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14章:李承乾的底牌

“想走?”

侯君集大喝一声,立即率领骑兵将魏王李泰的后路包抄。

柴令武的猜测是没有问题的,侯君集等在这里,就是为了魏王跟晋王。

这是李承乾早就安排给侯君集的任务。

李承乾可不觉得魏王跟晋王在他跟李世民对决的时候,会没有动作。

那么说让他们领兵参与到玄武门去,这大概是不可能。

毕竟两人除了皇子身份外,在军事这块可没李世民麾下这些将领靠谱。

只是两人肯定不会甘愿充当背景板。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皇城这块的对决了。

为了保险起见,李承乾调入城中的三万辽东潜兵,给侯君集留了两万。

就是为了来抓魏王跟晋王。

只要把两人抓住了,哪怕是玄武门没有攻下来又如何。

提着魏王跟晋王的人头,走李世民走过的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就相当于保底了。

在侯君集的骑兵冲锋下,李泰残兵根本没有抵抗力。

其实双方兵将素质差距不大,严格来说,魏王府的亲卫,比之侯君集的兵将还要略微高出些许。

只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侯君集不管怎么说,都是大唐名将,灭国选手,柴令武跟李泰在他面前,太不够看了。

不过一个冲锋,李泰的亲卫就彻底崩散。

李泰从马上跌落,狼狈不堪,哪还有半分魏王的风采。

眼看着侯君集狞笑着骑马而来,当即声嘶力竭的喝道:“侯君集,本王为父皇嫡子,你安敢动本王!”

这是他最后的倔强。

然而侯君集根本不当回事,只是冷笑一声:“给我绑了。”

麾下心腹闻言,没有丝毫迟疑,上前就把魏王给绑了。

李泰却是忘记了,当年侯君集可是参加过玄武门之变。

那时隐太子李建成跟齐王李元吉,就死在他面前。

要不是尉迟敬德动手快一步,可能杀人的就是侯君集了。

当侯君集准备带走李泰时,西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侯君集看向西方,面色冷漠,并不惊讶。

麾下将士立即备战。

不多时,为首的将军就显示出了面容。

正是英国公李勣。

旁边跟着的是晋王李治。

先前玄武门的惊天一炸,守在开远门的李勣跟李治,自然知晓了。

李勣虽说是守着长安城各门,防止太子逃脱,但探马时刻监察着皇城五门。

如果陛下那边出了变数,李勣肯定要起兵攻打侯君集一门,为陛下撤离打开出路。

当李泰领兵前往安福门的时候,李勣就得到了消息。

便也告诉了李治。

“魏王能赢否?”

李治询问道。

“怕是不能。”

李勣回答的语气很是肯定,侯君集的实力,是众所周知的。

反观李泰跟柴令武,那算什么?

“我想去救魏王。”

李治很是认真。

李勣略微考虑后,就同意了。

现在玄武门打到这个时候,也差不多是要有个结果了。

不管是从哪方面考虑,李勣起兵去攻打侯君集都是没问题的。

于是便有了李勣带兵过来的一幕。

“原本我还想着,怎么去破开远门,倒是没想到,你自己给送上门来了。”

“正好是省却了一番功夫。”

看到是李勣过来,侯君集面色一喜开口道。

本来按照太子的意思,就是要把距魏王跟晋王都抓了。

只是晋王在李勣保护中,且还是在开远门。

攻城门可不是个简单的活,现在李勣带着晋王跑出来,正合他意。

“侯君集,谋逆之罪当诛九族!”

李勣声如洪钟,战马昂首嘶鸣。

能跟侯君集对战的名将不多,他李勣便是其中一个。

李勣比之侯君集要成名更早,早年追随李密,十七岁时已参加瓦岗军,随李密反隋,是瓦岗军的重要将领,后归降唐朝。

侯君集有所不同,他是关陇贵族的出身,世家上谷侯氏。

祖父侯植是北周平州刺史,母亲窦氏与李渊之妻窦皇后有亲缘关系。

当时李渊刚建立唐朝,李世民以秦王身份广纳人才。侯君集凭借家族背景和外戚关系,被李世民引入秦王府,初任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

早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以勇猛和战功逐渐获得李世民赏识。

说侯君集有勇无谋,这个谋并非是指军事才能,而是指政治智慧。

当初灭西域两国,已然证明其勇武。

侯君集手中马槊挑起李泰的束发金冠,金丝断裂的脆响混着冷笑:“英国公这话该去问太子殿下。倒是晋王,放着开远门的龟壳不缩,非要来送死?”

李治策马向前,缰绳勒得战马人立嘶鸣,目光死死盯住被捆绑的李泰。

“侯君集!速放了魏王!你可知绑拿皇家嫡子是何罪名?”

侯君集嗤笑道:“晋王这话说得可笑。当年玄武门之变,隐太子与齐王的人头落地时,可曾有人问过罪名?”

“如今太子命我拿人,便是天命所归,你若再上前一步,这槊尖上的金冠,怕就要换成你的项上人头了。”

李勣猛地将马横在李治身前,银甲在火光下泛着冷光,手中长枪顿地,发出“咚”的闷响。

其目光如炬,质问道:“侯君集!你随陛下南征北战,灭高昌、破突厥,何等功勋!为何偏要蹚这潭浑水?

“太子谋逆,已是万劫不复,你若执迷不悟,不仅身败名裂,更要连累侯氏满门!当年玄武门血案,你尚是从者;今日若助纣为虐,便是首恶!回头吧,放下兵器,我愿替你向陛下求情!”

侯君集不是孤家寡人,后边可还是有着上谷候氏。

侯君集闻言仰头大笑,马槊重重一震,槊尖金冠坠地,滚到李治马前。

李泰蜷缩在地,狼狈地抬头看向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哀求。

侯君集指着李勣,语气狠厉:“英国公啊英国公,你当我侯君集是吓大的?”

“当年随秦王破阵时,你尚在瓦岗寨里称雄!如今太子有三万辽东潜兵入境,玄武门已是火光冲天,陛下若顾念亲情,便该早早退位!

“至于我侯氏满门?”

侯君集猛地勒转马头,马槊直指李勣咽喉:“我侯家儿郎从不惜命!今日要么你带晋王束手就擒,要么我便用你二人的血,祭奠太子的大业!”

李勣看了眼晋王,沉声道:“侯君集,你我曾同袍浴血,今日非要兵戎相见吗?”

侯君集勒转战马时铠甲片碰撞出刺耳声响,马槊尖挑起的火星溅在李勣银甲上:“同袍?英国公可还记得瓦岗寨的翟让?当年你斩他首级邀功时,可曾念及同袍情分?”

他突然用槊尖戳向地面瓦砾,溅起的碎石擦过李治马靴:“我侯氏先祖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时,你李氏还在曹州卖私盐吧?不过是草莽流寇攀龙附凤,也配与关陇柱石之后谈身份?”

侯君集的马绕着李泰打转,槊尖挑起的金冠在火光中划出弧线:“你看这魏王,金枝玉叶尚成阶下囚,何况你这瓦岗降将?当年李密败亡时,你若不是献地归唐,怕早与王世充一道喂了洛阳的乌鸦!”

李勣长枪猛地顿地,枪尖入土三寸:“侯君集!你凭祖荫入秦王府,不过是借外戚之势攀附,真当自己是关陇贵胄?灭高昌时私吞珍宝,陛下念及旧功才未治罪,如今竟敢以家世辱人?”

“辱人?”侯君集突然狂笑,扯下头盔露出额角伤疤,“我侯家子弟为大唐流的血,比你瓦岗军喝的黄河水还多!

“你不过是个带几千草寇投诚的降将,也配在本将军面前谈功勋?”他突然将马槊指向李勣身后的李治。

“连这晋王都知道,世家血脉与草莽贱籍,天生便是云泥之别!”

李勣震怒,他没想到侯君集这般看不起他。

更是拿以前的事情说事。

当下不再迟疑,喝令道:“杀!”

夜幕中,大量士兵围杀够来,李勣的兵马,可比现在侯君集的更多,足有七千余。

而侯君集如今,只有守在安福门两千兵马,还有带过来的三百骑兵。

侯君集见此,毫不慌张。

冷笑道:“你当我跟你说这般久,是为了什么?”

话落,一声呼喝。

后边涌现出大量士卒。

这些兵马,是太子留在这里的辽东精锐,足有上万。

火把将安福门广场烤成熔炉,李勣七千玄甲军的冲锋在撞上侯君集伏兵的瞬间爆发出金属碎裂声。

上万辽东潜兵从檐角墙根蜂拥而出,前排刀盾手组成的铁壁与玄甲军的长矛方阵轰然相撞,盾牌交错的闷响如同滚雷碾过青石路面。

“列鹤翼阵!”李勣立马高坡,长枪指向侯君集阵列右翼。

大军如臂使指般分作两队,如仙鹤展翅般包抄辽东兵侧冀,前排陌刀手竟将数面铁盾劈成两半。

却见侯君集冷笑扬鞭,阵中推出二十架床弩。巨箭破空声如厉鬼嘶鸣,瞬间洞穿三层盾牌,在圆阵中砸出人形血窟窿。

以军事才能来说,实际上李勣要比侯君集更为厉害。

不过这是正面硬拼,侯君集兵力更多。

一阵厮杀之下,哪怕李勣略微占据优势,但胜利的天平还是缓缓倒向侯君集。

李勣也是没想到,太子猛攻玄武门,还会留下上万余兵力给侯君集。

现在不是救援魏王的关键了,如果持续下去,估摸着晋王都要搭在这里。

这些辽东兵悍不畏死,也不知太子是怎么操练的,比之长安精锐都要凶猛一些。

李勣麾下的左金吾卫,已经很多年没有上过战场了,金吾卫的职责主要治安,而非战场对决。

况且这里头,还有不少是新兵,能打到现在这份上,已经是李勣的极限了。

“护卫晋王,退开远门。”

意识到难以反败为胜,李勣当即做出决断。

随着李勣下令,麾下大军当即转变阵型。

侯君集眉头皱起,当即喝令强攻。

然李勣退而不乱,入坊间街道后,道路相对狭小,反是侯君集不好施展。

侯君集面色阴沉,思索一番后,放弃了追击李勣的打算。

想要攻下开远门,肯定要用到火炮,但侯君集手中火炮并不多了。

还要预留一些用作关键之处。

最为主要的是玄武门的情况。

如果太子胜,则要守住皇城不让陛下撤离。

若是太子败,侯君集也要帮着打下长安城,护送太子撤离。

侯君集嘴上瞧不上李勣,却也知晓其才能不俗。

况且李勣手中兵力更多,只大部分兵力都用来守长安城门,一旦强攻,李勣肯定会调动其他城门兵力,反而会陷入焦灼,影响太子布局。

另一边。

玄武门。

城门破开后,李承乾便安排大量骑兵跟甲兵强攻。

云车这边也是跟上。

虽说推进艰难,但在付出大量辽东精锐的代价后,终归是把玄武门后推进了一大片。

“时机到了,传令苏将军,可行冲锋之事。”

高台上的李承乾,拿着水晶望远镜,一直观察着玄武门的动态。

看到城门已经推进不少,当即传令。

军营前。

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三人穿甲在前。

身后,是三千骑。

只是跟其他骑兵不同的是,这些骑兵除了胯下横刀外,并非手持马槊,而是一根细长的‘棍子’。

这就是李承乾的底牌。

火绳枪。

如果说火炮是战场神器,那么火绳枪就是单兵利器。

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不在于火炮,而在于火绳枪。

火绳枪的制造并不复杂,李承乾很早之前,就给自己打造了燧发枪。

只是碍于优质燧石太少,火绳枪的性价比更高,这才没有大量制造燧发枪。

在占据辽东后,李承乾就已经开始秘密制造火绳枪了。

这支三千骑兵,在较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火绳枪的训练。

不过从来都是暗中操练,就算有人听到声响,也只会以为是小型火炮,毕竟火绳枪的声响没有火炮动静大。

而这,就是为什么李承乾不惜耗费大量兵力,都要推出城门防线。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火绳枪更为有发挥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