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一百一十章闻谏则喜,议伐幽州

暮汉昭唐 第一百一十章闻谏则喜,议伐幽州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起渭水之滨,西至五柞旧宫,北绕黄山之地,南旁南山之坡,是为前汉之上林苑。时至前汉末年,赤眉破长安而焚长林苑。盛大的皇家园林就此沦为废墟,东汉士民仅能从废墟中观旧迹。

距今两百年中,森林、田亩取代了上林苑中的宫宇、章台,倒是饱经风霜的断壁残垣依在。

因出身北疆之故,张虞最大的兴趣爱好便是射猎,且经常性邀文武出巡,算是一种社交方式。

而这种社交方式,自是有人欢喜,有人不满。如军中将校骑马出猎,能与张虞亲密接触,说不准会因表现出众而赢得张虞的赏识。

而州府文吏苦不堪言,他们不靠武艺博张虞欢喜,而是靠实打实的政绩。况他们不通骑射,追随张虞出猎时,实在是种煎熬,故文吏多有排斥射猎。

排斥归排斥,但文吏却不敢驳了大领导张虞的兴致,毕竟没大领导发话,没有文吏敢不出场。尤其大领导张虞常触景感怀,喜欢与左右谈及古今之事,武夫们答不上来,唯有靠他们文吏应答。

如今下张虞见到不知名的章台遗址,感叹说道:“前汉诸帝贤明,内安国家,外攘蛮夷,大一统之功,皆赖前汉。然前汉虽兴,但却因百姓而亡。而念及本朝之种种,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万间宫殿皆为土!”

郭图笑道:“君侯征伐有度,心怀百姓,故能以济大事。自董卓专政之来,关中百姓饱受纷扰。而今君侯下关中半年,便令三辅百姓安稳,上下秩序焕然一新,是谓君侯之功!”

张虞笑了笑,说道:“昔高祖入关中,因秦法暴虐之故而约法三章。故今有前人为鉴,当以严法而治乱,令百姓安乐而居。”

后世人距秦朝太久远了,很多人仅知秦法严酷,但不知秦法具体严酷到什么水准。

举例子而言,依秦法规定,如果交不起赋税,需典卖妻女上交赋税。且在很多民事或刑事法律中,许多处罚为罚甲一领,而即便是藤甲、皮甲等下等甲胄,也绝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担。

百姓生活艰难,而郡县官吏的担子同样重,在基层官吏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反而还要为秦朝服徭役,故导致了秦朝对基层控制力的削弱。

而为了满足基层运转,选拔大量前朝旧人出任官吏,进一步导致了对基层控制力的减弱。秦始皇时期,关中大索二十日尚不能发现贼寇,便是变相证明秦朝已无法确保对关中的深入统治,故更不用谈及对关东六国的控制

与此同时,基层控制力的减弱,没让秦朝意识到统治的动摇,反而变本加厉剥削所能控制的户籍,以至于出现刘邦率众沦落为寇的恶**件。而因基层缺乏吏卒之故,又无法征剿落草为寇的流民。

不仅于此,秦朝为了满足大规模基建的需求,以不合理的行为征发徭役。以陈胜、吴广为例,二人本为秦朝军官,至江淮地区戍边,之后奉命征发淮南百姓,至幽州渔阳郡服徭役。大概是从今淮南至北京的距离,二者上千公里,几乎是跨越了大半中国。

刘邦入关中所谓的宽松之法,在于对秦法不合理法律的纠正,而非单纯的宽松之法。故张虞治关中,所纠正的事项,便是让关中士民不受乱兵侵扰,严厉维持治安。二者看似不同,本质上都是针对前人不合理的制度修改。

在张虞自娱自乐之时,却闻从吏中有人开口,说道:“文王不敢以游田为乐,故尚书记而告诫于众;鲁隐好观鱼之乐,故春秋载而讥之。君侯以高祖为效,但仆未曾闻高祖好游猎,且高祖及灭秦而平天下,便开秦之宫苑以令百姓耕作。”

“天下形势纷乱,公孙逆据幽州,兵马强劲;袁氏拥有冀州,富强兵盛。故君侯当令将校操练兵吏,命文官忠奉国事。今君侯以出猎以聚将论兵为善事,然此非文吏本分之事,诸君上下劳惨,何以思经国高略,何以为操济民良政?”

“仆斗胆妄言,望君侯能谅解从属,不负众望!”

此人之言一出,让在场文吏陷入沉默,张虞出猎纯粹是在折腾他们。仅是碍于张虞的威望,无人敢提反驳意见。

郭图恐张虞不悦,呵斥说道:“崔季珪休得胡言,今速速退下!”

“且慢!”

张虞淡然的神情,用鞭指向贾诩,问道:“今下出猎,君不乐否?”

贾诩神情尴尬,隐晦说道:“诩武威人士,通鞍马之术。”

“公达呢?”

“攸为君侯参军,今有要务当追随左右!”荀攸说道。

见二人转移话题,张虞便知崔琰所言不假,平静的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我征辟季珪为从事,便是令君劝谏良言。我率众出猎既为娱乐,亦与将校论兵。”

“然娱乐之事为孤私事,论兵之事为兵事,与诸文吏无关。故从今往后,文吏不必随行出猎,其中必须出行者可御车驾。”

“遵命!”

张虞望着仪表不俗的崔琰,赞道:“季珪敢于直言,值得赞赏。赏君绢百匹,粮百石,盐五十石,钱粮虽少,但乃我之心意。日后若我行事有误,劳君上疏指正。”

“多谢君侯!”崔琰欣喜而拜。

崔琰本为冀州甘陵东武城人士,他虽出自日后闻名的清河崔氏子弟,然在少年时期,却是爱好击剑,崇尚武事。直到二十二岁因乡里向郡里举荐,崔琰至此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

待张虞统一并州,先后将卢植、蔡邕邀请至晋阳后,二十九岁的崔琰为了深造求学,放弃前往混乱的青州,而是至晋阳向蔡邕求学。

蔡邕见崔琰天资出众,收下为弟子,教授了大半年,便觉得崔琰值得重用,于是向张虞举荐。而张虞收到蔡邕书信,得知崔琰至晋阳,当即征辟其为从事,以为车骑将军府幕僚。

至午时分,张虞让无关文吏回长安,仅留下参议军事亲信。

暖阳下,张虞坐在交椅上,问道:“据朝廷书信,经朱儁出使劝说,袁绍答应出兵讨贼,今朝廷询问我军出兵时间,并命刘和率兵至河东,与我军汇合。我今欲出兵幽州,不知诸君有何见解?”

“袁绍既是奉诏,我军不妨出兵,仅是不宜出重兵,需留兵守上党,以备袁绍突袭上党。”荀攸说道。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公孙瓒屡败袁绍,今虽下幽州,但其部精锐难言众。故此番出兵,我无意倾巢而出,将两万大军,并征召北疆胡种从征,或足以与公孙瓒一战。”

“而出兵之路,井陉不可行,故我欲从雁门出兵至幽州。”

井陉道距离幽州更近,但因袁绍之故,张虞可不敢走井陉。今走雁门至代郡,虽说路途遥远,但却无后顾之忧。

郭图说道:“今据雁门奏报,因刘公深得幽州汉胡民心缘故,幽州中多有义士奔走,如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故吏。阎柔为燕国人士,常年往来汉胡之间,深得胡人之心,故义士已联络阎柔,并书信于君侯求援。”

“故以今形势观之,君侯出兵两万,汇刘和帐下精骑,再征召刘虞旧部及鲜卑、乌桓,或能聚五万兵马。而如有五万之众,则足以与公孙瓒交手。”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幽州有刘公故吏呼应,我今不因讨幽州而忧,而是虑关中之事!”

“关中初下,我若率大军远征幽州。而关中空虚,且无大将坐镇,恐易遭凉州兵马入寇。今不知选何人出镇关中?”

郭图思考半响,说道:“吕范性情沉稳,执掌军中军纪,深受诸将敬畏。今君侯何不以吕范为都督,都督关中诸部兵马。”

“张辽何如?”

张虞犹豫几许,询问众人道:“张文远追随我多年,今岁都督诸部安关西,屡立功勋,或可为大将用之!”

见张虞已有人选,贾诩分析说道:“张将军虽年少,但作战骁勇。然骁勇之余,不仅能识兵势,仍有急智。如令其远讨或有不足,但让其固守关中则是有余。”

“君侯若是疑虑,不妨招张将军至长安论形势,以观其是否有坐镇关中之才!”

随着疆域越来越大,张虞必须加快培养大将,以此来应付日后愈发复杂的局面。而张辽追随他时间最久,与他关系深厚。且有历史战绩加持,故今张虞有意培养张辽独当一面。

“善!”

“那便招文远至长安!”

“遵命!”

“不知君侯欲何时出兵?”郭图问道。

张虞说道:“当下九月,又将至十月。北疆之十月为深冬,不宜出兵征讨。我欲先至安邑,待开春出兵,征讨幽州。”

因追随张虞时间久,郭图对北疆局势了解不少,说道:“君侯不妨先让刘和至雁门屯兵,令他招揽幽州旧部。而阎柔与胡人多有交际,可为君侯联络胡骑。开春之时,君侯率兵至雁门,与众人汇合之后,便能出兵幽州。”

“可!”

张虞考虑片刻,说道:“我先与刘和商议,看能否与之联表阎柔为代郡太守。”

ps:今天因为外出,耽搁更新时间,晚上还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