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吾父耶和华 > 第20章 强制上课

吾父耶和华 第20章 强制上课

作者:千翅万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3: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话虽如此,萨拉丁其实也不敢说,就一定能稳居优势。

他这边的军队,固然在稳定的线性增长,但十字军那边,却可能翻倍增长。

与罗马教廷的教皇冕下相比,伊斯兰世界居住在巴格达的哈里发陛下,就确实挺不行的。

纵然这年头全球逊尼派总数有大几千万,可能与南宋人口相当,还多于天主教世界。

但哈里发的权威已经极度衰落了,属于是被名义上承认,但除去宗教号召外,无力直接通过行政体系干涉伊斯兰世界的各个角落。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世俗层面上,巴格达哈里发,已经混到巴格达城主的地位了。

甚至于某些时候,还有比较丢人的哈里发被直接赶出了巴格达城,连城主都不配当……

至于教皇冕下,纵然经常被赶出罗马,但其对地方教会体系,是存在一定程度任免权限的。

依靠着一个相对紧密的的跨国科层制度组织,在这个年头,教皇冕下是真的能在各个大国摇人,组织联军来十字军东征的。

眼下光一个神罗的十字军部队,就有一万到两万左右。

如果算上接下来可能会抵达的法兰西十字军和英格兰十字军,那么就极有可能超过萨拉丁的军事力量上限。

然而这还不是极限……

可以说,第三次十字军运动,是萨拉丁在以阿尤布王朝,一己之力对抗天主教世界,至于其他的穆斯林国家……大多都在划水摸鱼。

萨拉丁凭借着自己多达千万的人口规模,能在人力优势上对耶路撒冷王国打出一个碾压。

可在面对动员起来的天主教世界时,萨拉丁礼拜的次数都多了不少。

实在是其他穆斯林国家,都太过虫豸了啊!

先下手为强,这个想法同样不停的徘徊在萨拉丁脑子里。

而且,火炮的进展,在这半年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给萨拉丁提供了不小的信心。

……

在一间略微奢华的会客室里,巴利安手持着那份计划书,看向了一旁一言不发的盖里斯。

在巴利安的目光中,这位年纪不小的真英雄,显得自己有些畏缩、夹杂着一丝对盖里斯的敬畏。

确实,盖里斯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俗君主,巴利安也并未向盖里斯进行过任何效忠仪式。

从双方之间的关系来说,巴利安还是盖里斯的便宜岳父。

自己养女就坐在盖里斯的身旁,牵着盖里斯的左手。

但有些存在终究是特殊的。

对于一个有着浓厚先知崇拜的人类社会,在出现了一个被石锤的“神”眷顾的先知后。

实质上就是出现了BUG。

因为如巴利安这种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便是各种民族、各种人不听【先知】之言,然后受尽磨难。

偏偏盖里斯,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奇迹”,还做出过诸多预言,甚至有若神启一般,得到了许多智慧的启迪。

可以这么说,对于承认盖里斯先知身份的人而言,盖里斯不需要去下达任何命令。

因为他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可以记录成典籍,作为经书传承百代的!

本身就是神在人间旨意的化身。

“18%的债券利息……”

“这个不会有些高吗?这么一份长达五年的债券,其实便相当于将财富翻倍。”

“不高,这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对忠诚的奖励。”

“作为手段,我需要筹集这么一笔钱,用于建立一家投资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将会统筹提尔新城的开发项目。”

“至于什么叫忠诚的奖励,你应该也清楚,能在这个关头将钱借给王国的,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最为忠实的臣民。”

盖里斯的眼皮略微低垂,他话未言尽。

那家新成立的投资公司,所能做到的,远不只是建设一个新城区,而将在事实上拉开一个新时代的帷幕,也势必会成长为一头巨兽。

之所以采用债券融资,而不是预售股份,便在于盖里斯对这家公司,需要亲自把控一段时间。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对于这么一家新筹建的公司,能充满信心进行入股。

这年头也缺乏“法人”概念,不存在说什么有限责任一词。

提尔城新城区的建设,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这个迫在眉睫,不只是说对于提尔老城区的民众们如此。

而是对于蜂拥而至的十字军而言,如果没有一片容身之地的话,那么大量的人员非战斗损失,也就成了必然的情况。

在十字军抵达塞浦路斯的效果传递到提尔后,盖里斯所提出的新城区开发计划,以一种阴差阳错的方式,在议院中得到了通过。

那些贵族们不在意底层人是否有容身之地,没法意识到缺乏规划的城区,能对人的健康安全产生多少损害。

当然就算知道了,可能也不在意。

但他们清楚,如果远道而来的十字军,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话,那么光复旧地也就成了空谈。

既然已经要去建设一片营地了,那么干脆直接新建一个城区得了。

在十字军离开后,也能作为提尔的新城区。

盖里斯提交的计划书,是通过巴利安家族下属议员的渠道,被递交进议会的。

相较于该方案的完善,其他人提出的思路,就过于单薄与缺乏细节了。

由于盖里斯系统的考察了提尔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并对市场物价进行了调查,加之资金流动都有概念。

因而在盖里斯的新城计划中,从最初的资金筹备、建材运输、人力成本、审核验收都有提及。

属于一眼看过去,就完备到不像话,极具可行性。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18%的债券利息,使得议院里的老爷们,有了极其可靠的方式,来分润新城区开发所得的红利。

王国能否在五年后依旧存在,确实是一个未知数,但就算王国真的灭亡了,他们又能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哪里去呢?

这年头可没有后世那么方便的财产转移方式。

作为耶路撒冷的贵族,他们就确实与耶路撒冷王国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一家由王国做担保,抵押了大片土地,通过发行债券凑集资金,从而建设起来的有限责任制公司。

这种金融新事物的出现,总是让许多人心中打鼓难以理解。

这个年代,或许只有部分意大利人,才能够产生一定认知。

但如果把这么复杂的东西,简化成向王国借钱,并由王国提供高额利息的话。

便是最没文化的提尔城老城区市民,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对于缺乏财产转移能力的耶路撒冷贵族而言,如果能想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话。

就能明白这是一次没得选的赌博。

五年后,耶路撒冷王国依旧存在,第三次十字军大获成功,那么在座各位人人都有红利。

如果五年后王国崩盘,那么作为耶路撒冷的贵族,大伙还不如人人去死。

因此,盖里斯的计划书,早早的就通过了,包括相当多威尼斯与意大利商人在内,都对这份债券予以认购。

至于巴利安所在的伊贝林家族,又或者伊莎贝拉本人,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予以了莫大的支持。

现如今,公司的筹备工作,其实也已经完成。

盖里斯之所以出现在巴利安家中,更多的只是针对一些细节,进行更深一步的明确,与巴利安之间进行通气。

在尽力减少误会后,从而正式开土动工。

提尔城的新城区,依托旧有城区,在提尔的北部土地上进行初期建设。

当然,就目前来说,这里与其说是新城区,倒不如说是一片新军营。

相当一部分的德国十字军,已经追随着“红胡子”巴巴罗萨登陆提尔,并且参与进自身军营的建设。

……

阳光很是明媚,大海吹来略微咸腥的空气,在这么一片开土动工的土地上,扬尼斯觉得自己脑子有些晕乎乎的。

确实,一个人的命运啊,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奋斗,还要结合历史进程。

许多时候,说不准人生的转折点,突兀之间便出现了。

两个月前,自己还在码头扛包,因为喝醉了酒与人斗殴被旅店老板赶了出去,无家可归。

两个月后,自己就入职了新岗位,作为一名“班长”,带着昔日的工友们,在这里进行倒木运动。

不是、这个,谁能想到当初和自己睡一个房间的兄弟,居然是巴利安家族的贵客,现在亲自筹建新城区。

自己还信了对方的话,拿着妮萨的钱,通了关系买到一点债券。

虽然这点债券总额不高,也就5金第纳尔,但不管怎么说,都证明了自己是王国的“自己人”。

因为存在利益捆绑的缘故,在政治上,他也被认为是可靠的对象。

哪怕没有盖里斯出面,这家“商会”中的人,都对自己充满了友善态度。

毕竟,貌似这家“商会”中,不论是管账的、还是工程师、又或者武装巡逻的帕拉丁,都或多或少认购了一部分的债券。

本来,他还担心自己和妮萨的那些钱有打水漂的可能。

但“商会”这边刚一开工,基于可靠这一条件,他就被询问是否要过来当一名班长,每个月能拿到三金第纳尔的薪资。

这钱看似不多,但却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扬尼斯,不必再去过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能真的存下来钱。

似乎,未来在这一瞬间,就变得光明了起来。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烦恼。

如果扬尼斯想保住自己这份工作的话,就如当初似乎在喝醉酒后答应过盖里斯的话,自己要去识字、要去算数。

每个月都会有考核,考核不通过的话就会面临扣钱的可能,数次不通过,更是有可能被直接开除。

为了保住自己这走狗屎运得来的生活,扬尼斯不得不每周要去上三次课。

学习简化拉丁语、了解100以内的加减乘除、温习“基督教教义”。

这些课程,都是黎凡特投资公司组织人手开设的,主要是占用周一、周三、周五下工之后的时间。

普通工人是否上这些课,“商行”并没有作明确规定,但作为一名班长,手底下带着9个人干活的小领导。

扬尼斯是被强制要求上这些课的,这就使得他在周二、周四的上午,脑子格外的晕乎乎。

“老大,你这边,昨天还去上课了?”

在上工的时候,一旁的小年轻,看见扬尼斯的精神状态,就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话语中的畏惧不言而喻。

他自己也是跟着去上过两天课的,毕竟脑子清晰点的,都清楚这“商行”摆明了是更看重那些识字和懂算数的人。

但在两次课一上之后,超过半数的人,都觉得自己这辈子或许确实是不适合学习。

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最合适的年龄,再想让他们识字、算数,就似乎是要拔出一把锈死的剑般困难。

因而能坚持下来,长久上课的,只有少部分人。

“别叫老大,叫班长!”

“好的!班长!”

一旁的小年轻眉开眼笑调笑了两句。

然后扬尼斯又不由得叹了口气。

“唉……”

“其实吧,这个识字我也有点基础,算数也不是说真一点不会。但昨天晚上、我是去背的圣经!”

“啊?!”

一旁的小年轻大惊失色。

绝大多数教徒,其实是不看圣经的,就算看了也不会说真去背。

不仅是缺乏书籍的中世纪如此,在后世其实也往往这样。

宗教在这个问题上,似乎被一分为二了。

平信徒往往最为纯洁而又无知的羔羊,被身为牧羊人的司铎们放牧着。

为主牧羊的司铎神父们,自然是要去阅读各种经书,而平信徒羔羊们,能够诵读一些相对简单的经文,进行每日祈祷其实就已经足以。

更何况,这年头的圣经,还是用拉丁语写就,其已经在语言流通性上,让位于各个地方民族语言。

平日里教堂弥撒的时候,司铎神父用拉丁语所诵读的经文,绝大多数信徒其实是一点都听不懂的。

当然了,神的经书,以凡人不懂的语言写就,就其“格调”而言,也没啥问题。

也难怪小年轻听到扬尼斯要去背圣经的时候,会大惊失色。

这无疑是一种酷刑,绝对是一种折磨。

他们这些泥腿子,又不妄想去当名教士,干嘛要去读经呢……

相比起宗教上的狂热,似乎还是填饱自己的肚子显得更加重要。

“那老大,你是不是已经懂不少圣经了?来给我们念两句呗!”一旁的其他工友们,都一同起哄起来。

在前往附近伐木营地的过程中,队伍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但扬尼斯终究是背了出来。

“奉献不义之财,乃是凌辱的祭品,恶人的供物,上主决不会悦纳。”

“上主只善待那些在真理和正义的路上,期望他的人。”

“夺取别人由血汗赚来的食粮的,就是杀人的刽子手。”

“剥夺佣工的劳资的,就是流人血的凶手……”

扬尼斯用的是普通的法兰克语,因而一旁的工友们,都听得明白他到底说了什么话。

一时间,原先欢快的气氛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默。

在快要走到森林的时候,他们中才有人发出感叹。

“真好啊……”

“确实。”

在公司里的这些日子,就如做梦一样,工资是按周发的。

最初建起来的房屋,是留给他们工人住的。

每天的早中晚都是管饭的。

家里有婆娘的,都可以带过来不管是洗衣服还是做饭,也能拿一份钱。

有小孩的,其实也可以跟着一起去上课。

虽然说这年头大多数人,其实都觉得识字没鸟用。

但如果不需要钱,就能识字、算数,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反正读书吃苦的是自家小鬼,又不是自己,这多实在。

在他们这一行人的身后,有着两座城。

一座是以火山岩修葺而成,岩石中包含着永恒的秩序,被人搬过来修作城墙已经数百年了。

在那里,有着许多悲欢离合,数以万计的人麻木生活。

而在另外一边,虽然还只是一片工地,但却已经被盖出了小屋,朴素而清新。

在懂算数后,扬尼斯给自己算过,也给自己班里的工友们算过,以他们工薪而言,只要能够管住花钱的冲动。

吃公司的、喝公司的、睡公司的,一两年下来后,大家人人都可以去给自己买套房。

不论是扬尼斯这样的持债券者,又或者他们这些工人自己,购买房屋显然都是有内部价的。

换而言之,他们这些人现如今所修葺的房屋与城区,都是他们自己未来的新家。

“真好啊……”

“确实。”

在他们这些持握着斧头,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走进巴勒斯坦北部的森林中后,在这群山里便传来一声又一声的:“树、倒了!”

确实,倒木运动嘛。

……

12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还有着较为丰厚的森林资源。

事实上在12世纪这个时代,黎凡特地区的自然环境,还远未恶化到后世那个地步。

其有着颇为壮丽的自然景观,从北到南、无论是森林、河谷、悬崖、戈壁、沙漠,都能见到。

提尔地区的年降雨量,更是能够达到700mm,已经谈得上一句降雨充沛了。

在提尔城墙内的大量底层贫民,有事可做并且迁徙到城外工地劳作后。

提尔城的市容环境,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得到了改善。

有关这个问题,盖里斯也是时常与自己身旁的帕拉丁们进行过讨论。

“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农村又或者城市,其实都面临着一个绝大多数人从未想过的问题——失业”

“一个农民,一年农忙,说是从头忙到尾,但真正多少时间投入进农田生产呢?12个月里有8个月都不是主粮的生产。”

“一个城市学徒,累死累活、干满一年,又能拿到多少钱呢?如果干活拿不到工资,那么和失业又有多大区别?”

“至于那些无所事事的城市流氓与乞丐,就更不要说了。”

教育,不只是教育扬尼斯那样的工人,也同样是对公司的上层进行教育。

这个所谓的黎凡特投资公司,主要的骨干成员,几乎全部都是来自外约旦地区的技术人员。

其中相当多都是培训期或者考察期的帕拉丁。

针对这些人,盖里斯自然是要担负起,更加深层次的教育,至少要让这些人,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存在一定的认知。

“工作,在我们这个时代,本就是特权。”

“能够直接获取钱币的工作,那更是一种绝大多数人求而不得的东西。”

“也因此,先前我们给地方农民进行减税也好,大量的十字军来到提尔城进行消费也罢,提尔城内的大多数人,因为缺乏一个明确的工作岗位,其实根本没办法去获取收益。”

“但我们公司不一样。”

“确实、公司的钱是借来的,但那些借来的钱,却经过我们每周发放的工资,真正意义上,大批量的向提尔城的底层手中流通。”

盖里斯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他现在所进行的教学,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课程,

他其实是将这门课命名为社会科学,主要目的是在于灌输一些“常识性”的认知。

就和盖里斯将另外一门课命名为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为了让他的这些追随者们,有着更加清晰理智的角度,来对世界进行认知。

而不是说真的要去成为什么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

今天所讲的这些,其实便是要让公司里的这些人,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对提尔城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公司借贷,却让提尔城的底层市民们改头换面。

这在后世,其实就是一个很粗浅的“基建经济”罢了。

不论事后,那些投资了大量货币购买债券的贵族们,是否会财富翻倍。

这些参与了新城区建设的工人们,都将会从绝对赤贫的状态,跑步进入一个家有余粮的地步。

如果说贵族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10到20的变化。

那么工人们,其实是完成了从0到1的变化。

工人的1相比于贵族的20确实不值一提,但相较于原先的0,却已经是无限大了。

换个角度理解便是:只要我够穷,那么任何一丁点的进步,都有着莫大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