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七十六章 抄老刘家作业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九百七十六章 抄老刘家作业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家,这是探事司近日来,在汴京各脚店中发回来的汇报……”石得一低着头,将一大摞的文书呈递到赵煦面前。

“恩!”赵煦接过这些文书,扫了一眼。

基本都是探事司下面诸分司,从汴京内外城各衙发回来的报告。

看着这些文书报告,赵煦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这过去三年,探事司在不知不觉中,已渐渐的羽翼丰满。

逻卒遍及内外城诸厢坊,深入街巷闾里。

于是,探事司的规模,也是不断膨胀。

仅仅是在编的逻卒,就已超过两千之众。

更有大量外围成员——譬如说市井之中,那些活跃的说书人、街巷里有名气的泼皮以及那些交游广阔,活跃在汴京各市的牙人……

于是,在这汴京城乃至于整个开封府府界,编织出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络。

而这张网的节点,落在那一个个脚店中,也落在了那一个个勾栏瓦肆、夜市之中。

逻卒们和他们的外围成员,活跃其中。

这是赵煦的直接指示。

在他利用石得一,控制住探事司后,就下达的命令。

因为他清楚,这些地方就是天然的键政场。

同时,也是能够最直接的观察到民间情况的地方。

故而,赵煦直接抄了现代灯塔佛伯乐的作业。

直接让逻卒渗透进去!

和脚店里的闲汉们打成一片!

如此一来,既利用脚店,鼓噪舆论、引导舆论,也能将危险和革命掐死于萌芽之时。

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石多鸟!

这次也是一般!

随着逻卒们,在脚店、勾栏、瓦肆和夜市中的活跃。

根据探事司的报告,如今京中的术算先生和讼师们,都开始变得炙手可热。

大量的百姓,正在想方设法的将自家的孩子,送到这些人门下求学。

将探事司的报告,随意的翻阅一遍,赵煦就和石得一道:“都知,记一下……”

石得一抬起头来。

“传我的口谕给判算学韩公廉与判律学崔台符……”

“让他们上书都堂,乞增算学与律学的入学名额……还要如太学故事,以三舍法治学,并乞算学、律学第一,授算学、律学及第!”

“诺!”石得一躬身领命。

赵煦看向他,问道:“对了,都知,宗室各宅情况怎么样了?”

“回禀大家,臣已奉圣旨,从广亲宅、睦亲宅中,选了些机灵、忠心、可靠之宗室子弟……”

“并已让彼等,在宗室中接近那些平日里,有术算、刑律之学的宗室……”

说道这里,石得一小心翼翼的抬起头,观察着赵煦的神色,在见到赵煦露出喜色后,才道:“想来,要不了多久宗室向算学、律学之风,该当兴盛!”

赵煦颔首:“善!”

“宗室,我之骨肉手足也!”

“宗室人才辈出,亦是社稷之幸!”

“不过呢,宗室也不能只出术算、刑律之材!”

“也该有通机械、营造之材!”

“都知往后可以在这方面,多多用心!”

一副大义凛然,完全是为了宗室叔伯兄弟谋福利的姿态。

就是绝口不提,濮王邸和亲贤宅中的宗室。

那些明显和他血缘更亲近的堂兄弟、堂叔伯们。

谁叫,这濮王邸和亲贤宅里的宗室,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皇位呢?

石得一对此,心知肚明,他躬身阿谀道:“宗亲们若知大家之心,定会感恩戴德,叩谢天恩!”

赵煦呵呵的笑了笑,脑海中却是闪过了,他在现代看过的那些史料。

靖康之耻,大宋宗室,无论男女老幼,皆被金兵一网打尽,尽数掳去五国城,与赵佶父子同受凌辱。

只有少数人,能侥幸躲过,南逃到临安。

而南渡后,逃过一劫,在临安重新繁衍起来的宗室,又在南宋灭亡前,被泉州的蒲家出卖。

于是,赵家子孙,竟是百无遗一。

虽说,赵家的宗室和赵官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按道理讲,赵宋王朝灭亡,他们跟着被杀全家,合情合理。

毕竟,他们也都是赵宋王朝的受益人。

可……

赵煦还是不忍心。

同时,他也有着,给子孙后代,留一条退路或者说死灰复燃的路的想法。

所以就开始抄老刘家的作业了。

自汉武采纳主父偃的进言,实行推恩令后,老刘家就通过推恩令,化整为零,融入了汉家天下的市井闾里之中。

于是,王莽篡汉,只能将长安的刘家人控制住,却管不了那些通过推恩令,早已经融入天下的汉家宗亲。

刘秀得以起于田野,中兴大汉。

到东汉末年,汉家宗亲更是全面开花,最终出现了昭烈帝刘备这样的英雄。

错非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昭烈帝甚至有机会按照隆中对的战略三兴汉室!

即使刘备失败了,可刘氏宗亲,依然散落在天下州郡,蛰伏在草莽中。

到得东晋末年,又有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起于草莽,建立刘宋政权。

这千年来,卯金刀的谶言,一直就是历代帝王头顶上挥之不去的梦魇——老刘家的政治号召和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老刘家的子孙也实在太多了。

没有人能保证,这些人里,不会再冒出一个刘秀、刘备、刘裕甚至刘渊出来!

想到这里,赵煦就看向了北方。

因为,现在在上京城里,就坐着一个用‘刘洪基’的名字祭天的辽主——耶律洪基!

而在现代史书上,更存在着一个,自称是刘必烈的蒙古大汗。

所以啊,这作业真的抄得!

只是,大宋的体制,没有办法用推恩令来化整为零。

赵煦就只好从科举上想办法了。

一年洒出去几十个宗室,十年就是几百个。

既减少了朝廷负担,也给了宗室出路,更实现了化整为零的战略。

即便将来,出了赵佶这样的混账。

老赵家也不太可能被人一网打尽,多少能留些香火。

运气好,说不定能有赵秀、赵备起于草莽。

至少,不会只剩下一个完颜构给人选。

想到完颜构,哪怕赵煦的脸皮,已经足够厚,依然忍不住的羞愧。

那实在太丢人了!

秦桧的后人秦涧泉诗云:人自宋后少名侩,我到坟前愧姓秦。

赵煦在现代,看到完颜构的那种种丢人现眼的表现后,感觉大体如此。

是真的羞愧!

这样想着,赵煦就开始变得杀气腾腾。

他恨不得立刻去邢妃閤里,掐死赵佶那个祸害!

石得一感受到了赵煦的杀气,他连忙缩了缩脖子,拜道:“大家,臣乞告退!”

赵煦深深吸了一口气,收敛住冲动,点头道:“都知去忙吧!”

“唯!”石得一如蒙大赦,再拜而辞。

赵煦看着石得一远去的背影,慢慢的抱住了双臂。

“赵佶……”

他咬着嘴唇,恶狠狠的说道:“朕迟早会给你找一个可以名留青史的死法的!”

掐死他或者毒死他。

太便宜他了!

必须公开处刑,必须让其在青史上臭名昭著!

不然,怎对得起靖康之耻中那数以百万计因为他而无辜死去的军民?

怎对得起列祖列宗,被其牵连,被人破棺扬骨的耻辱?

……

第二天,韩公廉与崔台符这两个工具人,老老实实的按照着赵煦的意思,上表朝廷,请求扩大算学和律学的招生规模,并请求在算学和律学中,效仿太学三舍法,建立考核升级制度,同时乞算学、律学第一,赐算学/律学进士及第。

都堂方面,如今主持日常工作的蒲宗孟,本就是个舔狗。

见到韩公廉和崔台符的上表,立刻在都堂召集宰执集议,然后强力推动通过。

于是,当即拟熟状签押后进呈宫中。

向太后得了都堂熟状,看到签押的宰执名讳,见到宰执们都已经同意,于是也没有多想,直接允准,并将之下降到门下省,交于给事中们复核。

当值的给事中顾临,在看到都堂宰执签押和太后的允准批示后,仔细掂量了一下得失利弊,虽然他心里面很矛盾,但还是不敢行驶给事中的封驳权——毕竟,人家的理由光明正大,且符合朝廷,特别是当今官家,欲振兴算学、律学的心思。

他要是敢行驶封驳权。

很可能,直接把自己的给事中给封驳掉了!

于是,韩公廉与崔台符的请求,在一天之内就从请求变成了朝廷的政策和法令。

效率之高,速度之快,范仲淹看了流泪满面,王安石见了要痛哭流涕。

程序走到这里,差不多就已经确定了。

剩下的事情,不过是算学、律学要增加多少学生?朝廷每年增加多少拨款的细节而已。

而这些事情,都不是问题。

因为,如今的大宋教育,特别是中央学校的教育不缺经费!

谁叫,汴京学府的房子,卖的太好了!

如今,还有数百万贯的经费,趴在封桩库里!

于是,赵煦大手一挥,直接给算学和律学各拨下十万贯的扩建经费,还让店宅务将几个和算学、律学毗邻的官廨、邸店给腾出来,拨给算学和律学,作为新学斋的地皮。

只等着汴京城放晴,就可以动工。

而,赵煦也没有等太久,元祐三年二月庚辰(初三)。

已经连续阴霾了两个多月的汴京城,终于迎来了一个晴天。

红日高悬,阳光普照,春回大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