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世子稳重点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昔日故交

世子稳重点 第二百八十九章 昔日故交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7: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些事情赵孝骞看得很清楚,不是因为活了两辈子,而是他如今身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看问题的高度和宽度。

朝廷突然将苏轼召回汴京的目的,不是让他招摇过市到处参加各种宴会的,得瑟不死他。

赵孝骞可以肯定的是,苏轼从惠州归京,等待他的必然是更偏远的贬谪。

真实历史上的苏轼,便是从惠州继续贬谪,贬到海南岛儋州住海景房去了。

大宋时期的海南岛,可不是什么风景旅游区,而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要人命的。

别忘了,苏轼当初所站的阵营是旧党,而如今是新党当政,尤其是章惇那小心眼儿,还不得把旧党往死里弄。

苏轼作为旧党官员,又在文坛拥有领袖般的地位,刚回到汴京便如此高调地参加宴会,委实不妥。

这也是赵孝骞不愿参加最近各种宴会的原因。

虽然与章惇私下达成了和解,彼此约定井水不犯河水,但赵孝骞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现在的局面已经形成平衡了,赵孝骞不想打破它。

他与苏轼的性格不同,苏轼更适合当一个典型的文人,才华横溢,率性洒脱,自由散漫,喝咸豆腐脑。

这种人的言行往往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对朝堂官场潜伏的凶险不以为意。

当年的乌台诗案,苏轼便受了教训,他涉及的罪名是“讥讽朝政”,“谤君”。

总结起来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

如今的苏轼经历了宦海沉浮多年,人已学乖了不少,可他这次回到汴京,还是低估了朝堂的凶险程度。

真以为参加几次宴会,文人之间聚一下会没事?

错了,如今是新党旧党斗得最激烈的时候,而作为新党一员的宰相章惇又戾气甚重,苏轼曾经是旧党,本身就已是罪。

赵孝骞敢肯定,此时的汴京城内,不知有多少新党官员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苏轼,看着他在各种宴会上写诗作词,各种得瑟。

赵孝骞没想到的是,蔡攸他爹蔡京也想办个宴会。

这货真是……

你附庸风雅都不看看时机场合的吗?

当然,蔡京为苏轼办宴会的目的,赵孝骞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借着苏轼的名头,邀请一些名士文人,在这个崇尚文章诗词的年代,也算是在仕林中为自己打下一点人脉基础。

作为典型的政治投机者,蔡京的心思就如同网红博流量一样,请个大明星来自己的直播间互动一下,方便自己涨粉,以及以后的……直播带货?

幸好蔡攸也是个聪明人,当他听出赵孝骞话里的含蓄提醒后,蔡攸立马重视起来,显然一经点拨,蔡攸也想到了背后的危机。

“多谢子安兄提醒,此恩愚弟记在心里,容后定报。”蔡攸朝赵孝骞长揖行礼,神色很凝重。

赵孝骞微笑地勾住他的肩:“你我情同兄弟,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恩情,多么庸俗啊!”

蔡攸愈发感动,正要表达一下兄弟情深,谁知赵孝骞话锋一转,道:“如果把恩情折算成银钱,装进箱子送到我府上,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令我眼前一亮了……”

蔡攸一呆,沉思片刻,果断决定忽略赵孝骞的这句话。

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不听之。

子曰得对!

话题转得很生硬,蔡攸望向院子里的烤架,上面的羊肉串滋滋冒油,香味扑鼻。

“子安兄为何突然在皇城司官署里烤羊肉?”

赵孝骞叹道:“因为羊肉有膻味儿……”

蔡攸又呆住,这是啥答案?

赵孝骞接着道:“有个喜欢吃又不懂吃的老家伙,非说羊肉带膻味才好吃,我不服气,今日烤的羊肉便带了膻味儿……”

蔡攸仍有些懵逼:“羊肉带不带膻味又如何?”

赵孝骞正色道:“我告诉他,羊肉带膻味,狗都不吃。……哎,肉熟了,火候正好。”

抓起一把烤好的羊肉递给蔡攸,赵孝骞发出热情的邀请。

“贤弟试试?”

蔡攸:“…………”

吃,还是不吃?

吃吧,自己狗都不如。

不吃吧,等于不给他面子,而这里是皇城司,他的地盘……

…………

政事堂。

章惇正埋头处置朝政,一桩桩繁琐且复杂的各地公务,令章惇犹感烦躁。

身为当朝宰相,领受恩禄的同时,也要承担宰相的责任。

尤其是如今这等时节,正是大肆打压旧党的时候。

可元祐年以后,汴京朝堂基本都是旧党一系,如今新党当政,想要把这些旧党清除出朝堂,是一桩非常浩大的工程。

罪名借口什么的不提,汴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多达数千人,如此庞大的旧党派别,想要全部清除出去,可以想象多么困难。

而章惇其实比赵煦更急,他急着继承王安石的遗志,急着让天下人体会到变法带来的好处,也急着让朝堂的党争结束,从此朝堂只有一种声音。

没人愿意无休无止地争斗,章惇坐在这个位置上,无论拜相以来做了多少倒行逆施的事,他的本意是尽快结束争斗,让朝堂和天下恢复正常,进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人性是复杂多样的,章惇不一定是好人,但也不全算坏人。

给事中蔡卞抱着一摞奏疏走来,章惇顿时露出苦笑。

“元度今日是想累死老夫么?这都快傍晚了,今晚又害得老夫归不了家……”

蔡卞歉意地笑了笑:“章相公能者多劳,谁让您是当朝宰相呢。”

顿了顿,蔡卞小心翼翼地道:“章相公,下官听说……苏轼被朝廷召回汴京了?”

章惇握笔的手一滞,随即淡淡地嗯了一声。

“章相公不与苏学士见一见么?”蔡卞仍小心地问道。

章惇露出复杂的神色,久久沉吟不语。

这句话并非随口而出。

蔡卞知道,其实早在熙宁年间,章惇和苏轼曾是一对至交好友。

二人是同榜进士,也有过同游景胜的深厚友谊,当年的乌台诗案,苏轼本来差点被杀了,最后是章惇出面向神宗求情,这才保了苏轼一命。

那时的章惇,是忠实的新党一员,而苏轼,是坚决反对新法的一员,尽管两人的政见对立,但章惇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苏轼求情,可见当年两人的交情何等的深厚。

许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朋友,已成陌路人。

苏轼被召回京,是章惇的意思。

但章惇却根本不愿见他。

不仅是两人阵营政见的原因,其中还有私人恩怨。

这一点,客观来说是苏轼的错。

元祐年间,旧党重掌朝政,新党尽皆被逐,当时的苏辙上疏参劾章惇,害章惇被贬谪外调,而那时的苏轼,却没有为章惇求情,只是保持沉默。

大约从那时起,章惇便对这段交情寒了心,从此沦为陌路。

后来章惇回到朝堂中枢,拜相后便迫不及待打压苏辙,而章惇的性格也渐渐黑化,其中缘由,不言而明。

这一次召苏轼回京,章惇根本没抱任何善意,又怎会私下与苏轼相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