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真正操盘之人

他与朱瀚交情极深,为人冷峻寡言,但见识通透,洞察人心。

朱瀚下马入巷时,只见一白衣男子正于院中修竹边煮茶。

“你来晚了。”陆苍衣头也不抬。

朱瀚一笑:“你依旧这般清冷。”

“你依旧这般惹事。”陆苍衣抬眼,目光如刀,“我听说了,东厂那李景,你准备怎么处置?”

“不是我要处置他,是朱标。”朱瀚缓缓坐下,拿起茶盏轻轻抿一口,“只是我想知道,他背后的人,是谁。”

“李景虽出身低贱,却极有手段。他当年在太医院中不过药童,却能在五年内扶摇直上,掌控内东厂一半人马,靠的可不是医术。”陆苍衣语气冷冽。

朱瀚点头:“我查到,他早年曾入过南诏宫学,那里收的是亡国之后流散的旧臣子弟,训练极为严苛。后来被朝廷遣散,他却被内宫收入,是太后亲引。”

“太后……”陆苍衣眼神一变。

“不错。”朱瀚微微低声,“太后看似病体缠绵,却暗中留有旧部。李景正是她安插之人,目的不是别的,是为了制衡——孤。”

“这宫中……果然没有一处干净。”陆苍衣缓缓道。

“正因如此,朱标才必须看清。”朱瀚目光如炬,“这局不是我设的,是太后在他成长前布下的。”

“那你呢?”陆苍衣缓缓看向他,“你是要破局?还是入局?”

朱瀚轻笑,望向院外天光,“若无局,又何来扶持?”

与此同时,东宫内,朱标终于在一份线报中看到李景的真正面貌——

他曾三次密访太后宫中,每次出入皆未在御前记录中留下痕迹,且有数名太监为其通风报信,现已查明者四人,其余仍潜伏深宫。

“李景,太后,母后……”朱标自语,语气复杂。

“殿下。”徐牧低声上前,“是否即刻请旨,将李景拘押?”

朱标却忽然摆手:“不可。此事不能惊动皇祖父。”

“可若再拖延——”

“不是拖延。”朱标缓缓站起,眸光深沉,“而是要诱他出手。”

“引蛇出洞?”徐牧略一迟疑。

朱标点头:“我会以东宫名义,暗访江北盐税案,表面上是整顿盐政,实则是调走内东厂两名重头太监,逼李景调动他自己的人手。一旦他出错……就能顺藤摸瓜。”

徐牧低声应是,随即退下。朱标转身望向宫外,目光渐冷。

“皇叔说得没错,这江山,并非只靠勤政就能坐稳。”

而在乾清宫深夜灯下,朱元璋放下手中奏章,遥望殿顶横梁。

“这李景……不除,终为后患。”

他心中默念着朱瀚之名,又想到那沉稳坚毅的朱标,竟罕见地叹息一声:“标儿,你若真有天命……那便接得住这把火吧。”

在乾清宫,灯火下的朱元璋深深凝视着手中的奏章,似乎读出了什么不同寻常的气息。

他缓缓抬头,眼中那股冷冽的目光扫过案上的文书,最终定格在一角。

随即,他一挥手,命令高力士将门扉紧闭,并低声道:“去,立刻将一切准备好,不得有误。”

“是,陛下。”高力士躬身应命,退出宫门。

朱元璋心中已然决定,李景和太后的局,不能再拖下去,必须在这个节骨眼上斩断一切。否则,东宫的局势,怕是会变得更加复杂,甚至不可收拾。

此时的东宫,灯火未熄。朱标正端坐在书桌前,面前堆满了各类文书,手中捏着一支笔,却久久未曾落下。

虽然他面色冷静,但内心的焦虑与压力已然如涌动的潮水,不断侵蚀着他的平静。

“殿下。”徐牧轻声走进,手中捧着一封信,递了上去。

朱标没有抬头,看着信封上那只端正的印章,已经能猜到里面的内容。

拿起信封,他冷静地拆开,仔细读着里面的每一个字。

信中的消息并不复杂,却足以让朱标的眉头再次紧蹙——李景,内东厂的太监,早就开始布置他自己的势力网,似乎早有准备。

“引蛇出洞?”朱标低语着,眼神越发凝重。“看来,我们的计划,也得提前进行。”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逐渐升起的月光。

月亮冷冷地洒下银辉,透过窗棂的缝隙,映照在他那张年轻却充满忧虑的面庞上。

“徐牧。”朱标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立即派人去江北,查清盐税案的进展。与李景相关的一切,都要逐一调查清楚。”

徐牧躬身:“是,殿下。”

朱标低头沉思,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一切的阴谋,远远超出他的预料。若李景真与太后暗中勾结,那背后所藏的力量,绝不简单。

“太后……”朱标轻声念出这个名字,眉头紧锁。

与此同时,李景在内东厂的另一处偏僻院落里,正站在一扇高窗前,俯视着外面渐渐繁华的京城。

他眼神沉静,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最近,东宫的局势渐趋复杂,而他正是那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等待着时机,准备一击而中。

“陛下和太子都太过高估了自己。”

李景轻声自语,转身背对窗外的风景。他的身后,站着一位身穿黑衣的男子,正是他安排在东宫中的线人。

“李景,您果真要按计划行事?”黑衣男子低声问道,语气中有些不安。

“按计划行事。”李景声音平稳,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

“太子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他开始怀疑我。但如果我不主动出手,反倒会暴露自己。既然如此,不如先动手,趁机撕裂他和朱瀚之间的信任。”

他停顿了一下,转身缓缓说道:“夜间,我会去见太后,告知她一切准备就绪。”

“太后是否会亲自参与?”

“她若不参与,那便只能任凭东宫的局势越来越乱。”

李景冷笑,“太后的目标,早已不再是支持太子,而是让这位太子成为她的棋子。她所要的,是完全掌控这帝位,而非简单的皇权。”

黑衣男子点了点头,低头不语。

深夜,乾清宫内,太后的寝宫依旧灯火通明,宫女太监如影随形。

然而,太后却并未进入梦乡,而是静静地坐在宫殿中的金木椅上,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她望着自己面前的锦盒,盒中的折子是她近日以来的心头大事。

突然,门外传来一声低沉的敲门声,太后没有吭声,依然坐在那里。

“进来。”

门缓缓打开,李景穿着一袭深黑衣袍走进,低眉顺眼,看上去恭敬异常。

“见过太后。”李景行了一个礼,声音低沉却清晰。

太后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李景,计划进行得如何?”

“万事俱备,只等太后一声令下。”李景冷笑道,“太子那边,已经有所动作。朱瀚的关照,也已渐渐转向他自己。我估计,再过几日,他便会彻底失去对这局的掌控。”

太后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好。你若能引导太子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便能让他陷入深渊。”

李景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太后所托,必定完成。”

“你也知道,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太后语气严厉,“就是让这太子彻底失去对大明的掌控,替我铺路。否则,你将一无所有。”

李景眼中闪过一丝紧张,但很快便被冷静取代:“我明白。”

太后微微点头,冷冷地说道:“很好,按计划行事。我要看到的是一个彻底迷失的太子,而非一个能够威胁我的敌人。”

朱瀚身披银白狐裘,立于王府门前。

寒风掠过他袖袍,他却神色不动,目光落在一封刚送来的密函上。字迹纤细,是陆苍衣的笔迹,寥寥几语:

“东厂近日派人暗入太学、兵部、户部、司礼监,查阅卷宗与密册,目标不明。但有一处,引起我注意——江南两地旧制盐仓账册,疑有‘太子签字’之伪印。”

朱瀚看完,脸色沉了下来。

“李景,终究还是动手了。”

他手指轻叩书案:“若将太子牵入假账案,再将事发之地指向江南——呵,你这‘一箭三雕’,不但试图抹黑朱标,顺带也要试探我是不是护得住他。”

他转身唤来随侍:“备马,进宫。”

今日,是朱瀚主动面圣。

朱元璋坐于榻上,手握铜炉,沉默不语。他的面前,朱瀚静立未坐。

两人对视片刻,朱元璋忽地笑了:“怎么?今日你这王爷,竟然舍得出门拜我这皇兄?”

朱瀚神色淡然:“宫中风起云涌,臣弟岂敢懈怠。”

朱元璋眯起眼:“说吧,为谁而来?”

朱瀚坦率道:“太子。”

“他惹祸了?”

“不是。”朱瀚顿了顿,神色微沉,“是有人想让他惹祸。”

这话一出,殿中空气顿时冷凝。朱元璋将铜炉往案上一放,火星飞溅,却无人敢动。高力士躬身退远。

“你说李景?”

朱瀚点头。

“朕早知。”朱元璋冷冷一笑,“你皇嫂当年在太医院留人,是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李景……太急。”

“若现在动手,只怕惊蛇。”

朱瀚缓缓说道:“不如引他自毁。”

“你有计策?”

“有。”朱瀚俯身低语,将心中所思娓娓道来。朱元璋一听,脸色从阴转晴,再由晴转冷,最终只是沉默片刻,点头:“准了。”

“臣弟告退。”

他一夜未眠,眼中血丝密布,脑海中反复思索着李景与江南假账案之间的关连。

“若此案真成,那‘私印假签’的罪名,我绝难撇清。”

这时,徐牧疾步而来,面色凝重:“殿下,消息确切。李景已经私派人前往户部,调取您五年前的巡视文书,其中有一张印信,与盐仓旧案重迭……”

朱标闭上眼,呼吸一顿。

徐牧又道:“不过王爷传来密信,已在户部设局,只待李景前去取证。”

“王叔他……”

“王爷已布好一切。”徐牧语声低而急,“他会将李景引入死局,只等殿下配合。”

朱标缓缓睁眼:“他为何总在替我挡?”

“因为他看得清。”徐牧语气一沉,“您必须亲手破局,才能担得起将来的天下。”

朱标沉默片刻,眼神忽地一变,低声道:“传令,让陈顺在东宫东阁布下重岗;另外,暗查内东厂出入名册,尤其是太后宫中调遣。”

“殿下要动手了?”

“李景的反制要来了。”朱标眼中一抹冷意若寒霜,“若我不先动,他便先胜。”

李景倚墙而立,身后站着数名亲信。

“户部那边已安排妥当,太子旧日签文已备,他自无法辩解。”

亲信之一低声道:“只是,王爷最近似有异动。”

“朱瀚?”李景冷哼,“他向来装闲云野鹤,但我早料到,他是朱标背后的刀。既如此——我便让你们两人,都背上污名。”

他掏出一封檄文:“这乃旧日藩王借东厂之名截调边地兵饷的伪折,落款乃朱瀚印记。”

众人皆惊:“这若流出……”

“便是王爷通私挪饷之罪。”李景目露阴鸷,“两人同时落马,天下将无人可阻我重整厂卫。”

陆苍衣看着手中那张印鉴,“真巧,你以为的鱼饵,其实是自己钩上的。”

朱瀚身披夜行衣,立于灯下:“是时候请太子入局了。”

太后望着手中锦书,神色冷峻。

“李景已递信,说今晚成局。”

“好。”她轻声开口,“该让宫中看看,谁才是真正操盘之人。”

她缓缓起身,披上金纹鹤氅。

“传本宫令,召李景至侧殿议事。”

然而,她未曾料到,今夜的侧殿,早已有一人静候多时。

那人站在灯火之中,身披玄色锦袍,头戴王冠,正是朱瀚。

“太后驾临,瀚不敢不迎。”

太后猛地顿住脚步。

“你……怎会在此?”

朱瀚拱手,笑意不达眼底:“李景之计,太后之谋,皆已落定。但愿您还有回头之意。”

太后冷哼:“你敢拦我?”

“不是我拦。”朱瀚语声一沉,“是陛下已知。”

此时,侧门缓缓开启。

朱元璋身披龙袍而入,眼中冷芒四射:“皇后……你做得好一手棋。”

太后脸色煞白,脚步一晃,几欲跌倒。

朱元璋未责,亦未问,只说一句话:“你们若连这小小李景都收不住,将来又如何镇天下之奸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