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吾父耶和华 > 第28章 大军过境

吾父耶和华 第28章 大军过境

作者:千翅万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3: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军过境可不是儿戏,雷纳德的三千士兵,在这个时代已经能够左右万人战役的胜败。

一个几百人的小镇,对于这三千士兵而言,连份甜点都谈不上,顷刻间就能屠灭。

因此,在收到雷纳德出兵的消息后,盖里斯就下令动员领地内的全部军事力量,严阵以待。

然后,在今天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盖里斯他们就又收到了一个口信。

雷纳德要求他的军队,要从阿尔哈迪镇的正街上穿越。

当然这个口信,明面上是传给伊莎贝拉的。

伊莎贝拉收到这份口信的时候,盖里斯、约翰、西蒙、乔治等人都在场。

头戴简易冠冕的伊莎贝拉没有直接回复信使,转而将目光看向了盖里斯他们。

约翰与乔治面色都隐有忧色,这种两支军队近距离接触的风险,确实很大。

这年头,各个封建领主,对自家军队的约束都相当有限,稍不留神发生摩擦,引发矛盾都不好收场。

可如果就因此拒绝对方的话,又会显得他们这边胆小怕事,届时传闻出去,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终,还是盖里斯轻声说道:“无妨。”

伊莎贝拉也颔首示意,表明这是自己的意思。

现如今,这片领地还缺乏一个系统的中央机构,因而盖里斯的意思就是伊莎贝拉的意思,因而伊莎贝拉的意思,就是这片领地的意思。

……

犹如长蛇的雷纳德军队移动了,他们如一根长矛,行走在这片高原上,

而在雷纳德骑马靠近城镇的时候,面色也略微凝重起来。

原先距离较远的时候,还看不太清,等近了时,他才意识到伊莎贝拉与盖里斯这两个家伙,在过去一年里给他整了一个多大的惊喜。

在左右各四名骑士的簇拥下,雷纳德骑着马走在军阵的最前方,因而也最先同伊莎贝拉会面。

少女没有骑在马上,只是穿着一身简朴的男装,头上戴着一个寻常冠冕凸显其身份。

因而当两人会面的时候,雷纳德居高临下,便是连下马的兴趣都无,伊莎贝拉却要抬起头仰望。

不过这却并没有显得伊莎贝拉就如何的卑微,因为在她的身后,是整整140名披甲士兵,以及六名骑在马上全副武装的骑士。

虽然说这些披甲士兵们,大多身穿的是棉甲,只有少量的士兵披着锁子甲。

可雷纳德军队中的披甲士兵,其实也就这个水准层次,锁子甲的装配率甚至还不如。

这年头欧洲常用的棉甲,是一种由厚实棉布或亚麻布层叠缝制而成的软甲,有时内部还填充了棉花、动物毛发或其他柔软材料,如皮革之类,以增加缓冲能力。

就防护力而言,寻常未经细致打磨的刀剑,根本无法切开这种棉甲,在面对钝器打击的时候也能有所防护,能够有效降低箭矢的穿深,但在面对长矛的时候,就容易无能为力了。

因而,这个时期的法兰克人,普遍会将穿着棉甲的士兵认为是披甲士兵。

一支完整的140人的披甲步兵军阵,已经足以证明一位领主的身份了,这是伊莎贝拉在向雷纳德表明,她已经长大。

看着这位穿着男装,留着短发的殿下,雷纳德冷哼了一声。

“好久不见,伊莎贝拉。”

“好久不见,雷纳德。”

两人的对话,简短而无趣,彼此之间形同陌路人,也确实没什么好聊的。

便是那贵族间应有的礼仪,都被简化成了直呼其名。

伊莎贝拉让开道路,她身后的披甲士兵们,也随即变阵,迈着整齐步伐,在道路左右两侧站稳,替雷纳德以及他身后的那些士兵让开条道路。

由此,雷纳德也一眼看穿了阿尔哈迪镇。

在这条正街上,每隔三步,便立着一个持握兵器的士兵,这些士兵的披甲率平均在30%到40%之间,与雷纳德的主力部队大致相当。

而在这条街的出口,那是一片金属在折射着耀目的光。当雷纳德领着先头部队,率先走入小镇后,便能感受到那清晰的敌意,周围的那些士兵们,是发自内心的仇恨自己。

他可以确定,如果有机会,那么那些士兵将会毫不犹豫的对自己发起冲锋。

但他不在乎。

他所在乎的人,在这街道尽头。

盖里斯将这次欢迎仪式的重头戏放在了小镇的另一端。

与伊莎贝拉不同,盖里斯是骑在马上的,在他的身后,近百名骑马的军人。

其中有约有30人都披着锁子甲,他们没有外套罩袍,而是任由金属折射着阳光。

只不过这些骑马的人,在雷纳德眼里,还谈不上骑兵,大多数应该只是骑马步兵,只有少部分是清晰无误的轻骑兵。

“不错啊,小子,比我那个废物继子强多了,可以担的上一句白手起家了。”

雷纳德是看不上盖里斯这点家当的,但他也清楚,同他的继子汉弗莱相比,盖里斯的家庭并无什么值得称赞的。

若非其父亲死在了蒙吉萨战役中,麻风王觉得有所亏欠,盖里斯想在王宫中受训成为名骑士都不太可能。

但盖里斯对于雷纳德的称赞并无什么兴趣,而只是一个随意的礼节后,便示意身后那些骑马的人让开道路,叫雷纳德赶紧走。

在雷纳德的军队,从阿尔哈迪镇中横穿的过程中,盖里斯也略微估算了对方的军事实力。

三个千人规模的步兵大队,其中近一半的人身披棉甲,较少的人是锁子甲。

武器以长矛、戟、钉头锤、单手剑、强弩等为主,并没有多少长弓手。

至于雷纳德最为精锐的,便是那接近三十名全副武装的骑士,以及相应骑士侍从。

这些人构成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重骑兵部队,还有着近两百人的雇佣轻骑兵。

军容之盛,使得盖里斯身后的那些年轻人,那些帕拉丁侍从们,都不由得为之动容。

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武德充沛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的法兰克人数量可能只有十几万,虽然这个国家的总人口只有四五十万。

但其在战争时期,所能动员出的兵力,却能达到两万人规模,快速动员的话,也能拉出一万人起步。

依托较同时期中东地区穆斯林军阀,更为高效的动员能力,耶路撒冷王国在萨拉丁崛起之前,可谓屡战屡胜。

纵然萨拉丁崛起之后,也被迎面一拳蒙吉萨战役,锤爆了他的三万大军。

哪怕后续萨拉丁从鲍德温身上找回了场子,可也有了PTSD,在自己实力积蓄到极限前,都与耶路撒冷王国保持着相对和平。

可以说,正是从盖里斯眼前经过的这支大军,维系着法兰克人对中东的殖民统治。

让法兰克人在这个公元12世纪,便有机会尝试如何殖民海外。

当然,像这样一支军队,也并非不存在缺陷。

而且那缺陷更是大的要命。

在盖里斯眼中,雷纳德的这支三千人军团,没有区分出明确的辅兵,或者说他们就是把寻常步兵作为辅兵使用。

直接点说就是,这三千人的军团,其后勤可不是一般的糟,而是非常糟。

有的只是二十几辆随军马车,拉着许多物资,放着一些杂乱的武器或者营具之类。

当然,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说,中世纪欧洲常见的战争,其作战半径,很少有超过三百公里范围的。

三百公里的作战半径,携带10日口粮,基本就能完成行军任务,根本不需要专门的、额外的后勤部队。

然而一旦陷入大规模兵团作战,或者真正意义上的远征时,那么法兰克人的行军,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前,必然陷入一团乱麻的僵局灾难中。

1095年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向天主教罗马教廷求援,教皇乌尔班二世回应了对方,由此拉开了一次又一次灾难的序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