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八章萧何投效,公路震怒

暮汉昭唐 第八章萧何投效,公路震怒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雒阳,芳林亭。

亭中偏僻院落,钟繇单手持信,单手背腰,望着西下的夕阳,神情多有深思之色。

张虞的书信,通过向朝廷上疏为由,信使偷偷将信送到了钟繇手中。而今钟繇面对张虞的招募,却不能决定。

张虞在信中,可非嘘寒问暖,而是单刀直入,直言目的。

‘今贼臣作乱,诸豪名托义兵,无匡社稷恤民之念,而虞虽说年少,但不敢坐视天下骚乱。卿胸怀大志,岂能居雒阳而空谈形势。虞欲与卿勠力同心,匡济黎民,共安社稷。虞于壶关扫榻以待卿至!’

再读了遍书信,钟繇皱眉微叹。

张虞出京前,以担忧雒阳动荡不休为由,故率兵离京,以避深陷政治漩涡。

从如今形势来看,不得不承认张虞的选择是正确的。何进被宦官所杀,宦官被袁氏所杀,袁氏被董卓所取。

本以为混乱的雒阳局势可以告一段落,但不料出走的袁绍、袁术二人与关东诸州牧、太守联盟。今京师上下上下官吏,几乎尽知关东群雄奔走联络,蓄意讨伐董卓。

凭钟繇的眼光不难看出,一旦关东群雄并起,这将是天下混乱的前奏,那这汉家天下将维系不了多久。

若出于寻求出路为目的,钟繇或许可以到友人张虞帐下避难。然在这封信里,张虞非是以友人的口吻来信相招,而是以领导人的身份相邀,显然他若前往上党,大概率要为张虞效力。

那么张虞眼下值得他投效吗?

从官职上说,张虞肯定无力提供钟繇今下满意的官位。

但若从才能发挥上,他若前往投效张虞,以往昔的交往来看,张虞肯定会器重他。

可是钟繇能肯定张虞可以成事吗?

即便不能说成事,钟繇能确保自己的未来会比呆在雒阳更好吗?

以上这些事,钟繇无法确认。

今下的他已经四十岁了,半截身子入土,他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受到宏观叙事的诱惑便会上头,不管其他事,直接投奔张虞。

他需要为他的家庭而考虑,为衰败的钟氏家族而考虑。他身上的担子很重,让他负担不起不理性的考虑。

若凭理性来判断,张虞能否有成事的机会吗?

钟繇停下踱步的脚,不禁回忆起他与张虞所经历的往事。

其一,张虞志向远大。不仅多次提出保境安民的念头,今下书信来邀,更是提及匡扶社稷之意。若以钟繇来看,张虞或许已有不臣之心,要不然不会来信邀请他。

其二,张虞军略出众。从一副校尉之身至边疆,威震边塞,后来更是受任败军之际,扭转占据,斩杀单于,成就大功,以二旬有余之龄,出拜禁军校尉。征讨葛陂贼,遇袭反胜,所部是为强兵。眼下更是以度辽将军职讨贼,坐拥上党郡。

其三,张虞名声显赫。自扭转战局,斩杀单于以来,张虞在并州内必定是名声赫赫,从张虞自领上党太守,诸县长无反对意见,或许便能窥探一二。

其四,张虞所处形势尚可。上党虽说贫瘠,但地理位置却是关键,得上党可俯视河北,为三晋之门户,作为出入过上党的他,有资格评价上党。

故若张虞欲真有大志,或许会趁未来中原混乱之际,以上党为根基,进吞太原、雁门二郡,下视河东、河内。届时东有太行为屏障,西有大河为险阻,北极大漠、阴山,南至孟津、井陉,三晋之所,可谓完固之地。

凭三晋之地,张虞纵不能成就大业,至少在混乱的局势下,能保全基业。甚至说如果河北、关中动荡,凭高屋建瓴之势,或能横扫关西或中原,时兵临天下以就霸业。

至于汉室能否存续,钟繇之前或许还有念头。但随着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三州长官起兵,以及袁术在南阳讨贼的消息传来,钟繇也已不认为汉室目前有再兴的希望。

汉室若想兴盛,除非说再有世祖皇帝临世,横扫寰宇,重构汉家天下!

不管未来天下会如何,张虞至少能坐拥三晋之业。且在乱世里,因张虞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或许能走得更远。最不济遇见世祖临世,劝张虞效仿窦融之事,张虞也能获得善终。

而他若投效至张虞帐下,未来地位会比目前现状来得更高,才能也能得到施展。若张虞侥幸能走得更远,他至少不会亏。

那投张虞吗?

钟繇心有所动,但出于惶恐,却又有所犹豫,思索是否等形势更明朗些,再北渡黄河,投效张虞。

然若晩至张虞麾下,从收益来说自然会少。

念及于此,钟繇不由摇头自嘲,为他成事欲担风险,欲多享利益而不愿多付出的心态而感到无奈。

“家主,府外有孙先生门童,其让仆传话,问家主能决否?”侍从问道。

孙资通过太学考试,入选为孝廉。太平年间,孙资或许前途光明,但今随着朝廷形势不明,孙资收到张虞的书信后,便不打算留在雒阳,而是前往上党,投奔老熟人张虞。

“年轻人果断,倒是我行事愈发迟疑了!”

钟繇摇头而叹,说道:“派人告诉孙姓士人,我已有决断。过些日,我去寻他!”

“诺!”

“罢了!”

钟繇攥紧巾帛,自语道:“瞻前顾后,非丈夫之所为。张虞有成事之能,今若至他帐下,或别有番富贵。若是张虞不成事,休怪我离他而去,寻投袁本初门下。”

且不说钟繇、孙资受张虞书信相邀,准备前往上党。今下远在南阳的袁术得到袁绍寄来的书信,闻张虞无意会盟,遂对张虞心生不满。

“张济安怎敢不应讨贼檄文?”

袁术负手踱步,神情愤懑,说道:“昔在雒阳时,我待他不薄。若无我为他奔走,他安能封侯拜将,以弱冠而统兵。今国贼董卓乱政,莫非其贪图董卓所予富贵,而舍我袁氏乎!”

得知张虞受檄文而不举兵的操作,袁术有种被张虞背刺的恼怒。之前在雒阳时,他还有过怀疑张虞,昔被张虞说服,容他出京募兵。

然随着董卓入局,局势在短短三、四天内便发生剧变,让他都来不及招张虞率部赶赴京师,便为躲避董卓的迫害,逃至南阳,联络关东众人准备起兵。

起兵之时,他还向袁绍写信,信誓旦旦保证,只要檄文一到,张虞便会率部起兵。然结果惨遭打脸,张虞收到檄文之后,竟无动于衷。

须知今连长沙孙坚、江夏太守刘祥都听他的号令,各率兵马朝南阳赶来,区区牧羊放牛之辈,怎敢拒绝应盟的檄文。

袁嗣迟疑几许,说道:“兄长息怒,张济安与我袁氏多有往来,除与兄长外,还与沛国相袁秘有救命之恩。今桥瑁檄文由本初兄转交于张济安,而张济安或有犹豫之事,故迟迟不能发文应盟。”

“如张济安妻族王氏尽在董卓手下出任要职,恐他若是起兵,王氏将被董卓所诛。”

顿了顿,袁嗣说道:“故以弟之见,兄长不如休书一封,令亲信奔波至上党,一为兄长联络本初兄与韩馥、王匡,二为兄长探明张济安为何不应盟缘由。”

袁嗣作为袁术的族弟,在雒阳时与张虞有过往来,张虞为人和善,常请他喝酒,甚至会送礼于他,这让他对张虞多有好感。今袁术气恼张虞不起兵应盟,袁嗣思虑之下,还是打算帮张虞说话。

至于今位面起兵诸侯,较历史上十三位原有的诸侯外,另外还多了位因张虞出手而活命的沛国相袁秘。而十四位诸侯中,袁氏占有四人,另外关系者,有孙坚、曹操、韩馥等,可见袁氏实力之惊人。

袁术蹙眉踱步,冷哼说道:“叔父身在雒阳,而我与袁绍为天下讨贼,亦是不得不忍痛起兵,更何况张虞乎?张济安若不舍王氏,我可将族中袁氏女嫁于他,其王氏安能与我袁氏相比?”

袁嗣摸了摸鼻子,神情多有尴尬。

袁隗、袁基在雒阳,他们曾有质疑过若是起兵,董卓是否会杀袁隗。但袁术、袁绍二人倒是笃定认为,袁隗是董卓举主,董卓不敢丧心病狂杀害袁隗。

二袁既这般认为,身份不如二人的诸袁除了异议外,倒也没有反对。毕竟袁氏名望崇高,董卓岂敢行这般大逆不道之事!

不过袁氏归袁氏,今张虞若是反叛,袁嗣能猜到董卓肯定会先杀了王允、王宏二人。

袁术稍微冷静下来,说道:“嗣弟所言不无道理,今下那便由嗣弟出使,过豫州,至冀州,为我联络袁绍、韩馥、王匡等人。顺便到上党,询问下张虞为何不起兵应盟。”

“诺!”

袁嗣拱手领命。

袁术坐回席上,灌了口蜜水,问道:“今孙坚已至何处?”

“至南郡了!”

袁嗣说道:“今下依照计划,当会处死刺史王睿。”

“好!”

袁术满意颔首,说道:“让孙坚至南阳时,再寻机处死张咨。届时至鲁阳时,我将表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说着,袁术捋须而叹,感慨道:“江东猛虎倒比边塞猛虎听话,今孙坚为我所用,何愁荆州不能为我所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