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倾国之力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倾国之力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祐元年二月末,章楶一袭玄甲踏过泾原路未化的积雪,在亲兵簇拥下抵达平夏城。

城头戍卒望见“章”字帅旗,当即擂鼓三通,城门洞开。

雄州防御使、泾原路钤辖、怀德军知军郭成,东上阁门使、洛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副使折可适率众将出迎,抱拳高声道:“末将等恭迎枢相!”

章楶下马扶起众将,目光扫过城墙箭痕,这都是当年平夏城之战所留下的。

平夏城之战后,郭成,折可适的一路升官。

特别郭成已是一路钤辖,而折可适身为经略副使,几乎成为泾原路最高军事长官。

这是因为行枢密院的行枢密使章楶,同时兼任泾原路经略使,所以折可适以泾原路经略副使的身份,实际上统领起泾原路的军务来。

郭成,折可适二人,章楶任熙河路经略使时慧眼识人,早就觉得二人有才干,后来虽被调回汴京,但曾与沈括举荐他们二人。

沈括到了泾原路后,便留心将郭成,折可适提拔起来,不过沈括却没有告诉二人是因章楶举荐的缘故。

如今章楶见二人都成武勋赫赫的宿将,有等发自内心的欣慰之感。

同时还有这泾原路。

他当初离开熙河路经略时,泾原路的核心区域还在泾州原州,而如今则迁至镇戎军和怀德军一带。甚至泾原路行枢密院也迁至镇戎军和德顺军之间的笼干城。

而原先与党项接壤的边镇,从镇戎军和怀德军已是换成了北萧关,这党项称之为应吉里寨。

当地人都是这么叫的,元丰八年,蔡确为了吹捧先帝,将北萧关所在,也就是党项人所称的应吉里寨附近,改称作应理军。

现在应理军已成为了泾原路的边地。

章楶想到这里,他在汴京赋闲时一直有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生怕自己慢了一些,这灭国之功便旁落他人之手。

如此将是他一生的遗憾。

他不得先帝重用,困坐京师十年,私下之中常以羊祜自喻。

当年羊祜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却每遭诋毁。

与羊祜一般,章楶认为现在讨伐党项时机条件已是成熟,从陕西各路兵马的整训,以及长达十年的浅攻进筑,彻底将宋朝最薄弱的后勤劣势化解。

同时党项精锐在平夏城中遭到重创。

若不是辽国支援,永乐城之战,宋军就可以将党项灭国。

“建功立业,开拓百年大局,正当时也。”

所以在武英殿上,章楶在章越的引荐,章楶不失时机向年少的天子献灭党项之论。

建功立业正当此时,且当断不断,当予不取,以致留下后患。

这样的话语,令年轻的人主激动非常。

之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泾原路,一路心思都放在如何成就大功上。

如今章楶面对众将,却没有急于表达这样的意思。

坐帐点将后,章楶一面看着众将手本履历,一面向折可适问道。

“折将军。夏人今冬可曾来犯?”

折可适指向西北:“灵州遣轻骑劫粮七次,皆被堡寨烽燧所阻,这都是朝廷推行当年‘浅攻进筑’之策,步步为营方有今日局面。”

章楶对此深以为然。

朝野不少人批评浅攻进筑,耗钱太多,费时太长。

可章越却道,快的就是慢的,慢的就是快。此刻如今看来确是至理。

章楶展开羊皮舆图,指尖重重点在横山一线:“魏公已命鄜延路徐禧驰援米脂,我军当全力策应。“

折可适立即进言:“枢相,西贼今冬袭扰皆无功而返。我军堡寨已成连横之势,若再推进,可直逼灵州!“

郭成慨然道:“我等深受国恩,正当报效之时。莫说灵州,便是兴州也义无反顾!即便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

章楶目光如炬,沉声道:“诸位忠勇可嘉。但朝廷更需活着的功臣,而非死去的烈士。我要尔皆封万户侯!”

他环视众将,“诸位,灭夏大计,侍中已有全盘大策!”

话音落下,众将无不肃然。

“彭孙何在?”

帐内一片沉寂,众将面面相觑。新任枢密使点将,彭孙竟敢不在?

郭成上前一步,抱拳道:“彭孙因喝酒误事被贬作应理军明其寨副知寨。”

章楶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彭孙——这位曾在战场上救下章直性命、斩杀梁乙埋的悍将,如今竟沦落至区区副知寨?

郭成低声道:“朝中有人一直拿彭孙的出身说事,说他本是招安将,不宜身居高位。后李宪被太皇太后所贬,朝中御史言彭孙给李宪捧过水洗脚,还赞其脚……香!”

“所以贬官。”

章楶冷笑,京中一直拿这笑话彭孙,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固在旧党里用‘捧臭脚’之言讽刺彭孙。这些人又怎么懂得寒门出身之难。

章楶以前也不明白,但看了族弟章越方知这一切。

但是之前还只是说说而已,之后随着李宪失势。

彭孙也受到株连,最后贬作了副知寨。

章楶道:“朝廷值用人之际,岂容明珠蒙尘?”

“即日起,彭孙官复原职,仍任泾原路副都总管!”

众将神色各异,却无人敢言。说实话彭孙除了先后受李宪和章家赏识,不论在军中还是朝中人缘一直不好,谁叫他是招安将出身。

就算立下大功,众将还是瞧不起他的出身。

眼下恢复任泾原路副都总管,也只能说是章家的意思。

章楶目光如炬,继续道:“命他率军出北萧关,立寨据守!”

折可适犹豫片刻,终是开口:“经略使,朝廷以财用不足为由,削减边军钱粮,如今陕西诸路储粮仅剩元丰年间的三成,唯有熙河路尚能维持五成……”

章楶抬手打断:“诸位无需忧虑,章侍中已决意重启对夏战事!”

“从今日起钱粮将会源源不断自关中输来!”

此言一出,众将皆震。

“军资粮饷,要多少,有多少!”

“只要你开口,多少都拿去!”

章楶一字一顿,如同雷霆一般响在所有人的心底“但丑话说在前头,只许胜,不许败!若败,军法无情!”

当夜,平夏城头火把如龙,兵马辎重一路一路地往北而去。

章楶独立箭楼,远眺着北方,那正是灵州的方向。

……

风雪初歇的清晨,彭孙被亲随唤醒。他揉了揉因宿醉而胀痛的太阳穴,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彭孙扯了扯狼皮被褥,这应理军到了二月末还能落了一场这么大的雪。

真不愧是苦寒之地。

“彭知寨,章经略使派令使前来寻你。”正知寨的声音里透着紧张和恭敬。

彭孙心头一凛,故意别过头道:“别惊动老子。”

彭孙与正知寨并不对付,自己如今官阶被削至小使臣,作为一座区区几百兵卒小寨的副知寨。

还有受一名文官出身的正知寨的气。

正知寨掀帐入内,故意板起面孔假意训斥道:“彭知寨,你这般就太不像话了。”

“你之前就因喝酒误事,被削职,今日又借酒浇愁,被经略使的人看得如何像话?”

彭孙闻言故意背过头道:“我反正是招安将出身,若不行,就再贬下去。”

“在这朝堂之上,若无靠山,寸步难行。”

知寨气笑道:“你又这般撒泼。”

正在这时,令使已至。

令使章縡乃章楶的长子,熙宁九年的进士。

章家文蔚,纵使祖父父亲皆身居高官,但子弟各个依旧能读书上进。

章楶时常耳提面令自读,读书进取不为升官发财,而是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

章縡这一番随父在边疆历练,既是尽孝,也是心存了报效国家之念。

章縡抵至帐前时,先闻到一股酒味,不由眉头一皱,一旁小吏早得了知寨的授意,当即道:“彭副知寨日日酗酒,醉酒还屡……”

“说下去。”

对方笑道:“好教令使晓得,副知寨屡发对朝廷的怨怼之词,我等寨中都不敢制止。”

听了小吏编排,章縡岂是那么好糊弄,当即斥道:“若非朝廷薄待,又何至于良将日日酗酒。”

小吏赔笑道:“是,是。”

章縡故意道:“秦琼也有卖马之时,莫要将人看轻了。”

小吏神色一僵。

章縡掀帐入内问道:“彭知寨何在?”

只见一名醉汉躺在床榻上。

章縡道:“枢密使有令,复知寨泾原路副都总管之职,即日率三千精兵出北萧关,在石门川筑寨据守。只许守,不许攻!”

彭孙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化作狂喜。他翻身而起抱拳道:“末将彭孙,领命!”

正知寨面色微变,虽料到彭孙会重新起用,但没料到官复原职。

他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敢再言。文臣武将毕竟派系不同,他虽得罪彭孙,但也不甚惧怕。

章縡何等精细人物,看了正知寨一眼。知寨一般由武臣出任,朝廷上面为了恶心彭孙,故意让他给一名文臣作下手。

文臣不知如何练兵守寨,必在钱粮人事上多番为难彭孙,这都是读书人收拾人的手段。

章縡故意道:“章枢密有言——‘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明珠岂可蒙尘?’望彭将军莫负所托!”

彭孙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请枢密使放心,末将必不负重托!”

章縡笑着道:“章枢密此来泾原路前,侍中曾过问彭将军,彭将军日后前途无量!”

正知寨闻言神色剧变,他只知道章越与彭孙是同乡,没料到章越竟过问彭孙。

正知寨慌忙道:“闻令使大驾,特备下酒馔!还请令使赏光!下官也略通一些诗词,好向令使请教。”

章縡道:“不必了,军中自不比他处。”

“酒馔还是分给将士们。”

说完章縡转身离去。

正知寨赔着笑脸送章縡离去,彭孙目光如刀,扫过正知寨那张青白交加的脸,冷笑道:“如何?老子这‘招安将’,可还入得了你的眼?”

正知寨心底暗骂,面上讪讪问道:“不知彭总管与侍中如何相识?”

彭孙笑道:“想知道,给老子拿马鞭来!”

正知寨憋了怒气,却不敢发作。

……

寒风卷过贺兰山麓下的定州城。

作为陪都的王殿,自是不如兴州府的王殿,说起来不过是看起来规整的屋舍罢了。

烛火摇曳,映照出党项王妃,契丹公主耶律南的容颜。

耶律南怀抱襁褓中的婴儿,显是忧心忡忡。

不久马嘶传来,却见宫门落锁。

数百骑抵至殿内,耶律南命侍女抱走婴儿,自己迎了出去。

但见火把照耀下,李秉常那阴晴不定的面容。

耶律南心头剧震——此刻国主本该亲率大军在鄜延路前线。

耶律南忙迎了上去,欠身行礼道:“陛下!”

“陛下不是督师在鄜延路下,为何擅离大军返回王城!”

党项素来有国主亲征的传统,主帅丢弃大军,擅自返回王城,这是一等很危险的行为。

耶律南当即尽到自己职责,劝谏李秉常。

李秉常疲惫地看了耶律南一眼道:“宋境快马送来的密报……”

耶律南看着李秉常握着马鞭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章越复相了!”

“魏公重掌大宋都堂.“耶律南低声喃喃,

李秉常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元丰五年平夏城之战的惨烈景象。

三十万党项精锐经此一役,折损殆尽。

如今已过了四年,他虽殚精竭虑但一直无法恢复元气。

平夏城下没去的精兵良将,那是从李元昊称霸天下几十年党项所聚集,兵卒和战马补充,但强弓硬弩,铁甲利剑却不易得。

这一切都是章越任相所至,还有凉州,兰州的丢失,也是章越任相时所为。

万幸后来宋朝天子急功近利罢了章越相位,永乐城之战后令党项稍稍缓了口气,但仅仅只有两年,章越再度复相。

如今此人再度执掌权柄,岂会放过灭党项良机?

国事飘摇啊!

“陛下?“殿下的耶律南小心翼翼抬头,“臣妾便不信,大宋换了个宰相,就真能灭了咱们的国。”

“章越为相,最擅'以战养政'!“李秉常摇头,“大安年来,他在熙河路筑城屯田,步步紧逼;元丰时又搞'浅攻进筑'……偏偏本朝精兵良将对此束手无措。”

“最恨章越的心腹蔡京见本朝使节时,公然称言,本朝将进兵之法张榜帖书在兴庆城墙下,尔党项国上下也没有一人可以破解。”

耶律南大怒道:“南朝欺人太甚,竟这般侮辱于我大白高国!真当国内无人吗?”

“这也不是侮辱……”李秉常无奈道:“本朝经年老将,甚至连汉人文臣中出类拔萃者,也无从破解。”

“他们说……唯一的办法!”

耶律南睁大了眼睛问道:“唯一办法是什么?”

“便是散布谣言,离间宋室与前线大将的关系。”

耶律南凤目圆睁道:“宋主岂会如此昏聩,自毁长城?”

李秉常苦笑,宋朝就是这般平平无奇的战术,二十里一堡,五十里一寨,百里一城。

“自元丰年起,章越为相后便是这般战法,将水草丰茂,适宜屯垦的地方占住,宋军占住水草丰茂处,修城掘壕,逼我军攻坚。十年如一日,”

有时候甚至宋军城寨都修到党项城墙下了,宋军就是不攻,非要一圈一圈地挖沟堑,修堡垒,等着你出兵来打。

元丰年后章越为相后,宋军就如此在泾原路葫芦川大道及天都山一线,如此步步推进。

战术十年不变,唯一的变的就是宋朝操持这等土木之术,越来越熟练。

经过几次大战后,宋军也变得越来越擅守。

党项名将不乏的战术就是诱伏,当年好水川等战就是如此,但现在宋军从不冒进,每日只行进三十里至四十里,天才刚过午就立寨修营。

无论你如何搦战就是不出。

看得党项众名将们都是望敌兴叹。等到宋军一步步修到你眼皮子底下时,党项兵最后忍无可忍率军出击,结果一败涂地。

等到你以为宋军就这么困守时,他又能时不时的骑兵出击,打你两下。

李秉常对耶律南道:“今日我连夜回定州,就是要告诉你,速请你书信一封去大辽,禀告你父皇就说南朝要效法唐太宗灭突厥旧事!“

“灭我大白高国!”

耶律南吃了一惊。

耶律南是契丹公主,但却是宗室之女。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看不起党项,更看不上李秉常,不会将亲女嫁给党项。

但耶律南到了党项后,却以耶律洪基之女自居。

耶律南毫不犹豫道:“臣妾既嫁陛下,自当与大白高国共存亡。”

李秉常看着耶律南如此欣然,道:“我愿立即将察哥立为太子。”

李秉常本要以此作为交换的筹码,但耶律南如此答允,他也没有必要掖着藏着。

现在只有辽国能救党项,这唯一出路。

耶律南听了目光一柔,她想到了还在襁褓中的察哥。察哥虽不满周岁,但李秉常如此急切立对方为太子,不仅表露了对辽国的忠诚,更也是对他们母子的深情厚谊。

“明年便行册封大典,立察哥为太子。”李秉常坚定地道。

耶律南道:“陛下,父皇一定为我们主持公道。”

李秉常点点头,这位皇后绝对是称职的,当年迁都定州,满朝文武都是反对的。

认为定州穷僻如羊圈,根本无法与已定都多年的兴庆府相提并论,但是耶律南以身作则,带着宫室迁至了定州,在此定居。

她每日与普通宫女一般操持事务,任何事都亲力亲为,用实际行动支持了他李秉常。

这些年李秉常已经暗暗忘了辽主耶律洪基赐死他原配梁皇后之事,真正地接纳起眼前这位豪爽大方的契丹公主。

李秉常定了定神道:“我李秉常虽是国弱,所幸却有一位贤后和一帮忠义之士!”

“我绝不会是亡国之主。”

话音刚落,一人入内急报道:“陛下,不好了,韦州守将野利信义叛附宋朝!”

李秉常闻言大吃一惊,野利信义是党项国师野利仁荣之孙,竟然叛宋了。

李秉常闻言胸中一痛,当即咳出血来。

……

韦州并不是重镇,当年两路伐西夏时,宋军曾攻占过韦州,后来韩缜也率军攻陷过韦州,只是后来退兵不及,被党项兵马追击最后大败。

可是韦州虽城小兵弱,但未战先降,也是头一遭。

章楶让折可适亲率三千兵马接管了韦州,自己亲率一万大军至移赏口接应。

山坡下大军猬集却鸦雀无声,甲士持戈侯立,而章楶勒马高坡,与数骑望着远处缓缓行来的降将队伍。

野利信义秃发左衽,手捧铁盔跪伏草原上向章楶行礼,对方身后亲兵不过百余,家小数十口瑟缩其后——这位党项镇守韦州的大将竟真未战先降!

“拜见枢相!”

这声字正腔圆的汉话让章楶眉梢微动。

章楶道:“起身说话!”

“是!”野利信义缓缓地直起身子,章楶左右亲兵上前卸下对方兵刃并搜身一番。

看着对方有几分儒将的作派,章楶打量对方道:“你倒像个读书人。”

野利信义道:“启禀枢相,卑将家学渊源至东朝文化,可谓是仰慕已久。”

章楶笑道:“可是令祖父野利国师,曾言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不可让党项人汉化!”

野利信义道:“诚如枢相所言,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

“我大白高国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若学东朝礼乐诗书之气,则国必微弱。”

“唯有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才是真正的富国强兵之法。只要百姓乐战征,习尚刚劲,方可以制中国。吾祖父创造我党项文字,一生坚持本朝礼乐与汉人之不同,不可易其俗而改之。”

章楶闻言深以为然道:“野利国师也是一位可敬可佩之人,可谓无缘一见,否则必向他请教。”

野利信义道:“章枢相乃乐毅一般的人物,祖父曾听闻枢相如此夸奖必是高兴。”

章楶哈哈大笑,跳下马来对野利信义,肃然道:“那你为何降宋?”

野利信义沉默片刻后,道:“我对贵国政治多有所知,一直派人在秦州,永兴府刺探贵国消息。”

“章公复相后,第一件事就是启用章枢密。”

“这几日永兴府的军资源源不断地朝泾原路输来,韦州城小,如何抵御大军。”

章楶笑道:“尔党项的细作倒是无孔不入。”

野利信义道:“韦州和鸣沙城都是灵州门户,韦州绝无幸免可能。”

“我早一步归降,总比兵临城下要好。”

章楶问道:“你怎知我军要打灵州?”

野利信义低头道:“行枢密院就在泾原经略使路,大白高国朝野皆知东朝此番要打灵州!”

章楶闻言不由失笑,旋即肃然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本朝自会善待于汝与汝家人。”

野利信义被带下去后,章楶对章縡道:“立即书信一份于侍中。”

章縡笑道:“爹爹,韦州数经战火,今已不过数千人口的小城,不值一书。”

章楶道:“你可知国家将危,最先降叛的并非那等三心二意之徒,而正是野利信义冷静务实,世受国恩,又深知两国虚实之人。”

“侍中闻之必然大喜。”

“再说韦州不战而降,虽是小城,灵州已门户洞开!”

……

西北战事重启,作为翰林学士兼户部尚书的曾布不免焦头烂额。

他手持奏疏,快步走入政事堂,向章越禀报:“启禀侍中,对党项重新开战,仅第一年陕西各路便需加拨最少要一千两百万贯军资,其中泾原路独占五百万贯!”

曾布眉头紧锁,继续道:“陕西各路兵马已占天下四成,当年司马相公本欲先在陕西、河北裁撤冗兵,以节省开支。如今战事一起,耗费实在惊人。眼下只能动用各路常平钱应急,但长此以往,国库恐难支撑……”

章越轻呷了口茶,目光微沉。他正欲大展拳脚,曾布却来扯后腿——当年此人任三司使时,便曾如此掣肘王安石。不仅是他,连王安石亲自提拔的薛向也曾这般行事。

而且这二人都是王安石亲自任命的。

变法一动,战事一起,整个国家便以‘钱’为眼,身为户部尚书三司使作为国家最高长官,自是压力如山。

章越放下茶盏,淡淡道:“此事暂且搁置,待经筵之后再议。今日你随我同去迩英阁,有何难处,不妨直接向官家陈情。”

“与官家说?”曾布有些为难。

他可以与章越诉苦,但到了天子面前,却不愿这般。

曾布只得拱手应下:“是。”

曾布定了定神,只好与章越一并前往迩英阁。

每次到了迩英阁,章越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身为经筵官时为仁宗皇帝讲经的时候。

在天子登基之初时,经筵是一个很好的君臣交流的场所,王安石总是没少在经筵上给年轻的神宗灌输新法思想。

而大臣们自也不会放过这个利用自己理想和影响力,对年轻的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不过事实上另一个时空上的元祐,旧党给天子灌输了那么多思想,到了后来不是照样‘绍圣’了回去。

其实满朝文武都没有毕仲游看得清楚。

变法就是一个‘钱’字,钱就是利益。

新党旧党价值观的基础是什么?

价值观背后就是各自的利益,利益背后是各自所代表的阶层。

寒门阶层的价值观天然偏‘左’,他们要的是公平平等,希望国家有为,开出一条寒门阶层的上升通道。

权贵阶层的价值观天然偏‘右’,他们要的是自由宽松,希望国家无为,千万不要动了自己一亩三分地。

而天子这阶层呢?

章越与曾布抵达了迩英阁,作为宰相必须时刻关注经筵。

每日经筵内容,宰相都要事先看过,此事作为头等大事,甚至比政务还要上心。特别是天子尚且年幼,价值观还未定型时。同时也提防有政敌利用这机会向天子进言一二句不利于自己的话。

如张居正等辅佐幼主的大臣对此事都异乎寻常的上心。经筵官都要仔细挑选心腹出任。

章越与曾布抵达迩英阁,程颐正准备对天子谈《春秋》。

章越,曾布入座后,程颐开讲。

《春秋》被王安石斥为烂断朝报,新学一概不讲。程颐有种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讲我偏要讲。

天子高坐,程颐则立讲。

章越听了一会见天子听得非常认真。

程颐义理精深,不过对寻常十二三岁的孩童而言,听不出其中精妙之处,所以换了一般人这时候是要打呵欠了。

天子却听得专注,时而颔首,时而凝思。

章越暗叹:果真是聪慧之主。

程颐讲了半个时辰后。

天子方有些疲倦,程颐也适时歇息。

天子转向章越,道:“侍中,朕于经学已有涉猎,欲习史学,不知可否?”

章越尚未应答,程颐已肃然道:“陛下,经学未明而骤攻史学,恐纲目不清,根基不固。”

天子闻言有些失望,求助地看向章越。

章越轻咳一声道:“陛下,程侍讲所言有理。”

“似春秋一书虽是史书,然孔子以微言大义褒贬其间,若无明师指点,确易偏颇。”

天子此刻有自己主意言道:“朕已有主张,不会坏了心术。”

顿了顿,又意味深长道:“朕欲查真相,不喜删减之文。”

天子这话有深意啊,朕要一手材料,不要你们加工过的……章越笑了笑道:“陛下圣明,臣喜欢读史记,其中太史公在五帝本纪后言。”

“学者所称五帝,但尚书只载尧以后的事,而诸子百家谈论皇帝时,出入地方有很多,并不可信。”

“太史公西到空桐山,北过涿鹿山,东临大海,南渡江淮,于地方故老相传中考察五帝事迹,最后选‘言尤雅者’为五帝本纪,置于全书之首。”

司马迁这话什么意思,五帝真正事迹,百家说法很多,而且年代久远,不可真正考证了。

所以我选了最‘雅正’的说法来五帝本纪,作为史记第一篇文章。

司马迁还补了一句后来读史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司马迁这句话就是给后面看史记的人听的。你以为司马迁没看过竹书纪年?恐怕比这更黑暗的都有。

“然则真相重要否?“章越直视天子,“人尚可当面说谎,何况口耳相传的传说?更遑论白纸黑字记载的、距汉已数千年的往事。“

不要刻意去追求真相,在你心理没有一定接受度时,真相是很可怕的。特别是‘浅见寡闻’者。

而作为帝王更要明白,当你没能力改变真相时,就不要触及真相。

章越继续道:“……不过陛下既要读史……”

天子本是失望,见章越话锋一转,当即动了心思问道:“侍中,不过什么?”

章越道:“近来新著一部史书,由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可为经筵之书。”

“先帝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臣以为陛下要读史可先读此书。”

天子闻言本是大喜,但听司马光所著不由眉头一皱。

章越道:“陛下万万莫轻此书,此书第一句‘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便知司马公著此书严谨用心之至。”

这是阳岁阴岁的说法。著雍摄提格就是戊寅年,玄黓困敦就是壬子年。

意思是周纪这本书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尽周烈王七年。

作为编年体,司马光使用太岁纪年,并请了刘羲叟负责编年。

天子点点头道:“明日便讲资治通鉴,不知何人可以胜任?”

章越道:“臣举御史郭林,臣自幼从其父读书,受益匪浅。臣为官后多次尝举之。但随司马光不肯出仕。”

天子道:“如此守道君子,必是良师。“

章越当即道:“臣今日来还有一事启奏陛下,方才户部尚书曾布言,若对西北用兵,今岁开支将骤增一千两百万贯,明后两年更是不计其数。”

曾布起身道:“启禀陛下,确有此事,眼下国库虽可维持,但若骤然增支,恐难以为继。”

年幼的天子眉头微蹙,看向章越:“章卿可有良策?“

章越道:“西北钱粮所支绝不可减之分毫。”

他顿了顿,继续道:“民间棉布钱钞之利,贵在细水长流,绝不可竭泽而渔。臣请继续推行方田均税法,清丈天下田亩,彻查豪强隐田!“

天子虽年幼也明白这是得罪豪强的事。

哪有那么多做蛋糕的办法,分蛋糕也是必须的。

章越沉声道:“臣愿一力承担此责。先前所定考成之法,正是要中枢督促地方,层层问责,确保官吏实效。“

天子缓缓颔首。

章越陈词后,曾布亦要有所表态。他道:“臣在户部也开源节流,大不了砸锅卖铁,挖地三尺,也绝不耽误朝廷经略西北的大计。。”

天子凝视二人片刻,忽然道:“二位爱卿皆为国尽忠,但似乎忘了一事。“

他起身道:“两位卿家随朕面见太后。“

章越、曾布等大臣随驾至向太后殿外。天子先行入内,命二臣等候。

章越与曾布肃立殿外,静候传召。殿内隐约可闻天子与向太后的低声商议。约一刻钟后,内侍躬身引二人入内。

垂帘后,向太后静默。

唯有铜鹤在徐徐地吐着燃烟。

天子端坐御案,忽朗声诵道:

“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

诵毕,天子目光灼灼:“此乃先帝亲笔御诗。三十二座内库,皆以诗中一字为名。“

“先帝在世时,曾告诉朕,他清点过一共是五千万贯有余。乃变法二十年所筹得。日后图灭夏之用!”

章越闻言,袍袖微颤。

说到这里,天子看凝视二人道:“朕与太后商量过,这激增的一千两百万贯军费,一分不少!钱从朕这取。”

“悉数从内库封桩钱支取。”

“明后两年,亦复如是。”

曾布面露惊色,眼底却闪过喜意。

章越伏地叩首:“皇太后、陛下圣明!只是这内库乃先帝心血“

天子抬手道::“此非朕之意,实乃先帝遗志!“

少年皇帝的声音陡然铿锵:“灭党项非独国事,更是朕为人子之孝道!“

“莫说搬空这三十二库,纵倾尽内帑,朕亦在所不惜!“

“国家大计之下……哪怕是朕这宫里的铜鹤都要化了铸箭!”

章越,曾布看了一眼御座前的铜鹤道:“臣领旨。”

垂帘后向太后徐徐道:“老身也不喜如此生事,但这也是先帝的意思,也是陛下之所愿。”

“老身另有一议,三年之内,宫中停止一切营缮之事。”

“除了太皇太后之外,自老身,陛下而起,膳食减去一半,以为表率。”

珠帘轻颤间,太后的叹息几不可闻:“老身与陛下能做的,也仅止于此了。余下的便托付二位卿家了。“

章越与曾布深深拜伏,额头触地:“臣,领旨。“

章越直起身子后目光如炬道:“若三年之内党项不灭,臣愿伏罪!“

“待陛下亲政之日,臣必呈给陛下一个——仓廪实而武备修,四夷服而天下安的大宋!“

说完章越起身离殿,曾布亦叩拜后离殿。

天子目送章越,曾布二人离去。

待二人退出殿外,曾布终于按捺不住,疾步追上章越:“侍中!侍中留步!“

章越回头看了曾布一眼,脚步一停道:“怎说?”

见章越驻足,曾布神色激动,挥袖激扬道:“有如此贤明的太后天子,何愁党项不灭!“

忽见章越神色淡淡,曾布立即会意,急忙补救道:“当然全凭侍中算无遗策,在朝中运筹帷幄!下官在户部定当……”

“不急,你想好了再说。”章越伸手打断曾布,抬眼望向宫墙外的流云缓缓地道:“方才我在御前立誓,你也听见了,这三年之期.”

曾布咬得牙关作响道:“今年便往西北拨一千五百万贯!明年最少两千万贯。”

他猛然拱手道:“今岁朝廷上下节衣缩食,砸锅卖铁,也不可能短了西北将士分毫。”

“三年之内,曾布誓要助相公完成灭党项之宏图伟业。”

章越徐徐点头:“钱已给你备妥。”

此刻他声音如雪落寒潭:“你我莫要负圣恩,要以性命报答国家!“

曾布重重地点头。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元祐财政混乱不堪。因废除新法,朝廷收支失衡,财政亏空。

神宗二十年变法立下三十二库,积攒下的钱财,也不知到底用到何处去了?

还有那些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变法心血,帝王将相深深的叹息。

而今,历史重新开始了。

……

深夜。

一道道政令从政事堂发出。

从关中至泾原的各条官道上,车马辎重如龙,蜿蜒百里不绝。

永兴军路与秦凤路的州仓全部打开,昼夜不休地忙碌,渭河漕船首尾相接堵塞河道。民夫们弓着脊背将一袋袋朱红“封桩“印记的粮米垒成了山。

军器监的匠户正将新铸的床子弩与神臂弓装车,桐油浸泡的弓弦泛着冷光,箭簇成箱的铁矢碰撞声如金戈交鸣。

夜色降临,陇西官道两侧的火把如长龙般点亮。

浸透松脂的火把下,数千甲骑迎着贺兰山吹来的北风挺进。身后则是军器监特制的“霹雳砲“被牛车缓缓拖行在崇山之间。

西北战事一起,大宋以倾国之力,将二十年积蓄的军辎投送往陕西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