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七百七十七章 寒夜锦被暖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七百七十七章 寒夜锦被暖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神京,城东郊外,工部火器工坊。

荒原寥落,秋草枯黄,树梢叶端尚有未化尽的残雪。

一辆装饰明黄宫缎的双马驾车,安静的停在工坊门口,车后跟着四名带刀禁军骑卫。

即便车里只是一名六品内侍,但为天子宣召圣旨,代表着皇家威严,必要的排场半分不减。

等到贾琮和刘士振赶到门口,马车里的乾阳宫值守内侍袁竞,这才脸带微笑下了马车。

贾琮携刘士振赶到工坊门口,上前说道:“原来是袁公公过来传旨,贾琮有失远迎。”

袁竞笑道:“威远伯有礼,咱家传召圣旨,依矩而行,还望海涵,跪迎接旨吧。”

等到贾琮、刘士振等人依序跪地,袁竞展开手中黄缎圣旨,大声念道:

草原部族,荣羡天恩,入京求和,权衡磋商,共谋互惠,未得恩果。

旷日持久,利弊称量,轻重定筹,合议同心,诸事繁杂,谨益加勉。

翰林院学士贾琮,学养雅厚,恭谨善事,敕封两邦合议掌记,参知合议诸事,钦此。

袁竞抑扬顿挫的读完圣旨,又将黄缎卷轴双手呈给贾琮。

说道:“威远伯直奏之本,圣上已经御览,圣上让我传话,让威远伯相机行事即可。”

一共恭迎圣旨的刘士振,听了圣旨内容,心中微微有些诧异。

他知道本次主责残蒙议和事项,分别是内阁大学士王士伦、兵部尚书顾延魁。

这两人都是圣上重臣,虽都是正二品以上高官,下属掌记官为正五品翰林学士,这排场规格可不低。

且传旨内侍传达圣上口谕,相机行事又是何意?

自己这位年轻上官,正潜心负责后膛枪营造,突然一杆子打到兵部议和之事,多少有些让人诧异。

比起刘士振的一头雾水,贾琮听了袁竞传达嘉昭帝口谕,立刻便已心知肚明。

袁竞传达完圣旨,便坐车返回宫中,贾琮望着远去的黄绫马车,心中思绪翻涌不息。

自己那份直奏,不仅化解了未知阴霾,且直奏中对鄂尔多斯部的揣测,无疑得到皇帝的认同。

圣旨敕封自己为合议掌记,这不过是个虚职,皇帝不是想让自己和蒙古人讨价还价。

而是用这个合议掌事之衔,让自己合理介入两邦合议之事,甚至借此接近诺颜台吉,查探虚实根底。

嘉昭帝让袁竞传达口谕,相机行事四个字,其中包含了许多含义,也赋与自己更多应变之权。

他对身边的刘士振说道:“刘大人,眼下朝廷和残蒙正在议和拉锯阶段,必定诸事繁杂琐碎。

圣上既命我为议和掌记,我自然要在这上头下功夫,这段时间工坊之事,需刘大人多些操心。

好在五百支后膛枪营造已完成,年关之前的营造事务,虽是锦上添花,但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刘士振说道:“既是圣上下诏,大人另有国事要务,只管费心操持便是。

工坊之事,下官必定全力以赴,大人尽管放心。”

……

伯爵府,南坡小院。

日落过半,天色刚开始昏暗,佛堂左侧偏房已烛火明亮,桌上摆着四五盘斋菜,一大碗素汤。

这时辰府上各院多半还没开餐,南坡小院晚膳时辰明显早了些。

因修善师太修行半生,作息严谨,每日除礼佛诵经,心无旁骛,日落而息,日出而起。

芷芍和妙玉身为她的弟子,自然清楚师傅的日常习性。

修善师太和妙玉入住东府后,芷芍便交待厨房,按修善师太起居习惯,每日按时送来餐食。

每天晚膳都是日落未半,厨房便提前送到南坡小院。

芷芍自从跟贾琮回了神京,便已还俗入世,饮食也不再茹素。

贾家两府为豪门世族,日常饮食精到细致,珍馐百味,都是寻常之事。

芷芍这两年每日锦衣玉食,但在南坡小院进出用餐,都是和师傅师姐一样茹素。

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但这个道理在芷芍身上,似乎不太讲得通。

她在贾琮身边吃惯山珍海味,但陪师傅师姐吃青菜豆腐,依旧甘之如饴,津津有味,毫无难处。

妙玉见她吃的香甜,还不时往她碗里夹菜。

修善师太上了年纪,日常饮食克制,只吃了半碗米饭,便放下碗筷。

微笑说道:“师傅上了年纪,口味多半不中用,你们还年轻正该多进食。”

等到三人用餐完毕,外头天色已昏黑,落日西沉,天边已见寥落星辰。

厨房婆子过来收拾过碗筷,芷芍妙玉陪着师傅在院门外散步。

站在南坡之上,能看到坡下各处院落,此时都已点亮烛火,似和天上繁星辉映,显得安宁和温馨。

内院二门之外,从内仪门到府门,显得空旷幽暗,那里便是东府的外院。

妙玉发现芷芍的目光,总向一处宽敞的院落眺望,她顺着芷芍的目光望去。

不自禁微微一笑,那处大院落正是贾琮的住处,这个时候他大概快下衙回府了……

两人陪着师傅说了会闲话,等到天色愈发幽蓝,两人便送修善师太回房歇息。

等伺候给师太安寝,两人才回到妙玉房间,芷芍拿了两件换洗衣裳,便准备出门。

说道:“师姐,今天我回院里值夜,你也早些安歇。”

妙玉点了点头,看着芷芍出门离去的背影,心中莫名一阵空落落的。

突然想到芷芍说的值夜,脸上有些发烧,一颗心有些乱跳。

她也是出身大贵之家,自然知道值夜是什么意思。

大户人家丫鬟给少爷姑娘值夜,半夜需伺候起夜喝水等事。

她们师姐妹同床私语,妙玉多少听过贾府之事,芷芍虽不好意思多讲。

但妙玉却懂了里头意思,师妹给贾琮值夜,却不是寻常丫鬟那般值夜,多半是要……陪床。

她心思只是略过那字眼,便感到浑身发烫,连忙掐灭念头,不敢再去多想。

她只想找些别的事情,岔开不该有的绮念心魔,看到床边衣架之上,挂着两件完成大半的里衣。

其中一件是芷芍做的,另一件是妙玉帮着做了大半。

她看到两件里衣,心神渐渐平静,令人慌乱的杂念,如潮水般褪去,眼神中不见清冷,只有嗔痴柔和。

只是刹那之间,眼前异象丛生,云萝鸳帐暖,檀郎殷勤望,红尘动三千,弱水定底沉。

夜静无声,房中孤寂,芷芍离去时不经意之言,让妙玉怅然若失,恍恍惚惚,突生心魔,惊出一身冷汗。

她捏着胸口垂挂的菩提念珠,口中不住默念: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只是心中默念许久,内心惊悚似乎化去,心神依旧波动不息。

她不由自主站起身,取下那件已做大半的里衣,放在手中轻轻摩挲。

拿出针线在灯下一针针缝制,诵经持咒无法平复的心绪,随着穿针引线之间,竟渐渐变得平静无波。

……

伯爵府,贾琮院。

前几日那场大雪,经过这几日时间,积雪已逐渐化尽,但天气却愈发干硬寒冷。

龄官和英莲早去了厨房,等到日头落去大半,才和两个厨房婆子,用手扁担挑了两个热水笼屉回来。

龄官和英莲虽都长在江南,但龄官却比常人更怕冷,不仅上下穿了棉衣棉裙,手上还带着手衣。

外头还披着内发烧的披风,风帽把小脸裹得的严实,只露一双水润润大眼睛,明眸善睐,来回转动。

她刚进了堂屋,将手上笼屉放下,连披风都还没解下,就挨到温热熏笼旁取暖,像是再舍不得离开。

正在摆设碗筷的晴雯,看她冻猫子似的模样,笑道:“你既这么怕冷,就少出院门,多窝在屋里就成。

饭菜让厨房婆子跑腿就成,偏生自己要出门去逛,看冻破了你的皮。”

龄官笑道:“晴雯姐姐,你是不知道,越是大冷的天,厨房才是最暖和的地方。

我以前在姑苏戏班的时候,冬天虽没神京这么冷,但是那边冬天潮湿,寒气只往骨头缝里钻。

穿再多的衣服都挡不住,只有坐在炉火前才最受用。”

晴雯笑道:“这院子里到处是熏笼火盆,还不够你取暖,也值得你去厨房取暖,说出去笑掉大牙。”

龄官笑道:“哪里是特意去取暖,三爷得了上好花鹿野鸡,我去厨房帮着烧了两个菜,三爷必定会爱吃。”

门口人影一闪,豆官不知哪儿窜出来,问道:“今天有什么好菜,快让我闻闻,香不香。”

晴雯笑骂道:“半大的丫头喂不饱,听到有好吃的就撒欢,姑娘家家也不知害臊。”

豆官对晴雯的调笑,半点都不在意,走到热手笼屉前,掀开最上门一格。

见到里面一盘红嫩晶莹的肉菜,色泽诱人,浓香扑鼻,眼睛一亮,发出赞叹,小手就往笼里伸。

龄官站起身子,打了一下豆官小手,及时制止她的举动。

笑骂道:“多大的丫头,还这么冒冒失失,笼屉里都是热水,也不怕烫着,等三爷回来再吃。”

豆官不服气的说道:“即便现在不能吃,也先端出来摆桌,看着也好解馋,我都饿了死了。”

龄官笑道:“大冷的天气,菜肴出了笼屉,失了热气就不鲜嫩,瞧你这馋嘴样子,迟点吃还能饿瘦了你。”

两人正说着话,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紧接着便是贾琮清朗的嗓音。

“豆官,你既饿的厉害,今日可要多吃两碗饭。”

豆官俏声欢呼:“三爷回家了,龄官赶紧把菜摆出来,可不能把三爷饿到了。”

晴雯拿筷子在她发髻上敲一下,笑骂道:“人小鬼大的东西,哪里怕饿到三爷,饿到你自己才是真的。”

英莲听到贾琮声音,也从书房里出来,几人刚端菜上座,刚巧五儿平儿也从西府回来。

两人前脚回来,芷芍后头跟着进了院子。

只说在南坡小院用过素斋,不再入桌吃饭,又和贾琮说了几句,便进了正房整理东西。

……

众人正团团围了一桌,听到院门处传来脚步声。

回头看去却是迎春进了院子,穿淡蓝缎面折枝玉兰圆领袍,米白色棉裙,身上披大红撒花翻毛斗篷。

寒风卷动斗篷,头上累丝嵌珠凤钗,宝光晶莹,微微闪动,更衬得姿容俏美,仪态静雅,落落大方。

她身后还跟着丫鬟绣橘,手上提着明瓦防风灯笼。

贾琮笑道:“二姐姐这时候怎有空过来?”

迎春笑道:“昨儿我就没见到你,听说你在外头吃酒,回来时辰都晚了,今天特地过来瞧瞧。”

贾琮问道:“如今正在餐点上,二姐姐用过饭了吗?”

迎春笑道:“还没用过呢,干脆在你这里吃过,我们正好说说话。”

贾琮连忙让晴雯加了碗筷,姐弟两个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因东府一位掌勺厨娘,是从南方买的人口,日常善做南菜,龄官也做惯精细苏菜。

上桌菜肴又用贾琮得的野味,都是少见的上好材料。

几盘鹿肉菜式,一大碗野鸡羹汤,烹制色泽鲜亮,浓香扑鼻。

迎春笑道:“午时在荣庆堂吃过一顿鹿肉宴,我们东府厨娘的手艺,比起西府还要好上一些。”

贾琮笑道:“鹿肉虽好,嚼头劲道,老太太上了年纪,只怕不太受用,做成羹汤更好些。”

两人随口聊了几句鹿肉宴的事,至于宝玉在席上的做派,迎春自然半句都不提。

省的污了自己兄弟耳朵,搞不好还要白白生气,着实太不值当。

贾琮问道:“二姐姐,库里还有多余的香水、香皂、牙膏牙刷等物件?”

迎春说道:“日常姊妹虽常用,西府那边也送出去一些,应该还剩下不少,琮弟问这些作甚?”

贾琮笑道:“今日吃的鹿肉野鸡,便是承了一份人情,总要拿些回礼相送才好。”

迎春说道:“这事情好办,也不用你来操心,明日我帮你备上一份,叫管家替你送去即可。

中午老太太还说,你这朋友是懂行市的,隆冬腊月能猎这些野味,可是不太容易的。

还问是京中那家勋贵子弟,说不得老太太还能认得他家长辈。”

贾琮笑道:“这人不是京中勋贵子弟,是草原上来的人物……”

……

迎春听了稀罕,说道:“琮弟怎会认识草原上的人,我和姊妹们虽在内宅,但也知道些外面的事。

听说朝廷和蒙古人在九边对峙,说不得就要开战,如今城里来了许多草原人,说是要和大周议和。”

贾琮说道:“我被皇上委任议和掌记之职,以后要和这些草原人打交道,不过礼尚往来罢了。”

姐弟两个用过饭,又喝茶闲聊片刻,天色渐晚,贾琮才送了迎春回去。

他回来后便去了书房,找出前几日搜罗的兵部邸报,上面汇集最近一月九边各镇卫戍军情。

邸报内容来自各边镇军情奏本,由兵部整理抄录,朝堂小范围内流转,作为九边战事应对筹备参考。

能接触到这些兵部邸报,只有皇帝御前、内阁、兵部、工部、户部都相关衙门主官和次官。

原本按贾琮的官衔品级,还接触不到这类军情邸报。

但他身为工部火器司监正,在工部的位置十分特殊,即便尚书李德康也无权节制。

火器司所有事务直接受皇帝指派,这就让他在工部的地位有些超然。

李德康和贾政是多年同僚,对这位过份年轻的下属和晚辈,一贯十分亲和礼遇。

有次贾琮入李德康官懈,商议火器工坊营造材料事宜,看到他书案上的兵部邸报,不免多看了几眼。

李德康见他感兴趣,每次兵部下发军情邸报,都会誊抄一份给贾琮,也算做个顺水人情。

贾琮注意到从十一月上旬开始,根据兵部邸报消息,残蒙对边镇的袭扰明显下降。

到了十一月下旬,残蒙对边关村镇的偷袭抢掠,几乎完全消身匿迹,此时也正当残蒙使团入京议和。

最近一份军情邸报,来自于九天前,于残蒙部落临近的大同、宣府一线,风平浪静,毫无波澜。

只有边军斥候出关巡弋,偶尔汇报边关五十里之外,有残蒙千人队零星调动。

大同、宣府两镇总兵府密切关注,但至今并未发现异常。

贾琮来回翻阅几分邸报,只是眼前这些零碎信息,一时并不能理出头绪。

看到窗外夜色渐深,他收拾好东西,让英莲也回去歇息,出了书房便回了主屋。

轻轻推开门户,见房中烛台辉亮,通明摇曳,床帐轻悬,锦被生光,倍感温馨。

见芷芍端着炭盒,往熏笼里添加银霜炭,火红炭火映照,俏脸粉嫩,娇美无限。

她见贾琮回房,连忙将炭盒放回原处,在盆架上用水净手,才帮贾琮解带宽衣,更换寝衣。

最后才去了妆镜前,卸掉钗簪首饰,解开发髻,对着妆镜梳理秀发。

镜中看到贾琮坐在床边,饶有兴致瞧自己梳妆,不由自主对镜一笑,嫣然生姿,愈发楚楚动人。

贾琮说道:“最近衙门太忙,休沐日都没在家,好些天没去看完师太,她身子都还安稳吗?”

芷芍说道:“师傅最近吃睡都好,旧症也都平复,身子挺好的。”

只是城郊传来消息,牟尼院已修缮完毕,师傅说等油漆墙灰晾晒几日,腊月初十便要搬回去住。

我本来想留师傅过完年再走,可师傅说叨扰许久,也该要搬过去了。”

贾琮听出芷芍话语中不舍,站起走到她身后,说道:“师太是佛门中人,喜好佛院清净,你便顺她的意思。

我算着腊月初十正好休沐,那日我陪你送师太和妙玉姑娘回去。

等到过年的时候,你真要想念他们,我们再接她们回来便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