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稳扎稳打(大大更)

官复原职的泾原路副都总管彭孙率三千兵马出北萧关。

宋军顶着寒风在石门川扎营。

此地距灵州仅百余里,距鸣沙城不足二十里。

彭孙方一出北萧关,便有党项游骑前来窥视跟随。

宋军自一眼望到了来探查的党项骑兵,这些党项游骑如秃鹫盘旋石门川嶙峋的乱石之间,铁翎映着晨光忽隐忽现。

领头的党项大将头盔插着白牦牛尾,正是铁鹞子精锐特有的翎饰,他身边有数十骑正窥视着宋军工事。

这几十骑似料到宋军不敢出阵一般,懒洋洋地下马躺在山坡下晒太阳,一副没将宋军放在眼底的样子。

事实上近千党项骑兵伏在山后的沙棘丛中。

见宋军坚阵不出,数名党项骑兵索性解鞍下马,当场架起篝火炙烤羊腿,肉香混着挑衅的呼喝声随风飘来。

为首的党项将头盔铁鹮翎盔在晨光下闪烁着寒芒,手中长槊遥指宋营,继续令手下搦战。

“彭“字将旗扯得猎猎作响.

彭孙立于木栅箭楼上,甲胄凝着霜花,目光扫过远处山坳。

“直娘贼!“

“鼠辈安敢!“营中士卒听得目眦欲裂。

一排宋军伏在寨旁,数十张神臂弓紧贴木栅,百步之外,党项铁鹞子解鞍烤肉的篝火青烟清晰可见。

“儿郎们稍安勿躁,山后的沙棘丛中,必有兵马埋伏!不许出阵!”

彭孙往前一指,命军士们继续掘壕立栅,左右抡锤夯实地基寨外壕深达三丈,寨墙木桩特意斜插四十五度,专破铁鹞子重骑冲锋。

数具床子弩被抬出,暗中置于土垒上。

宋军就这么当着党项兵马的面,继续修营垒。

寨墙下,两名青袍虞候正展开羊皮制阵图。

年长些的以规尺丈量夯土:“恩师《边防图略》有云:寨墙斜插向上,可卸重骑七分冲势。“

他指尖划过图上山形水势,忽对年轻者叹道:“恩师昔在渭州,最恨党项轻骑断我粮道。“

他们都是太学出身,还都是横渠门下。

他们手展阵图继续督工,所设名曰‘连环寨’。

横渠门下,师承自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此天地本无心,以人为心。

所以读书人要为天地立仁心。

立命出自孟子尽心。原文是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从尽心到知性,从知性到知天,从知天到事天,从事天到立命。

说白了就是以人道法天道。修道之谓教,读书人要用天道来教化生民,安身立命。

上为天地立仁心,下为教生民立命,这就是横渠门下的宏愿。

张载年少时喜谈兵,甚至曾打算率人夺回熙州洮州一带,他向范仲淹上书过,范仲淹鼓励他研究儒学。

熙宁时张载任渭州军事判官,在蔡挺门下办事,为了制服党项他提出三个主张。

一招揽蕃部,妥善安置,笼络人心。

二以堡寨遮断,阻遏党项劲骑出没,步步为营推进。

三在边地屯田,发展经济,减轻中枢负担。

这三点主张,正与章越收服熙河的主张不谋而合。

所以横渠门下将张载的主张与朝廷在熙河路的拓展结合,倒也成了实学。

如今秦风路转运使范育正出自张载门下。

横渠门下领兵自有一股等锲而不舍的钻研劲,他们将经义治学的本事,用在了排兵布阵上。

譬如这连环寨,多少多少几尺,壕沟要掘几丈,鹿角几处防备敌骑,皆是多番改进后编撰成图册文字。

每次立阵都照本按图而设,如出一辙。章楶在京见过这些横渠门下,大多是出身于家境殷实,却又谈不上富贵的寒门,都是不善于夸夸其谈,而是能埋头做事的拙诚读书人。

在元丰与党项交战中,这些横渠门下的将领表现突出,立阵后能抵御数倍的党项兵马的猛攻,击退敌军之后又能再总结经验教训。

这两名虞侯继续议论道。

“汉时晁错有言,匈奴骑兵上山下坂,骑射双绝,汉兵不及也。又有草原辽阔,匈奴游斗,汉军死伤惨重,不得不下马地斗,被动无比。”

“今日党项,契丹骑兵更胜过匈奴多矣。”

“不错,兵法有云,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迟。如彭总管,咱们持重不出,切莫大意。”

“日拱一卒,缓缓至鸣沙城下。”

“以后就是灵州。”

二人自顾议论,身后第三道木栅后则是数百名就饭食的泾原蕃汉弓手。敌军近前,三千兵马轮流吃饭,蕃汉合军后,汉军得蕃军骁勇骑射,蕃军得汉军之纪律组织。

言语间突然传来争吵。

突见一蕃军弓手揪着一名汉卒衣领。

两名虞侯上前骂道:“阿咄啜你做什么?”

阿咄啜带着浓重党项口音道:“凭甚俺们吃黍饼,这汉人食白馍?”

汉卒抓着被揪的衣领涨红了脸道:“俺娘托商队捎来的!陇西老家才收的!”

“你有何凭据?”阿咄啜不依不饶。

“取账册来!”年长的虞侯声若洪钟,“阿咄啜,你整日在营寨中言汉蕃不公。”

“你上月斩首三级,无论蕃汉皆赐绢三匹——阿咄啜你得九匹,可曾短过分毫?”

阿咄啜道:“这倒不曾。”

旋即又道:“那汉军李二狗私藏首级,怎不见你们处置?“

年长虞候冷笑:“此刻正在辕门挨鞭子!“他猛指阿咄啜护心镜,“倒是你!上月私分战利,当本官眼瞎?“

围观的蕃汉士卒嗡然骚动,数人嘿嘿地笑出声来。

“阿咄啜,我亲眼见得你熔了三枚银扣,是打算送给相好的回鹘舞娘吧。”

阿咄啜不言语。

汉卒趁机嚷道:“虞候明鉴!这厮自己贪嘴,倒来寻俺晦气!”

另一名年轻的虞侯当即将汉卒的白馍,当众掰成两半,一半给了汉卒,另一半给了阿咄啜,然后对众人道:“同釜而食者,方为同袍。”

“阿咄啜,当营喧哗应领三十鞭,大战在即权且记下。”

阿咄啜抱拳道:“是。”

阿咄啜蹲回篝火旁,就着一旁汉卒递来的陶碗啜饮杂粮粥。

蕃汉同釜而食的香气漫过寨墙。

彭孙见两名虞侯处置公道,不由点了点头。

这蕃汉合军是章越在熙河路时所创,吕惠卿到了鄜延路,河东路后全面推广。这避免了熙宁三年时韩绛指挥攻罗兀城时,重蕃军轻汉军。

也避免了战事一起,蕃军汉军相互指责,推诿的局面。

治军多年,现在泾原之蕃汉弓手,鄜延之斧骑兵都是令党项骑兵闻之色变的存在。

当日党项兵马无功而返,宋军也不追击。

宋军次日三更烧饭,四更食毕后,五更即出发。

又向前二十五里即立寨,此时抵鸣沙城下十五里处。

城中党项将领,乃静塞军监司监军。静塞军监司原先在韦州,驻守甜水河一带,但因韦州数度被宋军攻破后,退至鸣沙城。

静塞军监司有三万正兵,三万辅兵,但现在正兵辅兵不足两万。

他再度观阵,今日宋军与昨日没什么区别。

他仔细看过宋军营寨,宋军立寨都依流程,必择险要之地立寨。

先围绕营地挖掘深壕,深壕必须是一丈深,两丈宽,壕沟里设竹签、木刺、陷阱,然后将挖出的泥土全部用于修筑高墙,墙需八尺高、一丈厚,再以夯土或木石加固。

营门处有吊桥、鹿砦、拒马。

党项将领不知道,这都是横渠门下绘制的《筑寨图说》中都有细细名目。

立寨后宋军就进行坚守,拒不浪战,绝不投机。

这样令来去如风,勇猛善战的党项兵马,在野战、突袭、近战的优势大减,而令长于弓弩和各种器械,却短于搏杀的宋军,如虎添翼。

就是这样以拙胜巧的战法,令眼前这从军二十年的党项名将毫无办法。

“虽说眼前只有三千宋军,但咱们三万兵马都打不动,只能围住慢慢打。”

监军气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眼看宋军的偏厢车正将最后几根斜桩夯入冻土。

左右都道:“都监不可啊,宋军营垒都修到城池底下了。”

“再不打,大王会责怪。”

“打打看吧!探探宋军虚实也好。”

监军道:“糊涂,难怪宋相章越敢将进兵方略之法,张榜兴州三日,任尔观之。”

“这分明是妖术啊!”

……

宋军营寨里,蕃军弓手嚼着黍饼擦拭箭簇,汉卒甲士就着肉汤打磨陌刀。

监军亲眼看着宋军如工蚁筑巢:丈八深壕转瞬成型,夯土墙以肉眼可见速度拔地而起。

偏厢车里床子弩被迅速搬下。

营门外撒上铁蒺藜。

几名匠人在营中挖掘水井。

彭孙满意点点头,他看着鸣沙城,不由想到了当年鸣沙城下从党项兵马重重包围中救下章直的经历。

当时他从熙宁寨出发,走了三百多里才到鸣沙城,而今从北萧关走五十里地即到了。

数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当时还是章侍中刚拜相之时,党项兵骄将勇,正是不可一世的时候。

他为了救章直数度遭遇风险,险些性命不保,最后不辱使命。

而今章侍中已二度拜相,现在的党项用几位虞侯的话来说‘党项精骑损十之七,困敝已极,终成俎上之肉了’。

而自己这个被讥为“捧臭脚“的招安将,如今也已是一路兵马副总管了。

……

烛火在舆图上游移,将灵州至米脂的千里河山点亮。章楶立图而观,忽闻帐外马靴踏雪声渐近。

“禀爹爹,三路粮草已抵笼干城!“章縡挟着寒气掀帘而入,肩头凝着霜花。他瞥见案头凉透的糜粥忙道:“爹爹,曹大夫说了,寒痹之症最忌.“

“且看此处!“章楶打断章縡的言语,点在舆图米脂寨处,青筋凸起的手背泛起病态潮红:“李秉常倒是学得乖——东线鸣沙城下按兵不动,西线却在鄜延路撕开口子。“

党项也有党项的方略,宋军从泾原路中出灵州城,而党项也有他的破局之道,就是继续在鄜延路进攻,将战场转移至此。

章縡解下大氅覆在父亲肩头,顺势望向舆图:“西贼是要拿米脂换鸣沙?“

“何止!“竹杖掠过横山,章楶道:“折可适已接管了韦州城,而有了野利信义投靠,灵州方向党项兵马的动向和部署,我也是一清二楚。”

章縡凝视野利信义标注的蕃军布防,忽道:“野利有言,党项八部敌酋多半主张弃守灵州.“

章楶竹杖猛地插入炭盆,搅得星火四溅。

章楶从野利信义处知道党项内部也有争论。

很多将领劝说李秉常索性放弃灵州,让宋军打进来,他们在横山方面继续向鄜延路和河东进攻。

理由是横山方向的蕃部可驱一战,同时可以随时得到辽国兵马的支援,复制之前永乐城之战的胜利。

而且宋军占据灵州城后,补给线会拉长。

此刻细碎的雪粒扑打着军帐篷布。

章楶紧了紧大氅道:“此说也不是没有根据,想当年太宗朝时,李继迁就是围困灵州,先破了泾原路的镇戎军,取了北萧关,逼得我朝不得不从请庆州运粮给灵州。”

“最后不断袭取本朝运粮队的办法,终攻下了灵州。当真是阴鸷如狼!从此党项国势自从而起。”

李继迁先攻下了乌、白两盐池,至道二年,开始进攻灵州,又在浦洛河大败宋军的护粮队,夺取了宋军运往灵州的军粮40万石,对灵州形成了包围之势。

咸平元年李继迁夷平镇戎军,3000余骑兵驻扎萧关,不断袭击从庆州运往灵州的粮食。宋转运使陈纬和灵州知州李守恩在护粮战斗中阵亡。

最后宋朝放弃了灵州,灵州知州裴济在此苦心经营农田水利和安抚八镇军民两年。

最后在党项围城之中粮饷断绝,他以血书向朝廷求救,但都石沉大海,始终不见宋军影子。咸平五年三月李继迁集中重兵,终于攻陷灵州。

裴济被杀。

章楶多次读史至此时,不由掩卷遐思,既敬裴济,又感叹国势倾颓。

这还是太宗的时候。

帐外忽有战马嘶鸣。

“灵州,灵州啊.“章楶的叹息混着炭火噼啪。

章縡道:“灵州对本朝与党项而言其要害之处皆不言而喻,当年则有‘张大国之威声,为中原之捍蔽’之称,仅次于凉州。”

“而李继迁则道灵州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一旦失去灵州,党项会彻底失去对陇西的辐射。”

“李继迁夺取灵州后,便命为西平府,定伪都于此,后才迁都至兴州。”

“眼下据野利所言,党项在泾原路方向连败,令国中众将都失去了再出泾原路葫芦川大道的信心,坚持认为就算丢了灵州,党项依然可以背靠定难五州获得辽国的支援,获得喘息之机。”

“而李秉常等党项国中有识之士则清楚明白,一旦灵州失守,党项很可能面临国土东西被截断之危。”

“灵州是兴庆府的门户,灵州失守后,兴庆府也是岌岌可危!”

章楶闻言继续用竹杖搅动炭火,手中青筋微凸。

章縡看着父亲运筹帷幄中思虑憔悴,不由心疼。帐外战马不断嘶鸣,原来是驿马溅雪而过,急促地传来后方军情。

野利信义的投降,令章楶清楚地知道,党项在死守灵州的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一旦党项上下重新认识到灵州重要性,那么到时候宋军攻取的难度将倍增。

章楶想到这里起身道:“可如今党项众将,倒似太宗朝时的公卿,一意弃守。”

章縡知道爹爹已有决断,他将铜壶倾出滚烫茶汤倒入茶盅中。

章楶道:“眼下灵州城下只有翔庆军司和静塞军监司两个军监司,静塞军监司遭到我军常年打击兵马不足两万,而翔庆军司在平夏城下遭到重创后,元气未复。“

“灵州一失,陇西各部顷刻倒戈!契丹援军到底能救得党项几次?”

说到这里,章楶掀帘远眺,仿佛自此雪景中望见了贺兰山的景色。

“若我们分兵驰援米脂,则灵州守军则必直击鸣沙城下!“

此刻北风卷着雪粒灌入,将章楶的大氅鼓荡起来,恍惚间见五十年前李继迁策马踏碎灵州城池,而今他要为的就是将这百年屈辱碾作齑粉。

章楶遥望远方,仿佛看到了道:“现已取得韦州出兵,便顺势攻下灵州。”

“灵州城固然重要,但若能在灵州城下歼灭党项一到两个军监司,才是大略所在。”

章縡道:“此乃人地皆得之略!”

“灵州一破,覆灭党项则指日可待,若从鄜延路,就算胜了也未足动摇党项根本。”

章楶道:“便以此上疏侍中,表明我们要打灵州的决心!”

章縡露出坚定之色道:“孩儿这就草拟札子!”

……

灵州城外却仍是冰封千里的光景,汴梁城南的柳絮已纷飞如雪。

春暖大地。

达官贵人或仍穿着棉服出城踏青,女子们则换上薄薄的春衫。

都堂里。

新任枢密副使沈括看着奏疏道:“章枢密此举,是要弃米脂寨,而攻灵州啊!”

“米脂寨一失,绥德军震动,党项兵马可直驱延州,甚至延安府也会震动。”

章越斜睨沈括一眼。

“而且章枢密决意将行枢密院,从德顺军直接迁至北萧关这更是行险之举。”

“北萧关以北的惟精山,党项可是屯有重兵,即便迁至怀德军平夏城也不至于此。”

蔡京也道:“萧禧也道,若是本朝敢打灵州,辽国的铁骑便打定州!”

章越对蔡京道:“你与辽国使者萧禧走得倒是很近。”

“索性你来为礼部尚书好了。”

蔡京心底嘟囔,还不是你让我接待萧禧的。

章越没好气地道:“可是你将我说的将本朝进兵方略,张榜于兴州城中三日,也不怕尔等知晓?”

蔡京打了个哈哈,斜倚檀木椅背,低头呷了口茶,又觉得味道寡淡,从袖子取了龙脑香片添入。

他这人就是好喜繁华,又忍不住装腔作势,当然这也是谈判的一等策略。再说他也不怕章越怪罪。

蔡京道:“下官当时也回敬道,贺兰山的雪水入茶,可比定州的浊酒更胜一筹。”

“教你震慑萧禧,你倒把军机当市井说书。“

章越看了蔡京一眼,他当然不是想过分地责备蔡京,只是不喜将自己的话到处乱传罢了。

“学生效仿章相公在兴州城头贴《平戎策》的气魄而已。”

“现在连辽国都知道,本朝要打灵州了。”沈括叹道,“再这般打灵州,怕是力有未逮,不如改从他处。”

苏颂则道:“然章公大策,便是无论你怎么打,我的大政方针不变,就算快一点慢一点的差别。”

“李秉常不愿在灵州城下与我决战,那么我们就逼着他在灵州城下与我决战!”

沈括则道:“当年高遵裕十余万大军被困灵州,还不是因为汲汲于城下?”

黄履见沈括一再反对章楶出兵灵州也揣测到他的意思。

沈括在泾原路经营多年,眼见为章楶作嫁衣心底多有不甘。所以对章楶颇有反对,二人关系不睦也是众所周知。

黄履则道:“通往灵州两条大道,分别是青岗道(环庆路),萧关道(泾原路)。”

“青岗道虽近,但从环庆路至灵州一路有大片不毛之地,没有水源,不适合我军步步立寨。”

“萧关道虽迂回了一些,但多河滩水草丰茂,其路线为镇戎军出塞,至北萧关共两百里,再走两百里至鸣沙城,从鸣沙城至灵州一百里!”

章越皱了皱眉头道:“朝中还是在弹劾章惇和吕惠卿吗?”

众人点点头,虽说现在刘挚、梁焘、王岩叟等最顽固不化的旧党都被罢去,但朝中旧党仍有不浅的根基。

自己门下的苏辙一直主张对吕惠卿清算,甚至对章惇也是颇有微辞。

其实章越也不喜欢吕惠卿,但吕惠卿确实是人才,这些年在鄜延路和河东路经略使任上政绩卓著。

契丹数度侵攻河东,吕惠卿在河东打得有声有色,既保持了对党项的强势,也抵御了契丹的进攻,奈何非我同党。

苏辙这一次弹劾吕惠卿就批评他当年的手实法。

就是根据‘如有隐匿,许人告发,并以查获资产的三分之一为赏。’

此举在苏辙看来就是用大肆抵恃告讦(举报代替管理),此举鼓励民间诬告和仇怨,在实行之中稍有资产的家庭常被仇家诬告,官吏借机勒索,民间“鸡豚皆遍抄之”。

而与章惇吕惠卿有仇的邓绾,也称其‘嚣讼者趋赏报怨’。

后章越叫停了吕惠卿的手实法,改由用‘砧基簿’登记,也就是只有财产变更和交易时,朝廷才进行登记,此举既保证了税收,也免去了激化矛盾。

民间不报,我就不追查。

而范百禄,范纯仁等人也弹劾吕惠卿,同时批评章惇在元祐兵乱中的疏忽放纵,不作为。

至于章越盘算了半天,他是不打算动蔡确,吕惠卿,章惇的。

他们在变法中无疑显得更激进,但自己作为新党中务实的存在,这时候若落井下石对他们进行清算,那么新党的激进派一空,无疑自己的政策就会遭到抨击和指责。

比如吕惠卿的手实法遭遇太多抨击批评被叫停后,自己的‘砧基法’就悄悄地上线运营。

朝廷民间都一致称赞叫好。

是砧基法好吗?不见得。

只是吕惠卿之前做得太过了,所以才凸显砧基法好。所以蔡确,吕惠卿,章惇他们被彻底清算打倒后,那么自己的政策势必下一步就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策略就如同,吕惠卿当年要打倒冯京时,自己保冯京一般。

冯京倒了,吕惠卿下一个势必要对付自己。

这时内侍来宣道:“皇太后延和殿宣见章相公!”

章越从容起身赴延和殿。

章越边走,内侍便低声道。

“范百禄,范纯仁又在太后面前弹劾吕惠卿,章惇,故皇太后召侍中商议。”

章越点点头,内侍也是提前给章越通风报信,让他心底有个数。

身为宰相不可能不与太后,天子身边人亲昵的。

章越从容而行。

宋朝大典礼一般在紫宸殿,而大起居多半在垂拱殿。

今日章越刚在垂拱殿剖析大事,而今又往延和殿面见皇太后和天子。

章越抵达延和殿时,谏议大夫范纯仁,中书舍人范百禄正在延和殿中。

章越一看二人这般,便知二人一定要有个结果,一副不罢了章惇,吕惠卿誓不罢休的样子。

皇太后依旧在垂帘后,天子则在垂帘之前端坐。

章越瞧了天子御案上的那摞弹章,估计都是弹劾蔡确,吕惠卿,章惇的。

“赐座!”

内侍搬了一张交椅前来。

这是章越,文彦博方有的待遇。

皇太后当即对章越问道:“侍中,卿对吕惠卿,章惇二人相识否?”

章越道:“臣在未及第前便与二人打过交道,也算是相识二三十年。”

“如今可有往来?”

章越道:“吕惠卿偶尔与臣书信有往来,章惇倒从不往来,不过臣兄与臣侄与他倒有往来。”

吕惠卿与章越书信一月一份,而不是偶尔往来。

两家过了这么多年,恩怨早已淡了。

章实于氏与章惇也早恢复了联系,至于章直也是这几年与章惇开始往来。

皇太后点点头,她对此事早已知情,但有些事总要下面的人来自己说才好。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乃人君或上位者必学之法。

七术中就有挟智之术,拿已知的事故意去问别人,如此就会从获知隐情。

皇太后道:“朝中对二人弹劾颇多,但老身也知二人颇多才干,办事得力。不知卿以为二人是如何?”

章越想了想道:“昔王荆公曾言:‘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

“司马光曾言,惠卿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

“先帝亦曾言,惠卿进对明辨,亦似美才,后又言吕惠卿,忌贤妒能、争强好胜、为事不公。”

“至于章惇亦是毁誉参半。”

“至于才干,臣以为确如皇太后所言。”

范百禄手持笏板出列,肃然奏道:“苏辙曾与臣言,吕惠卿此人怀张汤之辨诈,有卢杞之奸邪,诡变多端,敢行非度。”

“先前先帝驾崩,未得朝廷允许便私自出兵攻伐党项,激起边衅。”

“朝廷需明法度。”

章越道:“启禀皇太后,陛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方今国事多艰,河东防务全赖吕惠卿维系。臣虽与之有旧怨,然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

章越目光扫过殿中二臣道,“若尽易边帅,恐贻误戎机。“

章越不是不能罢吕惠卿,只是眼下章楶为行枢密使总督陕西五路,那么河东经略使再换上自己人,朝廷肯定要觉得他造反了。

所以只有让吕惠卿继续在河东经略使的位置上,自己才能完成灭党项大业。

范纯仁闻言出班,沉声道:“吕惠卿借整饬边备之名,苛敛民财。”

“这些年吕惠卿不断以加固河东为名,向朝廷要钱要人要人,颇有拥兵自重之意。这次还以朝廷的名义在河东私征牛皮税,十村九寨几无耕牛。”

“甚至强征民屋充作营垒,河东百姓怨声载道。”

“臣闻太宗朝时吕蒙正荐人三不用,章越不疾不徐道:“即骤贵者不用,寡恩者不用,刚愎者不用。只要吕惠卿不合此三论,臣以为姑且留之。”

“吕惠卿虽苛酷,然边将临敌,岂能尽善?可削官示惩,观其后效。“”

皇太后温声道:“便依章卿所奏。“

范纯仁再奏:“章惇刚愎自用,当严惩。“

章越道:“臣也以为章惇当贬,不过臣之前听闻朝中言语,章惇曾言北齐娄太后,曾废孙子少主,而立儿子常山王高演。”

“其曾在朝中言语‘如今主少国疑,北齐宣训事仍可忧虑’。”

“其言自以图危上躬,且浸及太皇太后当贬也。至于贬至何处……皇太后和陛下自有圣断。”

章越此言一出,范纯仁,范百禄都略有所思,官家看了章越一眼,有所掂量。

章越这话属于正话反说,章惇都要被贬了,不过太后你看在原来的情分,不可太过。

皇太后想了想看了皇帝一眼,她知道章惇在此事上有功劳,但这时还是不可与太皇太后扯破脸。必须委屈一下章惇。

皇太后道:“章惇如今已贬知汝州,就罢其差遣,再改知杭州。”

范纯仁范百禄心想,章惇虽说先后被处罚,但处置并不严厉,在章越的主持下都还是留了分寸。

……

范纯仁范百禄二人退下后,皇太后道:“章卿于新旧两党间多方调停,老身冷眼旁观多时,深知卿维持这般局面殊为不易。“

少年天子端坐御座,目光澄澈:“朕今日方知何谓'相忍为国'。“

章越紫袍微振,肃然长揖道:““臣不敢当。既居相位,自当秉公持正。待平定西夏,陛下亲政之日,便是臣归田之时。”

“不可!“珠帘后传来茶盏轻磕之声,向太后声音陡然提高:“国事千钧重担,非章卿不可托付!此话休要再提!“

十二岁的天子竟自御座起身。

他略显稚气未脱的面容此刻庄重非常,一字一顿道:“朕愿章卿再相天下二十载,待朕弱冠亲政,方将国事全权相托。“说着竟以弟子礼向章越拱手。

太后又添一句:“老身与皇帝心意相通。章卿若去,如折栋梁,这朝堂怕是要倾。“话音未落,言语竟有哽咽。

章越保持着揖礼姿势,余光瞥见天子的靴尖已抵至自己眼前三尺之地。他心知这番挽留绝非虚礼——少年天子眼中热切,以及太后言辞的诚恳,俱是真情流露。

章越有些感慨,到了他这个位置就是怕如坤卦中所言,黄裳元吉之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自己今日位极人臣,若不知进退,恐有亢龙之悔。然则太后天子如此推心置腹,倒叫他这番以退为进之策,平添几分愧疚。

挽留后,章越道:“蔡京回报,萧禧道本朝若要打灵州,辽国要出兵打定州。”

垂帘后传来茶盏轻颤的声响,似有些皇太后束手无策。

“这萧禧如何察知?”

“蔡京以为是故意试探我等。据党项降将野利所言,党项早已察知我军出泾原路包围灵州的意图,若是以此禀告辽国也不意外。”

“依侍中之见如何待?这.这该如何是好?”

章越道:“三镇辅军审案已出,似司马光等大臣言要尽株连之事,臣不认同。”

“皇太后,陛下既宽容了蔡确,章惇,吕惠卿,何不能宽容这些辅军将领呢?”

众人恍然,章越保吕惠卿,章惇,也有安定辅军军心之意。

章越的声音愈发清晰道:“臣以为既是首恶已是惩处,本着使功不如使过之策。那么三镇辅军可以尽数调至大名府一线布防,以待辽军南下。”

“让这些将士戴罪立功。”

“若是不敌,再两罪并罚不迟。此刻若动摇军心,恐生大变。”

皇太后已是明白,章越的主意,此刻她有些后悔若将章惇,吕惠卿处罚太过,寒了下面将士的心怎么办。

那些旧党范百禄,范纯仁是忠贞,但是根本不知体国。就算要清算,也要等到辽军退去后再说。

她大约知道定州是在河北。

身后阎守懃取出舆图给皇太后看过,皇太后点点头,确认定州的安危至关重要。

向太后道:“先帝在世时,一直担心辽国兵临河北,河北百姓遭到涂炭。”

“本有章卿坐镇,老身原不该忧虑。可这心里.”

章越道:“臣请大张旗鼓调兵至大名府。而辽军知我有备,未必敢真打定州。”

“三镇辅军宜择将帅,请太后和陛下斟酌人选。”

殿中李宪一直静默不言,听到这句话心底一动,但还是低下头,只是下意识攥紧拂尘。

他明白凭内侍的身份能身居高位,并统领大军,所在乎者无非一个忠字。而他李宪便真真正正地忠于陛下的人。

去年他因‘罔上害民,贻患国家’之事被弹劾,贬为右千牛卫将军。本以为再无机会重返庙堂。

哪知太皇太后失势,章越又重回朝堂,他连夜被皇太后召回了京里。

石得一看了李宪一眼,皆觉得这个人选,他可以胜任。

皇太后道:“老身看李宪甚是合适。”

“李宪.臣.“李宪的喉咙突然发紧。他疾步出列跪倒,额头重重磕在地砖上。抬起头时,这个曾经统领二十万大军的宦官竟已泪流满面:“臣愿以残躯报效先帝知遇之恩!若辽狗敢踏足河北一寸,臣必“

李宪此刻回想起了当年,武英殿地龙烧得极旺,年轻的先帝只着一件素纱中单。

“卿来看,”先帝突然对自己道,““章越昨日奏称,当效法唐太宗灭突厥之策,从古渭寨出,先取临洮,之后再取兰州,凉州断其右臂!”

先帝指尖顺着黄河划到兴州:“可是朕却想打这灵州,最后这定难五州“

李宪捧着热茶的手微微发颤。作为内侍,他本不该妄议军国大事。

“党项人擅骑射,若效突厥故事恐.本朝骑兵未必能及。”

先帝道:“你说得有理,内侍中你也算会读书,知兵事,能替朕分忧了。”

“你可愿领兵?”

“内臣.“李宪喉头滚动,终是跪地重重叩首,“内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神宗扶起他时,掌心温度透过绢衣:“朕知卿忠谨。”

李宪今年四十四岁,朝野都说他是心怀开疆扩土之志,其实他更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多少个良宵他都陪同着先帝立在武英殿的舆图下,他手持竹盏伺候在旁,看着先帝手持朱笔在舆图上勾勾画画。

先帝不时以西事和兵略询他李宪,李宪一一作答。

而如今武英殿上御座空空,唯余铜炉炭火映着“复汉唐旧疆“五个殷红如血的大字。

最后千言万语到了李宪口中只是这一句道:“内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

看着李宪重新得到重用,章越欣然旋即道。

不过刚领受了职位的李宪则起身后,向太后又道:“侍中,京师重地,定州更是不容有失。”

“老身还是觉心惊肉跳.”

宋朝为了打一个灵州,真的让辽国饮马黄河,动摇了京畿,这也是代价太大了。

章越知道此举是冒风险,于是则道:“真正的胜负在于灵州一役,只要破了灵州,兴州府门户洞开。章楶奏称不以克灵州为目的,而是以灵州为饵,在此打一战,灭掉党项两个军监司的兵马。”

章越说着给了太后和官家一个念头,就是党项契丹都知道我们要打灵州,我们就依旧要打。

他目光炯炯地望向御座:“辽人与党项皆知我军必攻灵州,正因如此,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章越说到这里玉笏在掌心轻叩:“我军步步为营之策,辽夏至今无解。纵使其攻我必救,亦不可自乱阵脚。“

事情可以慢,但一定要向前推进,虽迟必到。

因为无论是辽国,还是党项对宋军这样土工作业都没有破解的办法。

所以都是用攻敌必救的策略。

无论是党项要打鄜延路还是辽国以攻定州,都不能改变我的做法,不能改变我的初衷。

向太后道:“侍中,是不是从西北抽调部分兵马回援,以策应京师安危?”

“据老身所知熙河路的凉州直和党项直精锐非常,乃天下有数的精兵,若二者能调其一回援,则京师可以无忧。”

章越心道,太后居然打我凉州直和党项直的主意。

不知到底何人向她进言,这分明是不知兵的人建议。

凉州直是章越在夺取凉州后,以凉州马场所设的二十个指挥的骑兵。

党项直则是尽数招募党项降军所组成的十个指挥骑兵。

这可都是国之重器,平日放在熙河路,足以威震西域,使宵小不敢轻举妄动。

无论是阿里骨,青唐见宋朝有这两支骑兵在,都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太后要调其中一路兵马回援京师,着实太过。

但不保京师,又显得自己有些不将太后和天子的安危放在眼底。

章越颇有迟疑。

李宪出面为章越缓颊道:“太后,陛下。”

“党项直,契丹直都在熙河路,若从西北千里回援,兵马疲惫,未必能抵御辽国。”

有了李宪这一缓,章越顺势奏道:“启禀太后,陛下,臣正打算从熙河路调兵入泾原路。”

“若京师有警,大可从其他地方调兵,就算永兴军、秦凤路驻军东进,也好过从熙河路调兵。”

“党项直、凉州直乃国之重器,当用于犁庭扫穴,不可疲于奔命。”

太后还未说话,御座上的少年天子忽然开口:“朕信侍中谋略。当年先帝曾言,用兵如弈棋,最忌首鼠两端。“

此刻稚嫩的声音在殿中回响,“既要灭夏,便当倾力而为!“

向太后还未说话,天子已下了决心。

珠帘后沉默良久,终闻向太后轻叹道:“既如此便依侍中之策。“

……

元祐元年,四月。

鸣沙城下,宋军已是团团包围。

黄沙漫天,如金戈铁马奔腾嘶鸣,拍打在宋军连绵的营寨木栅上,发出金铁交鸣般的声响。

“报!西贼铁鹞子已至二里外!”

“铁鹞子?”

彭孙骂道:“平夏城后哪有像样的铁鹞子,都是纸糊的甲。”

彭孙道:“传令——床子弩上弦!“

“寨墙诸军就位!”

寨墙下顿时响起绞盘转动的吱嘎声。三架需五人合抱的床子弩被推出掩体。碗口粗的弩箭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地平线上突然腾起黑潮,两千余党项骑兵如移动的铁壁压来,马槊的寒光刺破沙雾。

为首敌将的白牦牛盔缨猎猎飞扬,重甲战马踏得沙土迸裂。

彭孙看着这一幕发出冷笑,围城近月,眼看宋军土工作业掘进城墙,城内外的党项兵马终于坐不住了,孤注一掷来解救重围。

党项骑兵排山倒海般冲锋,马蹄声如雷霆滚过戈壁。

不过面对面对迫近的党项骑兵,躲在寨墙后的宋军都是气定神闲。

若进攻他们或没什么办法,论守寨宋军可谓驾轻就熟。

多年的防御战,令他们对党项有什么进攻手段了如指掌。一次次防御战胜利后,积攒下的大量老兵都是宝贵的财富。

“三百步!“宋军观测手嘶吼。

彭孙猛然挥下佩刀:“放!“

崩!崩!崩!

巨箭离弦的瞬间,气浪掀起。

三支手臂粗细的利箭离弦激射,受惊的战马人立而起,其中一箭竟将敌将连人带马钉入沙石中。

党项骑兵受惊的战马人立而起,前方的甲士则甩进宋军预设的陷马坑——坑底斜插的竹枪瞬间穿透铁甲。

“神臂弓!放!“

寨墙垛口突然冒出密密麻麻的箭簇,箭雨密集如蝗。

数名甲骑连人带马的甲上都插满了箭矢,依旧不退。

一名将官吃惊道:“竟还有瘊子甲!”

而另一面在外围骑兵冲击时,鸣沙城中城门打开,城内守军杀出接应。

里应外合是守城惯用招数。

他们要破坏的是城下宋军掘墙的土工作业。

而宋军则是寨门突然洞开。

数百蕃汉弓手推着偏厢车冲出,瞬间将掘进中的地道护得铁桶一般。偏厢车车顶牛皮蒙帐落下,手持神臂弓手从车上爬出。

盾牌手结成龟甲阵,长矛从缝隙中突刺,十几名扑来的党项兵并当场捅成血葫芦。

城头党项守军射下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斜插在偏厢车与盾牌手盾牌上,叮叮当当如骤雨击瓦。

战场中央,党项骑兵的残部已冲至寨墙二十步之内。

宋军当即从寨墙投下火油罐,这些防守器械宋军投放得犹如不要钱的一般砸去。

一日杀戮后,党项无奈罢兵回营。鸣沙城外伏尸遍野。

对于宋军神臂弓,床子弩各种防备齐全的营地,党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上万人马打了半天,连宋军一座营垒都没攻破。

而彭孙不是只率一路偏师,从北萧关至鸣沙城,宋军是每三十里一阵,宋军主帅章楶率上万大军坐镇在后,同时韦州折可适的数千兵马可以随时支援。

党项攻了一日疲惫不甘,而到了夜间宋军营寨工事里又响起锹镐叩击的闷响。

如此凶猛的攻势,只让宋军停了一日罢了。

……

第三日的拂晓,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掘进的地道已抵城墙根。鸣沙城四周都是砂砾地,倒是方便宋军的土工作业。

这松软的土层让宋军掘进速度比预期快了整整一日。

数百名手斧兵正伏在预设的土垄后,雪亮的斧刃在晨光中泛着寒光。

一名虞侯亲自点燃引线,火蛇窜入地道的瞬间,整段城墙突然如巨兽般拱起——轰!

裹着硝烟的砖石冲天而起,露出城内惊慌失措的守军。

“杀!“

彭孙大刀前指,声若雷霆。

早已埋伏了一夜的宋军手斧兵,立刻潮涌而入,雪亮刀光映着火光,将试图堵缺口的党项兵劈倒。

“城破了!”

“鸣沙城破了!”

宋军的欢呼声震四野。

彭孙大步跨过残垣,看着宋军蜂拥入城,党项兵马丢盔弃甲而逃。

“看看我宋家儿郎的土木功夫!”

“哈哈!”

彭孙举刀狂笑。

“报!静塞军监司从西门逃了!“士卒来报。

“跑?”彭孙摇头。

“跑有何用?老子这连环寨能一路修到兴庆府!“

鸣沙城这故地已是收复,重入大宋版图中。现在彭孙抬起头,望向苍茫远方。鸣沙城前黄河滔滔,极目远眺,灵州城的轮廓仿佛已隐约可见。

百里之后就是灵州城,而再往北就是兴庆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