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二十章礼贤下士,本初之图

暮汉昭唐 第二十章礼贤下士,本初之图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行陉,羊肠坂。

春阳艳丽,古柏参天,由五、六十人组成的队列在陡峭的山道上,互相帮衬,艰难而行。

“呼!”

常林擦着头上的汗水,拄着木杖,奋力登山。

约走了两里路,因羊肠坂实在太过陡峭,众人已是筋疲力尽,就地依靠山势休息。

常林坐在石块上,下视道路崎岖弯折的羊肠坂,不禁感叹羊肠坂之凶险,沿途数里间危崖高耸,沟壑深涧,顽石丛生,若遣一支劲旅驻守于此,当万夫莫敌尔!

“伯槐,今还有多久到高都!”

常行捶打着发酸的双脚,问道。

“快了,过了羊肠坂,前头便是天井关。今日可至天井关休息,明日便能至高都。”常林说道。

常行叹了口气,懊悔说道:“若非我招惹王匡,我常氏不至于要避走入上党。”

常林安抚说道:“今河内动荡,群雄兵马汇集,已是不宜居住。我常氏欲避骚乱,早晚皆需迁徙。”

“也罢!”

常行无奈说道:“上党地广而人少,今时至上党,开垦荒田,尚不至于饿死,仅是要过上几年苦日子了。”

“什么人?”

叔侄谈话间,却听见前头的人忽然发出警戒之声,二人顺势望去,得见数名士卒模样的人出现在前头。

领头吏员身着郡吏服饰,头戴冠,腰佩剑,面容和善,不断向常林一行人下压双手,示意众人不要紧张。

“我乃上党郡吏申屠备,诸位莫要慌张!”

申屠备粗着嗓子,说道:“天井关狭窄,难以留住百姓,诸位可随我至碗子城留宿,城中备有热水、医师。今夜我会为安排诸位所往乡亭,到乡亭之后,会划分田亩。”

“多谢申君!”有民众喊道。

申屠备大笑几下,说道:“我以申屠为姓,非以申为姓!”

说罢,申屠备招了招手,让随行士卒维持秩序,便带着常林一行人前往碗子城。

常行拄着拐杖,气喘吁吁说道:“伯槐,申屠姓从何而来,我怎从未听过!”

常林背着竹简,卖力登山,说道:“申屠姓本为梁国人,前汉时申屠嘉随高祖起兵,及文帝时拜相。或因动荡,或是封地之故,其子孙盖迁居至上党。”

“能征辟郡中大族子弟为官,上党郡守应是宽厚良善之人,否则不会于碗子城设驿,让你我投奔之人歇脚。”常行说道。

常林点了点头,今虽未见过张虞,但他心中对张虞已是好感倍增。毕竟能有这些安排,必是爱民之人。

“先生可是读经?”

见常林背负沉重的竹简,申屠备问道。

“粗读了几本经学,不敢受称先生!”常林谦逊道。

申屠备招手唤来兵卒,说道:“来人,为先生背负竹简,莫要让先生累坏了!”

“不可!”

见兵卒伸手帮自己背书,常林受宠若惊,说道:“屠君客气了,某不敢受!”

“可受!”

申屠备笑道:“君侯有令,凡有士人入上党,凡上党兵吏需帮衬其左右。备为郡吏,不敢违君侯之令。”

“多谢屠君!”

古代双姓氏的简称,常取双字的最后一字,如诸葛氏可称葛,司马氏可称马,今简称申屠氏可称屠。

常林将沉重的竹简交于兵卒背负,当即拱手而拜,以向申屠备表达感谢。

“请!”

受了申屠备的礼遇,常林望着为他负书前行的兵卒,其心中五味杂陈。

在河内时,他费尽心血,通过疏通关系,才将叔父从王匡手中救了出来。今至上党,仅凭士人身份,便能得到这般礼遇,这是常林所意想不到。

虽未见到张虞,但常林已能肯定,张虞必是礼贤下士之主君,且在治民上别有一番能力。加上张虞大败白波的战绩,在乱世中必能出头。

礼遇士人算是张虞与众人商议之后,确定下来的政策。毕竟并州百姓稀少,其文武人才自然偏少些。而与上党临近的诸郡无不是户口殷实之郡,为了吸纳诸郡的人才,才有帮士人背书行为。

此行为看似夸张,但也在情理之内。在两汉时期能读书的士人本身就不多,能拥有大规模书籍的人更少。申屠备至天井关半月,仅遇见了三人,加上常林仅第四人。

而搬运书籍的话,其目的地仅至十里外的碗子城,可让外来士人大增对张虞的好感。

“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因有引荐贤士之任,申屠备寻上常林,问道。

“在下姓常,名林,字伯槐!”常林说道。

申屠备笑眯眯说道:“观常君所携书籍众多,想来应是学识渊博之人。”

“粗读经学,不敢谈学识渊博!”常林说道。

“今常君至上党,不知可有亲眷可以投效?”

“为避战乱,并无亲眷可以投效!”

见了解差不多,申屠备沉吟片刻,说道:“度辽将军有令,士人入上党,今可往壶关考课学问。若能通过考课,将军会征辟为吏,或向朝廷表奏贤士为官。常君今有学识,若不前往壶关考课,岂不浪费了一身才华!”

“常君若无意出仕,至壶关考课一番,学识达标,亦能聘为教员,向少年教授知识,多赚些口粮养家。”

“何为教员?”常林好奇的问道。

申屠备说道:“君侯见郡中少年寡读经书,故在诸县设教员,以便令各县少年跟学,教化风俗。”

“乱世之中,张君侯仁德爱民,崇尚教化,世之少有尔!”常林感叹道。

申屠备笑道:“君侯所为不拘小节,治下恩威并重。如有要事,纵深夜亦会批复。能在君侯帐下为吏,倒是件快事。”

“善!”

常林顿感疲惫的双腿变得有力,奋力向前攀登。今常林虽仅了解上党一角内容,但常林已是决定前往壶关,参加所谓的考课。不仅是为了他的前程,更是有心为张虞这般的君主效力。

且不言常林在申屠备的礼迎下,与十户百姓同入了上党,并打算前往壶关考课,以为张虞效力。

今屯兵于孟津的袁绍,却正与麾下商量军政之事。

“将军,韩馥今月所予钱粮不多,我军向其索要,韩馥多有敷衍。”逢纪说道。

袁绍神情不悦,说道:“今正值讨贼之际,韩馥不与兵粮,实陷我军于不利!”

逢纪将案牍放下,说道:“将军举兵讨贼,欲成大事,但今仰人鼻息,受制于人,非大丈夫之所为。以纪之见,若不据一州,将无以成事。”

袁绍从榻上而起,负手踱步说道:“冀州兵精强盛,而我卒饥乏且少,以小而吞大,非是易事。且张虞屯兵于上党,今受董贼册封,拜为河内太守,恐会借大破白波之胜,兵进河内。”

逢纪沉吟少许,说道:“将军举兵讨贼,名声显赫。观张虞之所为,尤善断时局。以纪之见,将军倒可遣人联络张虞,向其言明此为董卓两虎竞食之策。”

袁绍捶掌而叹,说道:“我本欲南据大河,北阻燕、代,以河北而成大事。今屯兵在河内,因地势而受制于张虞,因兵粮而受限于韩馥,何谈兴兵讨贼乎!”

联军讨董,各个诸侯心怀鬼胎,大仗没打,刘岱便开始侵吞地盘了。袁术操作更骚,抓住刘表,强行拿到印绶,自称荆州刺史。

张虞的话,本是不如他,今大败白波,赚得不少名声。且屯兵上党,更是从地形上限制了他,让他不敢轻易得罪。

今下相比得意的张虞、袁术二人,袁绍尚需仰人鼻息,韩馥若不给粮,不出一月,他部下怕就会哗变,故袁绍今时不可谓不憋屈。

见袁绍如此忧叹,逢纪计从心来,说道:“将军,今冀州强盛,而韩馥却为庸人。将军不如联络张虞、公孙瓒二人,待时机成熟,邀二人将兵进掠冀州。韩馥闻之必然惊骇,将军遣辨士言明祸福,韩馥受迫仓促,将会让位于将军。”

袁绍神情大喜,说道:“元图之言是为良策,但恐张虞、公孙瓒不能配合。”

逢纪捋须而笑,说道:“将军欲据河北以成大事,公孙瓒、张虞皆为将军之敌。公孙瓒兵强马壮,其所图必然远大,将军不如以进讨韩馥,分食冀州之语,邀公孙瓒南下。”

“待将军反客为主,据有冀州。因公孙瓒据幽州,早晚为将军仇寇,旧约便能毁之。”

“而张虞坐拥上党一隅之地,地广而民少,其兵虽说剽悍,但数不足万。将军邀张虞讨冀州,不如以河内之地为酬,言如能据冀州,便将河内让予张虞。”

“那王匡呢?”袁绍问道。

逢纪面露狡诈之色,说道:“王匡自称河内太守,而张虞受董卓册封为河内太守。将军不助王匡,便是利于张虞,让王、张二人争河内,而将军坐观二人胜负。”

“彩!”

袁绍鼓掌而笑,说道:“我受制于韩馥久矣,若依元图之言,冀州复为我有,则河北诸事可定,我将无畏董贼!”

袁绍从雒阳逃出来之后,没有前往老家汝南,而至冀州起事,其本意是想效仿刘秀起家之顺序,占据富庶的河北,吞并幽、并二州,继而挥兵南下,占据中原地区。

但袁绍起步初期,便受制于韩馥。眼下有了逢纪的计策,袁绍总算是看到破局的希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