而令诸侯,士民必争先投效,河西诸郡传檄而下。故以沮之见,明公不能令张虞如意。”

袁绍微微颔首,说道:“如张虞有意迎天子于安邑,我必会出兵阻击。然阻击之余,不知是否要迎天子于信都?”

沮授说道:“以明公今下形势,需迎天子于信都。时挟天子而令诸侯,幽州刘和必亲附,诸郡传檄可安。”

“恐是困难!”

许攸说道:“汉失天下,群雄逐鹿。今明公迎天子于信都,事事请奏岂不麻烦。故以攸之见,若张虞有意出兵雒阳,明公出兵阻击张虞便好。”

沮授神情不满,说道:“张虞出兵雒阳,明公迎天子之举合乎道义。若不早定,待张虞用武,则错失良机尔!”

“元皓有何意见?”袁绍不能决断,于是看向田丰,问道。

田丰蹙眉而思,说道:“若张虞有心迎天子于安邑,恐恼怒而忧者不止明公,袁公路必会大怒。张虞于关东之兵马,唯有张扬一军,吕布深陷兖州不能自拔。”

“反观袁术,陈留张邈亲附,孙坚屯于颍川,南阳北邻京畿。张虞如有出兵迎天子,袁术必会起兵而争。而以今强弱观之,明公若不迎天子,则恐天子或被张虞所迎安邑,或被袁术迎至宛城。”

闻言,沮授瞬间明白田丰之意,对袁绍而言不让张虞迎天子,其实他能接受。但他不能接受之事,那就是让袁术将天子迎至南阳。

“明公,袁术为明公之强敌,今天子在河南,而袁术雄壮于中原,更有利于出迎天子。而袁术若迎天子于南阳,则为明公之大害。”沮授说道。

果然听到袁术之名,袁绍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如果张虞出兵迎天子,以他对袁术的了解必会出兵阻击。而天子在河南,更有利于袁术迎接,故他如果不出兵迎天子,则怕形势会不利于他。

“那以公与之意,便是出兵京畿,迎天子于信都?”袁绍问道。

“禀明公,不妨遣兵驻扎朝歌,以观张扬兵马动向!”沮授说道:“明公若率先出兵,则必会遭张虞、袁术二军夹击。”

“今张虞若出兵京畿,袁术必会大怒,遂起兵征讨。二人结怨生恨,明公则能借维护天子名义出兵,此合乎道义情理。”

“有理!”

袁绍思虑说道:“天子居雒阳,于我而言并非不可,故我无需着急用兵,且一旦出兵必遭围攻。若张虞出兵,将惹众人之恨,则是为我出兵之时。”

“来人,速调兵马至朝歌,令淳于琼探查河内形势,以备张虞出兵渡河。”

“诺!”

其实对袁绍而言,将天子安置于雒阳,他不是不能接受。然张虞、袁术迁天子到各家地盘上,方是他所不能接受之事。故对袁绍而言,如张虞出兵,他必出兵阻击,并为了防止袁术抢夺天子,袁绍唯迎朝廷至冀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