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34章:迎太子入城?

潼关。

三万大军出发。

李承乾其实并不怎么指望赵节,李元昌,李德謇三人。

长广公主这边,看似身份尊贵,实则对于朝廷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唯一有些影响的,就是杨师道了。

作为中书令,在权力这块,还是很大的,对于整个朝堂来说,亦是有不小的话语权。

尤其是曾经担任过吏部侍郎,门下有不少学生跟人脉。

然而这些在皇位争夺上,并不怎么够看。

最为只要的是,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这是历史上唐太宗对他的评价,意思是性格较为怯懦,经历的事情不多,遇到紧急情况难以依靠。。

除此之就是文采比较好,擅长书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师道大概是不会直接站队。

事实也如李承乾猜测的那样。

赵节跟长广公主去见了杨师道后,后续的谈论并不怎么顺利。

杨师道认为,即便太子现在有所优势,陛下病重,然陛下身强体健,太医那边也说了,不过是多休息一段时间,就能恢复。

一旦陛下醒来,这朝廷依旧是陛下说了算。

对于支持太子入城的事情,不怎么看好。

汉王李元昌跟长孙无忌,就更不用说了。

即便是长孙无忌在这个时候,心中有投资太子的想法,但迎太子入城这等事情,他可不敢擅自做主。

也就是跟李元昌打个哈哈。

这老狐狸狡猾得很,随你怎么说,反正不为所动。

长孙无忌清楚,只要不是魏王夺嫡成功,太子也好,晋王也罢,他的地位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里头还涉及到五姓七望跟关陇门阀之间的争斗。

就算是太子上位了,难道就不对付五姓七望了?

对付五姓七望,那他关陇门阀这些人,就只能被依靠。

总不能太子同时对付五姓七望跟关陇门阀吧。

难道太子要与天下人为敌?

别看李承乾一直对付五姓七望,看似五姓七望这边几次大动作,都被轻松化解,好像就感觉五姓七望没什么实力。

实际这是受到李承乾太子身份的影响,太多东西都不敢明着来。

李承乾跟李世民,怎么说都是父子。

再怎么争斗,也不会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相反,就算是太子被废了,如果说有人敢去截杀李承乾,依旧会受到李世民的雷霆震怒。

关陇门阀这边,看似对李承乾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然一直是在对五姓七望有所限制。

对于所有世家来说,如今李承乾跟李世民,太子跟皇帝的争斗,是在皇权的争斗上,而非是涉及到臣权。

哪怕是李承乾这边,在洛阳有所动作,也是因为洛阳官员离职,无人可用。

这都是还没触及到世家的底线。

当然,世家的底线,一般也是低得离谱。

李靖那边,就更没指望了。

就算李靖有所想法,也没那个能力。

本身李靖的兵权,都是被临时赋予的,自身的兵权很早就交出去了。

要不是李世民年轻,战功也不少,心胸宽广,且李靖老年身体还不好,就曾经司马懿的前车之鉴,也难以得到善终。

李靖自己也清楚,所以很早就在兵权这块尤为谨慎。

长安城中,哪怕是李靖的府中,侍卫都少得可怜,三十个人都凑不齐。

“所以,人啊,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说是三万大军,实则浩浩荡荡近乎十万人。

这次李承乾前往长安,除了粮草辎重外,更是携带了三百六十门火炮,火弹数千发。

倒不是为了直接把长安城打下。

数千发火弹看似不少,但想把长安城的城墙轰踏,这个难度还是很高的。

即便是真的轰塌了部分,三万精锐冲击长安城,打赢的概率也不大。

长安地区的禁军数目,长期保持在十万以上。

在唐初这个时间段,这些禁军的战力,不可谓不强悍,都是真正的军中悍卒。

或者说在安史之乱前,长安禁军的实力,从来就不可小瞧。

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意志力方面,都可谓是天下第一。

李承乾操练出来的这些辽东精锐,比之长安禁军,严格来说还是要差上一些的。

有些东西,不是说短时间内的操练,就能弥补。

——

长安,太极殿。

太子自潼关领大军前来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

陛下病重,然朝会还是要开。

满朝文武齐聚一堂,气氛凝重。

褚遂良率先站出,身姿挺拔,神色严肃,声如洪钟般道:“诸位,李承乾起兵谋逆,此乃大逆不道之举!如今竟率兵直逼长安,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即便陛下曾复其太子之位,然其叛逆之行,安可轻饶?”

“我大唐律法森严,谋反者当诛,若此时放他入城,将我大唐律法置于何地?将陛下威严置于何地?”言罢,目光如炬,环顾四周。

礼部尚书李纲当即响应,趋前一步,拱手道:“褚公所言极是。太子此举,既失为君之道,更丧为子之德。若贸然容其入城,恐生大乱,危及社稷。长安城中百姓安危,朝廷上下安危,皆系于此,不可不慎呐!”

新任户部尚书亦连连颔首,补充道:“李承乾拥兵自重,妄图以武力谋取皇位,此风若长,日后皇子恐多有效仿。我朝开国未久,根基尚需稳固,岂容此等乱象?必须坚决阻其入城。”

一时间,朝堂上附和声此起彼伏,诸多官员纷纷点头称是,力挺褚遂良等人之见。

这些人要么跟五姓七望关系匪浅,要么就是魏王党的支持者。

长孙无忌眉头微蹙,并未急于表态。待众人声稍歇,方缓缓开口:“褚大夫及诸位所言,并非无理。太子此举确属悖逆,然陛下如今昏迷不醒,且先前已然复其太子之位。若强行阻拦,待陛下醒来,该如何交代?”

“再者,太子大军已至,若处置不当,引发战事,长安百姓又将深陷战火,此亦我等所不愿见也。”

长孙无忌其语不急不缓,却透着几分令人难以捉摸的意味,既未明确支持阻拦李承乾,亦未表示应放其入城。

李靖看了眼长孙无忌,亦是开口道:“长孙司徒所言甚是。当下局势微妙,我等行事须慎之又慎。陛下重病在身,朝堂不可乱,然李承乾之行径,亦实难宽宥。贸然交战,胜负难料,且一旦战端开启,于国于民皆为不利。”

杨师道轻抚胡须,面带难色道:“诸公,此事棘手至极。太子虽有过错,然名分犹在。如今陛下昏迷,我等难以揣测圣意。若阻拦太子入城,万一陛下之意并非如此,我等岂不是犯下大错?但若是放他进来,又恐其心怀不轨,危及朝廷。这……这实乃令人两难呐。”

赵节,李德謇,李元昌三人的劝说,也不能说完全没用。

此刻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即便不是支持太子,但把水搅浑也是好的。

这也涉及到利益之争,三人皆不算魏王党,五姓七望之人,自然不想看到其得势。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魏征稳步站出。

身形清瘦,却掷地有声:“诸公,且听吾一言。太子李承乾,乃国之储君,此乃毋庸置疑之事实。”

“陛下已然复其太子之位,足见陛下对其仍存期望。如今陛下病重,依祖制,太子本就有监国之权。太子此番前来,若言为监国理政,并无不妥。我等实无理由,亦无名义阻拦于他。”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谁也没想到,魏征竟然在这个时候,公然支持太子入城。

他疯了吗?

褚遂良满脸惊愕,急声反驳道:“魏公,你何出此糊涂之言?李承乾分明是起兵谋反,心怀叵测,哪里是为了监国?他分明是妄图夺取皇位,篡我大唐江山啊!”

魏征冷笑一声:“好你褚遂良,胆敢如此大逆不道,这是你的大唐江山?”

“这是陛下的江山,是太子的江山!”

“陛下病重,太子监国,这就是国法。”

褚遂良气得满脸通红,双手微微颤抖:“魏征,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李承乾之所为,众人有目共睹。他若入城,必然引发混乱,危及朝廷安危。我等身为朝廷臣子,肩负辅佐陛下、保卫社稷之重任,安能轻易让其得逞?”

在褚遂良看来,魏征这都已经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了。

魏征不紧不慢回应道:“褚大夫,我并非强词夺理。太子李承乾,自幼立为太子,受皇家教诲,于国家大事并非懵懂无知。”

“十三岁便已监国,政务熟稔,当年你也是称赞过的。”

“他此次兴兵前来,或许是急于监国,欲在陛下病重之时有所作为,只是行事鲁莽罢了。我等身为臣子,此时不应一味苛责,而应思忖如何导其走上正轨,稳定朝堂局势。”

一位御史忍不住高声质问道:“导之?他都已兵临城下,还如何导之?”

魏征目光坚定,环视众人,说道:“我等可遣使者出城,与太子交涉。告之其陛下病重,朝廷上下皆为陛下祈福,同时晓以大义,提醒他身为太子,应谨遵祖制,以监国之责为重,不可贸然行事。若太子尚有一丝良知,听闻此言,必然有所收敛。”

魏征这番话,连长孙无忌跟李靖,杨师道都有些懵。

只是咋一听,好像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

然而,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陛下可不是真的要恢复太子位,只是行的缓兵之策。

哪知如今李承乾,拿着这鸡毛当令箭了。

俨然要以太子身份强入长安。

话又说回来。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更何况是陛下的诏令。

既已经恢复了李承乾太子身份,那李承乾就是太子,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计策也好,真假也罢。

目前大唐来说,除了陛下,就是李承乾这个太子身份最为尊贵。

在监国这块,亦是本身就有的权力。

只是,只是.

朝廷众臣面面相觑,一时间还真找不到什么话来对魏征进行反驳。

说不行吧,那可是太子。

说行吧,那更不行了。

褚遂良面色涨红,却半天没能开口,被憋住了。

魏怼怼,可不是只能怼陛下,怼其他人那也是轻车熟路。

无奈之下,褚遂良最后的目光,看向房玄龄。

虽说房玄龄对于太子之事,一直不怎么表态,然而有心人都知道,房玄龄自然是支持魏王的。

房玄龄面色平静,对于魏征的话,也没有什么反驳的意思。

略微沉思后说道:“魏公所言在理,太子监国本乃祖制。”

这番话,然众人都有些懵。

什么时候,房玄龄暗中投靠太子了?

“然其兴兵之举确有不妥,携军入城亦易生变数。依老夫之见,太子入城所带兵力,以一千人为宜。一千之数,既显太子威严,又不至于对城中防卫构成威胁。如此,可解当下之急,亦能彰显朝廷宽宏之意,望诸公三思。”

这么一说,众人顿时了然。

褚遂良心中更是竖起大拇指。

房公这一手,果然是高啊。

既成全了道义国法,又限制了太子。

一千人,太子能在长安城中掀起什么波澜?

这要是入了城,就算有太子的名分又如何。

就算是暂时监国,只要等陛下醒来,不就是成了瓮中之鳖吗。

难道太子还想靠一千人造反?

呃。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当初陛下那边,八百人就八百人。

如今太子比八百人还多两百呢。

长孙无忌有些错愕,嘴唇微张,想说两句。

吞吐许久,还是没能说出口。

他想起了先前去劝说太子,而后太子说起玄武门的事。

难不成,太子还是要走陛下的老路,再走一次玄武门继位?

微微摇头,长孙无忌把这个想法从脑海中甩出去。

褚遂良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急道:“房公,当初陛下一千人也不少啊!李承乾心怀不轨,万一趁机生乱,我等如何应对?长安安危岂不是危如累卵?”

房玄龄神色从容,目光平和地看向褚遂良,缓声道:“褚公莫急。有尉迟将军,程将军镇守宫廷,不会有碍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