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皇在东非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皇在东非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前世奥匈帝国解体后,匈牙利的君主制就短暂复辟过,这也印证了匈牙利经济上的落后,反而使他成为哈布斯堡皇室稳定的支持者,或者说并不反感君主制继续存在。

反倒是奥地利因为工业化程度更高,现在民族党和资产阶级,工党等等各路人马,对如今君主制度感到不满。

……

德国有民族党,奥地利有民族党,同为“德意志”的东非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就和工党一样,莱茵帝国德意志民族党也不成气候。

原因也很简单,随着1931年,东非七五规划的全面执行,以赞比西河改造,北非铁路,殖民地建设等等一系列大工程的开工,犹如一剂猛药,直接将萎靡不振的东非经济盘活了。

一时间,东非经济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各种大型项目纷纷落地,并且规模更加庞大,财力更加雄厚,东非的失业率被压低到极低的水平。

这样一来,东非民众都在为生活奔波,哪有闲心像其他国家民众加入这个政党,那个政党,亦或者其他群体,还试图推翻现政府。

达累斯萨拉姆市。

一辆汽车行驶在宽敞的柏油路面上,进入夏季的达累斯萨拉姆市,正是短雨季,温度相对温暖舒适,空气也比较清爽。

唯一比较让人烦躁的,可能就是街道上时不时传来的工地噪音,1931年,达累斯萨拉姆市政府开始对原本的旧城区进行了改造。

达累斯萨拉姆市可是东非最早的城市之一,有许多上个世纪遗留的城市建筑,很多年限甚至超过了五十年。一同被拆除的还有曾经东非的官办烟馆,赌楼,妓……这些是曾经西印度洋航线水手最流连忘返的地方。

昔日,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以前,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的红灯区,格外红火,波斯美女,东洋马,还有特色的黑人……能满足绝大多数印度洋航线客人的需求。

这应该也算东非和苏联的区别,同样是积攒资金,东非的下限就很低,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明目张胆的灰色产业,确实日进斗金,且成本极低。

不过,东非作为“文明国家”,早就取缔了这些灰色产业,现在更是把这些黑暗的历史,连同市区里的老旧建筑一块抹除掉。

这样一来,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市民就遭了罪,白天东城区,到处都是破碎机,推土机等车辆工作的声音,让人不得安生。

“今年达累斯萨拉姆市到处都在大拆大建,到处都在施工,也不知道这种情况什么时候能结束。”汽车驾驶位上,一名二三十岁左右的壮年人,手握着方向盘,看着前方因为道路施工,被堵塞的街道,有些无奈的说道。

副驾驶位上应该是他的妻子,她开口说:“这次达累斯萨拉姆所有老城区,都在改造范围之内,没有一两年时间,估计不会结束。”

“这确实对市民出行造成了影响,不过达累斯萨拉姆市也今非昔比,以前帝国只有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两座重要的港口城市,而现在,随着东非其他城镇的崛起,达累斯萨拉姆市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

可以说自从蒙巴萨市超过达累斯萨拉姆市成为帝国第一大城市后,达累斯萨拉姆市民众的心气都下降了不少。

放在二十年前,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市,几乎是东非最耀眼的两大城市,可是到了今天,东非光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就有十几座。

而且,东非东海岸的情况和西海岸截然不同,西海岸的罗安达和卡宾达,因为地理位置还有自然环境的原因,可以说高枕无忧,只要不出太大差错,在西海岸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而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在东海岸的地位就没有那么稳固了,像贝拉,马普托等,并不比他们差多少,其他诸如彭巴,克利马内,纳卡拉,新汉堡港等东部滨海城市的实力也不弱。

当然,现在东非东海岸最炙手可热的城市,则是赞比西河出海口的欣代市,有东非经济学者认为,欣代市甚至可能成为未来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因为欣代市背靠赞比西河,只要一等到赞比西河改造完成,它在发展经济领域的基础优势,几乎无人能比,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也是东非中部最重要的出海通道。

相比较之下,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市,他们和内陆的交通,几乎只能依靠铁路和公路,这极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男人对妻子说道:“即便是衰落的达累斯萨拉姆市,放眼世界,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永远也达不到的天花板城市了。”

“也就是在东非,现代化的大城市数量太多,所以使得达累斯萨拉姆市没有那么耀眼,放在过去俄国,可能也就圣彼得堡能勉强在体量上压它一头,但实际上,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工业,科技,开放程度都甩了圣彼得堡一大截。”

“当然,现在圣彼得堡已经被工党改成了列宁格勒,也不知道如今俄国的情况怎么样。”

男人带着缅怀的语气说道,看得出来他对圣彼得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妻子安慰着说:“阿列克谢,我们应该接受现实,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苏联工党最近几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这次经济危机,苏联不仅没有受到重创,反而逆流而上。”

“放眼全世界,可能也就东非在经济上的表现,不至于被苏联比下去,俄国对于我们终究只是一场童年的梦幻,现在的俄国人,恐怕早就忘记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存在。”

东非的新闻报纸,对于苏联的描述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尤其是近几年,苏联经济发展领域的一些成绩,东非也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遮掩起来。

当然,苏联好的一方面,东非没有隐瞒,黑暗的一面,同样被东非掀了个底朝天,尤其是苏联农民的悲惨境况,还有可怕的大清洗。

不过,东非对苏联的描述,整体上偏向于正面,但是,这并没有引发欧美各国底层民众那样对苏联制度的向往。

主要还是东非和苏联的行事作风,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上的相似点比较多,以至于有部分东非学者,大言不惭的说“苏联经济的成就,源自于对东非的拙劣抄袭。”

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就比如苏联的五年工业发展计划,基本上在全世界的认知里,这种工业发展制度,就是抄袭东非。

当然,东非的五年计划,工业领域的色彩,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浓厚,而是更倾向于各个经济领域,包括金融,科技,农业,服务业等等。

金融这方面,苏联基本上没有,科技方面,苏联属于后发国家,自主研发能力并不强,甚至要出动契卡组织,盗取别国的技术。

当然,这种事东非也没少干,尤其是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东非科教产业比德国,美国相差甚远的时候,东非的国家安全部门有时也会客串“技术偷盗者”。

农业方面就比较特殊了,苏联在农业方面其实投入不小,但是最终能取得效果,那就并不是很理想了。

总而言之,当下苏联五年计划的重点基本放在工业领域,尤其是重工业层面,连轻工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苏联和其他工业大国的差距还十分显著。

即便如此,1931年苏联的工业,总量也已经能排到欧洲第二位,仅次于德国。

不过,这个排名终究是有一些水分,因为这个时候,其他欧洲国家基本上都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大量企业破产,工厂停产,工人失业。

因此,其他国家的工业活动在大幅度衰减,但是,这并不意味他们的工业实力就比苏联差太多。

男人听完妻子的话后,无奈说道:“不知不觉,来到东非已经将近十年,可是我们的复国大业却看不到一丝希望,而且,其他各国都扶持了别的势力,即便未来苏联真的垮台,我们真的能重新罗曼诺夫王朝的荣光吗……”

说话的人正是“沙皇”阿列克谢,此时,相对于刚刚来到东非时的懵懂无知,如今的阿列克谢无疑成熟了许多。

并且,他的两个姐姐已经嫁人,而阿列克谢本人也在东非成家立业,虽然身份高贵,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最终阿列克谢选择和流亡到东非的原沙俄贵族小姐结婚。

他的姐姐们倒是没有选择和沙俄贵族联姻,而是选择和东非人组建家庭,并且在阿列克谢成年后,基本不再参与政事,或者说她们的心气早就被磨平了。

只有阿列克谢这个“沙皇”还在坚持复国大业,毕竟这是他逃避不了的责任。

阿列克谢在东非的生活时间已经超过十年,他抵达东非的时候,一战都没有结束,他的妻子一家则是在一战结束后,逃亡出来的。

妻子说道:“苏联的政权已经彻底稳固,除非其他国家出兵干预,但是即便强大如德国,都不可能这么做,更别说海外的这些国家了。”

“尤其是近些年,东非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明显越来越少,现在,这个所谓的流亡政府,更像是一群落魄者集会追忆的地方。”

东非扶持沙皇俄国流亡政府的目的,本来就不是给苏联添乱,而是当初希望利用阿列克谢,把原俄国的贵族,有钱人和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吸引到东非来,为东非经济添砖加瓦。

因此,在沙皇俄国流亡政府刚成立的前三四年里,东非政府还比较积极,可是之后,对这个流亡政府,基本也就没有多少关注了。

毕竟这个时间段,苏联已经夺取全国政权,并且对原权贵抄家灭族,至于能跑的,之前就跑光了,后面即便有逃出苏联的俄国上层阶级,基本也是一些“穷光蛋”。

当然,东非政府对阿列克谢等人,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至少他的安全,东非政府还是比较在意的。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苏联政府对沙皇俄国流亡政府的兴趣大大降低,东非在阿列克谢安全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少。

至于苏联方面,为什么会放弃阿列克谢这些沙皇俄国余孽,主要还是阿列克谢等人,对苏联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

反倒是,其他国家扶持的俄国资产阶级流亡政府,吸引了苏联安全部门的全部关注。

阿列克谢叹了口气说:“东非政府从一开始,对我们就只是利用,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出资帮助我们策划过一些大的活动。”

“甚至连东非政府和苏联之间的外交,都不如其他国家和苏联之间那样强烈,因此,指望东非帮助沙俄复辟,还不如指望猪能上树。”

东非在对阿列克谢的支持上,力度十分有限,沙俄流亡政府早期,还能借助俄国的人脉,搞一些破坏活动,可苏联工党彻底掌握全国政权后,他们昔日的人脉,也不复存在,要么在西伯利亚大监狱服役,要么扫大街。

而流亡东非的原本沙俄支持者们,显然也不可能一直自掏腰包,支持帝国复辟,东非政府也不拨款,甚至经常限制他们搞出一些过激行动。

因此,现在的沙俄流亡政府,基本上就是一个俄国失意者俱乐部。

阿列克谢的妻子,反而对所谓的复国大业不感兴趣,她说道:“这也是好事,至少我们的安全性还是可靠的,复国对于我们本来就是镜花水月,而且,即便真的复国,那最后继承苏联遗产的,也不可能是我们。”

他的妻子心态放的很开,因为她知道俄国人永远也不可能再接受沙皇的统治,即便是东非人,也不可能认为君主制度是什么好玩意,也就是如今东非经济和社会稳定,所以绝大部分人不计较这件事罢了。

基本上去君主制的国家,想要再恢复,就很困难,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安心当吉祥物,才能保证君主制的延续。

当然,恩斯特的特殊性在于他是开国君主,且在他统治下,东非还没有出现问题,因此,皇室还能掌握大权,但是只要恩斯特死后,这种格局大概率会发生改变。

因此,莱茵帝国皇室,也一直在寻找后路,并且最终完成权力的平稳交接,这其中就包括皇室人员的分散问题,以前莱茵皇室人丁稀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恩斯特的直系血脉就接近三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