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8章 虚实尽知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8章 虚实尽知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1: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秦州多山,道路常在山间谷地。

在这种狭长的道路上行军,斥候和先锋的作用愈发重要了。陈凭亲领着四千军队在前,张郃本部就紧跟在陈凭所部的后面。

天色晴好,少风而暖。

张郃与李严并排坐在马上,一边在军中行着,一边闲谈了起来。

张郃夙来喜爱文学,而李严恰好就是一个全方面的人才。军略通些、文学也懂、经学亦是擅长,而且由于身居高位,眼界和视角都不寻常。

这几日,张郃李严二人聊得愈加融洽了。

聊着聊着,张郃又问起了两年前的旧事:“正方,你此前在江州之时,得知诸葛亮在赤亭败绩、丢了汉中之后,当时有何想法?”

身为胜利者,总是不忌讳谈及这些故事的。

李严心态也调整的颇好:“丢了汉中之时,我已派了军队北上宕渠,以防大魏军队顺着米仓道继续南下。”

“宕渠,我亦曾领军去过彼处,不过当时被张飞所败。”张郃轻笑一下,全不在意:“不过我能率军在赤亭赢回来,而张飞此人,却只能身首异处,为天下笑了。”

李严道:“的确如此。昔日我在朝中,众同僚听闻张飞死因也觉得莫名其妙。”

李严与张飞并无交情,如今又分属两个阵营,揶揄几句倒也无妨。

张郃追问道:“那当时蜀国朝中又是如何应对的?诸葛亮如此败后,又是怎样稳住形势的?”

李严想了几瞬:“此事传来之后,先是蜀主亲自带兵去了涪县,在那里为前面的梓潼郡顶住局势,直到大魏中军沿着陈仓道撤回之后,局势方才稳定些。南边朱提郡有些不稳,很快就被压下去了,至于更远的南中各郡,消息传得没有那么快。”

“正方还没说诸葛亮如何稳住位置的。”张郃提醒道。

李严点头:“蜀主信重于他,获此大败,只是在虚衔上降了一些,其他职责和相府之权仍留在诸葛孔明手中。”

“不瞒张公。”李严苦笑着摇了摇头:“当时我还想过,孔明获此大败,应当引咎去位才是。可诸葛孔明本人未有此意,蜀主也没有其他说法,这件事拖着拖着,也就没人再提起了。”

张郃捋须感慨道:“能得君王之心,才是作为人臣首要之事啊。”

就在二人闲谈之时,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传令兵骑到张郃旁边后拱手说道:

“启禀将军,陆将军所部再有五里就要与我部遇上了。”

“好,去吧。”张郃摆了摆手,而后笑着说道:“陆将军行军倒还真是准时。昨日他派人过来说了今日何时到达,今日就这个时候到了。”

“传我将令,再向前行军二里,而后暂时停驻休整。”

“遵令!”传令兵领命而去

“见过张将军,你我二人许久未见,快有一年了吧?”陆逊下马之后,一边朝着张郃方向走了过来,一边行礼寒暄了起来。

“岁月迟,忽若飞,相聚总因战事而起。”张郃笑着说道:“来,伯言,你可识得此人?”

“见过陆将军。”李严笑着拱手问候。

陆逊当然注意到这个与张郃并拍照站在一起之人。按道理来说,此人身份应该不比张郃差多少,但问题是,秦州哪里还有这般人物呢?真正紧要的那些朝廷大员,在太和二年的战事之中,陆逊也全都认得面孔。

陆逊拱手道:“阁下有些面生,我一时疏漏不能认起,见谅见谅。”

“哈哈哈哈。”张郃的笑声愈加豪迈了起来:“伯言不认得也正常。南阳李正方,此人大名,伯言莫说没有听过!”

“哦?”陆逊虽然心中起了惊涛骇浪,但面上依旧镇定,朝着李严上下打量了一番后,笑道:“有朋自远方来,共襄国是。见了李兄,我却见得张将军头上多了一丝富贵之气。”

“伯言就是善辨巧言。”张郃道:“既然伯言与我合兵一处,今日就在此处扎营屯驻,明日再向狭山方向行去。”

“甚好。”陆逊笑道:“虽说军中饭食简陋,今日还是要请张将军做东请客了。”

张郃道:“伯言说得好,今日你我三人一同用餐,可以叫做群英宴了。”

李严也随着二人笑了起来,只是笑意的背后有些尴尬的意味。

“张将军,”陆逊问道:“大将军可有军令示下?”

张郃的神情也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已有。大将军遣人走小路传讯与我,命我率军攻取狭山,阻断蜀军退路和粮道。”

“伯言所部,理应交由我来指挥。”

陆逊随即拱手:“介时请张将军下令就是,我自当遵从。”

……

有着蜀汉军队横亘在张郃与曹真两部中间,信息传递起来的速度慢了许多,却也并非不能通信。

从张郃处匆匆赶回的何贵,此时正在曹真的中军大帐之中,一五一十的说着他在武都城中的经历,除了将册子交予了杜袭外,还将金饼捧在手中欲要上交。

何贵双手捧着四枚金饼,见杜袭没伸手去接,曹真也没有任何表态,不禁惶恐起来,连忙跪俯于地,急切说道:

“禀大将军,是属下在张将军营中失礼了,还望大将军责罚!”

“什么?”曹真眼神从册子上艰难挪开,抬头看了眼已经跪在地上的何贵,一时不解,又看向杜袭。

杜袭道:“何贵是为了受陈凭四枚金饼而谢罪。”

“哦,这件事啊。”曹真笑了一声:“张儁乂大方,我也不好吝啬。杜军师,再寻四枚金饼给何贵,好事成双。”

“遵令。”杜袭应道,又看向何贵,笑着说道:“别愣着了,大将军与你赏赐,谢恩才是。”

“多谢大将军,多谢大将军!”何贵连连叩首谢道。

“何贵,你先出去吧。”曹真招了招手:“军师且近前些。”

是曹真先看到这两本册子的,何贵跟了曹真十余年,忠诚可信,加之何贵又不识字,曹真可以确保讯息完好无虞。

杜袭带着疑问走上前来。

方才曹真要给何贵赏赐,区区四枚金饼,还用不着为此多问一句。但曹真此赏似乎不是为了褒奖寻常送信的功劳,看来这背后的内情,就要落在这两本册子上了。

“这是……”

杜袭接过曹真递过来的一本册子后,双眼几乎立刻就亮了起来,右手略微有些发抖,手指捻开了一页又一页,一目十行的飞速浏览了起来。

“张儁乂立了大功!”杜袭一边看着,一边语气笃定的说道。

李严是做过蜀汉尚书令之人,各郡各县人口几何、长吏是谁,各处道路、各处关隘虚实,何处能运粮、何处有险要,李严尽皆在册子中写的详细。

作为帮助曹真处理关西日常军务之人,杜袭实在明白李严这份册子的价值。

“大将军,此册事关重大,应该速速誊抄一份,然后将原本从此处发到许昌陛下处,不应耽搁。有了此册,蜀国虚实尽为大魏所知!”

“是啊。”曹真话语中略带了几分感慨:“李严从蜀军之中潜出归顺,实乃计划外的一件大事。”

“我原以为蜀军会更多些,能有个五、六万人。但李严文书中说得清楚明白,蜀军此番北伐就是四万人,其中七千人还停在武街,那便是三万三千人了。”

杜袭凑上前来,仔细看着曹真手中展开着的、关于蜀军兵力的那一页,将数字记下之后,又站直了身子,捋须说道:

“下辨此处敌军二万五千人,而张郃所部临敌八千人,应让张郃从速击破西面蜀军魏延所部,再至下辨与大将军汇合,东西两路夹击下辨蜀军。”

“若如此,诸葛亮休矣!”

曹真沉默几瞬,而后又说道:“既然要两路强攻下辨,敌军三万有余,我处的兵力还是显得有些单薄了。军师,我有意让汉中、武兴两处抽兵前来此处,合兵之后再攻。”

“抽兵多少合适?”

杜袭想了想,说道:“汉中守军两万,可抽羌兵五千、外军五千,留万人足矣。至于武兴鹿磐处,他就五千人的兵力,还是留在武兴吧。”

曹真与杜袭对视一眼,略微点头:“就按军师说的来做。此处离汉中三百余里,令郭淮接到讯息之后,五日必须赶到此处与我合兵。”

“那汉中防务该交由谁来负责?”

“交给郝昭即可,命胡遵也一同随郭淮来此。”曹真说道。

“明白,我这就去将调令发出。”杜袭点了点头,随后走了出去。

曹真默默走到舆图前面,仔细看着下辨左近的地理图形。十余年前,曹真就曾与曹洪、曹休等人在此并肩作战,如今要再攻一次下辨,定然比当年攻吴兰之时要更难。

西边的张郃所部,与曹真在下辨东侧的本部,犹如两只铁拳一般,朝着中间位于下辨城左近的蜀军砸去。

张郃所部一万五千,陆逊或许会来参战,但来的兵力也未可知。而自己此处也有兵一万五千,若再加上郭淮的万人,至少有四万人的规模

以四万余人攻讨三万三千蜀军,虽说兵力有些优势,但该慎重还是要慎重的,不可轻敌、不可大意,徐徐图之才是。

杜袭没走多久,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就又从帐外入内,身旁还跟着匆匆赶来此处的邓艾。

“士载怎么回来的这般快?”曹真转身看清邓艾模样之后,不禁诧异问道。

“参见大将军。”邓艾行了一礼,而后将卫臻手书递给了曹真:“卫公在陈仓有军情要与大将军,因而遣属下疾速回返。”

“六十日?”曹真看着邓艾递来的书信,皱着眉头说道:“若按着这个六十日来算,四日过去,岂不是还剩五十几日了?”

“士载,卫公振是怎么得到的这个时日?”

邓艾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大将军有所不知,卫公在陈仓的时候,因为征粮,雍州屯田已经起了两次羌人的民变,都是五百人以上的规模,卫公已经派兵去弹压了。”

“除了两个大的,各处羌人屯田,小的动乱也多有发生。”邓艾停顿了一瞬,紧接着又说到:“这是属下四日前知道的事情了,这四日里又有何动向,属下也未能尽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