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五十一章人事调整,下据河内

暮汉昭唐 第五十一章人事调整,下据河内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八月,袁绍因黑山贼大乱魏郡之故,不得不割渤海郡与公孙瓒,以求息兵,以便他专心讨贼。

而公孙瓒因青州黄巾北掠渤海郡之故,遂答应了袁绍的请求,率兵东进,征讨青州黄巾。

当两家停战的消息传至常山郡时,让一心吃瓜看戏的众人多有失望。

“君侯,公孙瓒拥幽州之众,图以为其会趁兵众而进,不料今却因青州黄巾而东顾。让袁绍整顿兵马,安抚诸郡,则公孙瓒将难以再图邺城。”郭图说道。

“公孙瓒此举倒利于君侯!”

辛毗笑道:“袁绍以诡诈手段取冀州,而公孙瓒以强兵下冀州,故各郡士民多畏公孙瓒。公孙瓒如能举兵西进,或能一举下袁绍。然今因小利而舍大业,往后必将与袁绍角力冀州。”

别看袁绍前后折腾这么久,逼韩馥让位于他,便能占据冀州大部分州郡。然实际上因引公孙瓒入冀州之故,公孙瓒所占领的城池多于袁绍。且公孙瓒因事先拥有幽州兵马,导致了公孙瓒的兵力多于袁绍。

以冀州形势而言,公孙瓒得兵马强盛之利,而袁绍得冀州牧之虚名,故公孙瓒强而袁绍弱。如果今时两军在广宗交手,如果袁绍兵败,张虞将会介入冀州局势。

然今双方各讨贼兵,看似袁绍失去了渤海郡,但却让袁绍拥有缓冲的时间,以冀州牧名号收服巨鹿、甘陵二郡国,继而与公孙瓒达成均势。

在权谋上,张虞不得不承认袁绍有天赋,而公孙瓒显然是错失了占据冀州的好时机。

“达成均势方好,若让公孙瓒强盛,将不利于河北形势!”

张虞将情报公文放下,说道:“今冀州局势暂稳,我军需尽快结束迁民事项,而后前往河内郡。”

说着,张虞看向郭图,问道:“今迁民情况如何?”

“略有成效!”

郭图整理下案几上的公文,说道:“受公孙瓒屯兵广宗之影响,图伪造讨袁檄文,广传于下曲阳、瘿陶、杨氏三县。而三县百姓因饱受黄巾之害,故得知战事音讯,舍业逃往并州者众多。”

“今四校将吏粗校随行百姓,其数约有四千多户,合赵地所迁百姓,我军此行得民应不下万户。”

顿了顿,郭图说道:“若张燕履约,迁常山民众五千户于我,此番迁民可大大充实太原户籍。而据元常上报,其已有所安排,除让各县受领百姓外,欲新设二县。”

“于马首邑设寿阳县,以便疏通井陉道;设太原县位于汾水东岸,与晋阳城隔汾水而望,充实晋、汾二水沿岸人口。”

“好啊!”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太原有县十六,依今人口而言,本应不便新增县邑,然因考虑形势,于汾东、马首二地,实有兴建城邑之必要。”

“但考虑便于管理问题,不如暂于汾东建城,但却设为乡邑,归由晋阳管辖。太原偌大一郡,至今尚未有县令,实属令人惋惜!”

并州典型问题便是属县多,但因人口稀少之故,每县所辖的人口很少,故所任长吏清一色为县长。有干得好的县长,今连位置都没地方挪。且考虑到强干弱枝的必要性,晋阳户籍人口必须要多。

“诺!”

“君侯,我军若是前往河内,不知是否留人于常山?”辛毗问道。

张虞沉吟片刻,问道:“佐治是为何意?”

辛毗说道:“今公孙瓒、袁绍二人虽暂息兵戈,然观形势而言,二人日后必有争斗。及虑充实并州诸郡人口,以毗之见不如留人于此。待河北战乱时,为君侯招揽流民。”

张虞于脑海中思虑人选,沉默了有半响,说道:“上党郡吏申屠备自受征辟以来,做事勤勉,招揽流民,劝农耕作,今可让他留守常山。”

郭图捋须微吟,说道:“君侯破白波,而后征辟申屠备为吏。上党遭蝗灾时,申屠备劝族人出粮以赈济百姓。观其所为,有仁善之念,让其留驻常山,当位得其人矣!”

见众人无其他人选,张虞说道:“既然如此,便调申屠备至常山。”

“诺!”

八月十六日,张虞让郝昭率千人,沿途护送数千户流民回太原。而他则率四千步骑南下,准备向袁绍借道入上党,从而至河内郡。

得知张虞即将返回并州,张燕从元氏前往高邑送行张虞。

官道上,张燕牵马送别,挽留问道:“度辽怎不多在常山多留几日?”

张虞笑道:“于毒、白绕、眭固等众大肆劫掠魏、东、河内三郡,我今为河内太守,当前往河内上任。今若不前往上任,恐王匡抢驻河内。”

张燕迟疑了下,说道:“度辽率军离开冀州,若袁绍、公孙瓒二人大战,我当助何人?”

张虞牵马踱步,说道:“不必着急出兵,让二人斗上一段时间。若形势危急,自有人前来联络。届时再商议出兵之事,亦是不迟!”

“好!”

张燕心中了然,说道:“既然如此,燕候形势变化。若事难决,燕当会知会君侯。”

“那五千户百姓?”张虞笑眯眯,提醒道。

见张虞怕自己反悔,张燕说道:“昔日盟约,燕不敢忘记。待燕掌握常山诸县,燕自会迁安排兵吏迁五千户百姓至并州。”

“善!”

望着乐呵呵而走的张虞,张燕忍不住暗叹,张度辽坐拥并州诸郡,今怎锱铢必较,还怕他不给百姓?

张燕心中所思,张虞自是不知。今对张虞而言,该大方时大方,不能大方时,自是要锱铢必较。若想人口丰富,必须要积少成多,毕竟指望一口气多上几十万百姓,实在不符合现实。

二十一日,张虞率兵入魏郡,欲从壶关道入上党,之后从上党南下,便可至河内。

今时的上党已从去年的蝗灾阴影中走了出来,或者说,得益于张杨、杜畿的治理,今上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荒废的田野被开垦为农田,陈旧的道路、桥梁被流民们所修缮,破损的城关得到加固。

一时间,上党郡从之前两万多户的凋敝下郡,成长为四万余户的欣欣向荣的中郡,不可不谓是大变化。

但随着天下动荡的加剧,上党户籍绝不止四万余户,突破五万户,或许仅是时间问题。

毕竟受限于北方地形问题,天下太平时,山西因地理问题,经济滞后于河北。但若天下大乱,河北百姓为了生计,将会携家带口逃往山西。

如元末天下大乱,山西人口有四百五十万左右,而彼时的河南人口才仅有山西半数。显然山西只要不大乱,北方流离人口便会前来投靠。

九月三日,张虞途经壶关。张杨率郡吏出城以迎张虞。

张虞入了壶关城,与众人寒暄一番,便让相伴文武退下,独留下张杨。

“上党能有今日之面貌,叔父多有辛苦!”张虞说道。

张杨咧嘴而笑,说道:“皆赖济安与元常打得底子好,且留下伯侯(杜畿)辅佐。”

说着,张杨问道:“我闻济安今将往河内,可是如此?”

“怎么?”

张虞为张杨倒了杯蜜水,笑道:“莫非叔父了解河内?”

张杨双手接过杯子,说道:“谈不上了解,仅是河内士民内徙,杨与之交谈时多有闻河内动向?”

说着,张杨看了眼张虞,见其静静等着自己说话,遂继续道:“自去岁关东诸侯讨董,兵马集于荥阳、河内。因袁绍难以御下,故诸侯纵兵抄掠,民或落草为寇,或内徙至并州,如今人口存半。”

张虞沉吟说道:“河内百姓有百万之盛,今饱受兵乱,不求民有半数,能有二、三十万之数,于并州而言已是足矣!”

“但河内毗邻中原,隔河便望京畿,其位置险要,为我并州肘腋之地。昔寇恂大治河内,得以让光武平关西,故非文武俱全之士不足以出任太守。”

张杨放下杯子,说道:“杜畿才能出众,治民简约,可担此大任!”

顿了顿,张杨自我否决道:“然杜畿非我张氏族人,今若他出任太守,执掌兵权,兼理民事,恐怕不妥。”

“杜畿,我与之相熟多时,知其品性。其虽有大才,但不善兵事,需有知兵者,方能就任!”张虞说道。

张杨捋须微思,考虑到河内位置关键,说道:“我粗知兵事,若济安以为可行,我可屯兵于河内。令杜畿为郡丞,效仿上党郡事!”

见张杨主动请缨,张虞笑道:“我意属如此,仅恐叔父不愿转屯河内。”

闻言,张杨神色微正,说道:“上党太平,无贼兵乱境,我无用武之地,今自当赴河内。”

“好!”

张虞欣慰说道:“我率兵先往河内,待叔父与王晨交接郡事,便能率本部兵马南下。”

“诺!”

在王霁的书信的沟通下,经王宏的运作,王晨、王凌两兄弟从长安潜行出来,经由河东郡,逃回太原郡,今已至晋阳。

今下为用人之机,张虞打算让王晨暂任上党太守,专心治理上党民生。而将张杨调往河内,为他统兵御敌。若王晨胜任不了上党太守,张虞只能重选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