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爱大明朝 > 第九十九章 命运的转折(下)

我爱大明朝 第九十九章 命运的转折(下)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7:4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4-11-13 18:02:50 字数:3112

此外,将王睿这等“奸妄”调得离圣上远远的,也是屠滽等人出此“建议”的又一目的——圣上虽然目前又是闭嘴不言“革除卫所军制”一事,可自威宁伯到现在,圣上便一直对此事念念不忘,若是这么个替圣上在这事儿上“出过主意”的人留在京内,岂不“危险”得紧!

关外强悍的火筛,随时都可要了这“大同右卫参将”的性命,而关内大同镇的“实况”,则会教眼下去就任“大同右卫参将”的人,在面对随时都会再行南下的火筛时,变得“雪上加霜”:保国公他老人家接替了平江伯,在北疆大同“抵御”火筛(实际上是火筛折腾完了,自个儿撤军的)后,又掀起了一股“军队反腐风暴”——他老人家宝刀未老,一时“鸡冻”之下,“用力过猛”,将北疆大同边军名副其实的掀了个底朝天:卫所将士,因“贪腐”获罪的十去其三,再加上之前“虚报人员吃空饷”、战死沙场等原因,偌大一大同镇(包括辖下的右卫),现如今所辖将士已不足六万,缺额一小半……

这么个“残忍现状”,兵部马尚书也是知道的,但他却认为圣上当是早就考虑在内的——圣上欲行“重用”的人,定然也得有几分本事(不然他“重用”个屁呐!),兴许这王睿,当真能守好这大同右卫。

可他又哪里能想到,弘治是想“重用”王睿来替他出主意!

是以,平江伯问了弘治“这大同镇的戍守,当如何布置”后,又问了“这大同一地,陡然缺下来的将士,又当如何补缺”,便是在提醒他——这么个烂摊子,您将王睿那厮调过去,不是在嫌他活得太长了么?

弘治明白了!

屠滽与王之,破天慌的想要来替朕达成“好事”,却他娘的当真是在“好心办坏事”了。——弘治并非神仙,屠滽一伙的“真正目的”,他又怎能知道!

大同右卫参将一职,这王睿是万万不能去做的:朕可还想他多活几年,替朕多出几个“主意”呐!

可如今这般形势,又该拿出个怎样“合理的说法”来驳倒屠滽与王之?——弘治总不能说:“大同右卫这个地方太危险了,朕不能让他去”罢!(大臣们定会跳出来说:他王睿去便不行,别人去才行,圣上你偏心!)

他只得再将求助的目光瞟向了保国公!

保国公也正在心底琢磨着这事儿,但却与弘治所想的有些南辕北辙:圣上当是不怎么愿意将王睿这小王八蛋调离京城的,可他若是留在京城,那咱家素嫃岂不——“危险”!?如何给出一个“说法”,才能让圣上“心甘情愿”的将王睿调离京城?

圣上若是在某些事儿上能“得偿所愿”,当是才能“心甘情愿”。可圣上最近最想要“得偿所愿”的事儿是什么?

革除卫所军制——圣上正在琢磨着当如何对王睿献上的军制进行“徐徐以图之”!

在“伟大父爱”的刺激之下,在殷殷切切的“护女”之情下,保国公的思维小宇宙瞬间爆发——电光火石之间,他脑际灵光一闪,便替弘治想到了“徐徐以图之”的“第一步”……

“圣上,臣也有本要奏!”继平江伯上了个“看似”同王睿就任大同右卫参将一事“毫无牵扯”的“奏”之后,保国公虽然接下了弘治的眼神,上的却也是同王睿这事儿“牵扯不上”的“奏”,但却同平江伯的“所奏”“牵扯甚大”:“大同镇内,将士缺员甚众,当即刻补充满员,以防火筛。臣近日思得一‘募兵’之法,当能解了大同的燃眉之急……”

他这所谓的“‘募兵’一法”,实则就是王睿献给弘治的三条军制之一——“义务兵”制!但是在保国公的口内,他又稍做了修改,使其能与现状相符:只在大同镇辖内实行这“义务兵”制,镇内各地区之间进行“交叉募兵”,以防止士卒在籍贯之地服役局面的出现……

保国公侃侃而谈,向朝内众臣“介绍”这“别具一格”的“募兵”制,弘治原本紧凑的眉头,也逐渐舒展——保国公的“意思”,他也明白了:慎密复杂,包罗万象的“三条军制”,当先从“募兵”开始,而“募兵”又当先从“试点”开始!

放哪儿试点?

大同!

只因,眼下形势——正是悄然推行这“募兵”制——所需的“契机”,甚或真正乃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火筛已驻牧于河套地区,距大同不过二三百里,而大同镇内却是“将士缺员甚众”,亟需“补充满员”,怎样才能将大同边军迅速“补充满员”?也只有这“别具一格”的“募兵”之法——让“人民群众大觉有利可图的律法规定”,才能“踊跃参军,保家卫国”!

大明卫所军制的“缺陷”,在大同将士缺员的事儿上,再次体现出来:卫所将士,皆为世袭,一下子去了这般多,这让这帮世袭军户们如何才能将这么大一缺口给及时补上——北疆大同,本就是战乱之地,军户们的家中男丁有些“供不应求”(父死子上,兄死弟上,便是世袭军户的“义务与职责”),世袭军户们在先后同火筛打了两战的情况之下,又经保国公那么一折腾,他等家内哪还有这般多的“存货”?再则,就算你家内男丁够多(死了这么多还没死完),可“多的”也不一定都“适合”上战场(老弱病残未成年,有木有)罢?

更要人老命的是,保国公于北僵整出来的那么一帮“贪污**分子”,大部都已被划入“恩军”与“长生军”之列:调往辽东,或是西北甘、宁夏等地去了——“充军流徙”,至少也得三五百里以外!

别的地区,哪又能于这短期之内,给突然整出一二万的“恩军”与“长生军”出来,用以补充大同所缺?

此其一!

其二,也只有借着这个“契机”,才能不会引起朝臣们的注意——他等只会认为这是在替大同边军“补充满员”的应急之法,哪会想到,这便是弘治皇帝“革除卫所军制”的“开始”。

这“募兵”之法,先是这般悄无声息的进行“试点”:若是功成——“募兵”们的战斗力,得以验证,确是要远强于卫所军制下的士卒,那便能拿了出来在大明举国范围内实行。而朝臣们在那个时候再行反应过来,来进行反对,则有些晚了——生米已然煮熟了一小半,而且也找不到“强而有力”的“道理”来进行反对了,因为——事实大于雄辩:它所产生的军队战斗力,确是要比卫所军制强,你凭什么反对!?

如此一来,这“卫所军制”,也就能这般“温水煮青蛙”似的,给悄然“革除”了!

可这就有一前提:它必须得经过“验证”,得经过“铁与火”的“验证”,亦即,大同镇内的“募兵”,能他娘的同“隔壁邻居”——火筛来掐上一掐,甚或能将火筛给掐败!

也只有经历过这般“验证”的“募兵”之法,才能拿出来在大明举国范围内推而广之!

是以,这“募兵”之法,还真是得必须在“大同”“试点”——是骡子是马,若是拉在火筛的眼前溜上一溜,铁定能他娘的确定了!

保国公对“义务兵”制的阐述,已然接近了尾身,弘治闭着眼睛深吸了口气:若是失败,禁不住火筛的“打”,那这“别具一格”的“募兵”之法,再行悄无声息的废止便是!

可弘治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这“募兵”之法能“试点”功成: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也是身为帝王日积月累下来的政治远见——这“募兵”之法,他掂量了又掂量,能他娘的搞不清楚这其中的“货真价实”到底有几斤几两!?

时间会证明,伟大的弘治皇帝是正确的!

“……圣上,臣以为,这‘募兵’之法,当是能解平江伯对大同之忧虑”,保国公一口气道了近半个时辰,只觉着有些口干舌燥,但眼下又即将进入他想要的“正题”,是以,他舔了舔唇,又赶紧“趁热打铁”——朝臣们正听得一愣一愣,也觉着这“应急之法”,当是能用,“而这‘募兵’之法若在大同实行,当择一人去主持大局,而这王睿‘才德兼备’,必不会负圣上重托。是以,臣认为,不能将那王睿调去大同右卫做参将,而当将他擢为大同镇副总兵!”

“大同镇副总兵”?

这就相当于是五百年后的“某某军区副总司令”了!

大明领“总兵”之衔的,须得是一二品的文官大员,王睿不是“举人”出身,只能领这“副总兵”。

保国公为了“达到目的”——要让王睿那厮远离咱家素嫃,也是在不惜“下血本”了!

而他却不担心弘治不会不答应:

首先,大同镇的“副总兵”,负责的是整个大同镇防区的战事,这可比让他王睿做“大同右卫参将”要安全得多——见过防区被突破,而总司令与副总司令掉脑袋的么?

古往今来,便是屈指可数的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