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份内之责

“郎君,今夜府中人手突增,外头城卫似有异动。”

亲兵禀报时,声音低得几不可闻。

冯鸣轩皱眉:“你是说……王震动了?”

“尚不知是否王震,但必非偶然。”

那亲兵低声又道,“有人在调兵遣将。”

冯鸣轩顿时意识到——自己已成鱼肉。

“备马,今夜出城。”他低声道。

“郎君,我们若出城,恐正中下怀。”

“留在这儿也是死。”

冯鸣轩眼中狠光一闪,“我父还有余力,只要我能逃出京城,与父亲旧部会合,必可再起风云。”

然而,他终究没能逃出城门。

当他马车驶出北城门半里,忽闻两侧金属铿锵,火把照亮夜空。

数百骑兵横列其前,为首之人,正是王震义子王成,冷眼看着车内之人。

“冯鸣轩,奉太子密令,押回京城审问。”

“你敢动我?”冯鸣轩怒极,拔剑欲战。

王成一声冷笑:“动你?动的是你冯家做尽的旧恶。”

箭矢破风,马车翻覆,冯鸣轩重伤被擒,当夜押入刑部。

翌日清晨,皇城之中,朱元璋召见群臣,刑部尚书呈上昨夜密报。

冯国富当场失声:“皇上,此事——此事太子是否知情?”

朱元璋冷冷看了他一眼:“太子不言,本王亦不问。但此子若谋逆,谁能庇护?”

冯国富面如死灰,一语不发。

这一日,皇城风雷再起,冯家彻底倒塌,余党皆散。

而在朱标宫中,朱瀚静坐案前,为其斟茶。

朱标接过,凝视盏中浮叶,轻声问道:“冯家已除,王震也归了阵营,皇叔可曾想过……接下来如何?”

朱瀚道:“太子殿下,如今只是稳住朝局,未立根基。下一步,当是得民心、整军伍、收官权。”

朱标深吸一口气,道:“皇叔,我不怕难事,只怕身边人不明。”

朱瀚微微一笑,起身一礼:“臣既辅太子,便至死无悔。”

北镇抚司的幽巷内,一盏孤灯摇曳,映出石阶上班驳的影子。

朱瀚素知朝局之险,冯国富虽倒,余波未平,必有漏网之鱼。

此刻,一名黑衣人疾行入内,来到司正顾英楼前低声禀报:

“启禀大人,冯家旧部赵广、钱盛已于三日前逃出京师,现踪迹未明。”

顾英楼冷笑一声,抬头看向门外夜色:“逃得一时,逃不得一世。传我令,密探四出,封锁要道,不得有失。”

“喏!”黑衣人瞬间消失。

顾英楼转身入内,一封密信已置于案前,朱瀚亲笔,寥寥数语——“冯败虽快,毒种尚存,盼北司尽扫残党。”

顾英楼摩挲着信纸,喃喃自语:“朱王爷果是好算计,既扫冯家,亦扶太子,倒叫老夫多了一份敬意。”

与此同时,王震府内灯火通明。

王震披衣而坐,正听义子王成汇报。

“义父,冯鸣轩已彻底交待,他父亲曾秘密遣人至山东旧部,意图调兵自保,所幸被我们先一步截下。”

王震沉声问道:“朱瀚可知此事?”

“已呈报王爷亲信,料想不日便送至太子宫中。”

王震点头,目光幽幽:“此局落定,太子之势已成。王府当彻底归心,不可再有二念。”

王成抱拳:“孩儿明白。”

王震闭目良久,轻声道:“记住,咱们押的,可不仅是朱标,更是未来的大明。”

次日清晨,太子宫内,朱瀚手执竹简,详细汇报冯家余党动向。

“殿下,北镇抚司已密切监控,山东方向尚有零星势力未除,臣已调派三路人马追剿。”

朱标沉吟片刻,问道:“山东乃昔日冯家旧地,恐不止明面势力。皇叔可有安排?”

朱瀚微微一笑,低声道:“臣已遣陈无忌前往,此人擅潜踪密查,料能揪出暗线。至于京中,赵广、钱盛虽逃,然已设下天罗地网。”

朱标颔首,眼神愈加坚定:“皇叔所行,朕心甚安。但愿天下太平,不负皇祖开国之志。”

朱瀚抬眼,凝视太子,语气温和却意味深长:“殿下,天下未平,太平之志,需利剑为先。既扫冯家,亦当整肃军政,收归权柄。”

朱标望向窗外晨光:“皇叔,下一步,当从何起?”

朱瀚低声道:“军政当先,尚书房中多有掣肘,兵部更是藏龙卧虎。殿下若欲御驾亲征朝堂,需先笼络兵权。”

“王震虽归心,却非亲信,尚需制衡。”朱标轻声答道。

朱瀚一笑:“殿下所虑极是。臣已荐胡庆臣,昔日戎马沙场,忠贞可托。若能授以兵事,辅佐王震,方可保军中稳固。”

“此人可托大任?”朱标略有迟疑。

“可托。”朱瀚断然道,“胡庆臣家世清白,性情直率,不通权谋,正可制衡王震之圆滑。”

朱标眼神一凛:“好,便召胡庆臣入京议事。”

此策一出,军中风向渐变,胡庆臣进京后拜见太子,朱标亲赐锦袍,任兵部左侍郎,兼掌兵马调度。

王震得知,虽心中微警,面上却仍恭顺请见朱标。

“臣闻胡将军受命,军中自当一心为国。”

朱标微微一笑,语含深意:“王将军忠心可鉴,胡将军亦是朕倚重良将。日后还望两位将军同心协力,护我大明江山。”

王震低头拱手,心知朱标用意,亦不得不应。

而在宫外,朱瀚另有安排。

旧日密探徐怀已悄然潜入翰林院,查探文官派系动向。

数日后,徐怀暗中呈报:

“王爷,翰林学士邹守一暗通冯家旧臣,尚有往来书信未断。”

朱瀚闻言,淡然一笑:“文人以笔为刀,亦需削之。”

旋即命亲信赴翰林院,借口查阅典籍,暗中搜集邹守一罪证。

不数日,邹守一即因“藏匿逆党书信”被捕入狱。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文臣震动不已,人人自危,纷纷向太子宫示忠。

朱标收到捷报,淡淡说道:“皇叔行事果断,倒叫朝中文胆皆寒。”

朱瀚一拂衣袖,微笑道:“殿下,震而后稳,方能长治。待朝中文风肃清,再行恩德,方可收民心。”

朱标眼中闪烁异光,心知朱瀚步步为营,手段虽狠,意在扶持己身。

正当局势渐稳,一封密信忽由北方快马加急而来——

【启禀太子,北镇抚司密报,辽东边境疑有冯家残党外逃,欲图借外势复起。】

朱标凝视信中密文,眉头微皱:“皇叔,冯家竟至此?”

朱瀚目光冷冽:“走狗跳墙,困兽犹斗。殿下,若准臣亲领密卫,北上追剿,保我朝无患。”

朱标思索片刻,断然点头:“准!”

北风凛冽,夜色如墨,朱瀚披着黑狐裘,立于疾驰的马车内,目光如炬望向北方辽远之地。

密卫百骑紧随其后,疾风掠影,沿官道疾行。

自京城出发不过两日,已逼近昌平。

身侧亲卫韩义低声禀报:“王爷,探子回报,冯家旧部赵广、钱盛在昌平西山一带现身,疑似欲投奔辽东旧友。”

朱瀚冷冷一笑:“螳臂当车。命韩七带二十精骑绕西山后路,其余人随我正面追击,务必生擒二贼。”

“喏!”韩义领命而去。

是夜,西山苍茫,寒意逼人,朱瀚领骑兵疾入山道,林间枯枝乱响,偶有惊鸟飞掠夜空。一炷香后,前哨快骑急报:

“王爷,发现赵广、钱盛,正于山中破庙中歇息,周围布有岗哨。”

朱瀚嘴角勾起一丝寒意:“贼子自投罗网,传令,半炷香后围剿,务必活捉。”

围剿之战在夜幕中悄然展开,百骑分作数路,如幽灵般潜入林间。

待至子时,朱瀚一声令下,利箭如雨,先破岗哨,继而冲入破庙。

赵广、钱盛仓皇应战,终力不敌,双双被擒。

朱瀚立于庙门之外,寒声问道:“赵广、钱盛,汝等尚敢图谋不轨,今夜尚有何言?”

赵广面如死灰,咬牙怒视:“朱瀚,你休得意!我冯家旧友尚在,终有一日叫你们血债血偿!”

“妄言。”朱瀚不屑一笑,挥手命押下二人,冷声吩咐,“即刻押解回京,着北镇抚司彻查余党根脉。”

韩义低声道:“王爷,北路尚有探子回报,疑似冯家残部正图穿越边境。”

朱瀚眼神一凛:“传令,兵分两路,我自率三十精骑追击,其余护送俘虏回京。”

翌日晨光初升,朱瀚已率轻骑疾入北境,沿密道搜捕冯党余孽。

连日奔袭,寒风如刀,众人衣甲结霜,然朱瀚神色愈加坚定。

五日后,边境小镇大宁传来急报,冯家心腹李谦正图渡河外逃,已与辽东某部暗中勾连。

朱瀚闻报,目光森冷,低声道:“即刻封锁大宁三道要隘,围水断路,务必生擒李谦。”

当夜,大宁官署外,朱瀚独坐于厅内,案上已布好地形图,指尖划过渡口方位。韩义复命而入:

“王爷,东岸已布伏,李谦尚未出动,疑在镇中观望。”

朱瀚冷笑:“他不出,我便逼他出。”

命人于镇中暗散风声,称北镇抚司已撤军,李谦果然中计,三更时分潜入渡口。

正当其乘舟欲行,忽见江面火光四起,箭矢飞射。

李谦惊恐未定,已被朱瀚亲率轻骑擒下。

朱瀚立于岸边,冷声问道:“李谦,冯家之败,尚敢勾连外敌,岂不知罪当诛九族?”

李谦面无人色,颤声道:“王爷恕罪,小人不过受命行事,愿供出冯家余党所在……”

朱瀚目光冷厉,命人速押回京,并命韩义暗中搜捕李谦供出的其余藏匿势力。

至此,北境冯家余孽尽数瓦解,朱瀚率部凯旋而归。

六月初,京城内外风声渐静,朝局愈加稳固。

冯家残党尽除,太子声望日盛,朱标与朱瀚叔侄之势已不可撼动。

太子宫内,朱标亲召朱瀚入见,二人对坐论局。

“皇叔北行之功,朕心甚慰。”

朱标亲斟一盏茶,递与朱瀚,“如今冯党已除,兵政渐稳,接下来当如何行事?”

朱瀚微微一笑,缓声道:“殿下,今朝局虽稳,然不可久恃武力,宜行德政,笼络民心。”

朱标点头:“皇叔所言极是。文臣之中尚有冯家旧党残存,朕欲择时整肃文林,皇叔可有良策?”

朱瀚略一沉思,道:“可借开春大选之机,整顿翰林、礼部,清除不忠之徒,扶植忠良。”

“好。”朱标眼神炽烈,拳掌相合,“待朕一声令下,清风自当扫尽污浊。”

正议间,韩义疾步入内,低声禀报:

“王爷、殿下,北镇抚司急报,镇东守将吴敬,私通冯家余党,图谋逆事,现已掌握确证。”

朱标闻言,眸光骤冷:“皇叔,此人当如何处置?”

朱瀚淡然道:“吴敬虽有军功,然心迹已露,留之无益。臣请即刻下令缉捕,肃清军中乱源。”

朱标断然道:“准!皇叔择人行事,朕全权委托。”

朱瀚领命,旋即调派密卫暗中缉捕吴敬,并拟旨上奏,昭告朝堂,肃清军纪。

天光破晓,朝霞漫卷京城上空。

经历数月风雷变幻,冯家余孽荡平,太子朱标威望已如中天烈日。

王府之中,朱瀚倚窗静坐。

指尖轻叩案几,目光凝视窗外缓缓升腾的曦光,心中却早已在推演下一步棋局。

忽听门外轻叩,一名内侍快步入内,低声禀报:

“王爷,太子殿下遣人传话,请王爷前往紫宸殿,有要事相商。”

朱瀚眸光微动,唇角淡笑:“看来是动手的时候到了。”

随即起身整衣,披一袭玄青锦袍,领着亲信数人乘车入宫。

宫城深处,紫宸殿内朱标已候多时。

他神情从容,却难掩眉宇间一丝倦色,似连日思虑未歇。

见朱瀚入殿,朱标起身迎来,言辞亲切:

“皇叔清晨便劳烦入宫,实乃心中有事,需与皇叔商议。”

朱瀚揖手一礼,含笑道:“殿下与我叔侄同心,殿下有事,便是我份内之责。”

朱标目光凝重,挥退左右近侍,只留数名心腹之臣,语声低沉:

“冯家虽败,军中余波已平,文臣亦各表忠心,然朕闻宫中近来渐有些异动。”

朱瀚眸光一动,含笑不语,只是静静倾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