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西游:从与大圣结伴寻道开始 > 诸道杂录·人道其二·光武中兴,再定乾坤!(番外,7k)

自天降雄主,定鼎乾坤之后,如今历经西汉多年,如今再生事端。

时有一人,乃是‘王莽’。

传闻乃是黑气所化,祸乱世间,不知真假。

王莽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以德行著称,当时备受人之所崇。

汉成帝阳朔年间,他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永始年初,又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仕途一片坦荡。

直至绥和年初,代替王根为大司马,迎哀帝即位。

汉哀帝时,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

后来太后王政君临朝后,以王莽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封“安汉公”!

王莽开始进一步展现其手段,总揽朝政,诛杀异己,广植党羽,取得许多人拥护。

刘婴在位的时候,王莽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

当时天有异象,黑云化作蛟蟒,侵犯紫微帝星,一时间让天下惶恐。

但一些风言风语,王莽都一一控制了下来,那时候,他位极人臣,好不威风!

可他的头上仍然还有人!

终于有一天,王莽再也不隐藏自己的狼子野心,废‘孺子婴’,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改元“始建国”,进行托古改制。

一时之间,倒施逆行,民不聊生,各地起义频发。

天上紫微星暗淡,惹得紫薇大帝不喜,毕竟下界中原之地现在确实是一片乱象,但一时之间也不好直接动手。

于是拜托了千里眼、顺风耳,向玉帝提出下界的乱象。

毕竟这两位曾被玉帝指派,在当日定下雄主统一事时,负责监察下界动乱。

再嘱咐了天师张道陵,请他帮忙。

于是有了天上关于‘王莽’的议论。

...

...

王莽代汉建新,倒施逆行,招惹了不少的是非。

由于汉末以来,朝堂**,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愈演愈烈。

王莽执政以来,为了获取民心,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而托古改制,更是与现实截然相反,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

还有一事,又涉及到了四海龙族。

王莽因国内已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而唯独缺少西海!

为了凑全这“四海”,他穷兵黩武地出兵,将青海湖一带的土地占领来设置西海郡。

四海皆全,因此得到了西海龙王的相助,得风雨相助,一时间风头无二!

王莽因此自命为天命之子,愈发嚣张。

为感谢西海龙王,王莽想让这块荒地变得像一个真正的郡。

所以必须要强制移民。

于是王莽又增加了五十条严酷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满足移民的需要。

为了这个西海郡,王莽招来了最初的不满,天下失心的第一步,也就是这里。

后来西海龙王得知,便直接跑了,也不再给王莽风雨之力。

王莽得知以后,虽然怒斥龙王不守诚信,但也无可奈何。

于是下令,将龙王庙改到低洼处。

要是风调雨顺,也就罢了;

要是没雨,也就没人会去礼拜;

要是雨下大了,导致发了洪水,第一个淹的就是你龙王庙,你龙王第一个跑不了。

王莽认为异族之人,生来低贱,不及他们半分。

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

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

兴许是王莽觉得难度太低了,才给自己上了点强度。

王莽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

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国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一时间内忧外患,起义频发,造成民不聊生的乱象。

要是他好好治理也就算了,但不仅仅是个篡逆之辈,偏偏还弄得民不聊生!

失了天恩,更丢了民心。

刚开始只有刘氏宗族在反对他,渐渐地反蟒的浪潮开始席卷天下。

反蟒的浪潮从一开始就没有停过,并且愈演愈烈。

但王莽是什么人?

天下的叛乱,都被王莽轻松镇压,毫无压力。

诸如徐乡侯刘快率数千人起兵、真定人刘都等密谋举兵造反等等。

直到‘吕母起义’,王莽开始有些乏力,加上‘赤眉绿林’的起义,彻底燃起了起义之火。

又过了几年,汉光武帝刘秀在宛城起兵,一时间要风得风,要雨有雨,如同天神帮助一般。

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

后来加入了绿林军,又给王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王莽得知以后,当即举办了一场‘哭天大典’。

结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

另外,哭也算时间。

赤眉、绿林的事,已经刻不容缓了。

...

...

自天庭会议,定下刘秀之事后,张道陵天师便下凡,暗中多有相助。

此时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日渐焦虑不安,北方的赤眉与南方的绿林军,同为当时起义力量最强大的两支军队。

当初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更大,起义军几乎遍布北方各州郡,觉得形势更为严重,于是优先对付赤眉。

结果南方打得更凶,没办法,王莽只得调整重心。

王莽便派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之师”!

军队集中后,即开始向颍川开进。

在颍川又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随即向昆阳方向进击。大军逶迤千里,粮草辎重络绎不绝。

将昆阳围了数十重,又不接受城内王凤的投降,意要全歼灭城内起义军。

刘秀也在城中,只是一个偏将军,并不是昆阳的话事人。

大敌当前,其他人都吓破了胆,只有刘秀谈笑自若,并不害怕,言道:“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等必有人来相助,不必担忧!”

众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见刘秀胸有成竹,于是接受了刘秀的建议,开始听他的命令。

刘秀的计划是让人在城内坚守,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争取外援众人照做。

当时夜有流星坠入王莽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恐之,以为天神降怒!

与此同时,刘秀从外边争取了几千援兵也杀了回来,在王莽军包围圈外四、五里列阵对敌。

而让人费解的是,王寻、王邑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挑几千人来迎战刘秀,其他兵士在后观摩。

就好像失了神一样。

而刘秀率领步、骑兵千余人,冲入敌阵,斩首数十,后又来回冲入几次,连连得胜。

此时云头之上,天师张道陵正望着底下种种。

一旁的道童说:“张天师,会不会过了些?陛下不许我们帮他太多,现如今已然是坏规矩了。”

张道陵摇头道:“陛下又没提怎么个多法,赶紧安定天下才是要紧事!不多,不多!一小块石头,吹了口迷人的气!”

而此时地下,刘秀将三千敢死队,与昆阳城守军合击王寻、王邑部队,斩杀王寻,敌军开始溃败。

张道陵又拿出一块小旗,正要施咒,却听见道童言:“师父,不能再帮了,再帮就要出事!所谓事不过三,切莫要动手!”

天师道:“哎呀!坏了事!我只是拿出来看看,你这道童怎么随意动为师?手抖了一下,不小心摇了一摇。”

当是时也,天降暴雨,狂风大作,揭瓦折树。

王莽的新军立马阵脚大乱,溃不可挡,踩踏而死无数,于是近乎全歼敌军,只有王邑等几个将军侥幸逃脱。

天师训斥道:“这一次便饶了你,下次不得再管为师!不然定要拿你是问!”

道童有些委屈,方才明明是天师摇旗摇得起劲,怎么成了他的锅子?

但道童被骂得又不敢再多言,怯怯地待在一旁,观天师大显神威。

这一战过后,王莽再也站不起来了。

兵都打没了,还怎么和刘秀斗?

...

...

王莽虽然倒下了,但很快另一个王姓人站了起来,也想要开创一个自己的王朝。

这次这个王姓人学乖了,在成大事之前,他说自己的名字王郎是假的,他实际上姓刘,而且是故汉成帝遗落在民间的儿子刘子舆!

这是在冒充真龙血脉,更是惹了天怒,自然会有祸事!

张道陵天师得知以后,不喜道:“一个地头蛇,强装天命龙。”

但当时河北一带的豪杰百姓,却真诚地相信了王郎的鬼话,说什么就是什么。

居然真的拥立他为皇帝,史称“赵汉愍皇帝”,定都邯郸。

让张天师沉默了好一会儿。

然而,在王郎称帝之前,洛阳的更始帝刘玄已派了大司马刘秀为使者,来河北招抚诸州郡。

这下刘秀和王郎,就变成竞争的死敌。

王朗遂大举通缉刘秀,以十万户封邑悬赏其头颅。

王郎也真是大方,十万户!这可是整整10万户啊!

这可是要跟吕不韦的文信侯看齐啊!

河北官民闻听顿时兴奋了,于是全民总动员,对刘秀一行百十人展开大搜捕。

刘秀此时正在蓟县,消息其实并不灵通,多亏了某人的暗中送信,方才得知消息。

于是遂率众杀出,一路南逃。

他们不敢进入城邑,只得白天黑夜地奔命于荒郊野外。

十余日后,逃到河北饶阳这个地方时,众人从蓟县带出的最后一点干粮已全部吃完。

适逢早春正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众人匆忙间逃亡未带御寒衣物,是饥寒交迫,半步也走不动了。

张天师观之,在道童的劝说下,决定先在暗中看看。

刘秀看着僚属们饥肠辘辘,落魄不堪的模样,不由得默默留下两行清泪。

他刘秀得天助,却不知为何,偏偏在此时,仙神没了声气?

让刘秀叹道:“我自以为有天相助,没想到如今也有这般境地!”

沦落到这等地步,众人还跟着刘秀在冰天雪地之中风餐露宿,不离不弃,甚至连半点怨言都没有!

这一份患难之情,真可比当年晋文公重耳君臣矣!

刘秀狠心道:“罢了!王朗不给我们活路,更始帝也是个要死的,仙神也不给我们帮扶,那我等便自己走!”

于是,刘秀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一个惊为天人的操作,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刘秀终于决定放弃自己天生的谨慎,为众人冒一次险,去传舍(也就是类似于官府的招待所,有管吃的。)吃霸王餐!

当然,刘秀这个河北顶端的通缉犯,顶着一颗悬赏十万户的头颅,要去饶阳官府的传舍里骗吃骗喝,这事儿未免也太过冒险!

但刘秀可是拥有着出神入化的演技,又有如假包换的节仗!

加之他无人能及的临场反应,哪怕再危险,他也有信心可以化险为夷。

既然自己没东西吃,那就去敌人那里吃,反正也不收费。

于是,刘秀不顾众人劝止,直接拿着更始朝廷发的节仗,冒充邯郸朝廷的使者,大摇大摆进了饶阳的传舍!

这做法,你就说他惊不惊人吧?

把刘秀的下属们都给看呆了,惊讶道:“这还真是天上人,得了天助,要是我这等凡人,哪里有这种胆魄!”

传舍的官吏们一看邯郸来的大臣驾到,不敢怠慢,赶紧弄了一桌子好酒好菜上来,在旁笑脸相陪。

张天师在天上看得高兴,抚掌大笑。

然而往往这个时候,都会出现一些意外。

刘秀能装作是真的使者,他手底下的人呢?

刘秀也在心里暗骂道:‘都是帮坏事儿的!只有忠心,这时候无半分有用的能力!’

他们实在饿坏了!

也不要觉得他们不行,你饿几天试试?

美食佳肴在前,他们立刻把斯文这等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

对着一桌菜来了个胡吃海塞、风卷残云,还互相争抢,差点打起来,完全难民的模样,哪有半点像邯郸来的使者大人?

果然,传吏们看了这帮人的惊人吃相,暗自寻思道:

‘邯郸的大人物怎么跟逃荒的难民一般无二?’

顿时起了疑心!

但又害怕邯郸大人只是单纯好吃而已,若是真得罪了可不好收场。

于是心生一计,来个诈胡!

他们让人在宾馆门口大敲欢迎鼓,十余通后,齐声高呼:

“邯郸将军到!”

众人闻声,不知是诈。

还以为假扮邯郸使者的他们,真的遇上了邯郸将军。

皆大惊失色,差点没噎过去,那声声鼓响,如同催命之符,敲得大家腿脚发麻。

敲得就连刘秀也本能地跳了起来,直道:“时日不早,我等应赶路矣!”

才行数步,却又似突然想到什么,徐徐还坐,慢条斯理道:

“事虽急,然邯郸将军与我乃旧交,既于此地相逢,我等总应相见,不妨从缓!”

接着在众人一片的目瞪口呆中,从容唤来传吏,道:“请邯郸将军进来叙话!”

众人不解,他们本来就是假的,怎么现在成了真的了?

刘秀悄悄道:“真亦假时,假亦真!记住了,你们现在就是邯郸使者,听到没有,别再露出马脚来!”

众人点头应允。

果然,看着刘秀旁若无人地继续饮酒,几个传吏傻了,当场愣住足足半刻钟,心中叫苦连天。

刘秀一看就明白了,心中不由暗笑:‘看来这一把八成赌对了,当真惊险,还想阴我?痴人说梦!’

随后刘秀道:“这都多久了,怎么邯郸将军还不过来?莫不是糊弄我等!”

传吏们也是见过世面的,索性说道:“邯郸将军方来,尚未安顿,待放好行李,马上便到。”

刘秀却大笑,笑里藏针道:“不妨,本使便多等他片刻。”

于是,双方各怀鬼胎地尴尬了半个时辰,各自都只觉压力极大。

终于,刘秀先打破僵局,颇感惋惜地叹道:“想是邯郸将军旅途劳顿,不能相见我等了!”

见刘秀给了台阶,传吏如释重负,大喜疾呼:“大概如此,正是如此!”

刘秀微笑起身:“既如此,我等也不便久待了,代本使向邯郸将军问好,我等先行告辞,后日邯郸相见,再欢聚痛饮一番。”说完领着僚属们扬长而去。

刘秀等人走后良久,传吏们才回过味来,越想越不对劲,便派人飞骑至城门,要门吏关闭城门,暂不要放刘秀等人出去。

门吏却说了一句话:

“天下事未可知,我一小小门吏,岂敢锁闭此等大人物乎?”

结果依然放刘秀跑了。

看来河北豪杰并不全投了王郎,各地都还有摇摆与观望之人。

传吏们气了个急,乃速报告上级,派兵追赶阻拦。

刘秀等人暴露了行踪,只得顶霜冒雪,昼夜兼行逃命。

北风一刀一刀地吹着,在他们脸上割出一道一道的冻疮裂痕。

但还好是吃饱喝足跑了出来了。

张天师在云头笑道:“好童儿,你且看看,他也是个有几分小聪小慧的。”

...

...

言归正传,话说刘秀一行人前脚刚到下曲阳,便听说王朗的追兵也即将赶到。

刘秀的随从官员都很害怕,准备渡过滹沱河继续逃窜。

刘秀于是派人前去探查滹沱河是否可以渡行。

此时天气稍有转暖,河面上原本的厚厚冰层已经开始解冻。

所以,那位被派去探听消息的官员回来报告说:“滹沱河的河面已经解冻,冰随水流,没有船只可以渡河。”

刘秀不甘心,又派王霸前去探查。

这个王霸,之前在蓟城被派去招募士兵,却而被街上行人嘲笑挖苦。

王霸前往探查了一番,发现滹沱河果然如先前的官员所说,河面解冻不适宜渡河。

但这王霸颇有心思,他担心刘秀的随从属官军心离散,回来谎称说:“河水结冰,坚实可渡。”

刘秀的随从属官闻言都很高兴,刘秀也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说:

“之前去探查的官吏果然瞎说!”

言罢,当即命令王霸为渡河监护,一行人急匆匆地向滹沱河进发。

此时云头,天师将将旗子放到道童手中,笑道:“乖童儿,这是好东西呀,你摇一摇!保准你再进一步!”

道童红着眼说:“师父,为什么四天师里面就你这般?明明其他道家高人都很好,偏偏你这般欺我!”

“你知道吗,其他的童子都有好东西,可你却这样!像是镇元大仙的童子,偶尔也能尝一尝人参果,我什么都没有!”

张天师一笑:“好好好,我给你个好东西怎么样?”

道童一喜,问道:“师父所给,必是好物,不知是什么?”

张天师道:“我在下界有一场因果,你去凡间走一遭,上来后,我保你入仙箓!”

道童方才摇起了旗。

张天师合掌笑道:“这多帮了刘秀的因果,都是你做的,所以你下界去,却是正好!并不是什么坏事,给你都安排好了!”

道童知道张天师不会害他,于是摇得更起劲了。

此时地上,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等刘秀他们来到河畔,原本已经开始解冻的河面,竟然又重新结冰了。

这是为何?

但这个时候,谁还有心思去追究个中原因?

渡河要紧!

于是,刘秀等人开始渡河。

重新结冰的河面湿滑难行,刘秀等人真正体验了一回如履薄冰的感觉。

待刘秀爬上河岸,回头望去,却见刚才还是行走的河中冰面开始融解。

紧接着,只听河面上发出“咔咔”数声巨响,走在队伍最后的几名骑士连惊呼都来不及发出,便纷纷掉进冰冷的河里,溅起朵朵水花。

刘秀赶紧组织救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几名掉进河里的骑士都拉上了岸,然后继续北上。

行至南宫,天降瓢盆大雨,无法赶路。

‘恰巧’路边有一个无人居住的空屋子,刘秀等进入空屋子避雨。

总之,你说巧不巧?

冯异抱来柴草,邓禹点燃火,刘秀对灶烤衣,沉默不语,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等到雨停,刘秀收拾心情,领着随从属官接着赶路。

不多日,便来到下博城西。

下博治所在现今的河北深州市东南,汉初置下博县,属信都国。

东汉永平十五年,信都国改为乐成国;延光元年,信都国又改为安平国,下博县所属随之变更。

唐朝时,下博县曾分属河北道的深州或冀州所辖。

宋代,在原深州一带置静安军,下博县归入其中,更名为静安县。

到了下博城西之后,刘秀等人开始惊惶迷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此时,有位身着白衣,仙风道骨的老人‘刚好’站在路旁,为刘秀等人指点迷津。

他指着前面的路,道:“就在前方!信都郡是长安的门户,离这里还有八十里。”

随后说了一句:“努力!”

这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刘秀闻言,恍然大悟,立即带领随从属官奔赴信都郡。

因为在当时,下博县周围各郡都已投降王郎,只有信都、和戎两郡不肯归附。

信都郡地处现今HEB省冀州市一带,郡守任光,字伯卿。

原为南阳宛城小吏,公元二十三年刘縯攻破宛城后,投靠汉军。

随后参加了刘秀领导的昆阳之战。更始元年,被封为信都郡太守。

刘秀称帝后,封任光为阿陵侯,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这是后话。

就在刘秀奔赴信都郡时,任光也正在发愁。

毕竟,周围的郡城都是王朗的势力,信都郡已成孤城。

要他任光独守孤城,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当他听到刘秀前来的消息,十分高兴,马上组织官民出城迎接,齐呼万岁。

和戎郡的郡守邳肜听到消息,也赶到信都郡,与刘秀、任光等人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参与商议的人,大多数主张应该派信都郡的兵力护送刘秀西回长安,而邳肜却主张刘秀应该留下来讨伐王朗。

经历了一番讨论,刘秀被劝了下来。

遂决定留在信都郡,并以信都郡为基地,开启了反攻王朗,收复黄河以北地区的大业。

王郎政权很快便成了刘秀东汉王朝的踏脚石,王姓开创王朝的宏图大业再次破灭。

...

...

邯郸之战刚刚结束,更始帝便下令封刘秀为萧王,携同有功战将前往长安受封。

更始帝此举无疑是想要将以刘秀为核心的河北势力,一举困于长安,让其在河北地区无法实行有效的控制,而更始帝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不仅如此,更始帝在下诏令的同时,还直接让人前去接管了一州两郡。(幽州、上谷郡、渔阳郡)

也是此时刘秀彻底和更始帝翻了脸。

又花了几年时间,成功称帝。

而在邯郸之战后,刘秀就有了问鼎的资格,那时候张天师就回天了。

要是再帮刘秀,就真的过分了。

本欲暗中相助,不曾想,都成明助了。

(今日肝虚了,熬不住了,剩下的三万字,明日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