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29章 一对痴儿怨女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9章 一对痴儿怨女

作者:喜欢喝豆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3: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巡盐御史府,正堂,

称病不出的林如海,一身素装,盘坐在案牍之后,凝眉定神,提笔写着文书。

事情虽是一点点都交代出去了,却也需要林如海统筹,当是不敢有半点懈怠。

一旁,林黛玉陪坐着,手中捧着一册书卷,目光痴痴入神,却也全然不像是在思考的模样,只是发着呆。

林如海心有所感,偏头一望,便见得林黛玉的视线是落在了书中“凌霄”二字上出神了。

其中意味不言自明,令林如海难免心中腻味,腹诽不止道:“这丫头,岳凌不过才外出了两日,就能让她想成这副模样,真是个痴儿怨女,不成体统。”

翻了个白眼,林如海也不愿多理会,再铺开一张草宣,提笔沾墨。

不多时,堂外晴雯匆匆跑了进来,轻叩门扉,传声道:“姑娘,侯爷回来了,一回来便急着找……”

话还没说完,林黛玉似是接收到了什么信号一样,从椅子上弹起,一抖衣袍,便就出门去了。

“晴雯,跟我走!”

袖袍带翻了砚台,林如海抬手想要接住,却还是晚了一瞬,墨汁挥洒出来淋了一个桌角。

当林如海再抬头,皱眉环视,房里都不见林黛玉的人影了。

“这丫头,一听了岳凌二字,便跟变了个人一样,身上的灵气也没了,净是沉湎于那情爱之中,傻呵呵的和雪雁一样。”

“还有岳凌怎么就这么快回来了,真没让人过几天清净日子。”

林如海满肚牢骚,长叹了几口气,才又提起笔来。

……

“侯爷回来了。”

一入盐院,盐兵们便熟络的迎上前,有人接过岳凌的行李,有人扶住马缰,已然将岳凌当做这盐院的一份子了。

岳凌翻身下马,与众人问候了遍,便一路进了林府的内宅。

廊檐下,韩大也闻询赶了过来。

“韩管家,宝姑娘可还在府上,我正有大事要寻她呢。”

还没等韩大作答,房中林黛玉已经走出来了。

被夹在二人之间的韩大,更是个会察言观色的,识趣的向岳凌作了个揖,道:“姑娘就在前面了,内宅里的事,侯爷还是问问姑娘吧。”

说着,韩大便一路走了,脚下生风。

岳凌无奈笑笑,不知该说林府的下人都太过有眼力了,还是该说正事优先,倒是先回答自己问题再走呀。

心中排揎了一遍,岳凌上前接住林黛玉,笑问道:“林妹妹,之前我们商议的事如何了?”

在岳凌身前立住,林黛玉上下打量了一遍,却是退后半步道:“方才,岳大哥拦住了韩管家,肯定不是问我的去向吧?”

“是在找宝姐姐?”

林黛玉偏过头,向晴雯寻求答案。

缀在林黛玉身后,眼观鼻鼻观心的晴雯,挑起眼来瞧了瞧岳凌的脸色,又用余光瞥见了林黛玉的脸色,知道她是推脱不掉了,只得实话实说道:“姑娘说的没错,侯爷方才是要找薛姑娘的。”

林黛玉回过头来,嘟了嘟嘴,“哼,那还真是我来的不巧了,不是宝姐姐来迎哥哥,让哥哥失望了。”

“宝姐姐今早去外面看盐田了,哥哥去追还赶得上。”

轻飘飘的说着,林黛玉哼了声,转过身背对着岳凌,便要回房去了。

“不是不是,我找宝姑娘也是为了正事,那小镇果然有蹊跷,这些线索都可以汇集到一起,交给她,也更利于她发挥。”

“林妹妹是知我心扉的,怎会薄待了妹妹,偏想着别人……”

打翻了林黛玉这醋坛子,岳凌只好急忙辩解着。

又见林黛玉转过的身子,抽搐了几下,而后提起袖袍掩面,俨然一副憋得很辛苦的模样。

此时,岳凌才知道是被林黛玉给捉弄了。

细想想也能明白,林黛玉哪里不知自己外出是做什么事,寻薛宝钗自然也只能是公事,怎会偏吃这个醋。

岳凌无奈扶额,再轻手轻脚摸到林黛玉背后,双手出人意料的插入她腋下,一用力便将林黛玉举了起来。

双脚猛地离地,便让胆小的林黛玉惊恐不已,费力的回头看看,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岳凌抱起来了。

凌空踢了踢绣鞋,似小船一般荡着,林黛玉急道:“岳大哥,岳大哥,快将我放下来呀,我都不是小孩子了,你怎么还将我举高高了。”

“再说,我穿的可是裙裳呀!”

林黛玉小脸羞得粉扑扑的,便是裙下还穿了长裤,依旧是羞臊不已。

但岳凌哪里会回应她的求饶,根本没有放过捉弄她的意思,正要出一口气。

不但将她举在半空,还轻轻用力将她抛起来,再接住。

“别,别,啊……”

林黛玉惊呼几声,闭紧了眼睛,不敢睁开,双手胡乱的在半空抓着,想要握住什么来稳住自己的身体。

站在两人身旁的晴雯,见了这一幕也只觉得难为情。

而且,眼下她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好盯着脚面,当做没看两人玩闹。

林家的下人走过,见园子里姑爷和姑娘闹在一团,也都躲在远处笑着指指点点。

让晴雯看了,都不禁替林黛玉臊得慌。

终于,岳凌抛得累了,再一次稳稳接住林黛玉,便开始粗喘起气来。

“好啊,以后可还敢不敢再捉弄我了?”

两人的姿势,从最初林黛玉被岳凌举着,变成了公主抱,林黛玉双手牢牢环在岳凌的脖子上,眼角笑闹的都挤出了些眼泪。

“不了,不了……我错了,不敢了……”

林黛玉也粗喘着气,连连求饶。

睁开眼,日思夜想的人就在面前,林黛玉眸中宛若一湾秋水,目不转睛盈盈望着。

岳凌也不再与她打闹了,也与怀里依偎的林黛玉对视。

前不久,两人也刚有过比当下还更亲昵的举动,那晚的拥吻,只差了毫厘之间。

因为玩闹过后,两人的心脏都是怦怦直跳,像是又复刻了那晚的心动。

正在这份旖旎消散不开之时,院门下林如海负手走了出来,咳了几声,语气冰冷道:“你们两人在这园子里闹什么呢?真是放肆,都给我回房里来!”

两人赶快分开,各自拾掇了下凌乱的衣袍。

在林如海走回房门之后,相视一眼,又都笑了出来。

林黛玉吐了吐舌头道:“走吧,回房里吧,事情进展都还算顺利,可却不知为何,爹爹近来的心情似乎不好。”

岳凌幽幽吐槽道:“自从我们来到扬州府,哪里有好过……”

两人身后,始终羞臊垂着头的晴雯,此刻才抬起,暗暗在岳凌和林黛玉之间来回打量。

再望向远处看热闹的林家下人散去,晴雯不禁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姑娘,府里风气不好的源头,我好似找到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呀。”

……

扬州府衙,

从盐院归来,崔影脑中便全是竞拍会的事宜。

时间不等人,待到初春冰雪消融,运河通畅以后,两淮的盐必须第一时间销往各地,以平衡各地盐价。

由此,这最后一家总商的名额敲定,也是宜早不宜迟。

师爷推着椅子,安排崔影坐下,为其斟了茶水问道:“大人,竞拍会的日子可定下来了?”

崔影凝眉点了点头,“二月初十。”

师爷轻捻手指,心算了遍,又道:“拢共还有二十余天,实在过于紧迫了。”

“除了操持这竞拍的事,还得发放盐引,重销盐田,一步都不能慢了。”

“若是最后选出那家能撑起事来还好,若撑不起来,出了疏漏,还是得大人来背黑锅。”

崔影手指轻叩在桌案上,消瘦的面容,使得他的眼神愈发锐利,闪烁起奇异的光。

一下,两下,堂上万籁俱寂。

良久,崔影从怀中取出一拓印的纸张来,吩咐身旁的师爷道:“本官知道该怎么做,此为确保万无一失之物,好生放着。”

师爷双手接过,谨慎的揭开一看,双目瞪大,惊得的闭不紧嘴。

崔影再皱了皱眉道:“愣着做什么,拿下去吧?让他们下去好生准备,别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面子。”

“到时候,堂下评审的有安京侯,有林御史,本官即便有心也无力。”

师爷赶忙将拓印的纸张收进袖口,躬身拜了拜,道:“是,在下知晓。”

……

日渐夕阳,

三架马车悠悠荡荡的落地盐场。

先走运河,又赶陆路,薛宝钗出门走了近三日,才赶到了号称赖家中最好的盐场。

按此时的盐制,盐商总共分为两类,场商和运商。

场商,顾名思义,是负责盐场上的一应事宜。他们在自己所负责的盐场上向盐户收购食盐,有盐场产盐的垄断特权,控制着盐的源头。

运商,则是从盐院获得运盐的许可后,按照规定的路线运输食盐。纳课请引后,凭盐引到指定场商买盐,最后将盐贩往指定的销盐区。

盐政当然也少不了和官府打交道,能沟通官场,摊牌盐科,渐渐在盐商中占了主导地位的盐商,便成了总商,能够同时制约场商和运商。

要想成为总商,对于场商和运商的运作,都得事无巨细的了解清楚,这也是薛宝钗出门的目的。

车架上,莺儿揉了揉昏昏涨涨的脑袋,与薛宝钗问道:“姑娘,我们今日先在外面的客栈歇息一日,再去盐场上吧?”

薛宝钗对镜理妆,将青纱遮于面前,抿了抿发干的嘴唇,道:“原定是今日,便该今日去,再推脱一日,我们便要晚归一日。”

“时间紧迫,若是不能及时和侯爷通信,难免会出差错。今日速速看查,也能有时间做调整。”

大道理说一箩筐,莺儿怎会不懂,她实在太钦佩自家姑娘一工作起来,便如痴如狂,好似个木人,完全不会累一样。

“好吧姑娘,我来帮你篦头。”

接过了篦子,莺儿认真梳理起薛宝钗脑后的发丝。

受着服侍,薛宝钗渐渐闭上了眼。

她此行非但是要实地勘察盐场,还是要在岳凌面前体现出她的价值。

这二者的压力都很大,临行前,她才又收到了来自妹妹的信。

此时,薛宝琴已至京城,将双屿岛上的事情完全收尾。

她没面皮自己写信问岳凌的行程,便来信对着自己旁敲侧击,薛宝钗哪里看不出这妹妹的心思。

最令她着恼的,还是这妹妹根本不加遮掩,似是就故意让她知道,她有多青睐岳凌一样。

自己妹妹的能为,薛宝钗最是知晓,若是在京城里,她真纠缠过来,到那时局面上孰优孰劣还未可知。

此次扬州盐案,或许是薛宝钗此生绝无仅有的高光时刻,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在车架中拾掇了一会儿,薛宝钗掀开车帘落地。

几位同行的薛家掌柜等候多时,见薛宝钗出现,便围了过来。

“大小姐……”

薛宝钗摇了摇头,低声与几位掌柜叮嘱道:“此行,我们是以茶商的身份,切勿称呼我为大小姐。”

“那如何称呼?”

薛宝钗想了想,略有些羞赧的说道:“只称太太即可。”

几位掌柜相互看了一眼,又注意到薛宝钗脑后的盘头髻,便也不再多嘴,尽皆应了下来。

众人步入盐场,循着盐田的边界往来探查,很快便引动了盐田上的人过来搭话。

“诸位仪态不凡,衣着绫罗,是来兑买盐田的吧?若是被小人才对了,诸位可真是来着了。此地原为鲍家最好的盐田,卤水最浓,出盐最多,且品相都为上佳。”

说着,来人从一旁的盐滩上,随意抓了一把捧在手上,用手指捻开道:“这叫玉板盐,呈微青色,比海盐高上一筹,售价也多两成,此地产盐皆为此类。”

薛宝钗微皱着眉头,低声道:“两淮最佳为天青盐,只供少数达官显贵之家,并非玉板盐。”

来人诧异的将目光从一众男子身上移到了说话的少女身上,恭敬唱了个诺,歉意道:“小人还以为这些是东家,不想竟是怠慢了真贵人,是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了。”

“您所言极是,还请移步内堂说话。”

薛宝钗摆了摆手,道:“在此处即可见分晓,我今日来便是要看一看这盐场和书中记载是不是相符。”

“天青盐、玉板盐、普通官盐卤水浓几成,盐田柴价,几担柴出一担盐,且都说来听听。”

在场众人无不目露钦佩,暗暗颔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