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世子稳重点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茶上市

世子稳重点 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茶上市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7: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简单一个字,可以打开的脑洞甚多。

但赵孝骞的这个脑回路无疑是最清新脱俗的。

魏节和赵信看着他,久久无语。

线索完全断了,但好像又没断,刘姚临死前留下的那个字,成了唯一的线索。

赵孝骞,魏节和赵信,三人坐在皇城司的正堂里猜字,画面很友爱,像幼儿园小朋友认字似的,一个接一个地猜。

猜出来的字组成词,再发挥联想,用词语造句……

“刘姚告老归乡后,马上就举家搬迁,说明他也意识到了危险,有人要杀他灭口……”魏节皱眉缓缓道。

“捧日营都指挥使靳西来的下场在前,刘姚察觉到不妙,甚至他和靳西来在辞官之前已感觉到危险了,危险是因,辞官才是果。”

赵孝骞叹道:“为了十五具神臂弓,至于吗?”

魏节点头,认真地道:“至于,郡公天纵奇才,或许并不觉得,但在郡公造出燧发枪以前,神臂弓是我大宋最犀利的兵器,它射程远,射速快,有穿墙透甲之威,而它的制作过程,是严格保密的。”

“这些年大宋对抗辽国重甲骑兵的战场上,我大宋的步人甲和神臂弓组合上阵,方能勉强保持不败,或者说,败得没那么惨,总归会给辽骑带去一些伤亡。”

“朝堂君臣对神臂弓分外重视,这也是为何每一具神臂弓的进出调用,军器监都必须留下记录存档,因为它太厉害,若被心怀不轨之人得到,实在太危险了。”

赵孝骞了然,他虽没亲眼见过神臂弓,但这玩意儿他前世在史书上见过。

在他的固有认知里,能在史书上留名的,不管是人还是物,一定很牛逼。

现在事情有点扑朔迷离,赵孝骞都搞不清到底是线索彻底断了,还是距离真相更近了。

刘姚临死前留下的那个字很关键,接下来便是解谜的过程。

旁边久不出声的赵信突然一拍大腿:“‘随’,其实是‘水’!刘姚临死前喂了一颗山参丸,那玩意儿劲大,但烧心,刘姚想喝水!”

说完赵信目光灼灼,露出智慧的微笑。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然后看着魏节道:“这货差点就升官了?”

魏节苦笑点头:“本来这次是打算抬举他,给他一个机会,胥吏当了十多年,资历攒足了,就差一桩功劳……”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给他一套小学生语文试卷做做,咱们尽量选些智力正常的。”

说完赵孝骞起身离开了正堂。

正堂内,赵信一脸愕然:“郡公刚才那句话啥意思?”

魏节叹了口气道:“人家拐弯抹角骂你都没听出来,……老赵啊,升官的事不急,以后还有机会,咱先多读点书吧。”

…………

出了皇城司,赵孝骞的情绪很稳定。

线索断了也不影响他的喜怒,有些事情不能着急,越急越错。

反倒是置之不理,让子弹飞一会儿,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阳春时节,草长莺飞。

汴京城里多了一抹春色,路人行走在街上,沐浴明媚的阳光,为生计奔波的辛苦都轻松了几分。

赵孝骞漫无目的地走在州桥,脑子里思绪纷乱。

不单单是案子的事,更多的是在思考大宋接下来的动作。

如今的朝堂是章惇当家,平心而论,章惇不算坏人,但他对旧党的戾气甚重,自他当上宰相后,不仅对旧党大肆打压,而且这种打压不单单是贬谪或罢免,有的甚至问罪下狱了。

大宋立国以来的宽松政治氛围,自章惇而始,已然渐渐消失殆尽,转而变得人人自危。

这样的情况下,赵煦若还想打燕云十六州的主意,恐怕天时不合。

自己家里的事还没理清楚,内部轰轰烈烈搞变法,推新政,内耗仍然在继续,这样的情况下,大宋图谋燕云十六州未免操之过急了。

但如今的赵煦已热血上头,赵孝骞不知如何给他降温。

芳林园,赵孝骞的母亲冯氏的宅院。

从西夏凯旋归来后,赵孝骞携妻妾与母亲团聚过几日,还给宅子添了几个伶俐的丫鬟。

今日案子的线索已断,赵孝骞索性摆烂了,去特么的爱谁谁,我是国家栋梁,又不是衙门捕快。

既然摆烂,不如去芳林园看看母亲。

宽敞奢华的大宅院内,冯氏坐在后院台阶上,笑吟吟地看着赵孝骞忙活。

狄莹和姜妙仙一左一右搀着冯氏,一边殷勤地给她喂零嘴儿,婆媳一边说着悄悄话,偶尔引得一阵阵开怀的笑声,画面很和谐。

院子中央架起了一口大铁锅,赵孝骞手执一柄大铁铲,满头大汗地翻炒。

锅里不是美食菜肴,而是嫩绿的茶叶。

已是阳春,新茶上市,正是消费……嗯,正是采摘的好时节。

狄莹两眼亮晶晶地盯着赵孝骞的举动,不解地道:“官人到底在做什么?茶叶为何要在锅里翻炒?它也能做成菜吗?”

姜妙仙手里洁白的手绢掩住小嘴儿,笑道:“兴许官人又想出什么好东西了,官人聪慧,总能给人惊喜呢。”

冯氏笑呵呵的,满眼宠溺地看着赵孝骞。

“我儿确实有本事,最近我在街上闲逛,处处都听到市井百姓对他的夸赞之声,我都感觉最近街上百姓的气色都不一样了……”

“当年倒不觉得,就是不知为何,从去年开始,我儿便莫名开窍了,清明将至,倒是要给祖宗多敬几炷香,感谢祖宗保佑我儿。”

半晌后,满头大汗的赵孝骞终于完工,锅里的茶叶已从嫩绿变成了暗绿色,满院子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茶叶清香。

冯氏和二女吸了吸鼻子,惊道:“好香!从未闻过如此清香的味道。”

冯氏好奇地道:“骞儿,你弄的这个究竟是何物?是用来吃的吗?”

赵孝骞擦了把汗,笑道:“娘,孩儿这叫炒茶,是一种新的喝茶方式,过程也简单,比咱大宋目前的点茶分茶方便多了,而且味道更清雅。”

“娘独居宅院,闲暇时不妨坐在花园院子里的喝喝茶,品味一下人生。”

大宋的茶文化在华夏历史上算是到达了巅峰,跟唐朝不同的是,大宋的点茶过程简化了许多,不像唐朝那样往里面放各种调料香料牛油什么的,明明是茶,煮出来的却是一锅菜汤。

大宋的点茶,其实就是后世抹茶的雏形,一千年后,在沿海潮汕地区仍存在点茶文化。

而赵孝骞则是将后世的炒茶拿出来了。

炒茶味道清香,过程更简单,开水一冲泡就完事,如果想玩点花样,可以弄一套茶具,韩信点兵,关公巡城什么的,爱怎么玩就怎么玩,适合冯氏这样的中老年妇女在家消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