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吾父耶和华 > 第32章 炒钢法

吾父耶和华 第32章 炒钢法

作者:千翅万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3: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增长,阅历的积累越多,其对于那些帮助自己一直活下来乃至于成功的经验便愈发的虔信。

也可以说,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便越容易顽固,也就是所谓的老顽固。

科尔纳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刚刚的谈话中,得出了两个结果。

首先,盖里斯是在给自己画大饼,这种空口许诺对于盖里斯而言,是没有任何损失的。

等到自己真切落实这个想法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自己先前从未设想过的问题。

不论之前想的多好,就是会遇到问题,这无关乎什么理论,而是纯粹的经验。

其次,两万金第纳尔,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

那是大约176磅黄金,与一个壮汉等重。

但对于盖里斯这种层次的人物来说,这种规模的钱,就真只是一个数字。

即便是对大一些的商人来说,拿普利万举例,这个价钱也就是一次娶妻的礼金。

既然钱不算真的多,那么亏了也就亏了,纵然这件事失败了,只要同盖里斯这样能影响一个国家的人搭上关系,还担心钱赚不回来?

“而且,我是有打算,想办法让你被盖里斯,又或者其他使徒列入门墙的。”

科尔纳并不是什么盖里斯神学的信徒,作为一名威尼斯人,他有着灵活的信仰标准。

对于他来说,之所以信天主教,那仅是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他信。

毕竟吗,商人是不可能特立独行的,那样一来,一旦被周围人仇视可就不好办了。

但最近几个月,在圣地这边的考察,使得科尔纳确信,这里甚至有着比威尼斯更为开放的商业氛围。

可供投资的计划,更是比比皆是。

从报纸上宣扬的热火朝天的运河计划,再到盖里斯给出的马拉铁路,又或者单纯的投资种植园……

做为一个蓬勃发展,经济向上的国家,科尔纳确信,自己只要抢先一步,比别人投资更多,那么就稳赚不赔。

如此,他也就理解为何先前德尔菲诺老爷子,时常会以耶路撒冷人自居,反倒是对威尼斯有所成见了。

毕竟,威尼斯同耶路撒冷两国之间,关系固然不错,可长久的历史证明一件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终有一天,是要分道扬镳做出抉择的,到那时不说拼个你死我活,但也不会如现在这样亲密无间。

“这是投名状?”

“还不够,这仅是其中之一。”

科尔纳可以确定,如盖里斯这样的人物,绝不会仅因为这点钱,就轻易许下诺言,但好在,先前对德尔菲诺家族的投资,确保了他手头有着足够的流动资金。

当然,如德尔菲诺、科尔纳他们这样的人,倒也没必要全部押注一边,直接将家族一分为二就行。

由长子费德里科继承在圣地这边的投资,次子则留在威尼斯维持家业。

这种情况,在威尼斯历史上并不罕见。

这个时候,就要回顾一下中世纪的一个发展情况。

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严格来说,中世纪并不是一个什么从绝对莽荒阶段,再度兴起的过程。

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前,帝国西部其实就已经相当的无序,原先的经济体制,难以维系。

法兰克人对西欧的统治,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崩溃秩序的重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恢复了中央对地方官僚的任命权力。

在这种相对稳固的政治环境中,经济理所当然的得到了一定的复苏。

但随着法兰克帝国自身的崩解,地方领主势力的崛起。市场的秩序反倒是有所恶化。

在这个阶段,远距离行商,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各路领主,占地为王,丝毫没有半点商业素养,看待过路的商人,基本上就是肥羊。

而将商队委托给其他人,这也代表着莫大的风险。

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体制组织、可以跨越地域去执行某种层面的惩罚。

因此,对于商人而言,自己亲自参与商队,才能够放心,至少可以确保自己死的明白。

但随着欧洲的秩序渐渐稳固,十字军的殖民地在远方建立,商人群体,也就不需要亲自带着货物四处旅行了。

商人也不需要到处去寻找买主或者货源,因为这二者都有固定的市场地点。

他们可以直接命令船只在固定的季节,从固定的港口转运固定的货物,从安全性和效率来说,这都更加高效。

最大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如何在一个远方市场,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帮自己采购或者销售。

威尼斯的商业家族,从这个时期开始,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其成了一个以血脉关系为纽带,将商业网铺向地中海的商业组织。

相比于传统的贵族、领主而言,威尼斯人或者说意大利商人的家族观念、内部团结,要显而易见的高很多。

在科尔纳的计划中,长子费德里科,皈依耶路撒冷宗,长期定居在塞浦路斯或者提尔,次子弗朗切斯科留在威尼斯。

费德里科可以将这里的香料、棉花、糖料等黎凡特的商品发往威尼斯。

次子弗朗切斯科则在威尼斯将其出售,并寄回用于进货的现金。

兄弟齐心,便足以让家族愈发壮大。

……

保罗从醉宿中昏昏沉沉醒来,就不由得有些后悔。

昨天认识的那位维勒罗伊先生,确实是相当的豪爽,二话不说就请他们所有人一同喝酒。

他保罗也没客气,除去开头几杯啤酒外,剩下的就全是高度数的烈酒,当时喝的挺爽,如今头就有多难受。

在用冷水冲了冲脸后,保罗才感觉自己精神了些。

而等到他赶到高炉旁后,他就听到了一个消息,让他怀疑自己是否还在梦中。

“什么?你再说一遍?什么叫,要我们浇铸出二十万磅的两根铁棍?!”

保罗觉得马尔万在开玩笑,又或者说马尔万说错了数字。

二十万磅?

如果说是二十磅的话,那就情有可原了。

马尔万自然不是开玩笑,他详细的向保罗解释了一下什么叫铁路,还在泥地上画出示意图,让保罗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弄清楚,这并不是要求一次性浇铸出20万磅,而是可以分段浇铸后,保罗才感觉有一丝的可行性。

将铁轨拆分,保留为10步长度的一根,对于铸造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之后,这就要看保罗他们的手艺了。

按照科尔纳和盖里斯之间商议的结果,便在于他们要先弄个一千步长度的铁轨,看看效果,之后再说其他。

在这之后,盖里斯并没有在帕福斯这边停留太久,转而前往了塞浦路斯另外一处高炉。

高炉的出现,只是王国冶金业进步的表象之一。

大量生铁的出现,虽然使得王国的金属价格下降,但对于精制品的农具或者武器而言,这犹显不够。

马尔万在来到塞浦路斯的时候,就按照盖里斯的要求,不仅建设高炉,也要落实大规模生产钢的技术。

一开始采用的坩埚钢技术,虽然比较成熟,生产出的钢质地也非常优越。可那并不适合普及出来,用于生产农具。

因此,现如今,王国的主要炼钢技术,也在盖里斯的关注下,更新换代了。

目前运用最广的,其实是炒钢法,其他几种炼钢、如灌钢法、或者淋钢法,也都有技术储备,但规模并不大。

在了解钢的定义后,对于这些炼钢方法原理,其实就能很简单的进行认知。

坩埚钢的原料是通过块炼法得到熟铁,通过在坩埚内增加碳含量的方式,将熟铁提升为钢。

炒钢法的逻辑则是反的,是将先前高炉冶炼得到的生铁,在空气中加热,使之处于熔融或者半熔融状态。

再然后就通过不断的搅拌,增加氧气与铁液的接触面,使得铁水中的碳不断氧化,好使得含碳比下降到低于2%的地步,也就成了钢。

后续炒钢时间的长短,则意味着最终成品是高碳钢又或者低碳钢。

炒钢也不是说没有缺点,这样炼成的钢,通常来说质地不均,块头较大,后续加工的时候难免颇为麻烦。

但不论怎么说,炒钢法至少解决了有或无的问题,对于王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突出的贡献,使得大部分农场或者农村,已经在普及铁制农具的基础上,开始向钢制农具进发。

相比起沉重的木制农具,轻便的钢铁农具,使得农民们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也能降低对畜力的损耗。

……

经济在蓬勃发展,技术在突飞猛进。

在许多人都未曾注意的情况下,王国的很多方面,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13世纪东地中海应有的水准。

但这并不代表,许多人的脑子就跟着升级了,事实上乔治和普尔多克就吐槽过。

这都新历元年,天兄诞辰1201年了,还有人会想着开倒车,要回到旧耶路撒冷时期,希望对新征服的土地进行分封,从而作为对军事贵族的奖赏。

毕竟,新王国是在旧王国的基础上重建的,难免就有不少妥协,以及对旧势力的吸纳。

即便各种明里暗里的清洗和政治斗争,都进行过,也不代表就完全干干净净了。

政治的艺术在于妥协,而一个体系内的权力势必存在制衡,换句话说,如果不懂得妥协,没有一套合适的制衡体系,任何政治制度都难以持久。

简单说就是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不过封建社会体系里。

特别13世纪的西欧封建体系,**到谈不上什么大事,对于那些封建领主们来说,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感觉自己不被需要。

眼下耶路撒冷王国的主要财政收入,便来自于阿卡、提尔、的黎波里、拉塔基亚、安条克……这些城市。

旧耶路撒冷王国的破灭,并没有对王权造成什么毁灭性的打击,当新王加冕后,反倒是趁着那个时机将贵族手里的各项权力给收拢了上去。

掌握了王国里的主要财政收入只是其一,而能够维持超过上万人规模的常备野战军,加上各地的边防军,则代表着王权的军事力量,可以在轻易间碾死残存的那些封建贵族。

在这种情况下,仍抱有复辟想法的人群,其实已经不会再想着去进行什么内战了,至少、现在不行。

有一个人拦在所有阴谋家的眼前,在那个人改变自己的立场,或者说从历史舞台退场之前,一切的清算似乎都不可能进行。

按道理来说,这世上没有谁能对抗时间的力量,因此只要在那位老去之后、乃至死亡后,就总有方式将当下的错误道路进行逆转。

可考虑到那人到目前为止,也不过三十二,一些时代的死剩种,已经等不及了。

熬不过、真的熬不过,太年轻了,对于那人来说,未来还有几十年,但对于他们这些死剩种而言,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与世长辞。

许多时候,即便展露了奇迹,也并不是说就能得到所有人的心服口服,总有一些不信邪的人,想要出手试一下成色。

对于不少人来说,上一次见到那人展露神迹,那还是上一次,这个上一次,至少已经过去十年。

许多从欧洲来此的朝圣者或者雇佣兵,更是仅仅听闻,未曾亲眼见证。

热拉尔就是这样一位。

“热拉尔!今天有人过来视察,都收拾的利索点!”

面对同伴的呼喝,热拉尔的呼吸不由的加重起来,手中快速的将那包火药,塞到合适的位置,按照先前演练过的插上引信。

他清楚自己这是要做什么,火药、高炉……制造一起事故。

虽然不清楚这到底是要针对谁,但热拉尔没法去拒绝,作为一名来自欧洲的朝圣者,他在圣地这里花光了钱,即便通过打工,也能赚到不少。

可那些钱,是根本不够他积攒到回家的船费。

加上他本人的习惯不好,会在赌桌上把钱输光,前不久更是又欠下了不小的债款,再不想办法解决,说不准就要被弄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