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四十二章 形势判断

非洲创业实录 第四十二章 形势判断

作者:恶的呃呃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目前来说,东非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前世远东帝国十分相似,在高端产业和技术层面,占据优势的国家依旧是英、法、德、美等传统欧美工业强国。

而东非则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虽然东非通过相对合理的产业和科研布局,这些年成绩上突飞猛进。

不过相对于现在东非的经济体量来说,东非的中高端产业仍旧是比较薄弱的。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般泛指20世纪的前二十年),美国和德国和东非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他们积累深厚,可以实现厚积薄发,在一战前两国基本上在产业和科技上实现了对英、法两个国家弯道超车。

美国从独立以来,几乎没有运气差过,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地理、气候、资源、农业发展基础条件等等各项基础条件,用前世话来说无愧“天选之地”的定位。

就恩斯特的眼光来看,除非欧洲可以整合成为一个国家,不然客观来看全世界都没有比美国在工业时代条件更好的地方。

至于东非,虽然说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在经济体量上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比美国要大的多。

比如钢铁产业,美国的煤炭和铁矿,不仅储量丰富,两种资源的分布也相对集中,而且有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航运加持,简直就是把饭喂到美国人口里。

而反观东非,早期东非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实际上并不算突出,只在殖民地南部靠近着马拉维湖周边区域有足够前期工业发展的煤炭资源,铁矿分布也比较有限。

即便后来,东非通过无休止的战争和领土扩张,终于补足了资源上的短板,但东非钢铁产业发展的成本依旧高于美国,尤其是在拿到南非这块非洲矿产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前,东非很多钢铁企业能够建成,靠的是陆地交通建设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东非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钢铁产业发展是建立在铁路交通这个基础上实现的。

而铁路建设显然远不及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优良的的航运便利,而且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也更高。

在工业化早期阶段,煤铁复合体的优势显著,而煤铁复合体的前提就是临近铁矿,又临近煤矿这两种资源,从而发展钢铁产业。

英国本土,德国鲁尔区,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都是典型,而反面例子就是法国,法国工业因为缺乏充足的煤炭,所以渐渐掉队。

而东非只有获得南非和莫桑比克两个地区后,才有了建设煤铁复合体的条件,就比如太特工业区就是煤炭和钢铁资源都比较丰富且集中的地区。

除了资源的有无、储量和分布以外,交通成本,东非显然也只会比美国高,美国有开阔的中央大平原,铁路,公路建设成本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东非则地形更加复杂,高原,盆地,山地和平原交错,且多峡谷,这都增加了东非交通建设上的难度。

不过,东非在地形上也不算太差,只能说处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因为高原为主的原因,整体上东非还是比较平坦的,但是交通建设成本肯定比美国和欧洲高,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东非解决这个相对不利因素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困难集中在前期,一旦建设完成,后面也算一本万利了,而东非的牺牲主要是数百万黑人劳工,而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黑人对于东非政府来说只是一串数字,或者说消耗品。

而解决了交通等基础设施问题,才是本世纪初东非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但是,在此前东非的工业发展成本显然比欧美要高的多。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虽然我们东非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看来是暴发户,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有看到为了东非的发展,我们付出了怎么样的努力。”

“将近千万人,为了东非的建设而丧命,正是因为这千万黑人劳工的牺牲,才让我们建设出世界第一的农业规模,世界第一的电力系统,世界第三的交通网络,世界第四的水利体系等等,从而奠定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坚实根基。”

农业领域,东非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毕竟东非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对农业的消耗要大于美国,所以东非的耕地增长一直都比较快。

电力系统方面,东非则完全是布局早,而且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硬生生将东非建设成为全世界电力最普及和发达的地区。

交通方面,东非拥有世界第三大的铁路网络,仅次于北美和欧洲地区,在公路方面,东非公路建设长度仅次于欧洲,硬化路面长度又排在世界第一位,同时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最后则是航运,东非的航运发达程度同样仅次于欧美地区。

水利体系方面,东非只能排在世界第四的位置,而东非之前的区域是,欧洲,美国和远东帝国。

前两者比较好理解,毕竟欧美工业发展早,欧洲本身水利就比较发达,且有历史积累的优势,而美国则同样有其地利上的加持,水利建设成本低。

至于远东帝国为什么能排在东非之前,这是因为远东帝国长期以来的历史底蕴,遗留的家产丰厚,远东帝国的历史中水利建设领域的史料就比绝大部分国家的历史都要深厚。

当然,这三个地区能够排在东非之前,还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他们的自然条件优势比东非要强的多。

长江,珠江,淮河……

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

密西西比河……

上述三个地区的河流条件就足够让东非眼馋的了,而且他们的区域平均降水量普遍要高于东非,相对于东非来说也更加稳定。

而这也为他们的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基础条件,毕竟水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于“水”,没有水,水利也无从谈起。

当然,换套标准的话,东非的水利建设实际上应该可以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也就比欧洲差一点,和美国处在并列的位置,就比如从效率的角度来看,东非的水利系统就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

远东帝国的水利建设规模虽然经历过长期历史积累,甚至有都江堰这种运营了数千年的活化石,但是这无法改变如今远东帝国水利系统大而无用的现实。

毕竟水利系统需要不间断的维护,而远东帝国如今正处在“乱世”,水利系统也受到波及,很多水利设施处在荒废阶段。

更别提,现阶段远东帝国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即便稳定下来,短时间内也很难追赶上和其他工业强国的差距。

恩斯特说道:“过去几十年里,我和你的祖父,为了这个国家付出了诸多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把东非建设成为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

“但实际上,东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比如东非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内陆航运进一步提升,还有中大型水利设施建设,铁路电气化,民生工程等等。”

“之所以没有现在实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留给你和后继者完成,这些都将成为你的功绩,从而提高皇室的威望,维护帝国的统治。”

东非的大基建时代,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或者说可以不结束,但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恩斯特就暂缓了这些大型工程的。

毕竟,恩斯特如果把这些工作都完成了,弗里德里希上位后,就可能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

这样一来,弗里德里希成为帝国的掌舵者之后,就很难做出成绩,人们天然会拿他和恩斯特进行对比。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以外,恩斯特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这些工程,除了可以作为日后你的功绩以外,也是我有感世界经济可能出现一次大问题,所以为你准备的筹码。”

“别看现在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苗头,而且很有可能全世界经济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空前繁荣,但是我预感,接下来的大繁荣之后,世界经济也很有可能盛极而衰。”

“由此引发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毕竟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整个世界的工业产能增加必须对应合理的市场规模,而世界市场本身就是固定的,至少相对于盲目增加的工业产能来说如此。”

“但是,现在世界各国工业在接下来几年里,都会迎来一次爆发期,英、法、德、美、奥、俄,远东帝国和日本等等国家都会展开工业领域发展的军事竞赛。”

发展工业是绝大部分国家的唯一出路,但是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全世界的工业发展将变得更加内卷。

如果,不选择跟进,那工业上的落后就意味着国力上的落后,就有可能成为下一次冲突中,别人桌子上的鱼肉。

所以,经济危机和二战是必然要发生的,而且恩斯特估计,大概率比前世更加惨烈,规模更大。

当然,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恩斯特而推动的,毕竟没有恩斯特所建立的东非存在,那一战也不至于如此“草率”结束。

这也就意味着下一次,欧洲的矛盾将更加尖锐,战争规模更加庞大,波及范围更广,且烈度更强。

而恩斯特对于这个结果的出现并不排斥,毕竟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东非处在不败之地,下一次战争,东非肯定不会选择一战时那样袖手旁观,而是要一战定乾坤,成为新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和建设者之一。

“工业方面的发展,自然也会带动各国国防军事领域的发展,而你也看到了,世界大战时期的战争惨烈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的,如果再发生一次世界大战,那也意味着更加惨烈的局面出现。”

“而我们东非的优势很明显,那就是和美国一样,远离欧洲这个是非之地,在欧洲大战再次爆发后,东非短时间里是不可能被波及到的。”

“但是,如果真的发生这场战争,我们大概率也不会再像前一次世界大战一样,选择坐上观璧,而是让东非坐到他本来应该坐到的位置上去。”

弗里德里希听着恩斯特的预测,内心里却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毕竟过去的经验证明,父亲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上一向看的很准。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父亲,你的意思是还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它可能什么时候发生?”

恩斯特说道:“世界大战的爆发,本质上是各国之间的矛盾积累突破阈值,而最终不得不通过战争手段转移和缓解矛盾的爆发的破坏力。”

“而矛盾什么时候会彻底爆发,在国际政治上,自然是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比如上一次的世界大战,之前世界经济发展就陷入了瓶颈,俄国等国家不得不开启战争。”

说实话,一战的罪魁祸首就是俄国,这一点根本不需要怀疑,因为只有俄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沙皇俄国政府如果不发动战争,那俄国自己就爆了。

其他国家虽然说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对于本国政权和统治并不算致命,他们发动战争,更多是因为贪婪。

典型就是德国,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德国经济,工业,军事等领域的高速发展,让德国的野心迅速膨胀,所以在一战前,威廉二世等德国高层,不仅对战争毫无敬畏,反而想要通过战争来达到本国称霸欧洲的这个伟业。

当然,处在德国高层的角度,这其实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搞笑的地方就在于德国这个支持开战的国家,却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就草率开启战争,别的不说,如果在开战之初,德国做好充足动员和物资储备的话,也不至于在西线中后期陷入萎靡的状态。

毕竟,德国前期的攻势十分迅猛,距离巴黎也近在咫尺,如果能够全力以赴,法国大概率就没了。

恩斯特说道:“下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时候,就可能是全球局势最紧张和危机的时候,这是常识,当然,我们只要做好准备,那任世界局势如何发展,也能巍然不动。”

“眼下,你别被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所迷惑,而是应该借助机会,坚定不移的补足帝国的短板,这样东非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危机,甚至是战争。”

总而言之,恩斯特可不相信现在欧美经济学家的那一套,东非不仅要在未来经济危机爆发前干预和调整本国经济发展,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更要提前做好一些工作,而不是像美国政府那样充当所谓的经济“守夜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