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回笼资金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回笼资金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28年,美国,芝加哥。

作为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以三百万人口的优势,在全世界城市里也能名列前茅。

仅仅是纽约和芝加哥人口加起来就将近一千万,而此时美国总人口大约也就一亿出头,由此可见美国头部城市的厉害。

这和东非的情况完全不同,事实上,全世界主要国家里,东非都算比较另类的存在,因为东非城市里没有发展出具备绝对压倒性优势的存在。

即便前世21世纪,以均衡著称的德国,在20世纪初,柏林这座人口接近四百万的城市,在德国也找不到第二座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城市。

而东非虽然有十几座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可他们的人口规模差距都不大,就比如普遍认为的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和第二大城市蒙巴萨,两者人口就在伯仲之间,难分胜负。

所以,东非人在美国,尤其是纽约和芝加哥,很容易被这种超大型城市震撼到。

芝加哥黑兴根银行。

经理库因莱尔遥望着芝加哥的钢铁森林惊叹说:“芝加哥不愧是美国第二大城市,这里比达累斯萨拉姆的人口都多出一百多万,而且高楼林立,我估计也就只有伦敦和纽约,能稳压芝加哥一头。也不知道东非未来是否能有城市人口也超过三百万。”

副经理安东尼奥则摇摇头说:“别说三百万,国内城市能突破两百万估计都不容易,我们东非城市发展的路径和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不太一样。”

“就拿纽约来说,它的海港,气候环境,地形,水源等综合优势,我们国内没有一座城市能够比得上。”

“而芝加哥也就只有海港这一个条件限制,但是有五大湖和发达的内陆水运,水运条件也不会太差。”

“所以,像纽约和芝加哥这种超大型城市,在东非是很难出现的,我们的国情和美国大为不同。”

东非本土的缺陷十分明显,那就是海岸线过于平直,缺乏优良港口,而这也导致了东非的海运相对分散,甚至许多规模不大的海港都能分得一杯羹。

同时,东非缺乏航运价值高的大河,内陆运输中,铁路和公路占比较大,而铁路和公路建设更讲究均衡,这也让各个沿海区域都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虽然东非建设有横贯东西海岸的人工大运河,但是其通航船舶载重最多也就百吨规模,而且是由一系列河流串联在一起,这也意味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想走水运,要经过众多船闸,载货量小,手续复杂,时效性差,很难和铁路、公路形成竞争力。

不过,这对于许多内陆城市,还有沿海中小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库因莱尔对安东尼奥的看法并不完全赞同,他说道:“虽然,东非的国情比较特殊,但两三百万的城市,我相信帝国应该还是会涌现出来的。”

“就比如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虽然城市规模发展相对缓慢,但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增长。”

“其他大城市这些年也发展比较迅速,而帝国的城市化率在工业国里,只能排在中上游水平,所以,未来东非城市肯定还会继续扩容。”

“不过,像伦敦,纽约这种人口超过五百万的特大城市,我们东非大概率很难实现了。”

“而且,城市人口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就像芝加哥,虽然看起来十分繁荣,但也牺牲了宜居性,治安,公共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治安问题,美国和东非完全没有可比性。”

芝加哥的治安问题,是库因莱尔最为诟病的一点,当然,这不仅是芝加哥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的问题。

毕竟,如今整个美国都是黑帮横行的地方,除此外,美国的社区环境也很差劲,不仅有富人区和贫民区之分,同时还有黑人社区,白人社区等等。

就比如芝加哥,黑人社区,意大利社区,波兰社区等等,天然的把底层民众割裂开来,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发生冲突才是怪事。

与之相反的则是东非,东非同样是移民国家,就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安东尼奥在听到库因莱尔的最后一句话后,开口说:“说到治安,就让我想到了芝加哥的黑帮,美国政府确实太不负责任,而且歪招多,尤其是禁酒令,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黑帮又多了一份生意。”

192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严格的禁酒令,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

到如今,禁酒令在美国已经实施了将近八年时间,但事实证明,禁酒令根本无法消除美国民众喝酒的**和需求,在正规市场被禁的同时,地下黑市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非法制造和买卖酒类制品带来的暴利深度挖掘了“酒贩子”潜力。

说是酒贩子,实际上就是一群违法分子,毕竟现在美国法律严格限制酒水生产和贩卖活动。

而美国的违法分子刚好又集中在大大小小的黑帮之中,所以,禁酒令推动了黑帮的发展这个说法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当然,从事实角度来说,禁酒令的本意是好的,但这就和苏联的很多政策一样,过于理想主义,尤其是对人性的压抑,反而容易引发民众的叛逆心理。

不过,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就比如前世一些阿拉伯教国家对酒精饮料的限制就很成功,毕竟宗教和酒精一样,能够麻痹一些生活不如意的人,或者提供精神寄托,所以美国禁酒令的主要推动群体就包括清教徒,这也证明了这一点。

安东尼奥说道:“这一点,还是东非好,毕竟喝酒不完全是坏事,而美国政府有禁酒的这种态度去处理黑帮,犯罪等问题,恐怕也比禁酒更对社会有用。”

毫无疑问,安东尼奥是喜欢喝酒的人,所以他自然会对美国禁酒令感觉不满。

“现在,在美国只有黑市上才能买到酒水,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还高,所以还不如放开限制为好。”

库因莱尔对禁酒令的事完全不感兴趣,反正他不是嗜酒的人。

他对安东尼奥说道:“现在别管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了,最近上面布置的任务,可不轻松,我们还是加快处理芝加哥等地的资产问题吧!”

随着对经济危机的预感,东非皇室和政府,正在悄悄摸摸的在全世界抛售资产。

这些年来,东非在海外的投资规模可不小,而美国这个活跃市场,东非显然也参与其中。

一战结束后,东非政府手里的资金十分充裕,而近几年来,东非本土的建设项目并不算活跃,所以,很多资金被投入到国外。

当然,东非本土建设项目不活跃,主要指的是政府工程,比如铁路,公路,运河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东非政府基本没有太多投入。

不过,民间资本填补了东非政府大规模退出后的大部分空白,所以,东非市场的活跃度,基本上是靠民营经济和外资拉起来的。

安东尼奥说道:“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如今美国可以说闭着眼都能捡到钱,却要求我们变卖资产,这损失可太大了。”

“而且,还不能引起美国政府和市场的关注,这极大增加了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员工的工作量。”

库因莱尔说:“老老实实按照本土的指示做就好,毕竟本土不可能无的放矢,他们对如今美国市场并不看好,所以才会这么干,这其中肯定有其道理。”

安东尼奥说:“就是太麻烦,不仅要避免引起美国人的关注,还要把资产进行兑换,变成黄金等硬通货,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把资产卖掉很容易,但想要变现,就很困难了,东非肯定想获得更多的黄金或者其他贵金属,但规模太大,美国人显然会不愿意。

库因莱尔说:“反正,我们只能想尽办法来解决问题,直接交易不行,可以到民间收买,这些年美国人也很富裕,奢侈品消费高涨,民间的金银首饰也不少。”

民间的贵金属存量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平均到美国一亿多人口的国家,想通过这种手段,来收集美国社会的贵金属,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民间贵金属不受政府监管,操作空间更大,交易也更安全。

黄金是避险资产,在预感经济危机可能爆发的情况下,东非方面,自然要加大对黄金收集。

但显然,作为硬通货,哪个国家也不想轻易把本国的黄金交给别人,会限制黄金的外流,至于自由兑换和流通,那也就是说说,真到了一定的规模,必然会引起所在国政府的预警。

这样一来,绕开所在国的监管,对东非能否掌握更多的有用资产,就十分重要了。

事实上,东非已经是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而东非黄金储备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贸易,一个是本国开采,一个是掠夺。

贸易不用多说,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东非一直都是黄金流入国,尤其是在一战前后,东非从同盟国和协约国捞到了海量的黄金。

本国开采,这方面东非优势也很明显,东非庞大的国土面积,以及丰富的黄金储量,让东非本国黄金开采量十分可观。

最后是掠夺,就比如喀山黄金,不过这种机会十分稀有,不具备可复制性,但是仅仅是喀山黄金就让东非狠狠吸了沙俄一口血。

庞大的黄金储备,也是东非政府未来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底气所在。

进入1928年后,东非通过各种手段,从海外获取黄金等资产的速度也在加快,与此同时,东非也在加速回笼资金,为本国应对经济风险储备弹药。

而黑兴根银行作为东非皇室资产,它的动作也反应了如今东非皇室对未来几年里,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测。

……

东非,莱茵宫。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在今年年底,我们必须将所有的海外不良资产,全部清理干净,世界经济的泡沫,随时都有可能被戳破。但凡跑慢一步,就有可能被波及,损失巨大。”

对于父亲的忧虑,弗里德里希皇储胸有成竹的说道:“现在,我们已经处理了大部分海外资产,回笼了大量资金,皇室企业基本完成了大部分任务,政府方面可能晚一点,但即便此时,经济危机爆发,我们的损失也不可能最大。”

“这样就能确保,经济危机爆发后,我们手中的资金比其他国家更充沛,能做的事也更多。”

“同时,我们也在尽可能的加强和苏联,奥斯曼帝国的一些相关贸易,进一步扩大未来的市场,从而抢占先机,尤其是保证一些企业的生存能力。”

如果经济危机爆发,那苏联和奥斯曼帝国这种,已经实施和世界经济脱钩的国家,大概率会成为香饽饽。

这种脱钩是必然的,毕竟苏联和奥斯曼帝国得罪了不少国家,就比如企业国有化,实际上就是通过行政手段,以低廉价格强行把企业和资产转为国有产业,这就是从帝国主义国家那里虎口夺食。

但是,等到经济危机爆发后,这些恩怨就都不重要了,彼时苏联反而会成为重要的新兴市场,毕竟苏联想要工业化,他们就必然要大规模引入技术和生产设备,谁能抢占先机,谁就可以在危机中多一条出路。

而现在,东非方面的做法是,在部分领域解除对苏联的贸易的限制,就比如一些原本国际社会所共识,不售卖给苏联的重要技术和机器。

而这些限制解除后,也就意味着东非能让苏联更容易的接受东非的技术标准,从而让苏联在短时间内,部分产业对东非工业产品形成路径依赖。

就比如军火贸易中,东非把一些原本非卖品卖给苏联,至少在苏联本国同类型产品仿制和研发,并且自主生产替代前,还要继续和东非做生意,而仿制和研发,自己生产替代,显然都需要时间,而经济危机爆发时,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只要能率先做好调整,那就能率先从危机里走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