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103章 催婚大队已抵达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103章 催婚大队已抵达

作者:喜欢喝豆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3: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隆祐帝的辍朝一连持续了数月,从盛夏至晚秋。

而京城的动荡却丝毫没有平息的征兆。

但朝事不可废,群臣不遗余力的谏言,又主动向隆祐帝低头认错,揽下如今京城乱象的罪责,终于宫中传出的口风松了些。

一些紧急的朝事,隆祐帝已在处置,门下省也开始了收发奏折,而科举改制一事,仍没有一个定论。

不过,文臣主持的‘经筵大辩’被许多人所推崇。京城学子也巧妙的将争斗,改为了宣扬‘经筵大辩’,来一场道统的旷世之战。

因为在他们眼里,他们是有必胜的把握。

岳凌不应战,那便是当了缩头乌龟,改革事宜自然不能服众,甚至隆祐帝或许都会因此动摇。

若是应战,一个武夫出身的勋贵,如何同熟读四书五经的儒生争辩?

他们甚至觉得,无需硕儒登场,便是随便在翰林院挑选出几位,便已足够了。

没有什么事比能看仇家笑话更振奋人心的了。

所以京城里风雨飘摇,又飘上了另一个**。

一行学子满街宣扬“经筵大辩”,口干舌燥,也没了太多脚力,便在一处茶摊内吃茶歇息。

尽管腿上闲了下来,但嘴上依旧是忘不了对岳凌有诋毁之词。

“便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一介武夫,没有半点师承,连蒙师都无从考证,竟然就堂而皇之的指导起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子读书来,还妄图更改上千年流传下来的科举,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仁兄消消气。他的底气自然是从皇城里来。”

旁边人一面斟茶,一面宽慰,“不过,近来在皇城里传出了好消息,应当是陛下也忍受不住了,想要促成这‘经筵大辩’,万千学子的宏愿,终于要在不久之后降临了!”

随着慷慨激昂的陈词,周遭之人也愈发蠢蠢欲动,纷纷加入这场“经筵大辩”的讨论之中。

“你们可听闻了,近来已有江南四大硕儒世家顾、陆、朱、张,先后遣传人入京。尤其是顾家,更是家主顾炎亭与当今衍圣公并称为文坛两大泰斗,亲至京城,为我等学子站台请命!”

一旁人惊愕问道:“难道就是那个桃李满天下,家中曾几度任帝师的顾家?听闻,当今顾家家主的学生,也是遍布朝堂啊。”

“自然是这个顾家了,难不成,还有人敢在这个时节冒充顾家的名头打秋风?”

众人面面相觑,又有人不禁疑问,“旧时定国公曾在江南赈灾抗倭,对苏杭两地百姓都有大恩,顾大师入京来,真会是为我等站台的吗?”

由于京中的学子,并非万众齐心,还有如“清风学院”这样的奇葩,高举支持定国公的大旗,常常引发摩擦。

又有江南之地的学子,不少谈及定国公在江南之地的作为,为定国公开解说,“就事论事,不能磨灭以前的功绩”,与众人的观念相悖。

所以不少人都更加谨慎了些。

“放心,已有人去顾家临时落脚的馆驿探过口风了。先前顾家家主受邀到两广讲学,与定国公素未谋面,二人并无旧交。”

“而且顾家主入京第一站便是造访的梅家。那个梅家,你们身为土生土长的京城人,难道还不知?”

众人登时瞪大了双眼,眼中更是激动,多了几分殷切的期盼,“你是说,如今的翰林院掌院,梅大学士也会参与其中。”

讲述者讲述着泰然自若的点了点头。

周遭少不了拍手叫好的人,“梅大学士的经历可谓传奇,幼年便已是闻名已久,以神童著称。后家族陡遭变故,不得已走上求学之路。这一路来自然是艰辛,却也铸成了他高于一般人的眼界。”

“最终学成回京,一举中第,别提有多神了。如今更是在翰林院编修史书,而且如今国子监修习的经义注释,都有他重新注脚,五十年来未有更改。如此天纵之才,竟然也愿意屈尊降贵,代表吾等学子,登上‘经筵大辩’,何愁不胜?”

讲述者笑道:“胜自然是胜,要彻头彻尾的胜。要在陛下面前,在文武百官面前,在满城学子面前,揭露定国公才疏学浅的本性。”

“女真不是要南下吗?定国公刚好武力超群,要他去辽东戍边就好了。”

旁人哄笑一团,“那不就相当于送定国公流放苦寒之地吗?”

讲述者摊摊手,“谁让那些‘清风书院’的奇葩说我们数十万学子都敌不过一个定国公呢?论武力或许他真能以一敌万,那去辽东对抗女真人的铁蹄不是刚好?到时候倒真要看看他能不能以一敌万!”

……

皇城内,坤宁宫,

隆祐帝心情不佳,难以排解时,便会不自觉的走来皇后寝宫。

待隆祐帝皱着眉走进来,皇后已然是了有所悟了。

吩咐宫女去外面煮羹汤,床帏之间留他们老夫老妻说话。

皇后扶着隆祐帝坐下,褪去绣鞋,跪坐在床榻上,为他轻轻揉捏起额头来。

“陛下操劳已久,再歇歇也未尝不可。”

隆祐帝不觉叹了口气道:“九边今日有报,北蛮吐吉可汗之弟整合草原各部,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不过,他们在边境陈兵,又主动与边关将士联系,想求娶公主,与我朝联姻结秦晋之好。”

“或许是感受到女真人的威胁,不得已而寻求庇佑。”

皇后十分困惑,“可如今朝中并无公主,那郡主?”

隆祐帝叹道:“或许并无不可,但谁人能愿意将自己女人嫁到那种苦寒之地呢?和亲亦非朕所愿。”

皇后几乎是下意识,道:“那让岳凌再统兵深入漠北,又或者去辽东犁庭扫穴?”

隆祐帝摇摇头,“他如今已是够忙的了。难为他将自己长久以来积攒的名声,在这一次作为赌注,对抗滚滚民意。接下来,京城里的事,仍是非他不可。”

“是‘经筵大辩’吧?”

隆祐帝知道这满京城宣扬的消息,是瞒不过皇后的,便也未感惊讶,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皇后又追问道:“陛下是如何计划?”

隆祐帝答道:“依照朕和岳凌的密信往来,据他说是操办的越隆重越好,朕实不知他有什么自信,要将这一场弄得如同旷世之辩一般。”

“到时候不但朕会出席,是连文武百官,万千学子都会旁听,怕是满满一个文华殿也容不下。”

念及此,隆祐帝又有些不解,“对方可是宫廷大学士梅家,还有江南的硕儒四大家,论辩术恐怕朝中无人能敌。尤其岳凌如今还不得人心,又如何争辩的过他们?”

皇后攥了攥掌心,气愤道:“这些人,怎么统统来为难他呢?明明他也是为陛下做事,竟是也不把陛下放在眼里。”

隆祐帝心里门清,依旧与皇后分辨道:“这已是道统之争了,是朕也无法阻止的。万千学子以科举立命,学阀世家更是以此为根基掌控权利,若是根基都被动摇了,他们便与死去无异。”

“变革本身就是一场利益输送,被剥夺利益的一方,自然不能心甘情愿。旧时朕以雷霆之力镇压勋贵也好,处置贪官也罢,都是他们有罪在身,朕也是惩恶扬善。”

“可如今,岳凌反而是万千学子心目中恶的一方,是连朕也不得不顾及民意了。”

皇后又担心问道:“那岳凌若是输了这一场,会有什么后果?”

隆祐帝似是早早在心中推演过许多回了,不假思索道:“不会涉及他的性命,最差不过出京避一避风头,去边关发挥他的长处。待有了军功在身,就又有回京的理由了。”

皇后沉吟良久,望着屏风之外,书桌上要送到定国公府的信笺,叹了口气道:“倘若真有那一日,陛下还是早早为他赐婚了,勉励他不至于心灰意冷了吧。”

自从隆祐帝走进来,还是头一遭认可了皇后的话,“皇后所言极是,朕会考虑在内的。”

……

定国公府,如今真的是忙手忙脚。

不单单是外人所谈论“经筵大辩”的事,一群小姑娘操持的府邸,突然迎进来两名孕妇,真是让所有人都有些无措。

来回走动都不敢再奔跑了,甚至连说话都不敢高声,生怕做错了什么事,对两名孕妇有不利的影响。

林府的两位姨娘,周姨娘和白姨娘却是心情大好。

她们青春年华已逝去久远,在这群姑娘们身边才找回了往昔的活力,这遭又能早些住进来,再次团圆,她们哪里会不知足呢。

待来到正堂上,两人并肩坐了。环视四周,发觉府邸内,女孩子的规模又扩大了不少,一时也有些愣神。

周姨娘疑问道:“姑娘,这些都是府里的?”

林黛玉点点头,对于两位姨娘的反应,也有些无奈。

毕竟林府只有两位姨娘,而她府上,已有二十位还不止。

扶额轻叹了口气,林黛玉讪讪一笑,道:“正是,岳大哥他……他本领不凡,被许多姑娘仰慕,也是容易理解的。”

林黛玉想说是龙精虎猛的登徒子,但是还是羞于开口了。

待周姨娘再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圈,发觉这些姑娘真的是什么类型都有,竟都不算重样。

抛开那些小戏班的女孩子不提,便是面前这些就有妩媚动人的,可爱活泼的,温柔内媚的,胆怯羞涩的,甚至还有个带发修行的僧人,再来个道士就齐活了。

感叹岳凌身体强壮的同时,二人也对林黛玉治家之难深表同情。

见两人一副怜悯的眼神看来,林黛玉只好撑着脸色打破尴尬,忙询问:“两位姨娘的身子如何?近来可还有胃口,我让下面人去准备对口的吃食?”

周姨娘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只是这一路上我都有些馋辣味吃食,若是姑娘能替我寻来些,满足口腹之欲,那便再好不过了。”

白姨娘恍然道:“妹妹竟然也是?姑娘,我也忍许久,正好同妹妹一同吃了。”

林黛玉记下后,不忘问了问郎中两人是否有忌口,才吩咐了下人去准备。

再回过头来,林黛玉也很是疑惑,明明两个在江南久居的女子,竟是偏好辣味,不应该用食轻淡,如她一样吗?

不过也没细问,林黛玉怕两人劳累,便安排两人先去事先准备好的小园修养。

但久别重逢,二人似是有无尽的话想说。

先前周姨娘说了,白姨娘又开口,“听闻荣国府已是抄家流放了?连老太太都行刑了?”

林黛玉颔首,不置可否,“尸首已取回,吩咐人去下葬了。”

白姨娘叹了口气,“想必也不能入葬贾家的祖坟了吧?”

“是的,宁国府那边也很是不愿。”

“也罢,便是小姐在世,也会同意姑娘的安排。毕竟老太太实在做了太多错事了。”

绕过这个话题,周姨娘又关心起一路上的听闻,“据传姑爷在京城遭了难事?可好解决?”

姨娘一声姑爷,给林黛玉叫的脑中天旋地转,竟是一时都没想到是在说谁,待旁人有偷偷捂嘴笑的,眸中才恢复了些许清澈,双靥又染起桃色来。

“姨娘怎能这样说呢,定亲都还没定呢。我和岳大哥都还是清清白白的。”

说罢,林黛玉又不禁看了看自己的右手。

周姨娘噗嗤一声笑道:“都这个时候了,你怎得还羞涩起来了。”

再环绕四周,两位姨娘一对视,尽皆点头。

这神神秘秘的模样,让林黛玉摸不着头脑,却是下一秒周姨娘凑到她耳边,小声耳语道:“恐怕,就是姑娘这般端着,才让这府里多了这么多人,反倒促成了她们的好事。”

林黛玉脸颊滚烫,连忙扶着姨娘回去坐好。

“没事没事,他都能办好的,就不必担忧了。”

白姨娘提议道:“要不然,去问问老爷的看法?老爷再怎么说也是探花,对科举一道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想必是能帮上忙的。”

这倒是印上了正题,林黛玉思忖着应下,“姨娘说的有理,我也是该写封家书问一问爹爹了。”

周姨娘疑惑道:“姑娘入京以来还没写过家书吗?我记得姑娘当时可是自作主张,偷偷摸摸跑了的,老爷属实气得不轻,这难道还不该写封家书宽慰一下老爷?”

林黛玉吐了吐舌头,“忘了,今晚就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