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神三群聊:三国 > 第757章:技术从来不是问题

神三群聊:三国 第757章:技术从来不是问题

作者:混日子的又一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是这种精确度,让不少顶尖的智者都很疑惑,为什么不一直持续不断的建造下去,彻底扩大钢铁的产量。

不仅长安当中的众人有这种想法,就连许攸本人,对此也是颇为不解。

如果只是单纯与对方懒惰,不愿意制作来进行判断,许攸才不会相信这种理由。

能够稳定有效制造八方以上的土法钢炉,放在任何一方势力当中,势力之主做不到礼贤下士,那绝对是一个蠢货。

同样也因为拥有这种能力,本身所处的位置更能够代表国家,没道理会停止继续建造才对?

于情于理,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而言,这都不正常。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卢军其实比其他人更了解其中原因。

土法炼钢这种东西,会伴随着体积越大,炼制出来的效果就越强,产出也就越来越高。

最开始同样抱着这个想法的他,直接在青州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土法炼钢炉,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很多炼钢炉彻底闲置了。

因为采矿的人员和运输的能力,完全满足不了炼钢炉的生产和制造,强行配备与之相对的人力,不仅提高不了多少产出,反而会浪费大量的人力。

毕竟为了让炼钢人员尽快的熟悉和掌握,大多数的炼钢人员,其实都属于脱产人员。

如果在某个地区,类似于这种脱产人员的大规模增加,只会给那个地区带来庞大的后勤和粮食压力。

这也是了解到这一种情况过后的卢军,在经过仔细的计算和分类讨论之后,确认了青州地区的最终上限,以及能够制造的钢铁总量。

当然,也是因为在青州地区,得益于东莱地区的庞大消耗,渔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些地区,拥有大量的非劳动力人口。

一方面消费了东莱地区的渔业资源,减少了粮食的压力,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非直接生产人员,在持续不断加大着粮食的压力。

可以说在这种针锋相对的矛盾下,建造越来越多的炼钢炉,不仅不会有任何改善,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彼此之间的矛盾。

所以根据现实当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在现实层面进行修改,最终将青州地区的炼钢炉数量,进行了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布置。

相比于青州炼钢炉厂的有效平替,位于并州的钢铁厂,不管是人员数量还是钢炉数量,都远远超越青州地区。

至于其中的原因,除了并州本身贫瘠缺少粮食以外,也包括了掠夺大量的游牧民族劳动力,以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作为报酬,换取其他地方的粮食物资和资源,从而过上更加满意的生活。

同样也正是因为对于劳动力的压榨,再加上并州铁矿开采的难度较低,使得并州的炼矿场所,早就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一,甚至是整个世界第一。

几十万的劳力在其中进行工作,接受着并州人员的监督,其所能够炼制的钢铁和创造出来的收益,都刷新了汉帝国大臣的三观。

毕竟在这个时代,钢铁的产量有多少?存量有多少?很多时候都能够当做国家的应急资金使用,能够让国家去应对随时有可能发生出的战争。

其实对于汉帝国来说,自身历史悠久而弱小,随时都会有一些人跑来打他,为了应对这种威胁,所以才会需要这么多东西。

只要把别人彻底处理掉,就不会有类似的威胁了。

同样这也是并州矿场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后,卢军再也没叫人进行建造的原因之一。

如果可以生产的劳动力,没有办法比得上炼钢炉的极限,那么越来越多的炼钢炉,只会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可以说这种在国内都已经属于浪费资源,不怎么想要建造,只是让大家尽可能研究的东西,在这遥远的国外,还有着极高的重要程度。

别的不说,只要一天能搞定十吨的钢铁,袁家的土地开发和兵种装备强化,都能够同步提上日程,而不用艰难的二选一。

他们所在的地方土地很肥沃,但是开采的难度也大,面对的风险也高。

正是有了这些方面的了解,袁家上下的人,才知道这种炼钢炉,到底有多么重要!

至于对钢铁的消耗,没有一家嫌多的。

就算是此时汉帝国内那数量膨胀的钢铁产量,甚至都有些供应不上越来越膨胀的需求了。

除了军队的常规装备,以及堪称各种奇观的大型钢铁战舰以外,真正钢铁消耗大户,则是来源于民生。

汉帝国四五千万人口,虽然不至于人手一把,但是两个人一把镰刀锄头,还是要有的。

就算两三公斤锻造一个锄头,或者一公斤锻造一把镰刀,那所需要的钢铁数量,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更不用说这些农具还是消耗品,即使有云气温养,也会出现损坏。

可以说真正限制这个时候汉帝国钢铁产量的,不外乎就是矿石的开采手段和运输手段。

至于炼钢炉的技术问题,那是最小的问题,甚至都不能叫问题,哪怕天下独一无二,这都不能叫问题。

当袁家彻底决定好位置之后,卢军先开始指挥着袁家的技术人员,开始为袁家制造一个合格的炼钢炉,作为对方稳定下来的补偿。

总不至于真以为一亿钱能够搞定一个炼钢炉吧?

但凡他要是真贪这点钱,哪怕开一堂课,收费一千万一个人,敢报名的世家都能够从长安城南排到城北。

不过很可惜,就算他懂这些技术,也明白这些东西的原理,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教会对方。

虽然说一个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就能够搞定这一切,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一辈子恐怕都了解不到这么多的知识。

可以说一边理论教导,一边实践操作,才是这个时代人们学会制造的最好方法。

然而就算如此,想要成功的制造一个,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都是一个折磨人心的过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