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一百零五章 爆金币

非洲创业实录 第一百零五章 爆金币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一个初生政权内部发生了分裂,那基本也意味着这个政权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而正是在这种危局之下,布达佩斯迎来了战争,五月尚未结束,德奥联军兵分三路,北线沿着多瑙河一路而下,中线从多罗格,试图通过山间直取布达西部的高地,南线绕道陶陶城堡,威胁布达佩斯南部的开阔地带,同时准备断绝布达佩斯和外界的联系。

而匈牙利政府手中的兵力,大约还有二十万,而布达佩斯仅有六万,但这种情况已经比前世匈牙利工党好太多,前世匈牙利工党所有兵力加起来才仅有五万。

而库恩政府多出来的这些兵力,也是受到了之前他一些农业政策的影响,获取了匈牙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至于说招募更多的士兵,对于现在的匈牙利已经毫无意义,匈牙利的工业太差,仅有布达佩斯有一家规模不错的兵工厂,而且因为匈牙利工党早期的清算,这家兵工厂的产能没有完全恢复。

所以,即便招更多的人,匈牙利工党也没有足够的武器把他们武装起来,同时因为苏联的小心思,这让本就缺乏足够的军事指挥人员的匈牙利进一步雪上加霜,在今年三月,苏联就撤走了一部分原本许诺的军事人员。

除了和库恩的恩怨以外,约瑟夫领导下的苏联,本身因为苏联经济发展的原因,想要谋求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此前苏联的对外军事输出,虽然没有停下来,但已经将重心转移到亚洲方向,避免过度刺激欧洲。

当然,就在上个月,也就是四月十二日那一天,苏联在远东帝国的投资彻底宣告失败,约两千万卢布和几年的辛苦付出,全部因为国党领导人叛变打了水漂。

由此可见,苏联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搞外交的国家,他的许多对外政策不仅粗劣,令人反感,还常常弄巧成拙。

眼下,匈牙利工党也因为这一点原因,将会受到波及,但是很可惜,匈牙利工党深受苏联方面影响,而库恩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却让他无法真正把匈牙利工党和苏联彻底分割,从而掌握匈牙利本国变革事业的主动权。

这一点从前世库恩的经历中就可以看出来,前世库恩失败后,被苏联引渡回国,最终死在大清算之中。

换句话说,苏联是不可靠的,尤其是他控制下的那些非独立性工党,一但失去其支持,甚至连基本的国家治理都很难维持下去,就如东欧剧变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工党,能力挽狂澜,表现反而不如亚洲和拉美某些国家。

这也印证了东方的一句老话,求人不如求己。

……

匈牙利工党政权接下来的惨淡命运,东非政府也做出了预料,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匈牙利政府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们撑不过今年,照抄苏联,对于匈牙利这种落后农业国,只有死路一条。”

对此,弗里德里希表示:“父亲,那再好不过,毕竟工党这种动摇秩序的存在,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于世界上。”

莱茵皇室对于资产阶级政党或者工党,都没有好感,尤其是后者,他们是最容易对封建势力举起屠刀,诸如沙皇一家,布达佩斯的高层,与之相比,远东帝国末代皇帝的待遇都算的上幸运。

恩斯特说:“不过,即便匈牙利收复后,奥地利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少不了,以前他们和匈牙利之间是民族问题,而经过匈牙利工党这么一闹,那未来奥匈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恐怕也会被激发出来。”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匈牙利工党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给予匈牙利底层民众的待遇都是实打实的。

这些民众享受过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而不是哈布斯堡家族“奴隶”的快乐日子后,再让他们回归过去的生活,那很容易引发匈牙利新的动荡。

这种情况下,未来统治匈牙利的政权,匈牙利百姓都会拿出来和工党政权时期做对比,这对于哈布斯堡家族还有未来匈牙利的统治阶层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因此,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我们绝对要吸取奥匈帝国的教训,不能让他们的思想,在东非本土传播,即便要传播,也必须是符合我们要求的内容。”

阻止一种思想的传播,并不只有封禁这一个办法,而且这反而容易引起民众的叛逆心,你不想让他们看,他们反而越想偷偷摸摸的看。

与之相比,曲解的办法能够起到奇效,东非工党就是在莱茵皇室操纵下诞生的这样一个伪工党组织。

有一句话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也是类似原理,就像《春秋》这部儒家著名著作,有各种不同的注解版本,从而来实现对其内容的不同解释,从而篡改其本意,或者延伸子虚乌有的内容为政治服务。

上个世纪末,远东帝国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也这种性质的书籍。

而西方近代,对《圣经》的各种不同理解,从而推动社会变革,比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就是从这方面下手。

甚至最保守和教条的阿拉伯教经文,也能有不同的解释,从而产生各种派别。

同理,对于工党思想在东非的传播,莱茵皇室和东非政府,一样可以曲解和篡改,然后让东非民众真假难辨,从这个角度而言,莱茵皇室可谓用心险恶。

在这个问题上,父子两人没有说太多,转而把话题引入到国内和国外。

1927年又是动荡的一年,尤其是欧亚大陆上的各种运动,此起彼伏,包括变法图强性质,民族独立性质,工党性质,殖民地谋求独立等等。

弗里德里希说:“今年我们把对外重点工作放在了海外市场培植,尤其是殖民地的建设和扩张上。”

“现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凸显,各国工业复苏和发展,伴随着产能过剩的极大隐患,同时关税战也越发频繁。”

“反应在国内,如今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商品利润越来越低,许多企业甚至亏损经营,为此,不得不压低市场劳动力价格。”

“我们东非因为有最低工资标准,所以他们不能做的太过,但是欧美国家的企业大多没有这个顾虑。”

“这也导致现在很多资本流入欧美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整体上,还可以承受。”

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资的依赖也会随之减少,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玩经济上的“闭关锁国”,对东非的影响算不上太大。

以前,东非政府肯定巴不得其他国家对东非多投资,从而获得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等发展要素,现在东非本国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已经没有太多短板。

加上东非政府的不懈努力,尽量降低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他生产成本,所以东非工业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劲的,投资环境仅仅略微逊色于美国。

当然,真正让美国和东非都羡慕的还是英国和法国这种国家,即便他们混吃等死,殖民地也能为他们的本土工业买单。

只需要禁止其他国家商品,进入他们的殖民地,他们就能坐享其成,哪怕商品质量再差,殖民地也别无选择。

而这也是五五规划以来,东非加大对殖民地投入的重要原因,这其实就是培养东非未来的经济蓄水池。

恩斯特说:“眼下的经济环境,虽然明面上花团锦簇,实际上巨大的波涛已经在酝酿,国际市场的泡沫随时有可能被戳破。”

“换句话说,我们要做好应对一场史无前例经济危机的各项准备,增加东非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幸存下来的能力。”

“殖民地市场想成长起来,尚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务之急,是加大对移民的引入,尤其是太平洋各个区域的殖民地,放松移民标准。”

“皇室财团手里的一些非核心资产,要加紧抛售掉,同时加强国内企业,尤其是那些经营状况良好,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事先做好调查。”

“因为一旦危机爆发,我们只能优先保证那些优质企业的生存,这是危机过后,东非能否更进一步的关键。”

“至于股市和债券市场,尽可能的把他们往实业上引导,放一些利好消息和政策,这样即便未来经济泡沫爆炸,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实体经济就算遭遇经济危机,它总能留下尸体,而服务业爆炸,那财富连一点灰都看不到,就蒸发掉了,所以两相其害取其轻,还是前者更有用一点,哪怕是房地产暴雷,那一堆房子至少未来可能还可以利用的上。

弗里德里希皇储的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说:“目前帝国一直都在积蓄资金和放宽市场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加大国内的投资力度。”

“皇室和国有企业的精简也在加速,如果真的爆发经济危机,我们不至于手忙脚乱。”

东非国企和皇室企业是未来“兜底”国民经济的重要保证之一,不过,面对经济危机,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东非只能从政府层面,做好各项准备。

整体上来说,东非国内外,莱茵皇室都已经提前埋好了暗子,一旦经济危机彻底爆发,这些暗子就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保证东非在经济危机中活下来。

如果活不下来,那东非能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像沙俄那样原地爆炸,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第二种则是发动战争,把矛盾转移出去。

而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控的,尤其是第一种情况,显然是当前政府最不能接受的。

至于第二种,如果失败,就会像前世的德国一样,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至于前世德国发展的不错,那只不过是美国放松了对其经济限制,甚至因为制约欧洲的需要,还要在特定阶段,支持其发展。

战败国的结局,取决于战胜国的态度,至少在他战败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完全被战胜国所掌控。

而东非这种大国如果战败,毫无疑问,其他国家不会给东非哪怕一丝翻身的机会,就像前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境况一样。

所以,即便不得不发动战争,东非也要在战争完全可控的情况下,才会入场,而在此前,东非必须保证本国经济和社会秩序不提前崩塌。

恩斯特说:“国际上,我们也可以和德国,美国等国家达成一些共识,从而进一步扩大世界自由市场的范围。”

之所以把德国放在美国之前,那是因为德国面临如今世界的关税战,它比其他任何国家都着急,东非和美国好歹有体量和规模,甚至是一定基数的殖民地。

而德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原材料和市场都十分匮乏,如果只是经济上的竞争,那德国自然没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世界的原材料和市场,是由政治和军事决定。

就比如印度,他可以不买德国人的账,但是他们绝对不敢忤逆英国人,因为当下英国人是印度人的主子。

所以,英国人不让印度买卖德国商品,那印度人就必须执行,这样英国就实现了对印度经济的独占。

而德国想进入印度市场,那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军舰开到印度,并且击溃驻印的英**队。

这是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但现在显然还到不了各国大打出手的时候,所以包括德国,东非,美国这些后发国家,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暂时联合起来,打破英法等传统殖民帝国对大部分世界市场的垄断。

典型的例子,就比如上个世纪末,美国在远东帝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就是为了强行从英法等国家虎口夺食。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对英法等国家威胁勒索,当时美国已经十分强大,但是英法却独享远东大部分市场,所以美国要求“共享市场”。

这一点,对当前东非很有借鉴意义,而且不仅是东非,美国和德国同样有这种需求,大家完全可以达成一定的共识,从而爆那些传统殖民大国的“金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