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八十六章会盟诸侯,舍袁投张(二)

暮汉昭唐 第八十六章会盟诸侯,舍袁投张(二)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临汾,会盟台。

三层高台遍列五方旗帜,正中树白旌钺,及‘张’大纛。

香案上排列猪、牛、白马等祭祀之物,铜鼎内火焰燃烧汹汹。

三层高台上,身形魁梧的士卒盔甲鲜明,各执长槊、大戟,沿着土梯层层站定;长长的号角架在台上,随着力士吹响军号,声音沉重、严肃。

台下,万名步骑按五色方阵排列,远远望去,旌旗迎风飘扬,一片刀枪剑戟,杀气腾空。

张虞身披鱼鳞金丝甲,趋步而行于前,众将随行于后,庄重地登上高台,会场显得庄严而肃穆。

张虞先是焚香化符而拜,继而礼成起身,宣读讨贼檄文。

“荆州牧大将军袁术、司隶校尉卫将军张虞、幽州牧刘虞、奋威将军吕布、右扶风王宏、常山太守张燕、平原相刘备、上党太守张杨、河东太守郭缊、太原太守郦嵩、颍川太守董承、雁门太守钟繇等……敢奏檄文于神灵。”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国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祸,幼主劫执,忠良残敝,长安隔绝,不知吉凶。……自起兵以来,于兹三年,州郡转相顾望,未有奋击之功,而互争私变,更相疑惑。”

“昔姬周衰微,犬戎入侵,诛害周王,郑、秦、晋、卫等侯国护驾天子,经营洛邑,遂有周五百之春秋。今贼操朝政,虞等恐社稷沦丧,遂集合义兵,效姬周中兴故事,聚诸侯于河东,共赴国难。”

“武公股肱周室,桓公柯亭之会,文公践土之盟,定华夏之秩序。而虞等粗鄙无能,愿效先人之所为,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长安,誓迎天子于雒阳。”

众人齐诵:“凡我同盟,齐心合力以致臣节,誓迎天子于雒阳,匡扶汉室,拯救苍生。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紧接着,上万兵将齐声背诵道:“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共诛国贼,迎奉天子!”

一时间,鸟雀尽飞,声震环宇,气壮山河!

张虞手执尖刀,割破左掌,滴血于酒水内。之后酒具轮转,凡会盟诸侯皆滴血于内。

歃血为盟时,每人手端血酒,望天而跪,端酒过顶。

人群中刘备热泪盈眶,他出身微寒,而今汉室衰微,他作为刘姓子孙,终能为之效力。而刘和涕泪交加,他奉天子之命回幽州,今终能奉诏讨贼,以报天子与父亲嘱托之语。

为首的张虞则是大义凛然,一副为汉室尽忠的模样。汉室今虽衰微,甚至会被某人终结,然对张虞来说,汉室不能亡于他手便好,否则他的人设将会被自己所推翻。

在众人各怀复杂情绪中,檄文被郭图扔到铜鼎焚烧,之后各自将酒满饮一口,而后酹天沥地,以来告诫神灵与两汉先帝。

“礼毕!”

随着郭图向众人宣布祭祀之礼结束,众人神情才稍微放松。

“今盟约已成,诸军当竭力听候盟主差遣!”

刘和代刘虞参加会盟,说道:“大将军远在南阳,独率一军伐贼。故今北路军当由卫将军统率,余者诸位将军兵力寡众不一,但即日起不可计较得失,须听卫将军差遣。”

“诺!”

参盟诸将绝大部分是张虞麾下,唯刘备、吕布、董承、刘和四军独立性高,然四军兵马数量不多,除了听候张虞的差遣外,别无其他方法。故论联军的团结性,张虞所组建的联军比酸枣会盟强多了。

张虞立于高阶上,沉声说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谨遵将军命!”

“善,今诸部前往蒲坂扎营,力求渡河破贼!”

“诺!”众人沉声道。

临汾至蒲坂有三、四百里,张虞率大军花费六日,沿途汇合诸部兵马,终至蒲坂扎营下寨。

大帐初立不久,张虞便得闻董昭忽然前来。

将军务交于吕范之后,张虞抽出时间,接见从冀州而来的董昭。

大帐内,张虞起身而迎,笑道:“我闻公仁出任魏郡太守,今怎远道至此!”

见张虞热情依旧,董昭无奈而叹,说道:“不瞒君侯,昭今无处可去,特来投奔君侯,不知君侯愿纳否?”

“哦?”

张虞神情微变,诧异道:“公仁深受袁绍器重,今前来投效,莫非受虞牵连!”

“且先坐!”

在张虞的邀请下,董昭坐在交椅上,说道:“非单因君侯之故,亦有受我弟董访影响之故。”

“怎么回事?”

在张虞的询问下,董昭倒是如实的诉说事件原委。

去年,董昭自与张虞会面之后不久,袁绍便因董昭在巨鹿郡的表现出众之故,升迁董昭为魏郡太守。

当董昭出任魏郡太守之后,关于董昭的诽谤便层出不穷,其主要受攻击就两点,其一,便是与张虞有旧,恐董昭会反水投靠张虞;其二,袁绍与张邈的关系不好,而董昭的弟弟董访为张邈效力。

董昭能知祸福,见他出任魏郡太守得罪太多人的利益,而袁绍受谗言影响,疏离甚至排斥董昭,故董昭干脆以入朝拜见天子名义,向袁绍请辞。

袁绍因担心他与公孙瓒联合的计划会被董昭知道,之后泄露于张虞,便爽快答应董昭的请求。

而董昭在离开袁绍之后,分析了一番利弊,没有南下与弟弟董访一同为张邈的效力,而是直接西入关中,准备投靠正歃血为盟的张虞。

董昭说完自己一番遭遇,忍不住叹气说道:“君侯昔日所言不假,袁绍外宽内忌,今因昭与君侯往来,及我弟董访之故,便听信谗言,排挤疏远贤士!”

袁绍在夺取冀州过程中,董昭为袁绍立下诸多功勋。如公孙瓒争夺巨鹿郡时,董昭亲自为袁绍安抚人心;之后出任魏郡太守,招抚黑山贼余孽。

故董昭为袁绍可谓尽心效力,然因董昭个人关系之故,袁绍选择听信谗言,实在让董昭心寒。之前董昭对张虞的判断不以为然,而今董昭不得不佩服张虞的见解。

张虞虽得意自己的判断正确,但脸色却是如常,说道:“魏郡为袁绍中枢,其门人、文武皆居邺城。袁绍以宽厚济人,故君以严法治魏,必遭袁绍门吏忌惮。”

董昭心有所动,反问道:“不知君侯如何治太原?”

张虞不假思索,说道:“本朝之所以骚乱,在于法纪松弛。故欲兴平天下,在于严法治下,重肃郡县秩序,令恶豪不敢害民,百姓方能安心耕耘。”

在打击豪强上,以及施行严法上,张虞与钟繇保持一致的态度。唯一区别的态度,便是钟繇希望能以肉刑取代死刑。然因文吏们的意见不统一,故张虞没有批准钟繇以肉刑取代死刑的想法。

至于张虞为何支持严法,本质在于习惯了严法的士民,下限比较高,一旦减轻刑罚,众人会欢欣鼓舞。而若以松弛之法治下,下限会低,稍微严行律法便会引得士民抱怨。

当然了,这与统治者的思想也有很大区别。袁绍为了让属下为他效力,很少处理属下违法乱纪之事,即便处理了违法乱纪之事,怕也是轻举轻放。

董昭若有所思,作揖说道:“昭今愿为君侯效力,不知君侯愿收留否!”

“岂敢言收留!”

张虞赶忙扶起董昭,大笑道:“我与公仁相识多年,深知君才干出众。贤才择明主而投效,今公仁舍袁本初而投我,乃孤之幸事。今日往后,望卿多多指教,匡正虞之过失。”

“昭多谢君侯礼遇!”

一番寒暄之后,张虞问道:“公仁从远方而来,不知今中原何如?而我今会盟讨贼,不知公仁有何指教?”

董昭沉吟少许,说道:“正月,袁术出兵封丘,令部将刘祥屯匡亭,欲图谋兖州。而曹操自降服青州黄巾,得民众三十余万,拣选精锐充实大军,得知袁术出兵匡亭,曹操率兵击之,刘祥大败而走。”

“袁术遣孙坚北上,支援刘祥。而曹操自引兵马南下,且遣人向袁绍求援。二袁今岁必因兖州而相争,暂难知胜负关系。”

顿了顿,董昭斟酌说道:“君侯,昭观曹孟德,其与袁绍虽同为一家,但形势难以久存。曹操今下虽弱,但实为天下之英雄,君侯欲遏袁术,或欲取袁绍,曹操可为君侯之援引。故君侯必要之时,可结交曹操。”

董昭说道:“至于君侯会盟讨贼,昭以为君侯兴兵以诛暴,辅翼王室,能得公卿之心。今朝君侯一举破贼,则能威震天下,兼并关西州郡。然事成之后,迁都于雒阳,恐君侯匡弼不便。”

张虞笑了笑,说道:“昔平王东迁,郑辅周室。周王以武公不逊,出兵战于繻葛,是役兵败,周王势衰,君臣之义断绝。”

“天子东迁雒阳,如小儿抱美玉,袁绍、袁术、曹操三者,皆有操持朝政之念。三人如若因天子而攻伐,天子声威必然大衰,朝廷唯恃于我……”

所谓效平王东迁,中兴汉室的故事,其实答案早就在春秋、战国的剧本里写好,周王室失去权威仅是时间问题。张虞将天子迎于雒阳,本身就是想引起中原诸侯因争夺天子而产生混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