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通产业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通产业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布劳恩斯等东非顶级的水利工程专家组成的团队,卡布拉巴萨水坝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也就有了最基础的保证,这种直接事关数百万民众安全的国家战略性工程,仅靠过去“力大飞砖”模式建造,显然是不成的。

专家组在工棚里讨论的时候,屋外时不时传来远处峡谷下的爆破声,负责工程爆破的是东非的工程兵部队,除了清理水坝和船闸建设的地基以外,他们还要凿山开路。

卡布拉巴萨峡谷,这道东非大地上的疤痕,野蛮生长在古老的东非地盾上,是赞比西河数以亿年不断向下撕咬高原坚硬岩层诞生的壮丽自然奇景。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赞比西河凭借一己之力,将非洲大陆上一块巨大的高原分割成为两部分,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能算作高原分界线,只不过作为一条天然大型河流,加上它所经过诸多高原裂谷,东非政府为了省事将它作为诸多东非地理单元的天然界限。

卡布拉巴萨峡谷正是赞比西河谷地的一部分,这也是东非过去不能充分开发赞比西干流沿岸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下也只有下游的冲积平原还有河口三角洲,被开发成东非工农业重要地区。

不过,等到卡布拉巴萨水库蓄水完成后,库区周边,理论上可以新增大量可利用土地开发成为耕地,当然,依照东非政府的规划,并不打算这样做,而是库区以生态用地为主。

像卡布拉巴萨水库这种规模的巨型人工湖,仅仅是想蓄满水可能都需要数年之久,大头经济收益,主要还是来自下游区域。

就比如太特市,在水库建成后,用水指标将显著提升,不管是开发新的耕地,还是布置更多的工业,都不再会受到水资源的束缚,更别提卡布拉巴萨水电站产生的巨量电力,也将助推太特市的工业进一步发展。

从这一点来说,未来太特市在东非工业城市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有望超过哈拉雷等老牌重工业基地城市,并且未来地位也很难被其他城市动摇。

……

莱茵市。

弗里德里希皇储正在和恩斯特汇报着卡布拉巴萨水电站的建设情况。

“卡布拉巴萨水电站的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仅仅是这个工程,直接参与工人数量就将超过五万,并且将带动,水泥,钢铁等产业的发展,消化大量工业产能,有效缓解如今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

“而太特市本身就是帝国钢铁产业中心,这个工程布置下去,未来几年时间里,太特市的经济不仅能稳住,还有可能逆势增长。”

听完弗里德里希的话,恩斯特笑呵呵的说:“卡布拉巴萨水电站还没有建设完成,太特市就已经提前吃到了这个工程的红利。”

“未来,太特市大概率将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少有能和沿海城市竞争的内陆大城市。”

“赞比西河干流改造完成后后,加上卡富埃河,胡尼亚尼河,希雷河等通航计划,太特市的经济腹地也将加大,最终形成一条从欣代到太特市再到卢萨卡等地区赞比西河沿岸经济带,这也可能是东非第一条全国性的河流主导型经济带。”

此前,东非经济受河流的影响并不比铁路,公路明显,处于大河沿岸沿岸的大城市仅有太特市一座,当然,这里的大河指的是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奥兰治河这种超过两千公里的大型河流的干流,而东非的大城市,人口要至少超过百万规模。

所以,满足这两个苛刻条件的城市只有太特市一例,其他大城市要么在沿海,要么分布在大河的支流或者中小型河流沿岸,亦或者湖岸。

沿海城市不用多说,后二者,比如莱茵市就是赞比西支流,姆贝亚在马拉维湖沿岸。

刚果河岸的金沙萨还有基桑市都属于中等规模城市,而尼罗河和奥兰治河就更不堪了,尼罗河不计算大湖区的情况下,沿岸最发达城市也就是朱巴和杰济拉市都是人口二三十万的小城市,奥兰治河干流沿岸最大城市金伯利和阿平顿也差不多。

弗里德里希也认同这个判断,他补充说道:“除了太特市以外,欣代市的发展潜力也将大幅度提升,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能成为东非的新奥尔良。”

新奥尔良是美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处于密西西比河出海口位置,这是弗里德里希对欣代市的未来的展望。

至于莱茵河,长江,那完全不是赞比西河能碰瓷的了,二者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都不是赞比西河能碰瓷的。

而密西西比河流不一样,虽然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条件远比赞比西河要强太多,但是美国经济的重心并不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且其出海口在墨西哥湾,而不是直面大西洋和欧洲,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密西西比河航运业的发展。

赞比西河自然条件虽然不算优异,但是它能够联通东非中部和沿海的经济,这是密西西比河所不具备的优势。

而莱茵河和长江,不仅通航条件优良,沿岸区域更是人口和经济密集的区域,因此,密西西比河和赞比西河很难同这两条河流竞争。

最后是多瑙河,多瑙河的通航能力也不差,可惜出海口在黑海,并且暂时没有国家将这条河流的进行有效的整合,这主要是奥匈帝国的责任。

恩斯特说道:“对于赞比西的改造,是一个长期工作,没有二三十年时间,基本很难完成,而这还是比较乐观的预期,可能一直到本世纪结束,我们才能彻底征服这条东非大河,我大概率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不过,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只要能打通赞比西河航运,那未来,只要航运优势不消失,那东非就必然能够一直保持大国的地位。”

“就比如苏联,他们的经济中对铁路的依赖程度很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铁路的运输成本终究无法再和水运竞争。”

这个时代,因为货运转运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铁路运输成本和水运的差距不大,但是在东非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转变,随着集装箱推广,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的运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码头工人数量减少,因此,水运对比铁路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当然,东非这个国家,即便未来能充分利用赞比西河航运,铁路也始终会占据重要地位,毕竟,东非的河流先天性太差,至少和欧美以及远东帝国相比是这样。

尤其是东非北部,南部,东北,西南等降水和河流相对缺乏的地方,陆地交通的重要性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而谈到内陆航运的发展,恩斯特自然而然的将话题转移到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上来。

“铁路方面,东非铁路的发展方向是电气化,这个工程的难度也不小,尤其是对发电量和电网的要求比较高,东非虽然是世界第一电力大国,但是电力行业的发展,依旧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电力行业的大发展,可能一直维持到本世纪结束,因此,这个领域,我们东非绝对不能放弃投入。”

恩斯特前世的电力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探索和初步应用阶段,时间主要在19中后期。

然后是第一次电力革命,也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标志为电网规模化和大规模工业应用出现,高压输电技术突破,美国,德国等国家出现区域性电网,电力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动机取代蒸汽机等等。

第二次电力革命,时间大约为20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特征为国家电网成型和能源上的多元化,电力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迅速普及和推广,出现核电等新发电技术等。

第三次电力革命,时间在20世纪初末到21世纪初,标志为电力市场化和清洁能源转型。

最后,则是碳中和大背景下的各国能源转型,这个时期远东帝国电力发展最具代表性。

当下,东非正处于第二次电力革命起步阶段,也就是国家电网迅速成型中,发电结构朝着多元化发展,火电和水电等传统发电技术取得突破等,而东非又领先于世界绝大部分国家。

当然,前世的标准也不完全符合现在东非电力产业的发展情况,本身世界电力产业就是极为不均衡的,哪怕前世21世纪,世界各国向着碳中和目标转型阶段,各国的发展差异也极大,甚至非洲大陆等地区,连电力都没有完全普及。

不过,不可否认,电力产业的上升空间很大,东非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恩斯特接着说道:“公路方面,高速公路是接下来帝国主推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内陆物流能力,提升公路交通的效率。”

实际上,如今东非道路系统已经相当完善,甚至是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状况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过,东非确实还从来没有建设过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

世界上的首条现代意义高速公路出现于1924年的意大利,由私人公司建设和运营,目前,德国和东非也有建设计划,但是,大规模高速公路网络在未来,可能会率先在东非出现。

虽然意大利第一个吃螃蟹,但是它现阶段没有大规模推广的能力,毕竟意大利的全国汽车数量很难支持高速路的推广,而东非是世界汽车工业第一大国,在相关领域的市场需求早就已经出现。

此前,恩斯特并不着急建设高速公路,主要是为了方便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再拿出来“以工代赈”,才延后了东非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让意大利拿了个第一,因此,七五期间,东非交通领域高速公路建设将是交通领域的重头戏之一。

不过,不管是内陆水运,铁路还是公路,东非都是升级和完善,即便东非最落后的内陆水运,东非曾经也有东非大运河工程推动,铁路和公路就更不用说了,基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航空业建设,才是七五规划中新的内容。

恩斯特说道:“最后是航空,如今飞机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可以大规模推广开来。”

“尤其是对于西南,西北,等地广人稀,且不适合其他交通模式的地区,航空业的出现,填补了我们在这些区域交通的短板。”

西南地区也就是纳米比亚还有卡拉哈里盆地地区,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但是绝大部分地区以沙漠为主,人口稀少。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公路,铁路,在这里都不适合发展,至于航运,那更是连发展的条件都没有。

“奥兰治蒙德等西南城市,过去因为交通的限制,物资运输十分困难,奥兰治蒙德这种沿海城市还好,内陆的一些城镇和据点,甚至只能通过步行和骆驼运输物资。”

“而飞机的出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些地方又不缺土地,机场建设十分划算。”

东非对西南地区的投入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可又不能投入,这主要是针对英国殖民地南非,虽然说奥兰治河是两国界河,可南非那边的气候条件和交通,要远比东非这边好的多,因此为了国防安全,东非一直都想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而除了几条稀疏的铁路和公路以外,西南地区的交通也就只剩下海运了,而海运只能解决沿海城镇的物资问题,内陆很多据点,铁路和公路又辐射不到,因此,航空业的出现,就成为了最优解。

恩斯特说道:“对于最迫切需要航空业发展的西南地区,也是帝国航空业发展的试验区,成为帝国航空业起步的区域。”

说到底,还是恩斯特对现在的飞机性能和安全性心里没谱,这也是如今全世界绝大部分人的想法,至少恩斯特本人在这个年代是不敢乘坐飞机的。

这样一来,对航空业需求最大的西南地区,就成为了东非航空业实验发展的最佳区域,就算真的发生空难,也不需要担心飞机掉下来砸到城镇,毕竟整个西南地区的人口都没有多少,而等到西南地区的航空业彻底发展起来,再向帝国全国推广的阻力也能降到最低。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未来航空业将成为第四种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和铁路,公路,水运并重,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我们必须保持在航空产业上对其他国家的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