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五十四章 粮食安全

非洲创业实录 第五十四章 粮食安全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进入三月,东非的北大湖省进入雨季,瓢泼大雨骤然而降,滋养着稻田里郁郁葱葱的禾苗,整齐的田块和河流,池塘,湖泊交错分布,显示出一片勃勃生机。

安保人员举着一把黑色雨伞,小心翼翼的照顾在帝国皇帝身边,而恩斯特穿着雨衣,查看着如今大湖区的农业发展状况。

此时的雨势并不小,所以即便头上撑着雨伞,还是有不少雨水溅到雨衣的帽子上,随后顺着帽檐流下。

而北大湖省的官员们也内心激动的为皇帝陛下介绍着如今北大湖省的农业情况。

高官曼弗雷德和恩斯特一样,身着黑色雨衣,站在田边水渠旁由碎石、沙砾和泥土滚压夯实的机耕路上。

曼弗雷德顶着风雨,尽可能的用沉稳而又响亮的声音对着恩斯特说道:“陛下,今年雨水到来的时间,和我省气象部门的推测差不多,所以,不出预料的话,今年应该又是一个丰年。”

恩斯特点点头道:“大湖区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全国的农业发展情况,风调雨顺自然再好不过,整个大湖区的粮食就是帝国人民的铁饭碗。”

事实上,大湖区的气候,是东非主要农业区里最稳定的地区之一,全年两个雨季,降水分布相对均匀,而且因为靠近刚果盆地的原因,即便是旱季,这里也不可能一滴雨也不下。

当然,这是北大湖省大部分区域的整体情况,如果是该省偏东北的外沿,那雨水情况就不这么乐观了。

但是,大湖区根本就不是望天收的地方,这里河流交错,同时还有诸多湖泊,水源十分充沛,即使遇到干旱,也不可能缺水。

而曼弗雷德接下来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他颇为自豪的说道:“为了拿稳这个全国人民的铁饭碗,我们省这些年做出了诸多努力。”

“截止到1920年,我们省的耕地面积高达九千四百多万亩,而且近些年来,随着引水灌溉,土地治理,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增加,到五五规划结束,北大湖省耕地面积突破一亿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且多为灌溉农田和水浇地,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产量,在全国也排在前列。”

将近一亿亩耕地,差不多占到北大湖省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由此可见,北大湖省的农业其实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而事实上,在大湖区周边还有三个省份,整个大湖周边的耕地加起来接近四亿亩水平。

所以,恩斯特很高兴的说道:“大湖区农业,尤其是粮食种植方面,占据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将近四分之一,这是帝国发展的基石,不能动摇。”

“而北大湖省作为大湖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你们的任务也很重,尤其是如何协调当地生态和农业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

“比如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土壤综合治理等等,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早就过了盲目追求产量的阶段。”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农业发展更应该注重质量,同时在维持农业生产的同时,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东非是农业生产过剩的国家,依托二十多亿亩耕地,这对于维持仅有不到两亿人口的东非,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粮食产量都绰绰有余。

而且,这还要考虑到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药和化肥产量增加,农业人员素质提高等等因素,对农业亩产的影响,所以毫无疑问,就算现在东非不再扩大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也会因为其他因素而不断提高。

恩斯特说道:“从上个世纪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和市场需求,就一直维持在低位,而帝国的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和当前粮食生产也维持着动态平衡。”

“所以,继续盲目扩大耕地规模,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大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优质农业才是未来东非农业的出路。”

之所以提到生态问题,这是因为东非很多地方,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确实已经出现了相关问题,尤其是在草原和荒漠交汇地带,因为植被破坏,从而引发荒漠面积的扩大。

毕竟,从整体上来说,东非是一个相对干旱的国家,在东非的东北方向有索马里沙漠,西南有纳米布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北方更是挨着撒哈拉沙漠,而这仅仅是沙漠,还要算上沙地,干旱草原等地方。

除此外,雨林边界的开发,也遇到了问题,大规模森林砍伐,从而造成刚果雨林等森林地带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而引发刚果河,赞比西河,尼罗河等河流含沙量增加等问题。

总而言之,东非很多地区的生态是比较脆弱的。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东非早已经不是多年前那个人口仅有百十万的殖民地,而是一个人口朝着两亿迈进的超级人口大国,目前,人口超过东非的国家也只有远东帝国和印度。

而如此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的影响自然也会十分显著,尤其是对于生态相对脆弱的东非来说。

毕竟,连美国这种“天选之地”,在人口刚刚突破一亿的情况下,美国的生态也在极速瓦解,大规模沙尘暴和植被破坏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人口更多的东非,在这个问题上只会更加严重,而且这还涉及到东非过去几十年里的破坏式发展问题。

虽然说,东非的国土面积庞大,这也就意味着东非的人口密度,其实比欧洲和美国要小很多,但是,问题显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东非人口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就东非本土而言,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中部的宜居带上,也就是东非所谓的季雨林地带,可以模糊的理解为草原和雨林过渡带,而这个区域的面积实际上也就四百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占到东非本土总面积的不到三分之一。

这其实也就和远东帝国的国土宜居面积相当,远东帝国的宜居国土面积差不多在四百到五百万平方公里之间。

当然,远东帝国的人口是东非的两倍还多,加上工业水平落后,这使得远东帝国的环境恶化程度远超过东非,光是一个燃料使用问题,就让远东帝国许多山林毁于一旦。

而东非居民在这些年东非能源政策上的推动下,好歹能使用煤炭,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相对于直接烧柴,煤炭确实也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种。

不过,在这个时代,东非的环境问题,显然不能和远东帝国或者印度做对比,毕竟发展层次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不同,东非是工业国家,所以应该和欧美国家对照更有参考意义。

而欧美国家,美国的宜居国土大约在六百多万平方公里,但是,要知道美国本土的面积才七百多万平方公里。

欧洲就更是老天爷赏饭吃了,就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水源等自然条件来说,现在的欧洲就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地方。

当然,宜居是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的概念,就东非所谓宜居国土面积来说,其中掺杂的水分就比较大。

不过,相对于东非的国土而言,东拼西凑出这么多的宜居国土面积,已经是相当不易,至少相比较俄国,东非的整体自然情况要好上不少。

曼弗雷德高官回复道:“陛下说的也正是我们省这几年正在做的,虽然北大湖省在国家定位中是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是我们同样在生态,以及工业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就拿我们省的耕地规模来说,虽然排在全国前列,但是,这已经是我们克制后的结果,为了保护一些湿地,森林,我们建设了一系列保护区,同时,在新耕地开发上,也多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重视专业人员意见。”

“如果不是如此,那我们省的耕地早就突破一亿亩,甚至达到一亿五千万亩也不成太大问题。”

曼弗雷德这并不是说大话,实际上如果真按照远东帝国开发土地的模式,北大湖省就能建成两亿多亩耕地。

当然,如今粮食卖不上价,而且东非中央政府出于粮食安全考虑,也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北大湖省就是想如此扩张耕地面积,也需要东非政府的同意才行。

所谓的粮食安全,不仅仅是针对国外,东非国内同样也有安排,就比如东非的五大粮食生产基地,分别是大湖区,东部高原农业区(东非高原的非大湖区地带),赞比西河中下游农业区,南方农业区和西部农业区。

除了这五大粮食主产区外,还有一些小的粮食主产区,可以说在东非的东西南北中,都建设有成规模的粮食产区。

毕竟,一个国家的粮食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这显然是有风险的,如今大湖区的粮食产量就占到东非全国的四分之一,而依照大湖区的开发潜力,完全有能力提高到百分之五十。

而这显然是东非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如果东非首都在大湖区还好说,控制近半的粮食产出,这有利于中央通过粮食控制全国,而问题在于,莱茵市并不在大湖区,所以大湖区的粮食生产份额,不能超过全国的百分之五十。

而且,东非也没有必要把耕地一味地往大湖区集中,虽然大湖区的农业开发潜力很大,自然条件在东非最优越,但是其他地方的具体条件其实也并不算差。

而关于大湖区的粮食产量,东非政府可以接受的范围,那就是在全国总体粮食生产中的占比不超过三分之一。

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东非现在是粮食生产过剩的国家,其他地区的粮食产量,足以维持区域内的基本需求,这种情况下,大湖区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无足轻重。

而且,现阶段东非有意将一部分粮食产能转移到大湖区,让其承担一些生态相对脆弱地区的粮食安全任务。

这也是目前大湖区耕地面积依旧在扩大的原因,不过这种扩张并不是无序的,始终受到东非政府的调控。

而事实上,如果放任大湖区盲目扩张耕地规模和增加粮食产量,且不加以干涉,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恐怕就能“卷”死东非很多产粮区。

就像国际粮食市场一样,如果一个国家放任东非和美国的粮食自由进入本国市场,那这个国家的农业体系基本上离完蛋也不远了。

而当地农业体系被摧毁,它的命脉也就会被东非或者美国拿捏在手中。

事实上,前世非洲大陆就是这种情况,很多非洲国家的的农业完全无法做到自主发展,而是附庸于宗主国的次生农业体系,只能种植经济作物,且无法掌握自主定价权,而一旦其忤逆宗主国,在宗主国的制裁下,就有可能陷入粮食危机。

而粮食危机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一旦人吃不饱,那其他问题也就接踵而至,这个政权离垮台也不远了。

所以,前世能够实现农业自给自足的国家,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而前世非洲大陆上能够实现这一点的,仅有坦桑尼亚,南非,赞比亚等少数几个国家。

总而言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东非政府不可能任由大湖区的农业无序扩张。

所以恩斯特再次强调道:“农业是大湖区的根本,但更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如今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

“而且,这几年大湖区的工业也处在飞速发展阶段,大湖区是人口相对稠密的地方之一,但是过去工业发展和其他地区对比相对滞后,如今环大湖区工业带就是你们的机会,要借助好当地的水能和矿产资源,抓紧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早年东非往大湖区移民很简单,毕竟这里的土地肥沃,能够涵养大量人口,但是现在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人口相对稠密,工业却发展相对缓慢,这就使得大湖区成为了东非经济的一块洼地,尤其是从人均收入水平和工业产能上来看。

这也就意味着东非想从初级工业强国,变成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就必须解决大湖区的发展问题,等到大湖区经济和工业彻底发展起来后,东非和世界其他工业强国的差距基本就不存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