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七十八章遣使邀盟,强纳蔡女

暮汉昭唐 第七十八章遣使邀盟,强纳蔡女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晋阳。

“彦龙治长子两年有余,今县内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畜养牛、马,皆有章程。考课功绩,卿当为诸县第一。”张虞将长子县案牍合上,表彰道。

上党经两年多的耕耘、发展,因无贼寇骚乱,官吏相对清明,举发徭役较少,今已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首批出任上党县长的官吏因有功绩出众之故,几乎是人人得到升迁,不是前往河东、河内二郡出任县令,便是平级升迁。而上党一众县长中,孙资的政绩最为出众。

经过两年的历练,孙资已褪去少不更事的青涩,今下行事较之前更成熟了许多。

“君侯过誉了!”

孙资谦虚说道:“长子得地利之便,往昔得有大量百姓安置于县内,资仅是依照君侯在任布置,分田亩,勤劝农,授养畜,扼豪强,故县中百姓得以安乐!”

“彦龙自谦了!”

张虞笑了笑,说道:“功绩自在人心,孤非不识贤才之君。”

顿了顿,张虞问道:“彦龙可知孤为何调君至州府?”

“恕资见识浅薄,不知君侯所为深意。”孙资说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孤明岁欲起兵讨贼,然需人为我出使联络诸侯,然孤观府中无可用之人,而卿才学出众,遂特调卿入州府。”

孙资当即明白张虞之意,拱手说道:“若君侯需资出使,资必不辱使命,为君侯联络诸雄讨贼。”

“善!”

张虞微微颔首,道:“幽州与我并州一向关系良好,卿出使幽州,面见大司马时,可言出兵讨关中贼寇,待大事若成,则将迎天子车驾于雒阳。”

孙资迟疑了下,反问道:“君侯若得天子,不迎至晋阳?”

张虞摇了摇头,说道:“迎至晋阳虽好,但恐袁荆州与刘幽州不愿,今可以迎天子车驾于雒阳为由,邀刘幽州出粮供给大军。”

迎天子虽好,但对张虞而言,利益算不上太大,反而会让天下抨击他为董卓第二,这对张虞弊大于利。

至于利用天子之名占据关西州郡,怕不是太高看天子在关西地区的威望。陇右、河西唯有靠军队镇压,才能将其征服。

且若迎天子于雒阳,既临近袁术,更临近关东诸雄。日后谁想抢天子,必然会招致众人的群起而攻。必要之时,张虞可耍些手段,让天子主动前往荆州。

待袁术利欲熏心称帝,逼刘协禅让,夺孙坚手中玉玺,建立仲氏王朝时,汉室灭亡的锅则就可以甩给袁术了。

“见过刘幽州之后,劳彦龙南下平原,拜见刘玄德,邀他一同出兵讨贼。”张虞说道。

“见过刘玄德之后,可是南下至豫州,拜见袁荆州,邀他出兵?”孙资问道。

“然也!”

张虞说道:“彦龙可经兖州,先行拜会曹孟德,再南下拜见袁术。之后可从京畿北上,渡过大河,经河内,回晋阳。此番出行路途遥远,虞会遣十余骑护送彦龙。”

“君侯,曹孟德亲近袁绍,今让孙君从兖州过境,毗恐曹孟德会出兵阻拦。”辛毗说道。

“曹孟德虽亲近袁绍,但与袁绍非同道中人,今向曹操借道会盟,其必会应诺。况出使是为兴兵讨贼,曹操怎敢大逆不道,出兵阻拦!”张虞说道。

“诺!”

次日,张虞出城送别孙资,孙资从井陉道而出,欲先行前往幽州。

在送别孙资之后,张虞念及被他安置在晋阳的蔡邕,以及传说中的才女蔡昭姬,遂抽空前去拜会蔡邕。

蔡邕虽因家眷不多,但书籍却是众多,故钟繇为其新建了一间府宅,位于汾东新城,与卢植所住宅院毗邻。

今蔡府内,蔡邕俯首于案,时而斟酌,时而持笔。

见父亲忙于案牍,却见素衣青裳的蔡琰端着参汤而来,说道:“父亲,今在撰写汉史?”

蔡邕咳嗽几下,说道:“昨日与卢子干谈及修史之事,今多有感悟,故写于纸上,以免日后遗忘。”

蔡琰微扬远山眉,瞧向纸上的内容,却见是陈蕃、王允列传,不禁皱眉,说道:“王允将父亲下狱,而父亲今怎能为他列传,且还将他与陈仲举(陈蕃)并列。”

蔡邕搁笔于案,说道:“王子师扶汉室于危难,凭一己之力,诛杀董卓。而其之败亡,与陈仲举近似,功亏一篑,为何不能同传。况我与他仅私人恩怨,岂能因私而忘公。”

顿了顿,蔡邕语重心长,说道:“你我今客居太原,而今太原中以王氏最为显赫,将王子师与仲举同传,算是避免些麻烦!”

“父亲考虑周全,倒是琰思虑偏颇了!”蔡琰说道。

蔡邕喝着参汤,问道:“张君侯之事,不知昭姬考虑如何?”

闻言,蔡琰淡雅的脸上渐红,委屈说道:“张君侯家中已有妻,而我岂能为他妾?”

蔡邕放下漆碗,说道:“为父亲年岁已大,不知能活多久。今天下纷乱,府君不能保命,唯牧伯暂安。济安据有并州,麾下兵马数万,英武俊朗,心怀大志,礼贤下士,必能成就大事。昭姬如能得济安庇护,我今将无忧虑。”

蔡琰怎不知形势逼人强,幽叹了口气,说道:“张君侯至今未来拜访,父亲何必着急催我许与张君侯。”

“罢了!”

“你在~”

不待蔡邕说完话,却见门童急急忙忙而来,说道:“先生,张君侯前来拜会,今在堂外恭候。”

“速请!”

蔡邕闻声而起,准备出迎张虞,走了几步,忽然停下脚步,看向蔡琰,催促说道:“换身衣裳,抹点淡妆,出来拜见君侯。”

蔡琰满脸郁闷,她自诩为才女,今怎要学寻常女子以色侍人。

“若张君侯以色观人,女儿不愿侍奉!”蔡琰说道。

“随你!”

蔡邕不愿逼女儿,说道:“稍后寻事入堂,瞧瞧张君侯。”

说罢,蔡邕便出迎张虞。

很快,在蔡邕的出迎下,张虞被迎入堂内。而今时蔡琰已是不在,撤走到侧堂。

“我闻君侯欲传檄文于关东诸侯,邀诸侯起兵讨贼。今可需老夫持笔?”蔡邕主动问道。

张虞笑了笑,说道:“虞恐叨扰蔡君,故请元常持笔。若知蔡公有意,虞必请蔡公撰文。”

“元常文采斐然,书法精妙,已有大家风范,其字形不逊我飞白体。若再精进一番,必能开宗立派。”蔡邕捋须而笑,脸上露出些许自傲之色。

他一生至今,除了以文采为傲外,便是他的书法。而他本以为天下书法无人能与他相比,不料到了晋阳,遇见钟繇,见识了钟繇的楷书,当即是大为赞赏、

钟繇书法之出众,能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可见钟繇书法造诣之高。然书法之于钟繇而言,仅是一项爱好,他的主业是政治家,与宋徽宗不同。毕竟宋徽宗的主业是书法家,副业才能算是皇帝。

说着话,蔡邕将案几上的纸交于张虞,问道:“我昨日与卢子干谈著史之事,遂有意将子师与陈蕃同传,不知济安可有异议?”

张虞瞧了几眼,说道:“王公功败垂成,与陈蕃遭遇近似,可同列一传。”

顿了顿,张虞恶趣味问道:“不知后史中可有载我?”

蔡邕意味深长,说道:“以济安之能,独开一史最好,若载于后史恐非好事。”

见蔡邕知汉室不能扶,张虞顿时有几分不一样的感觉。他本以为蔡邕会是汉室死忠派,不料蔡邕竟有汉室当亡的念头。或许老一辈者,并非皆为迂腐之人。

而今蔡邕修汉史,或许他自己想给东汉一个盖棺定论,将最后十几年纷纷扰扰的乱世记载下来。

在张虞为蔡邕所思而感触时,蔡琰今以拿焦尾琴为由入堂。

“父亲!”

蔡琰虽没装扮自己,但却将发髻整理了下,将满是书卷气的鹅蛋脸露了出来,脸上一抹淡雅而温暖的笑容,令人心生亲近。配合青色纱袍,给人一种浓浓的知性气息,这让张虞耳目一新。

毕竟家宅中的北境女子尝多了,今见到不同风格的女子,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昭姬,此乃张君侯!”蔡邕咳嗽了一声,说道。

“拜见君侯!”蔡琰捧琴行礼道。

张虞多瞄了几眼,心中想再多一个丈人的念头愈重,笑道:“蔡千金有礼了!”

见张虞相貌不俗,蔡琰抿嘴微笑,遂拜离大堂。

待蔡琰离开之后,张虞看向蔡邕,迟疑几下,大胆说道:“蔡公若是不弃,今后虞愿以子婿侍公。”

谈情说爱,张虞可没这闲工夫,今大丈夫当以大事为先。而蔡琰的意愿,张虞顾不了那么多,大不了先上车,再融洽感情。

见张虞如此直白,蔡邕先是愣了下,继而笑容浮上脸庞,说道:“邕膝下无子,今暂不知小女意愿,可否~”

张虞加大筹码,说道:“待日后如有血脉,我当让一子以蔡为姓,以承蔡公衣钵,祭祀蔡氏历代先人。”

闻言,蔡邕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他可没想到张虞愿意分子于蔡氏,那还考虑什么,为了蔡氏香火的传承,蔡琰必须要嫁。

“今后老夫恐需叨扰君侯。”

“劳蔡公放心,虞必善待昭姬!”

《江左遗册》:“蔡邕女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昔避难于晋阳,神武见而异之,强纳为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