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移民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四十六章 移民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布拉瓦约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主要得益于它的独到地理位置,布拉瓦约位于东非中南内陆腹地,临近卡拉哈里盆地,保密性很强,除此外,布拉瓦约还有强悍的工业,舒适的气候,开阔的地形等等。

因此东非的许多国防工程、科研项目、军事设施,各类实验场,乃至军队都喜欢布置在这里。

就比如东非的核工程,虽然东非核试验场的位置并不在布拉瓦约,而是在洛林省西部的卡拉哈里沙漠,

但布拉瓦约作为洛林省省会,能够承担后勤保障基地作用,同时,布拉瓦约本身工业能力就比较强,因此一些相关产业布局此处也比较容易,像核原料提炼,铀浓缩,高能炸药,耐热材料,精密机械加工等等。

其中很多配套产业,在布拉瓦约本地就可以独立完成,大大降低了科研发展成本,还有减少泄密风险,方便各种配套设施和零部件的供应等等。

洛林省西部,那里几乎没有人烟,且盆地地形相对封闭,即便发生核事故,也可以减少核辐射扩散风险,同时也有利于航天工程等有保密性需求的科研项目展开。

总而言之,洛林省的国防工业在东非具有重要地位,就像这次,ft01试验机所在的飞行试验场,它就属于这些重要国防工业中的一部分配套设施,布拉瓦约汇聚了航空工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

因此,布拉瓦约能比其他城市更早在喷气式飞机研发上领先一步,也就不足为奇了。

海诺安对军方人员们说道:“有了喷气式飞机,接下来就可以以ft01试验机为蓝本,进一步研发各种高性能的军用飞机,从而保持帝国在天空中的优势。”

“接下来,我们研究所也会根据你们的需求,设计和研发新的飞机种类,从而拓宽喷气式飞机的应用。”

这次军方代表可不止空军一家,还有陆军和海军,尤其是海军航空兵部队,他们对军用飞机的需求同样不小,就比如现在东非海军以航母为战斗核心,这就需要大量的先进舰载机,还有东非海外的海军军事基地等。

……

虽然1930年,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窘境之中,但是在科技领域,世界各国都没有停下脚步,即便是危机最严重的美国和德国,只不过,在经济危机的境况下,需要比平时更省着点花,还有一些项目不得不砍掉。

与之相比,东非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继续稳步提升,各个科研机构还有前沿项目的发展,完全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唯一一个在经济危机期间,科研投入大幅度提升的世界列强,也就只有苏联了,毕竟苏联要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这部分开支肯定少不了,当然,苏联基础薄弱,即便科研经费大幅度提升,也很难和财大气粗的东非相提并论。

莱茵市。

弗里德里希皇储就在和恩斯特汇报着相关情况。

“现在除了我们还有苏联以外,大部分国家在科研领域投入,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私人资助都大幅度缩减。”

“就比如欧洲和美国,已经出现了不少因为经费问题,而失业的高端人才,甚至出现了一些人,移民苏联的情况,因此我认为东非也不应该甘主动出击,进一步吸纳全世界的技术人才,进一步推动帝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

“1930年,苏联的科研经费相比往年提高了两倍还多,超过了三亿卢布,而1928年,苏联公开的预算仅有一亿三千多万卢布。”

“这些经费,苏联政府主要投向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领域,新成立了数百家各类研究所,创造了大量高端人才岗位。”

“为此,苏联政府积极在国际社会上招聘欧美各国的人才,仅这几个月,可能就有超过近千人,各个领域的精英到苏联工作,甚至直接移民。”

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对人才的需求是极为旺盛的,而苏联本国的高等教育虽然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和国际社会依旧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无法完全满足本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因此,为了吸引移民,苏联政府采用高薪水加稳定工作模式,从而鼓励欧美国家人才前往苏联就业,在苏联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外国专家局来对接这些工作,对于外国人才,苏联给他们开出高于本国人才三倍甚至十倍的薪水,并且提供免费住房和医疗等服务。

如果是平时,欧美各国的尖端人才自然是不屑于前往苏联的,但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高端人才市场过剩,伴随就业危机,苏联反而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除了经济危机以外,本身许多高端人才,自身也会受到苏联政治制度的吸引,从而加入这个“乌托邦”国度,为所谓“人类事业发展”服务。

当然,绝大部分高端科研人员,并没有这种觉悟,尤其是在那些学术垄断比较严重的国家,就像英国,美国,他们的人才不说全部,至少绝大部分都出生于非富即贵的家庭。

像德国,奥匈帝国这种普及义务教育更早的国家,情况或许会稍好一些,但也很有限。

这个时代,真正做到相对公平,不重视出身和经济情况,筛选和培养人才的,也就只有东非和苏联两个国家了。

东非的教育至少能保证底层民众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并且一直维持到中学阶段,而大学领域,东非政府同样通过考试,进而让许多平民子弟进入大学学习。

苏联的情况比东非还要特殊,因为政治环境不同,苏联的教育系统里,平民阶层机会更多,别说教育系统,哪怕是政府内部,苏联底层民众进入政府也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容易的多。

反而是原本沙俄的上层精英,要么流亡海外,要么被清算,要么受到政治环境压制,反而不容易出头。

这也是东非和苏联的最大区别,东非的教育只是相对公平,但很显然,上层社会和精英人士享受的教育资源更多,因此他们在教育的竞争中也能占据优势。

就比如聘请名师家教,更重视家庭教育,有财力购买更多的教辅资料,或者出国留学等等,当然,至少东非底层民众的上升通道依旧存在。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现阶段,欧美各国,随着经济危机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美国的失业率就已经逼近百分之十,也就是大约四五百万左右,各行各业都在裁员,甚至直接破产。”

“而这必然导致一些领域人才的流失,我们移民署近期收到的移民申请,欧美各国就增加了不少。”

“还有一部分人,像你所说的那样,甚至直接跑到苏联度日,这也说明了如今国际社会的人才过剩问题。”

“我认为,现在对于东非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不单单是高端人才,还有普通民众,经过筛选,都可以让他们加入帝国体系中来。”

“尤其是我们诸多的海外殖民地,这次经济危机,也是我们解决海外殖民地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机会。”

东非海外殖民地的人口失衡问题,一直都存在,因为从1873年经济危机后的几十年里,东非都没有再遇到过那种大规模招收欧美白人移民的机会。

一战时期,东非虽然试图从欧洲向殖民地移民,但操作空间有限,毕竟战争时期,人口对于欧洲各国政府而言,同样是宝贵的资源,或者说难听点就是“耗材”。

因此,一战时期,东非试图从欧洲移民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仅在少数小国招收了一定数量的移民,就比如比利时的战争难民。

但是,这些小国人口本身就不多,且他们的选择性也并非东非不可,更别说目的地是东非的殖民地了,就像东非在比利时,东非招收的比利时战争难民,其中有一部分,在战争结束后,就又回到了欧洲。

而现在显然不同,1929年经济危机,现在单单是美国的失业人口就高达四五百万,这个数字还不是美国极限,按照前世美国本轮经济危机发展情况,再过几年,美国的失业人口超过一千五百万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哪怕东非的殖民地能吸引其中的百分之十,那也是一百五十人口,而现在东非人口最多的东加里曼丹殖民地,总人口也不过才三百多万,全部殖民地人口,也才接近七百万。

当然,东非对于美国移民的兴趣并不大,重点还是要看欧洲,尤其是德意志地区,这次经济危机,德国和奥匈帝国两个最重要的欧洲德意志人分布区,才是东非最重视的。

恩斯特说道:“现在德国的失业率,应该也和美国相差不多,至少在两百万左右,而这也就意味着可能有四五百万德国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

失业人口显然不能算全部人口,比如儿童,老人,部分家庭主妇,因此德国目前失业人口在二百万以上,这就牵扯到至少二百多万个家庭。

同理,美国失业人口虽然现在是四五百万,但牵连的人口应该也有一千万上下,甚至更多。

因此,仅仅是德国,应该就能极大缓解东非殖民地对白人移民的需求,东非不需要把精力放在美利坚刁民身上。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东非不同,因此,除了迫不得已,东非并不会从美国招收普通移民。

弗里德里希也认同恩斯特的判断:“接下来我会吩咐移民署人员,加强在欧洲的工作,德国,奥匈帝国会是接下来我们招收移民的重点区域。”

恩斯特说道:“不仅如此,也给南德意志王国提醒一下,他们本身对移民的需求也不小,这次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询问一下锡格马林根,他们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

南德意志王国,对德意志移民的需求自然也不会少,不过,他们不像东非那么幸运,错过了上个世纪德意志地区的人口外流潮,因此,南德意志王国的人口一直都提升不上来,至今人口都没有突破一千万,1929年,南德意志王国人口也才不到五百多万。

而南德意志王国的国土面积却高达两百万平方公里,妥妥的地广人稀,虽然其中沙漠和半干旱地区占比不小,但宜居地区同样不小,像乍得湖周边,沙里河流域,以及西南临近大西洋的土地,都是很适合人类生存的。

对于南德意志王国而言,养活两三千万人口完全不成问题,毕竟前世乍得都能养活近两千万人口,而南德意志王国的条件可比乍得还要强的多,拥有前世喀麦隆,尼日利亚的部分领土。

弗里德里希说道:“父亲,这一点,南德意志王国政府已经和我们进行过沟通,他们希望能借助帝国力量,从而从欧洲吸纳移民,甚至,他们的条件放的更低,像意大利等地区移民,也能接受。”

意大利的经济虽然因为贝尼托执政,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但是也同样不好受,毕竟意大利这个国家,自身基础条件太差,仅仅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人口却高达四千万,而且全国仅有少量平原具备耕种条件,可以说人满为患。

这也导致近些年来,意大利一直都是欧洲人口外流最严重的地区,所以南德意志王国把主意打到意大利头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南德意志王国之所以向东非求助,则是自身能力的不足,其他不说,目前南德意志王国虽然已经变成了沿海国家,但他们仅有一段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一个规模不大,条件也稍微差的港口。

这也使得,南德意志王国的海运很难发展,而除了海运以外,南德意志王国想要获得移民,那就只能通过东非来实现,同时,南德意志王国的移民机构,也没有东非移民署强大。

东非移民署可是发展了几十年时间,具有大量海外渠道和丰富的移民经验,而南德意志王国历史比东非还短,且在早期发展中,也没有东非那样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煤炭和铁矿,这两种最基础的工业资源,南德意志王国也就只有铁矿不算缺乏。

当然,整个西非煤炭都比较稀缺,也只有英国的尼日利亚殖民地,有比较可观的煤炭资源,可以供应早期工业化发展,这也使得南德意志王国的工业化进程,远不如上个世纪的东非那样耀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