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八十三章姬周东迁故事,袁公路之野望

暮汉昭唐 第八十三章姬周东迁故事,袁公路之野望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昔群雄讨董,袁绍、刘岱、张邈之流碌碌无为,唯明公兴兵北伐,驱走董卓,光复旧都,忠勤王室,功勋卓著。然袁绍遣小将盗居雒阳,绝孙坚之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能服诛。”

“天子西迁,深陷水火,王公以霍光为志,纵连义士,诛董复朝,然终功亏一篑。右将军志在谋贼,惜独木难支。今望明公勿忘旧时之志,秉力出兵助之。”

孙资束手立于殿中,用言语诱惑袁术兴兵伐贼。

“昔姬周政弱,戎狄侵华,天子东迁,诸侯背离,故齐桓公立柯亭之盟,晋文有践土之会,尊王攘夷,成一时霸业。君侯以盟主侍明公,大司马表公大将军。此番讨贼若成,则公将建桓、文之伟业。”

随着孙资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袁术脸上渐露玩味,其文武交头接耳,似乎对这件事颇有见解。

袁术瞧着巾帛上的内容,问道:“孤观右将军书信,今可是欲尊孤为盟主,然不知灭贼之后,天子将安置于何处?”

“回明公,君侯与诸侯有言,若灭关中叛军,则迎天子于雒阳,以效姬周东迁中兴故事。”孙资说道:“而明公所为堪比齐桓、晋文,名声将显赫于天下,令众诸侯臣服。”

张虞此番会盟众诸侯,不单单说以征讨关中叛军,迎天子车驾于雒阳为由,还有提出了中兴汉室的政治口号,即效姬周东迁故事,用来回答刘虞、袁术、刘备等一干诸侯关于汉室安置的疑问。毕竟平王东迁虽说是周室衰微的开端,但换个角度来看,平王东迁可属于是另类的王朝中兴。

以今天下形势,明眼人都知道汉室衰微,天子失去了控制天下的能力。故众诸侯出兵关中,即便救回天子,天下也将注定陷入混乱,指望出现光武中兴局面已是不可能,况且众人也很难相信张虞甘心还政于天子。故张虞取了个巧,用周王东迁故事,以来表达他的政治愿景,汉室作为天下共主,而他将无意把持朝政。

“姬周东迁!”

袁术念叨了下,笑眯眯问道:“若孤出兵迎天子于雒阳,不知天子能封孤何爵?”

孙资正色说道:“爵,天子之所授,资不敢妄论。若明公迎天子东迁,盖论功绩不逊霍光,有再造汉室之恩。”

袁术沉吟少许,问道:“君从曹孟德所属兖州过境,不知曹孟德以为如何?”

孙资斟酌言语,答道:“曹兖州闻君侯迎奉天子于雒阳,欣喜不已。然因兖州境内贼寇丛生,另恐袁本初心生忌惮,故曹孟德不敢出兵应盟。”

孙资途径兖州时,曹操了解过张虞会盟的口号与政治理念。作为曾经的汉室忠臣,曹操颇认可张虞迁天子于雒阳的建议,除了内心对汉室尚有感情外,还因为兖州毗邻雒阳,今后方便他影响朝廷。然考虑到兖州内忧外患的情况,曹操暂无力抽身讨贼。另外袁绍的态度,曹操必须考虑。

见袁术迟迟不表态,孙资问道:“不知明公之意何如?”

袁术捋髯而笑,说道:“我袁氏深受汉室之恩,今天子蒙尘,深陷水火,术岂能推辞。今劳卿回禀张君侯,此番出兵讨贼,孤将遣兵从武关入关中,策应张君侯讨贼。”

有便宜不占是傻瓜,张虞与刘虞联手表他为大将军,又遥尊他为盟主,他尽得名利上的好处。在出兵问题上,张虞承担灭贼重任,他出偏军即可,故他若不答应会盟,岂不是可惜了。

当然了,袁术内心自有一番考量,汉室衰微已久,而他袁氏名播天下。明年他出兵兖州,如能占据兖州的话,天子被安置于雒阳,岂不是白白便宜他。彼时他占据荆、兖、豫三州,孙坚手上握有玉玺,待他灭了袁绍,天下半壁入他手,更替国祚并非难事。

即便他明年打不下兖州,他控制了颍川,也能向朝廷施压。况且他作为盟主,迎奉天子有功,彼时朝廷更亲和他,将能有利于他解决袁绍、曹操二人。待时机成熟时,他同样能称帝继位。

袁术妄想称帝的想法非凭空而生,从今天下形势分布来看,荆州被他所据,豫州几乎落入他手。而长江下游的扬州内部响应他的豪杰不少,尤其是扬州刺史陈温去世之后,袁术已表陈瑀为扬州刺史。

如果以袁术情况来看,今他势力遍布扬、荆、豫三州。然袁术最大的问题便是疆域虚大,由他委任的太守、刺史多,但其中多少人效忠于他,则是需要打个问号。

“明公宽厚济民,令士人所钦佩,资代君侯拜谢明公!”孙资欣喜道。

“善!”

且不言袁术已同意会盟,并命张勋率兵于明年春出兵武关。而今不止袁术答应会盟,收到张虞信件的徐州刺史陶谦也答应会盟。而陶谦之所以应张虞之盟,其原因来自张虞、刘虞二人联手表他为徐州牧,以应盟虚名换取州牧官职,对陶谦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初平三年末,经张虞遣使奔走,在关东拉起一波诸侯联军,互表官职,各得利益。如袁术为盟主,号大将军;张虞受表卫将军,司隶校尉;陶谦被表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另吕布、董承、刘备等将各得官职。

而细观联军成员,北路军以张虞为首,刘虞提供大军物资;中路军以车骑将军朱儁为首,陶谦负责摇旗呐喊;南路军以大将军袁术为主,豫州刺史孙坚象征性列名。

李傕、郭汜、樊稠等关中叛将得知联军消息,心神惶恐不宁,连忙向贾诩请教退敌之策。

“文和,张虞因我等诛杀王允之故,联合袁术、朱儁、陶谦、刘虞等诸侯伐我,今当如何是好?”李傕忧虑说道。

樊稠唉声叹气,说道:“今以我之见,不如将天子遣还于关东,令关东联军自行解散!”

闻言,贾诩忍不住翻白眼,自己和这群无谋之人同伴,怎能成就大事。

张虞借口讨贼为次,今怕不是贪图上关中的富饶。自己细观张虞用兵,其每次都会寻借口,上次介入河北冲突,美名其曰止戈,而其实是为了平衡冀州地区的势力。今以迎天子车驾于雒阳讨贼,不就是想击败关中叛军之后,将天子扔到雒阳,以便于他控制关中。

贾诩无奈摇头,说道:“遣天子还归关东,恐诸位离败亡不远矣!”

“张虞名为讨贼,实则贪图关中郡邑,与诸君迟早一战。而天子归京之后,记恨诸君控制朝政,诛杀王允之事,必遣朱儁率兵西征。”

“那当如何是好?”樊稠问道。

贾诩捋须思虑良久,说道:“诩观关东联军,张虞、刘虞二人有志出兵,为诸君之强敌;袁术虽名为盟主,但却志在中原;陶谦无能为也,唯朱儁屯兵中牟为害。”

“今诸位手握天子,乃朝廷正统,故不如遣使东出,征召朱儁率兵入朝,授陶谦高官,可解崤函之敌。而武关遣一将屯守,则能遏袁术之兵。两路之敌退却,唯张虞越大河入关中。”

“文和之策虽好,但恐朱儁无志入朝。”李傕说道。

贾诩沉吟少许,笑道:“朱儁为汉室老臣,今天子下诏征召,他岂敢不奉诏从之!”

郭汜面露狐疑,质问道:“朱儁真能入朝?”

“诸君可先遣使征召,若不能入朝,可再寻诩问罪!”贾诩胸有成竹,说道。

“善!”

李傕将信将疑,说道:“且依文和所言!”

贾诩为何有信心朱儁会入朝,可不是盲目信任天子诏书,而是拿捏住朱儁的心态。朱儁手上的兵不多,而今若想在讨贼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另想办法。比如抓住关中诸将无远谋之能,及与张虞里应外合的机会。

当然了,贾诩不能向郭、李等人明说,他们政治能力太差了,内部矛盾重重,朱儁入朝的话,则有机会与张虞里应外合。

贾诩望着三人离去的背影,露出深思之色。

自己与关中诸将合流,注定没有前途,如果张虞击败郭、李,控制了关中,自己需寻机投靠张虞。若张虞兵败,自己则需考察其他人了,好生为前途考虑。

天下混乱至此,不知命世之英何在!

初平三年,十二月。

李傕采纳贾诩之策,以天子诏征辟车骑将军朱儁入朝。而朱儁拒绝了将吏会盟张虞的提议,单独率兵入朝。

在朱儁入朝之际,他向张虞送去一封信,信中内容与贾诩所料差不多,即李傕、郭汜二人无远图之才,樊稠为无能之辈,今关中内部势力复杂,而张虞重兵在外,他率兵入朝。必要之时,他趁众人不备,则能率兵呼应张虞,行内外呼应之举。

而张虞收到朱儁书信后,对朱儁以身入局的精神感慨不已。毕竟朱儁手上兵马仅数千人,从崤函入关中,实在太困难了。而今入朝为内应,且不说能不能成功,其努力将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便是值得令人钦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