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一十二章 铁血暴君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铁血暴君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这对东非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显然是一件好事,没有这些人存在,那苏联对国际秩序的破坏力就太大了。

彼之英雄,吾之仇寇岛,相对于那些世界主义理想者,还是苏联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看起来更顺眼。

实际上,不仅仅是苏联,除了英法以外,其他列强国家绝大部分不介意如今国际秩序的崩坏,但更多的希望对英法取而代之。

……

随着1928年的悄然到来。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在中东大地上发生了,奥斯曼帝国凯末尔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式出台,并且在奥斯曼帝国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国家实施。

而这位奥斯曼帝国的铁血独裁者,第一刀就砍向了在奥斯曼帝国根深蒂固的阿拉伯教。

不同于一般的改革者,凯末尔虽然年轻,并且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上的新人,但他对这个国家的操控力,丝毫不弱,而他最大的底气就是奥斯曼帝**队。

军队出身,掌握着兵权,同时又富有理想和活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已经可以预想到一些结果。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

凯末尔正在和奥斯曼帝国新苏丹,穆罕默德七世进行“交流”,老苏丹穆罕默德六世,没有撑过去年。

这倒不是凯末尔政府做了什么手脚,穆罕默德六世的确是死于疾病,当然,政变可能加速了这一过程。

因此,他的幼子,在凯末尔扶持下,成为帝国的新苏丹,也就是穆罕默德七世。

凯末尔这个独裁者躺在沙发上对穆罕默德七世说道:“苏丹陛下,今年开始,我们要把政府迁徙到安卡拉去,安卡拉在小亚细亚半岛高原地区的腹地,群山环抱,易守难攻,提供了较高的安全性。”

“反观伊斯坦布尔,它的地理位置,对于如今帝国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在帝国强盛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伊斯坦布尔,作为控制欧洲领土的战略支点。”

“但是19世纪以来的历次战争,充分证明了,随着帝国实力衰退,伊斯坦布尔不再适合作为帝国政治上的中心,不仅容易遭到大国的侵扰,甚至希腊,保加利亚这种小国,都可能威胁到伊斯坦布尔的安全。”

“除此外,因为前几任政府的不作为,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几乎损失殆尽,这也让伊斯坦布尔从帝国核心,几乎变成了边境地带。”

“一旦伊斯坦布尔发生变故,那对整个国家都是极大的打击,甚至有可能造成帝国的彻底分裂,所以迁都就成为了帝国唯一的选择。”

在过去,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深入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加上北非等地,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处在帝国中心的。

但是,现在欧洲领土基本上损失殆尽,北非各地也基本独立,黑海北岸领土更是早早丢失掉,伊斯坦布尔的国家地理中心地位也就不存在了。

如今,奥斯曼帝国的核心领土,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也就是小亚细亚半岛和新月沃地。

后者指的就是两河流域加黎凡特地区,这一整片中东地区,由于从地图上看,这一带看起来像一弯新月,因此被称为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可以粗略的认为是前世的伊拉克,而黎凡特也就是叙利亚,黎巴嫩等地。

所以,凯末尔接着说:“把新首都设置在安卡拉,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帝国对新月沃地的控制,防止他们脱离帝国的控制,造成帝国领土的进一步萎缩,陛下,你认为关于新首都的选址是否合理?”

穆罕默德七世有些木讷的说:“一切都听从凯末尔帕夏您的安排,毕竟迁都确实能获得更加安全的环境。”

作为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穆罕默德七世实际上就是一个被扶持起来的傀儡,他当然不敢提反对意见。

凯末尔对默罕默德七世的态度十分满意,毕竟前世就已经证明了,凯末尔此人绝对不是君主制的忠实拥趸,否则的话,前世土耳其也不可能变成后来的共和国。

之所以,这个时空里,保留君主完全是出于维护帝国领土完整的需要,尤其是防止新月沃地以此为借口脱离帝国。

穆罕默德七世如此识趣,凯末尔也给他一点甜枣,他说:“政府会在安卡拉建造一座新的皇宫,供陛下居住,只要接下来,陛下配合政府的一切工作,政府也会保证皇室成员的安全。”

“尤其是近期的一些谣言,陛下也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如老苏丹陛下,我相信您也清楚,他走的时候,完全是因为疾病。”

“但是,一些野心家和别有用心之徒,他们以此做文章,试图挑拨皇室和政府的关系,希望陛下您不会受到蛊惑,做出不智智的行为。”

默罕默德六世是正常死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许多反对新政府的势力,却矢口否认,并且以此做文章,试图扳倒凯末尔政府。

所以,凯末尔对皇室不得不防,尤其是要避免他们和外部接触,尤其是在尚未迁都之前,伊斯坦布尔的许多势力,心思可是很多的。

这次凯末尔打算迁都,可不仅仅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同时是为了接下来的改革做准备。

伊斯坦布尔如今不仅仅地理位置糟糕,容易遭受其他国家的威胁,同时这里也是守旧派的大本营。

而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守旧派,就是阿拉伯教,伊斯坦布尔充当帝国首都近四百多年,具有浓厚的宗教和旧体制色彩。

所以,凯末尔希望通过迁都来推动土耳其的世俗化进程,减少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助力奥斯曼帝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型。

所以说,从一开始,迁都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包括摆脱宗教势力的限制,而安卡拉此时,仅仅是一个人口几万人的小城市,凯末尔政府可以更加大胆的在新首都实施一些激进的政策。

如果在伊斯坦布尔的话,这些政策可能引发骚乱,那时就不好处理了,凯末尔没有心思和伊斯坦布尔的各方势力勾心斗角。

当然,除了迁都这件事以外,凯末尔还有一个目的,要事先和穆罕默德七世商量。

“苏丹陛下,接下来我要说的事,就和你息息相关了,还要请你做好心理准备。”凯末尔面色变得略微严肃一些。

这让年轻的苏丹感觉心惊肉跳,他强撑着问:“凯末尔帕夏还有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到,一定会积极配合。”

凯末尔毫不避讳的说:“这件事也不算什么大事,那就是为了帝国的发展,所以我想废除‘哈里发’制度。”

穆罕默德七世瞬间脸色大变,这叫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哈里发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最高的头衔,理解成皇帝也未尝不可,当然,哈里发的权力比皇帝还要大一些,哈里发是政教一体领袖,用西方中世纪的教皇来形容更贴切。

西方中世纪的教皇,理论上比世俗君主权力更大,而哈里发就是阿拉伯教的教皇。

所以,穆罕默德七世以为,凯末尔是要废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制度。

当然,凯末尔接下来的话也解释道:“陛下,不用担心,废除哈里发制度,但你的苏丹头衔依然会得到保留,你依旧是未来奥斯曼帝国的君主。”

苏丹和哈里发的区别,前者是单纯的世俗君主,而哈里发既是君主,也是宗教领袖,而奥斯曼帝国君主这两个头衔都有。

取缔哈里发制度,也代表着凯末尔要拿掉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宗教头衔,从而推动政教分离,切断宗教对国家政治的干预和影响。

但是,拿掉哈里发,奥斯曼帝国君主的苏丹头衔依旧存在,所以凯末尔的意思就是让穆罕默德七世只保留世俗君主头衔。

当然,不管怎么变化,穆罕默德七世以及未来的奥斯曼帝国君主,在凯末尔的设想里,永远都只能是“虚君”,吉祥物。

凯末尔说:“想必,苏丹陛下也应该了解,如今世界发展的大势已经证明了,只有世俗化的国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纵观全世界的列强,他们都在世俗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宗教禁锢了社会进步思想的进步,并不再适合如今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我们奥斯曼帝国近些年来战争的失利,还有经济上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宗教原因造成的。”

“所以,必须剥离阿拉伯教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等领域的限制,学习欧洲,对宗教进行改革,解放奥斯曼帝国民众的思想。”

凯末尔深知,想要将奥斯曼帝国这种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国家,变为现代化国家,最要紧的事,就是转变帝国民众的思想。

而具体在奥斯曼帝国的国情就是打破阿拉伯教的思想禁锢,正如欧洲各国,如果他们不进行宗教改革的话,那欧洲如今依旧只会停留在中世纪。

此前奥斯曼帝国不是没有进行过改革,可为什么都失败了?宗教显然是巨大的阻力。

毕竟,奥斯曼帝国领土,人口,资源都不差,同时紧挨着西方,获取技术的难度至少比远东帝国要低许多,但社会依旧发展十分缓慢,这就说不过去了,这个时候只能从制度和思想上找原因了,而这两者都和阿拉伯教息息相关。

凯末尔就对穆罕默德七世说:“论国土,奥斯曼一直都是世界大国,即便今天,也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

“而且,帝国的领土是整个中东地区,土地最肥沃,水源最充沛的地方,条件并不比欧洲国家差多少。”

“人口也有接近三千万,并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就是如此多优越的条件,我们的国家,却一直都在衰落,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在排除那些外部因素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是奥斯曼人和制度出现了问题。”

这里人的问题,显然不是欧洲中心论和白人至上主义者宣传的那样人种优劣问题,毕竟按照他们这个说法,岂不是承认中世纪的欧洲人,在智商和身体上不如奥斯曼人,毕竟那个时候,奥斯曼帝国是让整个欧洲都闻风丧胆的强大文明。

凯末尔接着说:“所以,苏丹陛下,我想你应该也明白我说的这些道理,你是否支持我的这些看法?”

穆罕默德七世那敢不同意,他表态到:“凯末尔帕夏,我知道了,取消哈里发制度确实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我支持你的这一决定,并且愿意主动卸下哈里发的头衔,从此帝国将不再有哈里发制度的存在。”

哈里发作为宗教领袖,他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甚至能够影响到整个阿拉伯教世界,一直以来,奥斯曼帝国都是阿拉伯教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所以他们的君主才能获得哈里发的荣誉,并且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但同时这个制度,也极大的限制了奥斯曼帝国的发展,现在凯末尔将这一制度废除,又是对本国宗教势力的一个巨大打击。

换位思考,这几乎相当于取缔意大利的罗马教皇,或者东正教的大牧首。

而凯末尔的这一举措,显然会引发国内阿拉伯教势力的反扑,不过取消哈里发制度,还有迁都,这只是凯末尔给阿拉伯教准备的开胃菜。

在他针对阿拉伯教的一揽子计划里,还有对奥斯曼帝国文字的改革,没收宗教产业和土地,推广义务教育,取缔阿拉伯教教法,改变阿拉伯教的一些陋习,包括推行男女平等,实行一夫一妻制,取消宗教人士特权,依法治国,禁止宗教传统服饰,禁止女性佩戴纱巾……

可以说,凯末尔对于打压阿拉伯教的决心是整个中东地区千百年来历史中,史无前例的。

这必然会引发国内的强烈动荡,而凯末尔也早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准备,对于任何敢于抵抗他改革的人,那就只有一个“杀”。

在1926年,凯末尔就已经依靠军队镇压了不少反对者,树立了众多敌人,而他显然不满于此,一但迁都完成,那他必然要推进更多,更积极政策,彻底打垮奥斯曼帝国宗教对帝国方方面面的控制和影响。

而凯末尔也不是没有支持者,相反,凯末尔的支持者数量还不少,尤其是那些渴望改变国家现状的人,在过去奥斯曼近百年的屈辱史中,对于阿拉伯教和帝国腐朽统治不满的人不在少数。

但是,凯末尔的敌人同样实力强大,而这也注定了他成为奥斯曼帝国改革的铁血暴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