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109章 祭出杀招,唯物辩证法!

皇城外,

学子们紧挨着城墙,已经聚齐了数万之众,只为等文华殿内的最新消息。

更外圈,还有看热闹的京城百姓,将皇城脚下围的水泄不通。

未能进入文华殿内的清风书院学子,在人海之中,好似一叶孤舟,焦急的等待着。

终于,皇城内一羽林军骑马跑出,将手中的纸张分给临近的其余羽林军。

而后这些禁军士兵便骑马绕着皇城分散开来,将手中接到的消息,张贴皇榜,并宣读道:

“第一辩,翰林院掌院梅大学士与江南顾家家主顾炎亭一同提出……实用之学,重器轻道,诱人逐利,败坏人心,动摇国本。此乃舍本逐末,祸国殃民之举。”

原本嘈杂的四周,一瞬间陷入沉寂。

京城学子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而清风书院的学子无一例外,皆是陷入深思,深知两位大儒的高明之处。

思虑片刻,两两又相互议论起来,只不过未过多久,再一次有消息传来。

“定国公辩词,锱铢必较,善用其器,乃为大利大义,空谈仁义,才是祸国殃民之举……”

“第一阵,定国公胜!”

听了来龙去脉,清风书院的学子们便沸腾起来,和周遭学子形成了鲜明对比,自然招致旁人的敌视。

当第二辩题传出皇城之后,便少不了他们嘲讽的话语。

“科举一途,乃是寒门改命的唯一途径。倘若如定国公这般大刀阔斧的改过,可还有公平可言,可还有信誉可言?”

另有人道:“难怪你们这群妖孽这般追随着定国公,竟是从沧州赶来京城,原是定国公在为你们谋福祉,用全国而养一地。”

很快,人群被煽动的群情激奋,与文华殿如出一辙。

受岳凌启发,顾炎亭选择了成为家乡学子的代表,尤其是顾家作为江南四大儒学世家,他也有资格,有理由站在台前质问这些问题。

而且,旁观者的情绪被煽动,便不是一时能平息的了。

哪知岳凌这一次的考虑时间,竟是比上一次还短,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就开口,环视众人高声答道:“公平?顾老要的是什么公平?又在为谁索取公平?”

“遍翻历年中举学子,江南十占其七,难道这就是顾老所谓的公平?”

岳凌一言蔽之,满场哗然。

京城是北方学子的主战场,随着顾炎亭入京的江南学子,比清风书院的学子都少,这下岳凌的话自然比顾炎亭的话更能让人共鸣了。

南北地科举选士的名额有差额,已是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北蛮南下袭扰整个晋中及京畿地区,更是让本就不稳固的教育资源千疮百孔,需要数十年的恢复。

在这期间,江南在世族的垄断之下,越发的重视教育,导致录取进士人员越发的不平衡,现状当然没有顾炎亭口中说的那般“公平”了。

刚刚还在为顾炎亭站台的学子们,竟是从内部出现了分化,北方学子竟深刻思考起来,自己如今是处在什么环境之下,又有没有所谓的“公平”。

可谁料,岳凌的话还没说完,继续抨击道:“顾老看似忧心江南学子,忧心寒门无路。我请问,顾老可是寒门?每年江南中举者,又有多少不是拜在你江南四家之下的徒子徒孙?”

“你们在江南被尊称文坛领袖,却行着学阀垄断之实。经义注疏推陈出新,一再的卖出高价,束脩更是连年攀涨。请问,寒门的路是谁堵死的?江南寒门之家的学子,有没有享受到你所谓的‘公平’?”

岳凌在分化了敌人内部之后,还以为不足,竟是让江南学子内部都互相敌视起来。

世家子弟被寒门子弟所敌视,竟隐隐出现了分裂的迹象。

挤在学子中央的梅问鹤,本来是看自家爹爹人前显圣,宛若千百年前圣人讲学一般,再收割一群信徒,让梅家的名声更加响亮。

起初都没什么问题,爹爹的讲学极为精彩掌声雷同,可自岳凌登台以后,总是出现让人难以预料的状况。

第一辩已经折了一阵,没想到第二辩岳凌正中要害,打了顾家家主一个措手不及。

以至于他身边的学子都出现了吵闹声,按照岳凌的思路,辱骂起旁人来。

梅问鹤脸上满是错愕。

他一直以为,岳凌是个不学无术的好色之徒,尤其还和他有婚约的姑娘有染,更令他鄙视。

谁知道,这种场合之下,文辩都让大儒落入下风。

甚至他最崇拜的爹爹,都还在隐而不发,便更让他捏了把汗。

微微偏头,看向文华殿的方向。

梅问鹤知晓隆祐帝以及内宫女眷都在殿内旁听,此刻即便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似乎也能想到那奸夫淫妇小人得意的面容,更是讥笑他,作践他。

四周嘈杂的骂声萦绕在耳边,梅问鹤抱着近乎炸裂开的脑袋,深深的垂下了头。

观众席的模样,自然也被顾炎亭看在眼里。

似是脑中恍惚般,顾炎亭急火攻心,一时哑口无言,身形摇摇晃晃,还是梅翰林在一旁拉住手臂,提醒道:“寻出问题,常比解决问题更难,家主莫要自乱了阵脚。”

顾炎亭当即捱下了这口气,颔首向梅翰林致歉。

抬袖轻咳,掩饰气虚,沉声问道:“定国公所指,并非一人之得失。若能有所改观,自是好事。若是定国公有方,在下洗耳恭听。”

岳凌笑着点头,在台前踱步走,似乎稍稍掌控了局面的他,愈发享受这个舞台了。

鼓掌三下,让周遭尽数静下来,岳凌再开口,一板一眼说着自己的计划,“本国公欲要改革,增新学,非为设障,实为开新路!”

“教学上,依我之意,朝廷将主持各州府县学新学教席。算学,工造入门之基,无需金山银海,几本题集,些许模具。勤学苦练,寒门亦可成才。”

“八股取士,成文有所偏好,赖主考官之喜恶。算学,工造,只有一果,更好评定优良,免去串通作弊之嫌。”

“当然,任何变革都并非一蹴而就。所以我主张,似唐宋,明经,进士一般,也将科举分开几榜,另造新路。”

“工部离不开工造,户部离不开算学,为何不能专人专管?如今工部造器,百二十年无一进益。”

闻言,下方的工部官员脸上涨红,略有些坐不住了。

“不是,这遭辩论,定国公怎么还骂人了呢?工部缺银啊,怎么有进益?”

身旁户部官员安慰,道:“算了算了,定国公这是辩到气头上了,一时心直口快。”

然紧接着,岳凌便道:“户部年底统算,竟耗时三月亦不足。”

才安慰了别人的户部官员,脸色亦有些难看,不禁沉闷道:“数目庞杂,并非一时之工,国公爷怎得连这也拿出来说?”

刑部官员捋着胡须,笑着安抚两部,“辩会辩会,做不得真的。再者,陛下还在殿前听着,你们还能登台辩屈不成?”

“刑部监察案情,竟还有人不明刑名……”

刑部官员才要站起身,却是被身后户部,工部的人牢牢的按在座位上。

“听听就好,陛下还在后面看着呢。”

“是矣,是矣。”

一伙人脸色如同霜打了的茄子,只得能在台上生着闷气,而台上岳凌似是耀眼夺目,继续滔滔不绝的讲述着他的构思。

“劝课农桑,水利疏渠,皆需专人专管,为何不能单独列举门课,取士报国。”

“尤其如今科举榜中,也是世家子弟占据多数。他们是精研经文,写得出锦绣文章,平日里衣食无忧,万事不必亲自动手,又有多少能在为一地府官后亲临田野,守堤抗洪?”

岳凌瞪着双眼,直直盯着顾炎亭,“本国公并非排挤所有人,只是世家子弟本就比寒门有更多出路,如今的科举更称不上是寒门的公平。”

“这些专人专管的新学新路,才更有可能是天下有志,有才,肯学的寒门学子的新路。是凭真才实学,公平竞争的机会。此改若成,天下寒门学子终见曙光!”

岳凌的话寄居感染力,赢得台下一片喝彩。

尤其是如今这个背景下,万千学子共赴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未有什么前景可言。

在岳凌揭露了,科举也不过是世家霸占资源的本质之后,学子们更是眼前发黑,满是失望。

是岳凌接下来的话,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就算写不出锦绣文章,专攻一道,还是有未来的一片天,能够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

先抑后扬,效果出奇。

柴朴脸色愈发阴沉,以为局势被扭转,心中隐隐担忧的事,成为了现实。

水溶手中捏着茶杯手指,更是被他捏的发白,紧紧咬着牙关。

文华殿内,

姑娘们不敢当着外人的面,庆祝的太明显,只是在桌下暗暗互相击掌,欢欣鼓舞。

薛宝琴低声伏在薛宝钗耳边道:“那几句是我抨击尸位素餐昏官的气话,竟是也被侯爷说出来了,这不会大事不好吧?”

薛宝钗见不远处的隆祐帝又在自斟自饮,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时不时与身旁皇后笑着说话,便不动声色的低声回道:“或许陛下早就想骂了,这段日子陛下一直闭着群臣不出,京城里闹成这副模样,陛下也没深究谁的过错,刚好看他们被骂一顿出出火气。”

薛宝琴美眸弯弯,盈盈眼波流,转满含笑意。

站在那的大英雄,才是她一生所许的佳人,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又有忠肝义胆,为天下寒士的侠义。

别说是她,眼神粗略的转过一圈去,不知多少别家的女眷,此刻眼神都凝在岳凌身上,似化出水来。

林黛玉本是美美享受着岳凌的出色表现,却不知为何后背总生出寒意来,让她不舒服的莫名其妙。

待看到秦可卿的眼神,对比周遭别家女眷的眼神,便是恍然大悟,满心腹诽了。

抱起手臂来,林黛玉低声念道:“羡慕就好,都只有羡慕的份了!”

不自然的小动作,被皇后察觉,不忍莞尔一笑,无奈的摇摇头,轻声安慰,“别担心,你们两个的人婚事,看来是要在京城里办定了,用不多久了。”

林黛玉脸颊霎时间红透,支支吾吾的想要掩饰,却在皇后温柔的目光中,说不出半个“自持”来了。

……

台前的状况急转直下,皇城外更是闹成一片,倒戈支持岳凌的人越来多,似是两位硕儒的颓势已无法转圜。

如此境地,梅翰林也并未慌乱,往前一步绕过顾炎亭,来到岳凌身侧,拱手道:“定国公之学士,思虑深远,老夫佩服。不过,今日圣人,亚圣像在此,我们并非论科举之途,而是道统辩义,方才定国公所言是有些偏题了。”

“这些举措该是在朝堂之上,群臣讨论,陛下首肯之下,再告知天下学子,而并非定国公越俎代庖。”

三言两语,便将岳凌的士气再次压了下来,更攀上不敬之罪,还是文官的口舌更锋利,杀人不见血。

台下的学子也为此沉寂下来。

当梅问鹤听到父亲的声音之后,面上的失魂落魄一扫而空,再次抬头注目,满心期许。

这是梅家的机遇!

岳凌当然听出这老东西来者不善,微微迷了眼,略微抬手还礼,“依梅大学士之意,还有什么见教?”

即便先失两阵,梅翰林依旧未有慌乱,“经筵大辩”最终还是要落到经义上来,最后一个问题,梅翰林仍有自信力挽狂澜。

“不敢称作什么见教。”

梅翰林语气顿了顿,再问道:“老夫斗胆一问,在定国公心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圣贤大道,与您所倡之‘算学工造’等实用之术,孰轻孰重?若二者不可得兼,国公当如何取舍?”

这个问题,就如同他方才的劝诫之言一般,皆是陷阱重重。

若岳凌说“实用之术”更重要,则要在圣人像前坐实“离经叛道”、“贬低圣学”的罪名,陷入万劫不复。

若岳凌说“圣贤大道”更重要,则等于承认实用之术是“末节”,其变革的核心逻辑自相矛盾,变革必要性荡然无存。

若岳凌含糊其辞,则会被视为理屈词穷,同样将前两场的胜势尽数输去。

全场屏息凝神,聚焦在岳凌身上。

这一回在场大半的人,怀揣着的已是不想让岳凌败下阵来的心情。

明明是最困难的一题,梅翰林甚至想要宽限他时间思考,却不想岳凌只是摇头笑笑,便起势欲要发言了。

虽然这是儒家文辩中,最经典的二选一困难,但作为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学过高中思政的岳凌来说,问题简直简单的像是有回答模版。

“请问有唯物辩证法,我怎么掉进二选一陷阱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