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七十章 水利专家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七十章 水利专家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三国在东非眼中起到的作用,就像前世日韩之于美国,好控制,同时也能牵制阿根廷和巴西。

玻利维亚和巴拉圭,能保证东非在南美内陆腹地监视和操纵当地局势,这个战略意义,就相当于前世美军占领阿富汗,从而威胁远东帝国和俄罗斯的腹地,当然,美国最终没有做到这一点。

而乌拉圭能保证东非海军在南美东海岸的存在,和委内瑞拉一南一北,监控整个南美洲东海岸。

这些军事部署,基本上奠定了东非在整个南美地区的战略优势,南大西洋范围内东非军事霸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实际上东非也想顺手对巴拉那河流域进行改造,尤其是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之间的河段,但是这个时间段,明显不行。

首先,巴拉那河不是东非本土河流,东非不可能自掏腰包帮助南美人疏浚河道,其次,这个时间段,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南美各国也没钱出资请东非搞工程,最后则是利益分歧。

巴拉圭,玻利维亚和乌拉圭还好说,阿根廷和巴西对巴拉那河改造没有太大兴趣,因此各国对巴拉那河改造的态度不一。

东非的水利专家摩卡,在苏亚雷斯港边说道:“巴拉那河的航运潜力,比国内所有河流加起来都要大,其天赋可以和莱茵河,多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处在同一档位,可惜,这是一条国际性河流,且沿线国家经济人口都不富裕,极大限制了巴拉那河航运的发展。”

“只需要稍加改造疏浚河道,苏亚雷斯港就能通行万吨船舶,即便以当前自然状态,其也能通行小几千吨的船只。”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要是我们东非有这样一条河流,我做梦都能笑醒,浪费啊!”

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之间,没有改造的十几公里天然河道,轻易就可以通行三千吨以下的船只,而这里还是巴拉那河支流的支流。

而仅仅距离苏亚雷斯港不到十五公里的科伦巴港,自然条件下更是能轻易通行五千吨商船,在雨季更是能通行万吨船舶。

也难怪摩卡如此眼红巴拉那河的通航能力。苏亚雷斯港到出海口之间的航道总长度超过两千两百公里,而东非的赞比西河总长度也才两千六百多公里。

这就相当于赞比西河没有人工改造和疏浚的情况下,几乎全线可通航。

摩卡的助手希莱得也感慨的说:“真是无法想象,南美各国守着这样一条天然黄金水道,却不加以善用,如果巴拉那河放在帝国境内,哪里还用费劲改造赞比西河,或者是挖掘人工运河。”

“这样一条航运,灌溉能力都十分突出的河流,如果在国内,那当地一定能成为东非经济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甚至超越莱茵河也不是没有可能。”

巴拉那河的航运价值极高,潜力极大,同时其流域范围内的农业条件放在全世界也是顶尖水平。

其流经的拉普拉塔平原,面积约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而远东帝国全国平原面积一百万平方公里出头,也就是北美中央大平原,还有东欧平原才能稳压其一头。

当然,这里说的是那些适合农业发展的主要大平原,其他诸如亚马孙平原,图兰平原面积虽然也不小,但是可利用面积低。

气候方面,巴拉那河流域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虽然也有季节性变化,但是从名字就可以听出这个区域的水热条件要好过远东帝国,还有东欧平原。

然后是土壤肥力,巴拉那河流域有丰富的黑土地资源,肥力也十分可观。

综上所述,也就北美中央大平原在各项数据上几乎全面压制拉普拉塔平原,东欧平原面积大,水量也不缺,土壤也肥沃,但是热量和光照条件不及拉普拉塔平原。

摩卡对助手希莱得说:“算了,南美各国尤其是原西班牙殖民地和葡萄牙殖民地,基本上都是一个德行,我们不能以常理揣测他们的发展。”

“毕竟,他们真的像帝国一样,那早在19世纪以前就崛起了,根本没有我们东非的机会。”

“不过,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确实在发展经济和工业上的能力偏弱,这也证明了欧洲中心论的谬误,即便欧洲各个地区,发展差异也极大。”

希莱得也颇为认同的说道:“没有外部的压力和支持,这些南美国家,基本很难靠自身,实现像帝国那样的经济奇迹。”

“这可能也是南美洲地理位置上的利弊,这里可以说处于世界的角落,比北美还要孤立,也就比大洋洲强上一点,所以很难和其他文明进行频繁交流,不过也相对比较安全。”

“加上自然条件优渥,人口压力轻,所以也没有进取心和动力,同世界其他地区竞争,但这又何尝不是当地人的一种优势呢!”

南美的地理位置,确实很偏僻,相比较之下,非洲虽然和南美纬度相近,但是非洲靠近亚欧大陆,甚至三者本来就是连为一体的。

同时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接大西洋,可以说去许多地方都很方便。

在东非将非洲南部发展起来后,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贸易也更加紧密,某种意义上来说,东非已经成为南半球经济的中心,同时又深入参与北半球经济。

比如南美和大洋洲的贸易,南美和亚洲的贸易,都可以从东非中转,加上东非所处的非洲大陆,本身也是一个资源,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条件比较突出的大洲。

这事实上使得东非正在成为世界市场崛起的一个新经济交互中心。

这种世界市场的经济中心,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三个,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欧洲,第二是非洲,最后是北美。

北美和非洲比较相似,二者分别靠着美国和东非,一己之力将自己所在的区域,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抬升了一个级别。

不过,欧洲近代以来积累的雄厚经济底蕴,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美国和东非超越的。

摩卡对这方面不太关注,他把话题扯回到水文领域。

“治理整个巴拉那河流域,对于目前帝国,还有区域内各国而言,是不现实的,但是从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之间的这十五公里左右航道,有治理的必要性。”

“通过大型内河疏浚船,将河流航道拓展到三米以下,就能让苏亚雷斯港的船只吨位提升到和科伦巴港同一水准,通行五千吨规模的船只。”

“改善苏亚雷斯港船只的停泊能力,这里就能成为未来玻利维亚对接大西洋贸易的核心节点。”

“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人口少,所以人工疏浚河道并不现实,这样一来,就只能选择大型机械船只做到这一点。”

“好在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之间河道距离短,并且地质条件并不复杂,河流底部完全是淤泥质河床,十分方便大型疏浚船只作业,把河底的淤泥抽出,工程量不大,难度也比较低,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对于摩卡的想法,他的助手希莱得并不完全看好,他有些无奈的说:“摩卡先生,你的想法完全具有可行性,但我并不完全认同。”

“首先,河流疏浚船这一点,当地就很难解决,世界上有能力建造的国家都屈指可数,南美地区更是一家都没有,我们东非虽然有能力建造,但是一艘河流疏浚的价格可不便宜,尤其是大型河流疏浚船,现在我国虽然有建造,但几乎都投入到赞比西河,还有国内其他河流治理维护中。”

“换句话说,现在其产量,我们本国需求都无法满足,更别说把有限的疏浚船从大洋彼岸运送到南美来,而且仅仅是治理区区十五公里的河道。”

“这完全是杀鸡焉用牛刀,而南美各国恐怕也不会有购买河流疏浚船的想法,巴拉那河作为一条国际性河流,几乎每个国家对于这条河流的治理,都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

“因此,在流域内国家统一共识以前,他们根本不可能下大功夫,花钱治理巴拉那河的各个航线,我们东非也不可能自掏腰包,承担这部分成本。”

“因此,我认为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之间的河流疏浚工作,还不如让玻利维亚政府掏钱,雇佣巴西,巴拉圭人进行人工疏浚更划算。”

“圣克鲁斯省人烟稀少,确实无法承担这种工程量,但是周边其他国家,人口还是比较可观的。”

巴西和巴拉圭人口其实也不多,但是他们有一个方面的优势,是玻利维亚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因为巴拉那河的存在,他们在周边的城镇乡村,到苏亚雷斯港的交通很方便。

这样就可以沿着河流扩大招工范围,然后建设苏亚雷斯港的人员和物资,都可以通过巴拉那河输送到苏亚雷斯港。

摩卡虽然对苏亚雷斯港的通航能力不满意,可千吨级别的通航能力,已经不小了,前世21世纪,远东帝国的一级航道也才差不多这个水平。

除了交通这个原因以外,希莱得还提到了一点,那就是人力成本。

“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南美各国也有不少失业人员,就比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方,他们的城镇人工成本也大幅降低,出现过剩,所以可以以比较低的工资,吸引工人来实现这一点。”

“当然,前提是帝国政府支持我们这么做,同时玻利维亚政府愿意买单,不过,玻利维亚虽然经济困难,但这么小的工程,他们应该还是付得起价钱的。”

苏亚雷斯港到科伦巴港航道疏浚,在希莱得和摩卡等东非人眼里,确实是微不足道的小工程,毕竟区区十五公里,放在上个世纪,农业社会的东非都能轻松解决,东非甚至能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人工挖掘近三千公里的运河,这都是南美各国无法想象的。

虽然也不是没有“小”缺憾,那就是消耗了几百万黑人劳工,可东非本国民众也不是光监督黑人干活,也动员了数百万国民参与建设。

这种强大的动员能力,也是东非和南美各国最大的区别。

听完助手的分析后,摩卡也恍然大悟,虽然疏浚船效率高,可南美地区各国的国情和东非可不一样。

他对希莱得说道:“你说的很好,相较于我的方案,或许你的计划更容易被政府采纳,毕竟现在帝国最主要的工程还是帮助玻利维亚建设铁路,如果河道改造的成本太高,那他们估计根本不会考虑投资其他项目。”

亚松森—利马铁路的建设,就足以让玻利维亚经济不堪重负了,所以在铁路建设的同时,想让玻利维亚政府出资搞其他工程,那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不过,这一点也不是不可行,因为玻利维亚铁路建设中,东非并非完全以短期经济利益为考量,因此,这条铁路的建设成本报价并不高,几乎是成本价。

当然,东非虽然以成本价建设这条铁路,但是不代表东非赚的少,这条铁路建成以后,有利于东非对玻利维亚矿产,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控制,从而换取更大的长期利益。

这也反应了东非在对南美殖民中的策略转变,东非当初在南洋还有中东,西非,北非搞得可完全不是这一套。

在东非对南美地区的经济殖民活动中,更倾向于软硬兼施,互利互惠,东非虽然吃肉,但也给当地人一口汤喝,并且这种经济殖民,未来也将成为东非海外势力扩张的主要形式。

毕竟,都快20世纪中叶了,随着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觉醒,那些粗暴简单的殖民扩张方式,效果越来越差,甚至可能起到反噬作用。

而这种隐形经济殖民反应在玻利维亚,就是东非对玻利维亚政府没有太过压迫,甚至东非免除了玻利维亚的部分欠款。

所以玻利维亚政府手里,三瓜两枣肯定还是有的,只要摩卡等人能说服东非政府,想要还要苏亚雷斯港的这段航道,就有可能成功。

摩卡说道:“我们回去后,写一份详细的报告,看一看上面怎么说,说不定就能够通过政府的批准。”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这也是科研人员获取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毕竟万一通过了呢?现在摩卡就是抱着这种想法,如果通过的话,他的个人履历说不定就能添上一笔,为日后工作铺好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