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五十七章 民心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九百五十七章 民心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端坐在坐褥上,赵煦微微的调整了一下坐姿,以便更好的观察那位在殿上的‘好皇弟’未来的宫帐亲军统帅。

脑海中回忆着耶律琚、耶律永昌等人,所介绍的此人生平。

此人是辽兴宗时的北院大王耶律万辛的养子!

又是五大世选奚王帐出生。

可谓是生来就含着金汤勺!

自然的,他和耶律琚、耶律永昌等人是完全不同的。

属于真正的统治阶级,与辽主共天下者。

自然,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糖衣炮弹轻易腐蚀的。

事实也是如此。

赵煦派去试探的人,全部都无功而返。

不过,无所谓了。

赵煦清了清嗓子,就对耶律拱辰说道:“大辽皇弟有心了!”

“请卿回国,待朕转达朕对大辽皇太孙的问候和谢意!”

“就说,待皇弟生辰,朕自当遣使回谢!”

“诺!”耶律拱辰再拜:“皇帝陛下之言,臣当一一回禀太孙殿下,想来太孙殿下定会欣喜若狂!”

耶律拱辰回忆着,他所侍奉的那位太孙殿下,每次提及南朝的皇兄时的神色。

脸色铁青,咬牙切齿,明显的暗恨于心。

这很正常——国中这三年来,每每提及太孙,总会捎带上这南朝的新君。

言语之间,都是拿着南朝皇帝来比太孙。

这也就罢了。

关键是天子,每每教导太孙功课时,太孙稍有错误,天子就会拿着这南朝小皇帝来敲打太孙了。

开口不是——阿果(耶律延禧小字)啊,你要和南朝的皇兄好好学啊!人家只比你大一岁,已得国中上下拥戴,三军归心,就连临朝的母后都心甘情愿的为之铺路!

就是——阿果啊,若你能有那南朝小皇帝一半的聪慧,我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而太孙殿下,少时本就受过惊吓,心性不同于常人。

天子屡次这般拿南朝小皇帝敲打他。

他如何不暗恨在心?

赵煦听着耶律拱辰的话,微微点头,道:“既如此,卿且暂到席上,朕来日再与卿细言……”

“顺便……”赵煦说着,就从案上拿起了一本小册子,他给耶律延禧准备的套餐:“再将朕给大辽皇弟的功课带回去!”

自从赵煦发现,辽人喜欢拿着耶律延禧来碰瓷、捆绑他之后。

他就在配合之余,开始利用辽人的这个心理,折(调)磨(教)起未来的天祚帝了。

具体形式表现为——给耶律延禧的功课上强度。

起初,赵煦还只是让人送些自己的笔记过去。

发展到现在,赵煦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开始给耶律延禧出题了。

隔三差五的就派人去耶律延禧送上几张他编的卷子。

目的,自然是要在心理上压倒耶律延禧小朋友,在其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虽然这有些不道德。

但国家之间,没有道德可言!

再说了,从辽主到辽国大臣们,对赵煦的热情,非常欢迎。

如今宋辽关系,这般亲密,互信度如此之高,以至于赵煦能够插手调停辽国对高丽的战争。

除了经济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赵煦一直在鞭策着大辽太孙殿下。

像亲哥哥一样时常关爱,四时问候。

关心他的功课,督促着、勉励着他进步。

鸡娃的家长,可不止是现代有,中古也有,而且很多!

而耶律延禧作为耶律洪基的独苗血脉,自然的,受到了包括耶律洪基在内的无数人的关注。

望孙(致君)成龙(尧舜),是耶律洪基在内的辽国高层的一致心态。

就这样,赵煦一边享受着远程压迫小朋友的快感,一边接受着来自耶律洪基在内的辽国君臣真心实意的感谢。

……

接下来的兴龙节庆典,就进入了程序化的流程。

歌舞起——歌舞停——赵煦赐酒——群臣上寿——歌舞起。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夜幕时分,官方庆典结束。

但,赵煦却不能休息。

因为,他还需要转战宣德门城楼,与民同庆!

这是赵宋王朝有别于其他王朝的特点。

每遇天子圣节、元正、元宵、中元等重要节庆活动。

赵官家都会登上宣德门城楼,与万民同庆。

今年的兴龙节,又是赵煦除服后的第一次圣节。

所以,操办的规模和排场,都超过了往年!

光是皇城司在宣德门城楼前扎起的灯山,就有着足足十三个。

从州桥前一直延伸到宣德门下。

每一个灯山,都是用着巨大的竹木扎起来,方法类似于现代施工用的脚手架。

灯山之上,披着彩条,挂着数不清的花灯。

灯山两侧,钧容直的军乐手以及开封府雇来的各种杂耍、小唱、戏法、歌舞艺人都已经就位。

于是,当赵煦与两宫在群臣簇拥,御龙诸直的护卫下,登上宣德门的城楼时。

一个在中古时代的地球,只有大宋汴京才能看到的壮观景象,便展现在所有人眼前。

十三座灯山上,数十万盏花灯,宛如九天之上的星河,烨烨生辉,映的州桥之前的御街,一若白昼。

今夜的天气不错,没有风雨。

天穹之上,更是挂着一轮霜白的弯月。

深沉的夜色中,远方的灯山上的花灯,在夜色下闪烁,忽隐忽现,忽明忽暗,影影绰绰

灯光映照下,成百上千,数之不尽的汴京百姓们的身影,出现在御道两侧的御廊中。

当赵煦的身影出现在宣德门城楼上,一声净鞭,随之撕裂空气。

伴随着童贯在城楼的高声赞颂:“天子御宣德门,与民同庆兴龙节令!”

钧容直的乐手们,便奏响了各种乐器。

一时间十六调、三**曲,鼓笛二十一曲,合奏成恢弘的乐章。

赵煦则在宰执大臣们的簇拥下,出现在宣德门的城楼前。

此时,两个早就已经挂在宣德门左右两侧的巨大灯笼,被皇城司的人点亮。

红彤彤的灯光,照亮了赵煦与他身边的宰执元老的身影,也让天子的御容第一次出现在汴京万民眼前——尽管,除非他们有高倍望远镜,不然是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看清楚赵煦和他身边的人。

最多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身影。

然而,这依然引发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官家千万岁寿!”

无数汴京市民,竞相呐喊着,祝福着。

赵煦面朝御街,学着在现代看到的将军的姿态,向着他的臣民挥手问好。

顿时,引发了更加狂热的欢呼。

“昊天降福,官家千万岁寿!”

耶律琚、耶律永昌、耶律拱辰等列国使者,站在宣德门城楼下,仰望着城楼上的少年天子的身影,也看着那御街两侧,在数十万盏花灯映照下的百姓身影,更听着他们的欢呼雀跃与山呼祝圣之声。

所有人都沉默了。

良久,耶律拱辰低声叹道:“南朝之主,人望竟如此之厚乎?”

眼前的一切,是他在辽地从未目睹过的。

唐太宗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过去,耶律拱辰对此是没有概念的。

但现在,他深刻的感受到了唐太宗的话中所蕴含的力量。

如此民心,这南朝,真的可以被征服吗?

在耶律拱辰身边,他的副手韩懿低声道:“节度,吾听说这南朝小皇帝自即位以来,轻徭薄赋,节俭自用,优抚百姓,关爱民生,尝言:天下百姓困于饥寒,此吾之过也!于是,四季常服皆母后所织,一日不过三餐,每餐不过三菜一汤而已……”

“又传说去年南朝淮南大旱,其省自用,又出封桩库钱,以赈济灾民!”

“故此南朝人皆言:天佑宋室,降生明主!”

“士人则皆以为,其有汉唐明主之风,坊间尝以汉章、汉明比之……”

耶律拱辰听着,默不作声,良久才感叹:“南朝少主,若长久在位,我朝不可有南下之念!”

其他列国使臣,则都是心思不一,议论纷纷。

只是,他们所有人都猜错了,汴京人之所以如此狂热的原因——根本不是赵煦轻徭薄赋,节俭自用这些浮在表面上的原因。

若是这样,他们最多是喊几嗓子官家圣寿就算了。

真正让汴京人如此狂热的原因只有一个——赵煦鼓励工商,保证就业,稳定物价,同时还曾公开说过——百姓之宅,若其不曾作奸犯科,则风能进雨能进,朕不可以进!

这种对个人财产的尊重,这种对工商业和手工业的鼓励和扶持态度。

才是汴京人,如此狂热的缘故。

毕竟,他们是真的有着个人财产需要保护,也是真的依赖着手工业和工商业生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