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六十八章请大将军出征

暮汉昭唐 第六十八章请大将军出征

作者:周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平五年,九月。

自张虞从五月入京以来,天下愈发骚乱,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渐弱。

幽州地区,乌桓叛乱已是两年多,朝廷虽解决击溃叛军主力,但乌桓依然不断袭扰边塞,与公孙瓒攻杀不休。

益州地区,黄巾马相自称天子,联合巴郡板楯蛮反叛,斩杀刺史郗俭、巴郡太守赵部。

豫州地区,汝南黄巾复起,攻没郡县,诸郡不能遏。

以上三州虽说动乱,但凭州郡兵马尚能控制。然接踵而来的消息,让雒阳不得不正视。王国纠集陇西叛军,一路向东,攻破汉阳郡,并沿渭水而下,三辅为之震动。

而为了应对此事,刘宏召集京中两千石及以上官吏朝议,张虞为左军校尉,自有资格入朝参议。

因将至冬,宫殿内甚是寒冷,张虞持笏板而跪坐,左右之人皆为西园军中校尉。

刘宏坐在御榻上,咳嗽几声,说道:“叛军盘踞陇右数年,迟迟不能荡平,今王国率叛军东犯陈仓,不知诸卿有何高见?”

“陛下,陈仓为三辅咽喉,若陈仓有失,贼兵顺渭水而下,兵抵长安,则西都动荡,皇陵将危矣!”

盖勋趋步出列,拱手说道:“臣以为今需出兵御之,并看能否重创贼寇,寻机收复陇右诸郡。”

刘宏捂嘴咳嗽良久,说道:“今税收已是入库,不知国库能度支钱粮多少?”

司徒丁宫持笏板,低头说道:“回陛下,秋税虽说入库,但考虑明岁官员俸禄所需二十亿钱,及各州郡挪用钱粮讨贼,恐无余钱用以大军出征。”

因益、豫二州黄巾复起,二州留用了不少赋税用以讨贼。另外幽州的持续动乱,冀州每年需要向幽州转移支付。

今下能缴纳钱粮到中央的州郡,大体仅青、徐、荆、扬、兖五州,五州的赋税能填补往年正常支出已是不易,更别说出兵征讨西北叛军。

刘宏无奈而叹,情况已是明显,他若想出兵作战,必须要靠少府与西园的钱财。

刘宏闭眼微思了下,问道:“钱暂由朕出,今若征讨西北叛军,不知当选何人为帅?”

当刘宏问出这句话时,太尉樊陵随即起身上疏,说道:“启禀陛下,大将军声望崇高,胸怀韬略,臣以为可拜大将军为帅!”

这番话出来,殿中众人为之寂静,张虞下意识看向何进。

却见何进脸上的横肉在抽动,脸色阴沉难看,显然何进对樊陵的举荐,不仅感到震惊,更还有恼怒。

很快,殿上众人将目光纷纷投向何进,想了解何进会如何抉择。

见状,张虞暗叹了下,自何进被举荐为主帅起,何进就被樊陵架在火堆上炙烤。

何进作为大将军,位高权重,看似有选择之权。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何进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而难以退缩。

若是退缩了,何进所积攒数年的名声将会毁于一旦。毕竟莫忘了何进出生为屠夫,他为了洗刷身上的印记,征辟了大量士人为他鼓吹。他今时退缩了,那种羞辱性的标记会重新回到他身上,这是何进所无法忍受。

当然,何进今下并非没有办法拒绝,而代他拒绝之人必须是皇帝,由皇帝开口留下何进,何进则能避用出征。

见何进沉默不语,张虞紧盯着御榻上的刘宏,今就怕刘宏有意让何进挂帅出征。

刘宏神情如常,说道:“大将军名声高崇,府上智谋之士如云,不知大将军愿为朕分忧否?”

何进神情难看,他可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挂帅征讨西北叛军,他怕是还没这水平。

另外,何进渐渐意识到什么,刘宏今下让他出征,那么何氏在雒阳城中的威望将会因他出征而大幅度削弱。届时朝廷内怕不是以骠骑将军董重为尊,而刘宏则能顺势推刘协上位。

但知道又能如何,这可是刘宏的阳谋,今下他只能先答应了。待朝议之后,再与府上众人商量。

在众人的注视下,何进持笏板起身,沉声说道:“臣进愿奉陛下诏令!”

“善!”

刘宏神情露出微笑,说道:“朕赐卿戎车百辆,虎贲斧钺为依仗,以壮卿之声势。”

“多谢陛下!”

何进心中虽是苦涩,但碍于今下场面,只得感谢刘宏的恩典。

见状,张虞已是敏锐察觉到其中的政治阴谋,不由看向刘宏身边的蹇硕,见其窃喜而笑,心中已是了然。

近月以来,他在西园军中,虽专心编练兵马,但对蹇硕与何进之间的矛盾,不是没有听闻。蹇硕仗着拥有都督何进之权,从何进手里抢占了不少军辎。

二人本因权利而有摩擦,今随着冲突愈多,何进与蹇硕的矛盾愈深。今下何进被迫挂帅出征西北叛军,看来很有可能是出自蹇硕的计策,而刘宏为了扶刘协上位,也乐于见到何进离开雒阳。

念及于此,张虞眉目微皱,何进真率军讨贼,那何氏的话语权怕不是会衰微,刘宏若懂得操作,怕不是刘协真能上位,历史恐会发生变化。

今对张虞而言,他最担心因为他的蝴蝶效应,不会发生何进死于宦官之下,以及董卓率部入京等事件。以上内容不会发生,东汉朝廷估计还能苟延残喘,那他这么多年的操作岂不白费了。

为了大局考虑,何进需要留在雒阳!

张虞看了眼袁术,心中已有了主意。

在张虞深思之时,向来不发声的太常刘焉忽然起身上疏。

“陛下,臣焉有疏上奏!”

刘焉年岁五旬上下,行举儒雅有度,持笏板道。

“准!”

“禀陛下,今诸郡为何骚乱不止,臣以为实因刺史威轻,权职受限,无法威慑群下。且朝廷所用刺史多贪污受贿,剥削百姓,反图增暴乱。”

刘焉侃侃而谈,拱手说道:“如益州刺史郤俭大肆敛财,贪污成风,终令马相假黄巾为号,蛊惑民众反叛;亦或是凉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不识军略,遭部下哄杀而叛;另并州刺史张懿,虽善兵事,但上党太守临阵而逃,终被匈奴所破。”

“焉窃以为陛下不如以改置牧伯,拔重臣镇有乱诸州,以求速平贼乱。”

“改置牧伯,选重臣镇有乱诸州?”

刘宏眉目皱了起来,用手指敲击扶手,思索刘焉的建议是否恰当。

环视殿内众人,刘宏问道:“不知诸卿可有见解?”

“禀陛下,今朝廷威望不振,刺史选拔非人,常引百姓叛乱,臣以为太常所言不无道理。然改置牧伯,臣恐州吏权势太高,反不利于京畿。”盖勋说道。

刘焉眼眸微抬,语气加重,说道:“故陛下需选拔重臣,忠贞爱国之士,莫选粗鄙长吏,以来祸乱郡县。”

见刘焉正义凛然的模样,张虞心中忍不住想笑,刘焉可是入了益州便封锁门户,一心在益州内部当土皇帝,哪记得今时之语。

当然,有一点张虞需承认,刘焉至少识时局,知道大汉今下衰微,且明白雒阳政局动荡,懂得不宜久居,早早跑到益州。

为让刘焉的建议能成,张虞放弃吃瓜的打算,拱手说道:“禀陛下,太常所言切合时局。自黄巾乱起以来,豪强盘踞于乡野,郡守与之同流合污,刺史威望羸弱,将难以整肃州内官吏,治理诸郡百姓。”

“如以伐匈奴之战为例,张刺史若为牧伯,必能威慑上党郡守,或临时更替将校。上党兵马若不溃逃,则张刺史必能率我部破敌取胜!”

殿内众人交头接耳,纷纷探讨改刺史为牧伯的合理性。

其实依照近些年的局势,朝廷诸公其实都感受到一点,那就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而今时若想重新加强控制地方,其实与荀悦早些年所言一样,需要强化州刺史的权利。

刘焉或许用心不良,但他所提出的方法,却是朝廷眼下能让地方快速稳定下来的方略。若真不利于朝廷,怕不是早就众人否决了。

“陛下,改刺史而置牧伯,其影响甚大,臣以为今即便施行,应当择地而行,以观此制成效。”黄琬说道。

刘宏微点了下头,说道:“诸卿所言不无道理,今置牧伯之事,容朕思量数日。”

“诺!”

又商讨了些琐碎之事,见无事上奏,刘宏这才让众臣退朝。

退朝时,何进神情不太好看,显然他一直在为出征挂帅而头疼。

张虞并未去寻何进,而是在退朝时慢了几步,等虎贲中郎将袁术的脚步。

“袁君!”

“济安!”

张虞穿上鞋履,低声说道:“大将军若是挂帅出征,怕何氏诸事将休矣!”

袁术观察周围,说道:“大将军深知此事严重,估计正在思考对策!”

张虞与袁术并肩走,微声说道:“此事不难解决,虞有拙计或能让大将军免于出征。”

“计从何来?”袁术问道。

张虞凑到袁术耳畔嘀咕几句,而袁术得闻张虞所述计策眼神顿亮了下。

袁术看向前方不远的何进,说道:“济安稍等片刻,术将此法告诉于大将军。”

很快,袁术赶上何进,同朝何进的耳畔嘀咕了下。

何进脸上忧色顿消,并在袁术的指引下,看向张虞露出一个感激的笑容。显然张虞所献计策,让何进非常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