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六十五章迎立天子,暗藏利弊

暮汉昭唐 第六十五章迎立天子,暗藏利弊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得知董卓身亡的消息,张虞便拜别董昭,便欲尽快赶回晋阳。

中途唯有因张燕挽留,张虞方才暂歇一日,与其沟通联幽而遏冀的战略。而之间上千里的道路,张虞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在五月之时返回晋阳。

当张虞回到晋阳时,王允次子王景作为使者,今已在晋阳等候张虞多时。

州府,张虞坐在榻上,神情中虽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是喜色。

张虞语气愉悦,笑道:“董卓祸乱朝纲,我欲图谋久矣。今叔父诛杀董贼,肃清朝纲,匡扶汉室于危难,是为大喜之事。朝光从长安而来,不知可有叔父口令或天子诏令?”

王景与王盖不同,王盖有王允之风,行事严肃刻板,而王景因少年受宠,行事略轻佻些。而今父亲诛杀董卓,他成为权臣之子,脸上已是笑容满脸。

王景笑道:“父亲得闻姐夫出兵三晋,平息幽冀兵戈,大为欣喜。今念姐夫辅汉有功,遂让我奉诏出使,册封姐夫。除册封姐夫之外,另外便是父亲有意让姐夫出兵,征剿河东牛辅。”

“之前我便有出兵河东之念,仅忧叔父尚在董卓麾下,故迟迟不敢有所动作。今董卓已亡,出兵河东,清除余孽,当为我本分之事。”张虞笑吟吟,说道。

河东人口有数十万之众,另有堪比聚宝盆的盐池,其户籍之殷实,县邑之富饶,可非遭遇兵马蹂躏的河内郡能比。

张虞窥视河东之心,在他决定以并州起家之地时便有。今即便不用王允吩咐,他都会率兵杀入河东郡,夺取进驻关中地区的跳板。

顿了顿,张虞念及董卓麾下诸将,问道:“董卓及其族人虽灭,但其麾下心腹诸将散布各地,不知叔父欲如何待之?”

闻言,王景眉头微皱,说道:“父亲在此事上犹豫不决,在诛杀董卓之后,父亲采纳士孙瑞所言,欲赦免董卓余孽,兵马交由诸将统率。然父亲不知为何突然变卦,言董卓余孽虽说无大罪,但赦免恐会涨其威风,故不如小惩一番。”

“何为小惩?”张虞问道。

王景说道:“以父亲之意,其有意让关东兵将控制关西兵马,而不赦关西将校。”

“王公赦兵而不赦将,恐会让关西诸将人人自危!”辛毗担忧说道。

“吕奉先之意何如?”张虞问道。

王景沉吟了下,说道:“吕布多次劝父亲赦免关西兵将,并将董卓财物尽数赐予将校、公卿,以收买人心。然父亲以为不妥,故不纳吕布之言。”

说着,王景问道:“姐夫可是以为父亲所为不妥?”

张虞犹豫片刻,如实说道:“董卓帐下兵将众多,数目不下五万。今赦免士卒之意虽好,但不赦将校,恐会让诸将自危。事急之下,诸将恐会起兵叛乱,莫忘董越、牛辅等董卓亲友尚在。”

“那不知姐夫有何高见?”王景说道。

张虞说道:“今方法有二,其一,遣皇甫嵩出关中,安抚滞留京畿董卓余部,令诸部各守险要;其二,容我率兵征讨牛辅,封锁崤函要道,令董卓余孽不得入关,待我率兵征降。”

别看张虞与王允属于一派,但二人立场上天生不对付,王允立志成为霍光,而张虞却有意改朝换代。

就实话而言,王允若是身亡,能让张虞接收王允所有的政治遗产。若王允不死,张虞迟早会与之产生矛盾。

当下张虞可不用提醒王景,坐视关西诸将反叛,杀入长安。然张虞念及王允过往待他之好,实在不忍心坐视王允自取灭亡,今下还是尽力提供建议,看能否以尽量和平的方式解决关西兵马。

王景微微颔首,说道:“姐夫之语,景当回禀父亲,看父亲能否采纳!”

“善!”

张虞问道:“今除关西兵马外,不知朝廷中可还有未了之大事?”

王景思考少许,说道:“蔡伯喈因为董卓哀叹,令父亲震怒。父亲将蔡君下狱,为此诸多公卿上表请求父亲赦免,但父亲却迟迟不愿放人,言欲借机威慑董卓余孽。”

“这~”

钟繇迟疑几许,抬头看向张虞,说道:“君侯,蔡君为海内大儒,专修汉史,门生故吏众多,今仅为董卓哀叹,便受如此惩戒,恐难让人安心!”

因年少曾随蔡邕进学,郦嵩说道:“君侯,蔡公与你我虽无弟子之恩,但却有授书传经之情。今不知能否书信于王公,看能否赦免蔡公!”

张虞看向王景,说道:“蔡君名声高崇,为关东士人所敬,今国贼初亡,宜当收买人心。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董卓以微薄之恩便能令蔡君感慨,若汉室有危,蔡公岂会视若无睹?”

“劳朝光回长安时,向叔父痛陈利弊,免蔡公肉刑,改为流放。将其流放并州,由虞遣人看护之!”

让王允改判蔡邕流放并州之罪,算是给王允一个台阶下。而等蔡邕到了并州,张虞便以礼待之,让他与卢植一样,成为自己招揽天下士民的一面旗帜。

“愿为姐夫传话于父亲!”

王景虽为王允之子,但心里却也偏向蔡邕。毕竟为董卓哀叹一声,便要处以肉刑,怕不是太过了。且蔡邕年纪已有六旬,若是遭受肉刑,怕不是撑不过去。

又聊了些内容,张虞便让王凌带王景先行退下休息。

待二王离开,张虞环顾堂内心腹,问道:“今王公秉持朝政,令我军出兵河东,不知诸子可有见解?”

“今不仅需出兵河东,更需出兵关中!”

郭图笃定说道:“君侯受恩汉室,年少登朝。今朝廷衰微,宗庙残毁,观诸州郡,群雄并起,互相征伐,民不聊生。今州城粗定,大臣相邀,怎可置之不理?当西迎大驾,即宫晋城,挟天子而令诸侯,则天下谁能御之?”

郦嵩摇头说道:“王公忠于汉室,为君侯尊长,今迎大驾于晋城,不知日后以谁为尊?以嵩之见,河东必须占据,关中亦要占据。然若王公秉政,不宜迎天子于晋城。”

郭图眉头微皱,说道:“郦君所言有理,不知君侯之意如何?”

张虞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钟繇,问道:“昔居上党时,君献先取并州,后据关中之策于我。今卿观当下形势不知有何高见?”

钟繇捋须沉吟,说道:“君侯,陛下曾有意东归雒阳,故遣刘和回幽州,招募义兵讨贼。君侯若是忧虑王公,不如将天子安置于雒阳,自雒阳以西则可归由君侯自命。”

“安置雒阳或可,但朝廷却不易被君侯所掌握。往后若有诸侯欲迎天子,岂不遣一军便能迎之!”辛毗说道。

“此倒是一弊!”钟繇说道。

张虞神情微动,其实相比自己掌控天子,他想将天子交给袁术。今袁术占据荆州,触角深入豫州,控制了颍川、汝南二郡大部,沛国相袁秘又是袁氏族人,论占据疆域最广的诸侯,莫过于袁术了。

如果袁术手握刘协,经自己一怂恿,怕不是会禅让自立。届时汉室灭亡的罪责由袁术去抗,天下有志兴汉之人皆会视袁术为仇寇。

至此之后,那么汉室的合法性恐将不复存在,而自己或能拥立新君,或是自行他事不就方便吗?

历史上曹操的故事已告诉张虞,挟天子以令诸侯,短期内虽有帮助,但最终会反噬到自身。

须知迎立天子有利有弊,曹操为何无顾虑迎立天子,不就是他自身根基太弱,需要用天子合法性去帮他控制更多州郡。

而袁绍为何始终无意迎立天子,恐怕与袁绍那时的疆域有关,袁绍雄踞河北,迎立天子说不准会让他内部势力分裂,出于多弊少利的考量,故袁绍才在迎立天子这件事上犹豫。

反观张虞呢?

并州虽说户籍稀少,但至少是一州之地。如果他兼并河东,实力将会更进一步。待他攻克关西诸郡,他将不畏天下任何人!

而他若拥有天子,则能更好拉拢幽州诸郡!

故综上所述,迎立天子或许在外交与统治法理上有利,但相应要承担内部分裂之危险。因此张虞所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不如找人承接灭亡汉室的雷,干脆让天下再无汉天子。

纵观汉末诸雄,或许袁术是最合适的人选,袁绍懂克制,曹操知隐忍,唯独袁术利益熏心,早有更替汉室的念头。

见张虞沉思不语,辛毗大胆问道:“不知君侯作何思考?”

张虞收敛神情,笑道:“今先出兵河东,至于关中且观朝廷局势。”

今张虞不知自己劝王允的话能有没有用,若是王允不听,凉州兵作乱关中,他需要用武力去解决;若王允听他的话,他需要利用政治手段收取关中。

“那匈奴呢?”郦嵩问道。

“形势变化,待日后再议!”张虞说道。

“诺!”

张虞本想年初出兵解决匈奴,再参与王允诛董的事务当中。不料被河北局势分了心神,不得已出兵干预。而今回师途中,忽然得知董卓被杀,又匆忙回兵,提前图谋河东。

以上方略的变化,受局势影响严重,很难按照张虞计划进行,今需不断调整战略的前后顺序!

ps:暂两章,欠一章明后日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